萬科城市花園裡,開了一家『解憂咖啡館』。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店主如意自有一番解釋。她希望來這兒的人們能喝杯咖啡,暫時忘掉人生的苦惱。
六扇玻璃門十八個窗,窗上都貼上了如意喜歡的詩。店頭不大,整個空間飄散著平穩沉靜的氛圍,搭配充滿歲月痕跡的老物件,呈現出歲月的斑駁印記。
在這樣一個氤氳咖啡香氣的小館裡,似乎能收藏舊日時光裡林林總總的生活細節。
牆上掛著的明信片,寫滿了各地前來解憂的人留下的故事。
△「每張明信片裡都藏著一個故事」
一天中午,咖啡館來了個穿著校服的姑娘。起初她只是把頭伸進店裡打探了一番,沒有點單也沒有說話,只是徑直走向了二樓的書屋。
△「樓上是書和油畫」
等到快兩點的時候,又匆匆地跑了下來。啪嗒啪嗒,踩得木樓梯吱吱響。
可能是在上面看書著了迷,忘了上課時間,安靜的小姑娘才會像受驚的小鹿一樣吧。
時間一直在動,但在咖啡館好像停了下來。每到中午,會有一個不說一句話小姑娘過來。到了快上課的時候,又能聽見啪嗒的木板踩踏聲。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好幾天。這天,她沒有像往常一樣往二樓走,而是靜靜趴在門邊的椅子上。
△「二樓的書屋」
正在做甜點的如意有些詫異看著她,但如意沒有開口只把甜點分了她些。
她像只被打擾的小貓,警惕地抬頭看著周圍。眼前的甜點,像只手把炸起來的毛順了下來。她喏喏地說了聲謝謝。
△「如意說她要做一杯長沙最好喝的蘿蔔汁」
"姐姐,我們能聊聊嘛?"她的話打破了好一會的安靜。
她是長沙某名校的高中藝術生,有輕度的抑鬱症,還在藥物控制階段。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消極的態度,不相信這個真實又虛假的生活。
她有吐不盡的憂愁和煩惱,從來沒有打開的心扉,這天起開了一扇小小窗,射進了一絲陽光。
「她說,她終於有朋友了,後面話也多了起來,天天很晚還會和我聊好一會兒」
這家咖啡屋或許真的有魔力,可以讓人暫時忘掉人生的苦惱。或是把心底那些埋藏的故事,慢慢化成書架的一本書,一張明信片,一個不起眼的老物件。
△「小姑娘留下的明信片」
△「如意在古董店淘來的古董收音機」
△「店內每件物品都有價格可以購買」
如意給我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對她這個暖心的大女孩也產生了興趣。
在開咖啡館前,如意是北京某網際網路大廠工作六年的中層,薪資豐富生活優渥,她本可以在北京過著小資的生活。
可世間偏偏有情懷這樣的東西,讓這個把腳印遍布中國各地的小文青,決定以夢為馬。用她這些年積攢的所有嫁妝開一家半公益性質的咖啡館。
她親身參與了咖啡館的全部改造過程,店裡每一個物件都傾注了如意的心血。她告訴我每一件物件都是二手的老物件,從家裡、朋友顧客手裡、古董市場,親手淘回來的,然後自己再進行二次改造。
△「為了這些古董級的玩意,如意跑遍了長沙」
我想讓那些我認識、不認識的人,不再獨自感受孤獨、不再被莫名的痛苦折磨,因為有我,我要把找到的那把鑰匙交還給「你們」。
咖啡館除去詮釋治癒的意義以外,親身裝修的過程是想詮釋綠色、環保的概念。身體力行的勞動,去回歸人類最初的狀態;
改造舊家具、製作小物件,是為了讓我們子孫後代也能過少未來的綠色健康生活。也是解憂咖啡館重要的使命。
這是為什麼我要開解憂咖啡館的初衷
這個店面不大,但似乎總是很難在聚會聊天或者安靜閱讀的人們中間找到一個空座位。這家咖啡館有個成文的規定,只要給如意講一個足夠精彩的故事,就可以得到一杯醇香的解憂咖啡。
△「用一個故事可以換一杯解憂咖啡」
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客人走進她的店裡。有的是經常來,他們大多是焦慮的白領,工作之餘過來歇息。還有附近小區裡的媽媽們,她們生活中有太多煩瑣嘈雜的事情要找如意傾訴。
△「前來解憂的媽媽」
那些偶爾來的,好多是把這裡當成了會客、聚會的場所,總是帶來不同的朋友來這裡一坐就是一下午。如意就每次送他們一些小吃,能讓他們愉快地渡過這段時光。
還有一些客人,是來店裡發呆的,他們可能孤獨了,累了,失業了,失戀了,有時候看到他們或是急躁、或是痛苦的樣子,如意都會試探著去和他們聊聊天。
《嫁給風的女孩》裡有一句話:「城市像人的面孔,重要的不是漂亮,而是引起我們心中的共鳴。 」解憂咖啡店也是,每個人因為不同的東西來到這裡,希望這裡的一切能讓你暫時忘掉人生的苦惱。
△「古老的手搖留聲機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如意期待著為你解除心中的疑惑,期待聽你講述記憶中最溫暖的故事。解憂咖啡屋,期待你的光臨。
▽
嶽麓區梅溪湖街道楓林三路889號
萬科城市花園一期獨立商業棟1054
用你的一個故事
來店裡換取一杯解憂咖啡
截止時間5月3日12:00
精心挑選留言區十五名粉絲
獲得解憂咖啡館飲品一份
(沒有限制哦~)
我們致力於做溫暖的媒體人
樂活長沙——讓城市更有趣
編輯:有趣的臭豆腐
圖片:扣肉
主編:楊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