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的結局收的簡略而又蘊含餘味

2021-01-09 人稱孫木

其實今兒是剛看完喜宴的一天,喜宴,飲食男女,我都看了很多遍。照理說得再看幾遍推手的,但我始終覺得推手相較這兩部,始終有點兒顯弱。李安的細節精緻到讓人咋舌,也正是如此可讓我安心的樂此不疲的一遍遍看這部飲食男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像是難得一回的飯桌上做愛,雙方身份並不清楚,可能是久失激情的夫婦,可能是偷情的男女,可能是家長未下班的學生,也可能就是熱戀情人異想天開。不可否認李安是個人精,還是個十足龜毛的貨。李安精在他偷偷賣的是美式概念,把美式的直接浪漫糅入中國式含蓄中,甚至有點兒反其道而行的: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了。一般入骨透徹如人精的導演總會留點兒遺憾,要麼不夠細緻,細節不夠出彩,花哨功夫太多,等等等等。但是偏生李安又是個極度龜毛的傢伙,開頭一段兒看似花哨但卻邏輯十足,就連做菜的時間火候安排上都無可挑剔的漂亮做菜鏡頭,看得人食指大動。(若非要挑剔,那就是替身演員的手不及老人的手粗糙。)期間接了個電話,隱晦的報告給觀眾他們的忘年戀。一個電話偷偷規避了他們倆是如何勾搭上的前因,開門見山的講起了故事。

朱老爺子的生活也同這菜一樣令人昏惑,不知該如何下手。自己年紀大了,味蕾都失去了作用,儘管不服老,也是自欺欺人,無奈的舉動。三個女兒,沒有一個是省心的。大女兒家珍編造出個被拋棄的故事,以此來逃避愛情,其實是沒有信心,變為基督教信徒,穿最樸素的衣服,過最無趣的生活。二女兒家倩因為父親早年給自己挑選了人人羨慕自己卻並不中意的人生道路,所以一直心有不滿,又不知該如何說起,所以父女關係一直緊張。小女兒家寧一直是最安靜的一個,並不多惹事,但內裡藏著的其實是一顆並不安分的心。三個女兒心裡都想著要逃離父親這個老家,但除了家倩好像都沒有什麼辦法。

昨天看過了李安導演的老片《飲食男女》,好不痛快!人家說,現在的作家、導演中,中國味十足的,正經不是大陸人,而是我們的港澳同胞們。這可一點不假。你看看李碧華的《胭脂扣》、《霸王別姬》,李安的《推手》、《喜宴》、《色戒》,楊凡的《遊園驚夢》,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東邪西毒》,都是濃妝豔抹或者雲淡風輕的中國氣節。飲食男女》也不例外。上來一段蒸蒸煮煮的中國大菜就把人給鎮住了。什麼梅菜扣肉、客家小炒、醬爆海螺、清炒螺片、雙椒爆炒魷魚頭、黃燜雞翅、肉骨茶、香酥叉燒醬排骨、茭白木耳炒肉片、咖喱小龍蝦、西洋參燉烏骨,都一道一道地給端上了臺面,看得人眼花繚亂。朱老爺子的生活也同這菜一樣令人昏惑,不知該如何下手。自己年紀大了,味蕾都失去了作用,儘管不服老,也是自欺欺人,無奈的舉動。三個女兒,沒有一個是省心的。大女兒家珍編造出個被拋棄的故事,以此來逃避愛情,其實是沒有信心,變為基督教信徒,穿最樸素的衣服,過最無趣的生活。二女兒家倩因為父親早年給自己挑選了人人羨慕自己卻並不中意的人生道路,所以一直心有不滿,又不知該如何說起,所以父女關係一直緊張。小女兒家寧一直是最安靜的一個,並不多惹事,但內裡藏著的其實是一顆並不安分的心。三個女兒心裡都想著要逃離父親這個老家,但除了家倩好像都沒有什麼辦法。

總之是,這部片子可真是難得一見的好片。尤其是在最近看過無數部噁心沉悶的爛片之後,更覺出此片的難得。現在覺得最可惡的片子,就是那種不怎麼好卻沉悶傷悲的片,比如讓吳彥祖斷手的《新宿事件》,它和同樣沉悶黑暗但其實還不錯的《門徒》搭配起來,讓我看完之後馬上被測出抑鬱症,心情悲痛到一星期沒有上課。倒不只因為它們的沉悶悲傷才讓我痛苦成這副樣子,我這個人,最見不得的就是爛片,看過一部之後,總會難受好多天,就好像是吞下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總要噁心好久才能恢復過來。而這部《飲食男女》就不一樣,看完了只覺得渾身清新暢快,好像所有煩惱都消了。李安真是個不可多得的牛導演。心服口服。五體投地。呵,一部好片抵得過十顆通心丸,果然不錯。呵,一部好片抵得過十顆通心丸,果然不錯。

出人意表的情節發展,讓一個溫情脈脈的家庭故事,變得格外豐富。前半段看下來,都以為這只是一個講父愛的故事了,結果才知小看了李安。赫赫,有驚喜也是好的。大廚老爸出神入化的廚藝看得我眼花繚亂,再婚事件更嚇倒眾人也嚇倒了我,其實是佩服他的勇氣的,愛的能力,更年齡無關。基督徒大女兒的臆想戀愛本已讓人唏噓,卻有了在老公摩託車後座的裙裾翻飛的真實幸福,特別是看到那肌肉體育老師被浸入聖水中洗禮時,還不忘向老婆飛一個調皮的媚眼,我真的忍不住笑出聲來。原來,每個人總有自己的福分,它總是會來的。

老三也基本算簡簡單單順順噹噹的幸福了,就是當媽媽太年輕了點;反而是看起來最光明順利風光的老二,因為跟老爸多年的隔閡買樓欲外搬,偏遭遇投資失敗,為了老爸放棄去阿姆斯特丹高升的機會卻發現老爸早已找到自己的幸福,老情人要結婚了還色迷迷要提示她可以繼續保持「朋友」關係,就算是開放如她,也覺得反諷無比。略有心儀的男人也選擇了跟她做好朋友……老爸宣布自己再婚那天的飯桌上,她的心情是最最複雜最最五味陳雜了。對她來說,其實最快樂是在廚房裡吧,跟老爸的梁子,不也是當年趕她出廚房時結下的嘛。要對自己更好一點。進廚房吧,最喜歡的事,幹起來才格外有幸福感。當老爸的味覺恢復時,一切都圓滿了。當老爸的味覺恢復時,一切都圓滿了。

相關焦點

  • 《飲食男女》的結局,你猜到了嗎?
    《飲食男女》是由李安執導,郎雄、吳倩蓮、楊貴媚、王渝文主演的劇情片,於1994年8月3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妻子去世多年的老朱和三個女兒在家庭生活中的觀念衝突和各自的情感故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生百味但皆躲不開食、色二字,食是人類生存的本能,色即包括情與欲。欲是人們生理本能,情包含親情友情愛情。對於這兩個方面每個人有不同的世界觀。而李安導演卻用市井的眼光拍攝,《飲食男女》便是他對人生大欲的獨特理解。這部拍於1994年的影片,講述了老朱一家的故事。
  •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在舌尖上的中國裡的故事
    《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這部劇用中國人最愛的吃貫穿始末,講飲食、講男女,講情色,細膩又不做作老朱電話裡教錦榮做魚,吃飯時候的欲言又止,歸亞蕾飾演的梁伯母會錯意,以為老朱對自己有情,荒誕搞笑而又自然而然,臺灣一個彈丸之地,1994年的時候,各種人物魚龍混雜,思想碰撞交織,對大陸愛恨交加
  • 李安《飲食男女》:用西方觀念,講述中國式家庭的矛盾與和解
    一頓飯中蘊含的東方哲學李安是在好萊塢混得最風生水起的華人導演,他從小生長在東方,骨子裡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液,將中國式的儒家思維方式了解的極為深刻而透徹。而同時他又受過西方的教育,成年時期生長在西方,對西方的新思潮與現代觀念,也有自己獨特的認識與見解。
  • 《飲食男女》忽視了太多導演精心編排的細節(下)
    《飲食男女》這部電影,圍繞兩條線索而展開,明線即幾次家宴上孩子們突然依次公布的人生大事,暗線便是那些瑣碎的生活細節。覺得電影情節讓人痛心的,是因為我們如導演所想的那般無出其右地跟著故事明線在走,覺得結局出人意表被欺騙的,則是因為忽視了太多導演精心編排的細節。
  •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飲食男女》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最巔峰的一部。於1994年出品,講述了一位每周末等待三位女兒回家吃飯的退休廚師,面臨的家庭問題與兩代人的代際衝突。影片還表達了老人在老年之後的個人追求和影片中主人公們的個性解放。
  • 《飲食男女》幕後:李安酷愛做飯,臺灣廚神做替身,曾在劇組暴怒
    《飲食男女》作為李安早期代表作"家的三部曲"的終章,講述了一個退休大廚和三個性格迥異的女兒之間發生的故事。故事本身聚焦於中國人平淡而瑣碎的家庭生活,但在李安的精心處理之下,顯得十分清新雋永,1994年一經上映就名列臺灣十佳華語片的第一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影片之所以優秀,必然有其獨特的深意和反映的社會問題。
  • 《飲食男女》的敘事方式和表現形式對電影創作的意義
    在《飲食男女》,李安以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為基礎,通過對人性的敏銳觀察,發現了人物與時代對表現故事內容的衝突,突出了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這種方法的引入,既考慮了西方藝術線條的品位,又給當地觀眾帶來了新的觀賞衝擊。
  • 《飲食男女》:食色,性也,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朱爺爺和老夥子的對話,說出了他自己的心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食慾與X欲,做人與做菜,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飲、食、男、女,所有人都逃不開。而且李安在電影裡,也借朱老的嘴,說出來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如今重看一遍,才發現當年真的沒看懂。作為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之一招牌電影,《飲食男女》把生活中的酸甜苦描述得克制又精準。
  • 《飲食男女》:身份與欲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然而對於特別注重家庭的國人來說,他留給觀眾最深的印象,還是來自從處女作《推手》開始,至《飲食男女》結束的「家庭三部曲」。而在最後一部《飲食男女》中,他才真正開始深挖一個家庭的核心內部,講述這個家庭的恩怨情長。
  • 飲食男女——欲拒還迎的泰式酸辣魷魚
    熱帶溼漉的氣候,像極了痴纏的男女,拌著經典酸甜微辣的口感,愛欲橫流之感充斥整個口腔,毛孔舒張,額頭居然滲出汗珠,拋開肉體,竟有靈魂飛升之感。之後,佐食的甜點或香茅水之類的東方特有的矜持又會冒出來。「一放一收之間,果然又是一道輪迴」。
  • 結局爭議的《原野》蘊含著直男戀愛「送命題」
    「好好看,好好學;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本書是曹禺先生的著作《原野》,之所以說它有爭議是因為在結局對於主角最後的下場描寫,有些讓人意外~而在這裡邊還蘊含了直男戀愛的一道「送命題」。說起曹禺先生可能不知道的人不多,而說起他的作品,很多人都有印象,就算沒有看過,也會聽過,比如說《雷雨》。
  • 帶腳後跟的毛線拖鞋簡略編織方法,送給媽媽的禮物
    拖延至今才發這個簡略的教程,叫想學習的博友們久等了,抱歉。今天六點就起床開始織腳後跟。我織的這雙是40碼的拖鞋1.拖鞋分前後2部分織。前半部分的織法同我以往發的雙色拖鞋的編織方法。我這雙起頭56針。2.腳後跟部分起頭48針。編織方法同腳面部分。不需要加針,每行織到最後二針並一針,逐漸減少針數。
  • 咖啡餘味,色染手帕
    安靜揮霍的咖啡時光裡吧檯上殘留的咖啡渣被飛哥一掃而光經過多次過濾在陽光底下翻曬帶著自然魔力的色彩在光陰中一點一點沉澱下來飛哥將咖啡渣重新熬煮放入一方白淨的絲帕咖啡特有的植物色素慢慢滲透絲線的肌理其中帶著清香餘味
  • 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 想之不能 求之不得滋味萬千 各人入懷& 李安...
    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哦—— 愛 將故事寫成我們 ——主播|夕夕編輯|Lyndon音樂|飲食男女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說人的生命無外為兩件事:飲食和男女,即吃和性。而導演李安影片名《飲食男女》,即是借用孔子這句詩意,來表達一個家庭中的愛欲糾結。一個單親家庭(中年喪偶的父親,歷經16年獨自將三個女兒拉扯大)的家庭結構從解體到再建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94年紅紅火火的電影!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 《飲食男女》:餐桌上,藏著一個家庭的幸福
    在電影《飲食男女》裡,寡言倔強的老朱就是這樣一位深愛著女兒的父親。子女的犧牲與成全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在《飲食男女》裡,老朱用內斂含蓄的方式笨拙的愛著女兒,而女兒們也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愛著他。可是女兒的犧牲與成全,並不是老朱想要的結局。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女兒們都能夠幸福,而自己也能找到人生遲暮的舒心與安慰。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 李安的《飲食男女》才是最早的「舌尖上的中國」吧!
    在李安執導的「父親三部曲」中,《推手》由太極的動作以及餐廚中表達了中美文化差異的衝突;《喜宴》更是在宴席上呈現了新舊思想的矛盾;而電影《飲食男女》裡,更是由家庭團圓宴中的貫穿了中國傳統飲食習慣,也引出了每個個體在父權制度下的暗湧。圖片:李安導演《飲食男女》電影節選可以說,《飲食男女》中的二女兒朱家倩的那一句 「好奇怪,我好像沒有什麼童年記憶。
  • 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面對欲望,往往是掙扎越多,感受和收穫也就越多。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看,本質上需要的就是逃離煩惱的方法。雖然完全的犬儒對生活毫無幫助,但在勸誡自己方面,如果犬儒有用,那麼也可以犬一小會兒,再經世致用,也蠻好的。
  • 《飲食男女》是部常看常新少數高分影視,是什麼震懾了我們!
    「霸王別姬」是一部,這是有口皆碑的;今天要說的是李安的《飲食男女》,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家庭倫理劇,也是赫赫排名在前幾名之內。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這其實是一個比較普通的常理,我們卻往往給忽略了。本來,飲食男女也是個成語,我們查下可以看到:是說人對事物和性的本能需求和欲望。在電影《飲食男女》中,李安是圍繞家庭展開了一個倫理劇。
  • 李安的《飲食男女》: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才有家的感覺
    優秀導演李安曾經拍攝過很多的電影,我覺得他得最好的電影就是《飲食男女》,因為這整部劇都是很有看點的,而且講的故事也是非常生動的。一說到飲食,很多人都說民以食為天。那句臺詞只有簡簡單單的12個字:「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這句話說得多麼有道理,我竟然找不到更好的語言來替代這句話。我們國家向來都是比較講究飲食文化的,而且因為地域的不同,還可以有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例如住在沿海的那些人,他們以打漁為生,他們的飲食主要是跟海產類有關。
  •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如今重看一遍,才發現當年真的沒看懂
    朱爺爺和老夥子的對話,說出了他自己的心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食慾與X欲,做人與做菜,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  飲、食、男、女,所有人都逃不開。    而且李安在電影裡,也借朱老的嘴,說出來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如今重看一遍,才發現當年真的沒看懂。  作為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之一招牌電影,《飲食男女》把生活中的酸甜苦描述得克制又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