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因用暖寶引發足病,9類人是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2020-12-23 糖尿病同伴支持

作者:太原糖尿病專科醫院 何亞麗醫生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以及糖尿病知識的普及,我們可以了解到確診糖尿病沒事,嚴重的是各種急慢性併發症。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會發生足潰瘍,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併發症之一。臨床上經常發現,很多糖尿病友對高危足的知識不了解,造成了不可逆的後果。

案例:血糖控制尚可,卻得了糖尿病足

糖尿病友李先生的故事我們了解下。李先生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視物模糊、多飲、消瘦症狀,在三甲醫院測空腹血糖:22mmol/L,診斷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雙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醫生給的治療方案胰島素4針強化,患者用藥規律,平時空腹血糖5-6mmol/L、餐後血糖7mmol/L左右。1月前行右眼玻璃體切除術、左眼視網膜雷射光凝術治療。半個月前因雙足發涼、麻木、刺痛,用電熱寶取暖不慎將左足第1踇趾燙傷,起水泡,約1元硬幣大小,患者自己挑破水泡,後因感染在社區醫院抗感染、清創治療,因創面變黑,不癒合就診我院。

像李先生一樣的患者很多,血糖明明控制很好,因為電熱寶取暖發生了糖尿病足病,確實可惜,究其原因還是對高危足認識不夠。

解惑:糖尿病為何引足病?

1、糖尿病患者周圍血管以及微血管的病變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導致了患者下肢脛後動脈、腓動脈等的血管粥樣硬化,以及血栓等的形成。導致管腔狹窄、閉塞,致肢體遠端缺血,使組織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物質,不能及時排出代謝廢物,以及不能使治療藥物有效地到達病變部位。另外各種微血管的病變可導致皮膚營養血流儲備被破壞,也可引起神經營養障礙,加重神經功能損傷,導致潰瘍形成。

2、血脂代謝的紊亂

糖尿病人不光要關注血糖,還要關注血脂,血脂也是引發足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血脂代謝紊亂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並且可以促進糖尿病足部病變的發展。

3、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

長期的高血糖損傷了下肢神經,糖尿病患者的各種神經病變導致對於疼痛、壓力以及溫度的敏感性大大減弱甚至喪失,使患者的燙傷、創傷等難以及時被發現,就像這位先生,電熱寶很燙他都沒感覺,把以導致了足病發生。

注意:這類人是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1)年齡>60歲;

(2)糖尿病病程>8年;

(3)外周血管病變病史;

(4)周圍神經病變病史;

(5)糖尿病腎病病史;

(6)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史;

(7)足畸形病史;

(8)糖尿病足和/或截止截肢病史;

(9)吸菸史(≥20年)。

建議糖尿病友每年至少行足部檢查一次;如果滿足以上條件的高危人群每次隨診或者每三個月檢查一次;足底有潰瘍者可以每1~3周複查一次,或根據病情隨時專科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支招:糖尿病人友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事項:

1、糖尿病人足部日常護理方法:

(1)、每天洗腳(但要注意清潔或乾燥趾縫);洗腳用溫水(不超過37'C),不要泡腳;

(2)、用中性香皂洗淨足部;

(3)、用淺色的柔軟的吸水性強的毛巾輕輕擦乾,特別要注意趾縫間的皮膚不要擦破;

(4)、乾燥的皮膚應使用潤滑乳液或營養霜;

(5)、修剪趾甲應選在洗腳後,要學會正確剪趾甲的方法:用恰當的趾甲剪剪趾甲(比如直的趾甲剪);

(6)、避免用尖銳的物品或化學物處理胼胝及軟化堅韌的皮膚;

(7)、天論是在家還是戶外,都不要赤腳走路、穿襪子走路及穿底部非常薄的拖鞋走路;

(8)、冬天不要用電熱毯、熱水袋及加熱器烘腳,防止燙傷。

2、糖尿病人進行足部檢查

(1)、每天檢查鞋的內部;

(2)、檢查腳部有無色澤改變,有無雞眼、胼胝、趾甲內陷、水皰或皸裂;

(3)、檢查腳部有無擦傷、 裂傷、抓傷及水皰等異常情況,趾縫間是否有破潰;

(4)、監測足部皮膚的溫度變化,以預防初次或再次發生足部潰瘍。這樣做的目的是早期發現足部的炎症,並儘早由患者或專業人員消除導致炎症的原因。

3、糖尿病人選擇合適的鞋襪

(1)、合適的鞋子應該是一雙鞋尖寬大、 不擠壓腳趾、透氣性好、能夠系帶的平鞋。不能太緊,但也不能太松,鞋內部的長度比腳要長1~2釐米,內部的腳的寬度相當,高度能夠放進全部的腳趾。要評價糖尿病患者穿鞋一天後的舒適度;

(2)、買鞋的時間應選在下午或黃昏。購置的新鞋,初穿時應先試穿半小時,檢查足部沒有擠壓或摩擦處才能逐步增加穿用時間;

(3)、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是否有小砂粒等異物,鞋子有破損要及時修補,以免傷及足部皮膚;

(4)、襪子選擇吸水性好、透氣性好、鬆軟暖和、淺色純羊毛或棉製的較為合適,襪腰要松;

(5)、避免穿有破洞或有補丁的襪子。襪子應每天換洗,保持清潔;

(6)、當出現足部畸形或潰瘍前病變,最好能夠穿治療鞋、特製的鞋墊或腳趾矯形器。穿著治療作用的足保護鞋進行行走,可以顯示出明顯的足底壓力的緩解作用(穿著足保護鞋大約能夠減少30%的足底壓力)。

提醒:糖尿病人一定要定期檢查下肢神經和血管

臨床篩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推薦的主要是聯合應用踝反射、針刺痛覺、震動覺、壓力覺、溫度覺5項檢查方法。根據有無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確定糖尿病足篩查的頻率。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大約85%的截肢是由於足潰瘍引發,也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高危足。讓我們預防和識別高危足,一起改變糖尿病。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足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
    糖尿病足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遠端神經異常 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導致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 層組織破壞,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並 發症之一,重者可以導致截肢和死亡。對於因 足部或其他部位創面限制體能鍛鍊的這一大類糖尿病患 者而言,營養治療就顯得更加重要。1 營養評估量表營養評估主要有賴於營養評估量表的科學性及其 可實施性。
  • 他做了一次「鹽療」,就得了嚴重糖尿病足,到底是怎麼回事?
    前段時間,科室接診了一名糖尿病患者,向某某,因發現血糖升高12年,雙足潰爛、發熱3天入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導致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因此,所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中,糖尿病足病是相對容易診斷的併發症。 糖尿病足病一旦診斷,應該進行分級評估,目前常用的分級方法主要是Wagner分級和Texas分級 。
  • 糖尿病人小問題可能引起麻煩,當心摳腳皮導致了糖尿病足
    可醫生說了,這糖尿病足啊,很難治,不是抹點藥那麼簡單,您現在血糖也很高,最好能住院全面治療一下。所以,丁大叔住院了,他在醫院的病床上和我們分享了他最近的這個尷尬事兒。他也希望用他的教訓提醒大家,千萬不用自己在家修腳,「咱們糖友的腳丫子啊,比臉還嬌貴!」
  • 糖尿病患者腳麻會造成糖尿病足嗎?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會引起腳上的併發症,有不少患者在擔心腳又麻木感會不會造成糖尿病足,出現腳麻現象會對患者造成什麼危害?根據商丘五院足病科多年的臨床經驗得知,糖尿病人出現腳麻還是要引起重視的。
  • 糖尿病患者關心的16個問題,都在這了
    糖尿病是高發的代謝性疾病,其實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最讓人可怕的是帶來的併發症,患者往往因為併發症而丟失寶貴生命,對於糖尿病人們還並不是非常了解,不妨多學習一些跟糖尿病相關的知識,一定對你大有裨益。糖友經常會遇到的16個糖尿病經典問題有哪些?
  • 糖尿病足病形成的3個主要原因,糖尿病足壞疽潰爛用什麼藥治療
    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很多,其中最常見也是最折磨人的莫過於糖尿病足了。雖然大部分時候不至於致命,但由此而截肢殘疾十個糖足裡面就有五個左右,概率不是一般地嚇人。十年來,我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併發症發病率高達73%,14年在我國三級醫院中27.3%的截肢發生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甚至截肢後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40%。
  • 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這3個症狀,「糖尿病足」或離你不遠了
    糖尿病是一種相當多見的疾病,在我國有超過一億的糖尿病患者,這表明有超級多的人正受糖尿病的折磨。 糖尿病不僅發病率很高,還有很強的危害性,糖尿病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從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個很嚴重的併發症。
  • 糖尿病飲食禁忌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什麼
    6、吸菸吸菸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大多數人認為吸菸與糖尿病足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很容易引發水腫、發黑、腐爛、壞死,形成足部壞死。5.慢性疲勞感、身體乏力身體中的胰島素就想人體能量的供應開關,如果胰島素蜂蜜的不足的話,就相當於是切斷了身體的能量供應,所以人會從醫產生疲勞感,或者成為易疲勞的體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疲勞感並非糖尿病獨有的現象,例如癌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抑鬱症等也容易引發疲勞感,總體來說,疲勞是大病的主要徵兆之一。
  • 硒助力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和控制併發症
    中國糖尿病發病情勢嚴峻糖尿病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如糖尿病性昏迷、酮血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嚴重低 血糖、冠心病、腦動脈硬化、腦卒中(腦中風)、失明、性功能障礙以及糖尿病足病等。 糖尿病的高併發症發生率導致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 糖尿病也是增齡性疾病之一。
  • 我國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我國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你了解多少?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這一「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並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 健康提醒:關於糖尿病足,這份預防錦囊請收好!
    顧名思義,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足部併發症。據統計,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總截肢率為19.03%,而截肢後的5年死亡率高達40%。既然糖尿病足如此可怕,我們面對它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答案是:絕對不!因為糖尿病足是可以預防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糖友們該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 【疾控科普】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科學健走
    糖尿病是目前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數已達4.63億,預計2045年可能達到7.002億,我國以1.164億成為糖尿病患者絕對數量最多的國家。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其併發症,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大血管病變等,而這些病變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
  • 我國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詳解如何預防和治療
    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這一「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並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中國糖尿病患者近1.3億 居全球第一今年夏天,「楊天真切胃」一度登上熱搜。
  • 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你卻還以為是吃多了糖?
    「國家衛健委:具統計50.1%的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每天都有人成為新的糖尿病患者。」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齡≥40歲;超重(BMI≥24kg/㎡)或肥胖(BMI≥28kg/㎡)、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直系親屬有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親屬中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親屬高4~8倍;
  • 疫情期間,糖尿病患者的「五駕馬車」如何管理?
    疫情數據顯示,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是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高危易感人群,因為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時,會抑制白細胞的吞噬作用,降低機體防禦感染的能力。然而面對此次疫情,糖友們也不要過度恐慌,只要做好科學防控並控制好血糖,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感染風險。飲食控制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核心。
  • 2020年聯合國糖尿病日:護士與糖尿病
    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旨在強化護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幹預糖尿病危險因素,促進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發現與幹預,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實降低糖尿病危害
  • 糖尿病患者早餐吃什麼比較好?醫生的回答很中肯!
    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之輩,每天都在為了生活奔波,即便得了糖尿病,很多糖友也是跟其他人一樣,吃點路邊的包子、大餅之類的就出門工作了。 而且很多糖尿病友還不敢多吃,別人可能早上要吃兩個肉包子,但是他只敢吃一個,忙乎了一上午,就餓得慌,看著零食跟水果也不敢多吃。
  • 聯合國糖尿病日|不要讓糖尿病成為甜蜜的負擔!
    比如,引起心臟病變,發生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等;發生腦卒中,引發患者偏癱等;發生糖尿病腎病,最終進展到尿毒症,需要長期透析治療;發生視網膜病變,晚期導致失明等。 2、巨大的經濟損失: 疾病在於預防,如果不幸罹患糖尿病,控制好病情,可以防止併發症來襲,一旦得了併發症,比如糖尿病足、冠心病引發心梗等情況,治療費用都是成倍增長的。
  • 糖尿病不可治癒?醫生闢謠:有2個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別錯過
    肖主任介紹,患者的糖尿病非常嚴重,腳上潰口有鵪鶉蛋大小,由於延誤治療,已經感染了骨頭。 劉婆婆的老伴屬於典型的糖尿病足,這是也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嚴重者感染到骨頭,會導致整個蹠骨壞死,最終只能以截肢換取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