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我們需要的恰恰又是兩者兼得?這讓我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01銀行網上銀行的發展,從行動支付的角度極大地提高了當時人們銀行業務處理的便利性
銀行網絡銀行是曾經銀行行動支付的最重要方式,以U盾為主要形態和載體,當我們在銀行開戶時,我們可以申請開通網銀,然後銀行向我們提供U盾並設置唯一的密碼和證書,然後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辦公室裡,或者是通過任何可以使用電腦上網的地方,通過U盾實現資金的劃轉和各種銀行業務操作。這種操作方式的主要特點 是交易安全,能有效地解決各種木馬和其他入侵問題,是一種比較安全的交易保障。
網上銀行又稱網絡銀行或者在線銀行,是銀行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通過網際網路向銀行網絡銀行客戶提供開戶、查詢、對帳、行內轉帳、跨行轉帳、信貸、網上證劵、投資理財等傳統服務項目,使客戶可以隨時、隨地、足不出戶就能夠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個人投資等。因此,網上銀行也被稱為網際網路時代的虛擬銀行櫃檯。
根據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網上銀行用戶規模已經達到4.17億人,在整體網民中有52%的比例已經成為網上銀行用戶,也就是兩個網民中至少有一個以上已經成為網絡銀行用戶。2018年第2季度,中國網上銀行客戶交易規模達到478.6萬億元人民幣。
網絡銀行的安全性是一大優點,畢竟U盾的加密性和動態碼是安全性的保障;但是網絡銀行畢竟在便利性上仍然略差一籌,因為要操作網絡銀行必須符合幾個條件:電腦、U盾、網絡三者缺一不可,這對網絡銀行的便利性是一個挑戰。
02 手機銀行對網絡銀行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和互補性,但存在的弊端也是明顯的
網絡銀行雖然比櫃檯業務具有了極大的便利性,但是畢竟需要電腦、網絡和U盾三者的結合才能辦理。隨著手機的發展,特別是手機APP的肆無忌憚的流行,手機銀行也就應運而生了。
手機銀行也被叫做移動銀行(Mobile Banking Service),注意不是網絡銀行,是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及終端辦理相關銀行業務的簡稱。手機銀行是由手機、GSM簡訊中心對接銀行業務網絡系統完成業務的辦理,須同時經過SIM卡和帳戶雙重密碼確認之後方可操作,手機銀行實時性比網絡銀行有了更大的改進,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安全性。
有朋友問,現在去銀行開銀行卡、辦理存款取款業務,銀行都強烈推薦你辦理手機銀行,雖然說手機銀行對用戶來說確實方便了許多,但是這裡面有沒有一些弊端呢?也有網友問,各個銀行為什麼要強烈要求用戶辦理手機銀行?
實際上,手機銀行是貨幣電子化與移動通信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處理多種金融業務的目標,極大地豐富了銀行服務的內涵,實現了銀行業務的操作便利、安全、高效。
手機銀行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目前主要功能有:銀行卡卡個人理財業務,包括銀行卡查詢業務、銀行卡客戶轉帳服務、銀行卡掛失業務、手機充值業務;外匯業務,包括外匯信息的查詢以及外匯定活期存款互轉以及即時交易和不同交易幣種之間的買賣;基金業務,通過手機銀行向已籤約的基金客戶提供信息查詢和交易等基金業務服務;以及更綜合的金融信息和金融諮詢服務;卡號管理,為客戶提供手機銀行中常用登錄帳戶的設定、解除及帳戶的別名設置等一系列個性化服務。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我國手機銀行客戶數量進一步增長,2018上半年中國手機網上銀行用戶規模為3.82億人,與2017年末相比增長1203萬人,佔手機網民數量的48.5%。隨著智慧型手機技術的快速完善,人們對手機依賴度的提高,手機銀行不僅已經成為很多銀行的重要戰略,更是通過拓展銀行的業務方式和功能,提高銀行業務辦理的便利性和效率,從而對抗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
但手機銀行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人們擔心的安全性,手機銀行畢竟以手機為載體,對手機的保管、交易密碼的保密性、在資金轉帳、交易、支付等環節的安全性是手機銀行必須注意的問題,注意保密和安全防範是手機銀行要注意的問題。
03 銀行業新的行動支付應用如何決戰和顛覆行動支付的未來?
馬雲曾經說過,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但銀行的行長們更相信:「科技是唯一可以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力量」。
在我國最常見的行動支付,主要是人們熟悉的二維碼支付、閃付、第三方客戶端支付等等。其中,掃碼支付是應用最早、運用最廣的存在、大眾最熟知、使用率最高的方式,在行動支付中的使用率最高達到93%。行動支付已經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日常交易活動,購物、掃碼乘車、掃碼租充電寶、電商、餐飲、汽車、房產、醫療、旅遊等等。可以說,只要是小額交易都可以用掃碼支付完成。
掃碼支付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掃碼脫離了傳統銀行支付的網銀、手機銀行、刷卡消費等支付方式,從而對銀行業的支付方式形成革命性的挑戰。
但銀行面對行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不會視而不見,更不會坐以待斃,銀行業行動支付一直在不斷地推出新的應用和功能,再加上大量的活動,吸引更多人進入銀行業行動支付。從2016年到2019年,中國銀行業行動支付得到快速發展,行動支付的筆數從2018年的605.31億筆,直接飆升至2019年的1014.31億筆,上漲409億億。
隨著銀行行動支付筆數的增長,行動支付交易金額也不斷上漲,中國銀行業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從2015年的時候的108.22萬億元,到2019年已經達到347.11萬億元,上漲三倍多。
以前,銀行業的行動支付都是以銀行自己的行動支付應用程式(APP)完成的,各家銀行有各家APP,消費者在行動支付時能不能有一個銀行業通用支付入口?成為一個難題,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後來,由中國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共同打造的銀行業行動支付通用入口APP「雲閃付」11日正式發布,按照統一接口標準、統一用戶標誌、統一用戶體驗的原則,是支付產業深化金融創新應用、推動零售支付回歸便民本源的重要舉措。通過「雲閃付」APP消費者可以綁定和管理各類銀行帳戶,可綁定10張銀行卡,方便消費者跨行管理銀行卡,並使用各家銀行的行動支付服務及優惠權益,還可以集中查看各家銀行的各類支付優惠活動信息。
支付方式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對以前支付方式的顛覆,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網絡銀行的發展比傳統的櫃檯業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手機銀行比網絡銀行帶來了更大的便利,而行動支付則比手機銀行更便利。但是,每一次變革也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而傳統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安全性,如果是大額度支付和轉帳,U盾支付仍然是最安全的方式,而手機銀行和行動支付在支付金額上會有一定的限制,同時在安全性上就難以達到U盾的程度。
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銀行面對行動支付的壓力,通過行動支付對網絡銀行和手機銀行形成衝擊,但有的人認為的開始淘汰U盾卻為時尚早,只是使用的程度和頻次更低了而已。(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