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野狐禪的公案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上堂說法時,曾有一位老者,經常跟隨眾弟子一起聽課。下堂後,他也隨眾弟子一起退下。有一天,下堂後,這位老者居然不退下。於是,百丈禪師便問:」前面站的是什麼人?」
老者答道:」哎!我不是人,是狐狸。迦葉佛時代,我是住在此山的修行人,有位雲遊僧人問我:『大修行的人,還會不會墮入因果的牽纏?』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就因為這一句轉語,令我五百世墮入野狐身。今懇請和尚為我代說一轉語,好讓我解脫野狐之身。」
於是,老者便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大修行的人,還會不會墮入因果的牽纏?」
百丈和尚回答說:」不昧因果。」
老者言下大徹大悟。對百丈和尚頂禮說:」我已脫離野狐身,住在山後,懇請和尚依亡僧的禮儀超度我。」
而後,百丈和尚率領徒眾,來到山後巖石下,用木棍挑起一隻死野狐,依亡僧儀式,舉行火葬。
」不落因果」就是說不會落入因果定律當中,這是大邪見,講錯這句話,誤了那位雲遊僧人的法身慧命,說法者五百世都墮落作野狐身。
「不昧因果」就是肯定因果報應定律,因果報應明明白白,絲毫不爽。不昧因果,知見才對,才能脫離野狐身。
有邪心無釐頭
《射鵰英雄傳》中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是個十足的漢奸,身為原先愛國抗金民間組織——鐵掌幫的幫主,他投靠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奪取武穆遺書對抗大宋;去君山的丐幫大會充當金國說客,意圖使丐幫放棄北方抗金基業南下。
第二次華山論劍,洪七公痛罵裘千仞是漢奸賣國賊,愧對鐵掌幫先人。裘千仞既羞憤難當,更兼眼見強敵環伺,必死無疑,遂跳崖欲自殺。本來,故事講到這裡,裘千仞的一生可以劃上句號了。他種了當漢奸的因,得了畏罪自殺的果,正是百丈懷海憚師所說的不昧因果。
然而,裘千仞跳崖瞬間,於千鈞一髮之際,一燈大師大發慈悲,拼死拉回,收為弟子,法號慈恩。好好的」不昧因果」,被一燈大師硬生生轉變為「不落因果」。
竊以為,一燈大師力救裘千仞,於情於理於法於國均講不通。
1.於國不通,打擊南宋人民愛國熱情
洪七公代表的是南宋人民對漢奸裘千仞因叛國罪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裘千仞畏罪自殺。一燈大師作為大理人,有什麼資格特赦南宋的漢奸?洪七公後來轉身偷偷對郭靖說:「我老叫化子本來還想繼續鋤奸的,但轉念一想,既然有一燈大師護著裘千仞,我絕對殺不了他,只好作罷。」
2.於法不通,踐踏大理法律尊嚴
一燈大師作為大理國的太上皇,也決不應該救裘千仞。裘千仞二十幾年前潛入大理國皇宮,重傷貴妃劉瑛姑的幼子,意圖讓大理皇帝段智興因救治皇子而大損內力,從而使自己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中能勝出。但是,這個皇子卻是瑛姑和周伯通的私生子,段智興猶豫再三,終究未予醫治,任其殤去。裘千仞當時一心要重傷的是皇子,他根本不知道那嬰兒與當時的段皇爺,沒有血緣關係。所以,裘千仞在大理國犯的是傷皇子致罪,挑戰的是大理國皇家尊嚴和國法威嚴,一燈大師救裘千仞,得到了假慈悲的名聲,失去的是大理國皇家尊嚴和國法威嚴。
3.於情不通,傷害受害者家屬感情
裘千仞重傷致死的是周伯通和瑛姑的幼兒。一燈大師作為大理僧人,有什麼資格,當著受害人父母的面,未經他們同意,擅自特赦殺人犯?後來黃老邪私下對黃蓉說:「段和尚當時想的是:你裘千仞弄死我老婆的私生子,這個朋友我段皇爺交定了。若不是段和尚先前救過蓉兒你的命,你爹我當場就給他難堪,打死裘千仞,報你那鐵掌峰上一掌之仇。」
4.於理不通,侮辱讀者認知智商
一燈大師救下裘千仞後,瑛姑當場向裘千仞背後一刀,詭異的是這一刀卻被周伯通擋開了。周伯通若不擋開,依當時的形勢,裘千仞是沒理由躲開還手的,一燈大師也是沒理由施救的,裘千仞也還是必死無疑。書中原文如下:
裘千仞放聲大哭,向一燈跪倒,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一句也說不出來。瑛姑見他背向自己,正是復仇良機,從懷中取出利刃,猛往他背心插落。周伯通道:「且慢!」伸手在她手腕上一架。瑛姑大怒,厲聲道:「你幹甚麼?」周伯通自她出現,一直膽戰心驚,被她這麼迎面一喝,叫聲:「啊喲!」轉身急向山下奔去。瑛姑道「你到哪裡去?」隨後趕來。
這段文字,恕我愚鈍,反覆看了多次,實在找不出周伯通阻攔瑛姑下手的邏輯,他之前剛剛得知裘千仞殺了他兒子。然後金庸也實在編不出周伯通該怎麼回答瑛姑的質問,只好筆峰一轉,安排周伯通躲瑛姑、瑛姑追周伯通,省得瑛姑再對裘千仞糾纏不清。所以,歸根到底還是金庸要救漢奸裘千仞。
一燈大師以野狐禪亂度殺人魔
百丈禪師點化野狐後,「野狐禪」成了禪宗對一些妄稱開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譏刺語,用以比喻似是而非之禪,謂所為不契合禪之真義,然卻自許為契合。
請看一燈大師似是而非的的佛法是怎樣被認定為野狐禪的:
一燈大師救了裘千仞之後,兩人名雖師徒,實為朋友,相交二十年,無日或離,一燈大師時時意圖以他的所謂佛法度化裘千仞。然並卵,到了《神鵰俠侶》,蒙古滅了金國,裘千仞當不了金人的走狗,又成了個武瘋子,惡念不斷,總想殺人,在一燈大師阻止之下,仍是傷了三個人。
1.楊過的玄鐵劍勝過一燈大師的野狐禪
在隨一燈大師趕往絕情谷救天竺僧的路上,裘千仞惡念又起,受丐幫彭長老「攝魂大法」唆使,誤殺了被楊過堆成雪人的丐幫的何是我,狂性大發,又殺了彭長老。被殺二丐雖是投靠蒙古,實施分裂丐幫的漢奸,但彼時裘千仞並不知情,不是有意除奸。期間,一燈大師為其開講《佛說鹿母經》、念了七八十聲「阿彌陀佛」,統統降不住裘千仞的惡念。裘千仞乾脆直接懟一燈大師:「還聽甚麼佛經?你騙了我十多年,我再也不信啦。」
在一燈大師口宣佛號聲中,裘千仞準備遇佛殺佛,連續掌擊一燈大師。一燈大師又學佛祖割肉餵鷹,堅決不還手,任其打了十幾掌,準備犧牲老命喚醒裘千仞的善惡。最後是獨臂少年楊過出手制服了裘千仞,原著說楊過的這一劍,勝過一燈大師的千言萬語,實際上是勝過了一燈大師的所謂佛法。原文如下:
慈恩(裘千仞)此時去死如是之近,卻是生平從未遭逢,一想到「死」,不由得大悔,但覺這一生便自此絕,百般過惡,再也無法補救。一燈大師千言萬語開導不了的,楊過這一劍卻登時令他想到:「給人殺死如是之慘,然則我過去殺人,被殺者也是一樣的悲慘了。」
慈恩挺腰站起,跟著撲翻在地,叫道:「師父,弟子罪該萬死,弟子罪該萬死!」一燈微笑,伸手輕撫其背,說道:「大覺大悟,殊非易易。還不謝過這位小居士的教誨?」
2.黃蓉的聰明勝過一燈大師的野狐禪
當時一燈大師以為裘千仞已然大覺大悟了,然而,他錯了。很快,師徒倆到了絕情谷,在其妹裘千尺的言語挑撥下,裘千仞又起惡念,搶走嬰兒郭襄想要殺死,為其兄裘千丈報仇。(其實裘千丈不是黃蓉殺的,是在攀黃蓉乘坐的大雕時,不幸墜下萬丈深淵摔死的。)這時,一燈大師又不停口宣佛號「阿彌陀佛」,又是各種勸誡,裘千仞全都置若罔聞。關鍵時刻,黃蓉假裝瑛姑瘋狀來刺激慈恩心魔,慈恩悔罪不及,把郭襄還給黃蓉,黃蓉的聰明勝過了一燈大師的所謂佛法。原文如下:
慈恩面如死灰,剎時之間大徹大悟,向一燈合十躬身,說道,「多謝和尚點化!」一燈還了一禮,道:「恭喜和尚終證大道!」兩人相對一笑,慈恩揚長而出。裘千尺急叫:「二哥,二哥,你回來!」慈恩回過頭來,說道:「你叫我回來,我卻叫你回來呢!」說罷大袖一揮,飄然出了大廳。
此時一燈大師又說裘千仞」終證大道」了。如果不殺郭襄就是「終證大道」,那天下人都早證大道了好不好?那其實只是間歇性武瘋子暫時恢復正常而已。
3.瑛姑的憐憫勝過一燈大師的野狐禪
其後的十六年裡,裘千仞並沒實施任何的靈魂救贖,既沒幫郭靖守襄陽,也沒像楊過那樣行俠仗義做善事,只是和一燈大師隱居湘西。直到蒙古大軍南攻大理,裘千仞見一燈大師心念故國,出去打探消息,途中被金輪法王打得奄奄一息。
一燈大師學的野狐禪始終度化不了裘千仞,就像感冒藥治服不了新冠病毒。
但一燈大師後來老是向天龍寺的和尚們吹噓他度化了殺人狂魔裘千仞,說是裘千仞臨終時,周伯通和瑛姑諒解了他:
一燈指著躺在地下的慈恩道:「這是殺你兒子的兇手,你一掌打死他罷!」
周伯通道:「瑛姑,你來下手!」
瑛姑向慈恩望了一眼,低聲道:「倘若不是他,我此生再也不能和你相見,何況人死不能復生,且盡今日之歡,昔年怨苦,都忘了他罷!」
周伯通道:「這話也說得是,咱們便饒了他啦!」 慈恩傷勢極重,全仗一口真氣維繫,此時聽周伯通和瑛姑都說恕他殺子之仇,心中大慰,再無掛懷之事,低聲道:「多謝兩位。」向一燈道:「多謝師父成全!」又向楊過道:「多謝施主辛苦。」雙目一閉,就此逝去。
請問,這是真諒解嗎?這只是人家老倆口沉浸在愛河中,對將死之仇人表示憐憫而已,也算是臨終關懷吧。即便是真諒解,也只是周伯通和瑛姑的事,又豈能消得了裘千仞萬惡的業障?
一燈大師因兒女私情出家為僧
有私心無格局
一燈大師度不了裘千仞,究其原因是一燈大師自己並沒有開悟。試問,一個沒開悟的人怎麼度得了一個業障深重的人?一燈大師沒開悟,這是由他狹隘的出家的動機決定的。從來高僧大德,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學佛乃是為了作佛,為了自度度人。一燈大師沒那大格局,他當年因妒因嗔未對瑛姑兒子施救,致其死亡,便對瑛姑心生愧疚,自責不已,又對瑛姑愛而不可復得,為情所困,從而出家為僧。就像瑛姑對一燈大師和裘千仞說的「作下罪孽,出家便可化解,怪不得天下和尚道士這麼多。」
一燈大師曾經坐擁大理國國土面積72萬平方公裡,也不算小國,相當於現在的三個英國。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所以,一燈大師本可大有作為的,正如丘處機對郭靖所言「段皇爺慈和寬厚,若是君臨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隱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按這牛鼻子老道的意思,段皇爺大可在皇宮裡修行佛學,以神助攻於帝業。像唐太宗李世民,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右手執毛筆大書貞觀之治,左手捻佛珠,自稱「皇帝菩薩戒弟子」,發誓「惟以丹誠,皈依三寶,願心悟無為,疾證菩提,早登正覺。」,又自稱是「金輪天王」的化身,直言降生帝王之家,是要普度眾生。
查先生以曲筆美化漢奸
有賊心沒公義
漢奸裘千仞拍在嬰兒身上的一記鐵鈔掌,竟把一位帝王從皇宮拍到了寺廟,漢奸的力量不可謂不大。一燈大師能讓漢奸裘千仞不落因果,對漢奸的寬容不可謂不大。
歷史上的大理皇帝段智興,公元1200年就去世了,也沒出家為僧,而據金迷推算,公元1206年,郭靖才出生。可見,一燈大師完全是虛構的小說人物,而裘千仞更是如此。很以,歸根到底,是金大俠對漢奸很寬容,讓其不落因果。說了一句「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就要墮落野狐身五百世,那著書暗示「大漢奸不落因果」的,下場豈不更加糟糕?我很替著書者擔心啊。
金庸小說中,虛構的大漢奸不落因果;那麼,金庸小說中,歷史上的大漢奸落因果否?答案是:金庸小說中,歷史上的大漢奸可洗白為民族脊梁。試舉一例:
歷史上的查繼祖是「明史案」的告發者。由於查繼佐系首告,不但未被追究責任,反而與吳之榮及其他兩名告發者分得了莊家與朱家的一半家產。海寧查氏正是通過這樣積極與滿清合作,才成為後來的海寧望族。清朝前期查氏出現了「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盛況,而康熙為海寧查氏題詞:「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並親自書寫匾(敬業堂)賜與查家。
《鹿鼎記》中查繼佐是反清義士。小說最後一章,顧炎武、黃宗羲、呂留良、查繼佐一起勸韋小寶做皇帝,奪回漢人江山。
查繼佐道:「決不是開玩笑。我們幾人(顧黃呂查)計議了幾個月,都覺大明氣數已盡,天下百姓已不歸心於前明。實在是前明的歷朝皇帝把百姓殺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可是韃子佔了我們漢家江山,要天下漢人雉頭結辮,改服夷狄衣冠,這口氣總是咽不下去。韋香主手綰兵符,又得韃子皇帝信任,只要高舉義旗,自立為帝,天下百姓一定望風景從。」
查繼佐,號伊璜,浙江海寧人;
查良鏞,號金庸,浙江海寧人。
寫不下去了,直接上圖:
一燈大師的野狐禪,即是查先生的野狐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