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貧女的一燈

2021-02-19 養心養德課件製作平臺

因果故事系列


貧女的一燈


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時,每天總有數以萬計的人們去向他求法,帶了衣食等物品去供養。

舍衛城裡有一個貧窮的孤女難陀,也常常去聽佛陀說法。眼看國王大臣等富有的弟子,不斷以名貴的東西供養佛陀,而自己卻做不到,她很傷心,當然,連一頓飯都要向人們乞討的她,哪兒來的東西供養佛陀呢?

可是,佛法告訴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命運不好,怨誰呢?難陀女深知這個道理,她知道唯有布施,才能轉變貧窮命運,她知道假如有智慧,就會種善因,不致於受苦。

這天,難陀女很歡喜,因為她乞得了一件舊衣,以一件舊衣換得一文錢,以一文錢換得一盞燈的香油,她將有一盞光明的燈供養佛陀。

難陀女非常歡喜,終於如願地在佛前燃起了一盞燈。這時,她立在佛陀面前,合掌、頂禮,至誠懇切地發出她的心願:「願這盞燈的光明,除卻我多生以來心中的暗昧,消除過去的罪障,獲得大智大慧。」

人人都祈望自己的前途光明,所以在佛前,有許多盞燈。


第二天,天亮前,目犍連去巡視燈供,發現國王和大臣們的燈盞,光亮很微弱,難陀女的燈盞,卻燈炷如新光亮異常。等到天亮後,目犍連用扇子要去熄滅這盞燈時,不管怎樣賣力也滅不掉難陀女的燈光,而其他的燈火,卻在不知不覺中自滅了。目犍連覺得很奇怪,跑去問佛陀,佛陀為他解釋道:

「這盞燈火,不僅用手,就是傾四海的海水來澆灌,暴風來吹襲,也不能熄滅,因為是主人發菩提心所布施的。目犍連,一個人在布施時,假如存有輕慢心或另有沽名釣譽的企圖,所得的功德一定很微薄,即使布施很多物品,也是有為的功德。」佛陀說到這裡,難陀女來朝禮佛陀,佛陀很慈和地伸出手,撫摸難陀女的頭頂,為她授記道:「在未來阿僧祗劫中,你將成佛,佛號燈光,具有十種佛陀的尊號。」

於是難陀女就在佛陀的僧團出家為比丘尼。


「佛陀!難陀女受你的授記,真幸福,可是她為什麼窮到這般程度,難道是過去的造業嗎?」目犍連很欽服難陀女的發心,因此難陀女走後,就悄悄問佛陀。

佛陀答道:

「是的,當迦葉如來住世的時候,有一位富有的女居士,恭請如來及弟子們去受供養。但在她之前,如來已承認一個窮苦的女孩子的恭請。如來沒能先應她的供養,使她很不高興,尤其對方是個貧窮的人,越發引起她的嫉妒和輕蔑。為了消除心中的不滿,她不惜以惡語譏諷,毀謗人家。因此,招致以後五百生中永受貧窮的苦報,現在難得她悔過發心,所以才能受到佛法的甘露灌頂。」

當時,舍衛城中盛傳著貧女奉燈,得到佛陀的授記。許多人也仿效,相爭著以香、花、飲食、燈來佛前供養,偌大的花園,四周擺滿了供養的物品。

這時,佛陀知道宣講「施燈功德」的因緣已經成熟,於是以阿難為當機者,向大眾宣說了一段往事。

「過去二十五阿僧祇劫,娑婆世界有個強大的國家,國王名叫波塞奇,率領百千個小國家。他有一個太子和公主,太子名叫寶髻,公主名叫牟尼。他們常常供佛齋僧。當時有位比丘,名叫聖友,也經常到處去乞化油膏等燃燈的用具,回來至誠懇切地燃燈供養佛陀及僧眾,很久都沒間斷。這件事給公主牟尼知道了,她非常歡喜,命人請聖友比丘來,對他說道:

「我也發心奉持布施,你燃燈所需要的用具,讓我來供養好嗎?」

「好吧!」聖友比丘欣然回答。

從此,以公主所供養的酥油、燈炷,聖友比丘更加勤勞於燃燈工作。後來迦葉如來為聖友比丘授記:

「你將在未來阿僧祇劫成佛,名號定光如來。」而公主牟尼也同樣來至迦葉如來前被授記:

「你將於未來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成佛,名號釋迦牟尼。」

「阿難,你知道嗎?聖友比丘就是定光如來。而公主牟尼就是我,我所以能成佛,就是歷劫以來,布施燈明的果報。」

法會中許多四眾弟子,聽聞佛陀這席話,歡喜發願奉持布施,願把心光點起來供奉佛陀。

講解

這是講布施故事,講燈,貧女的一燈,開篇這篇這個故事非常重要,非常有益。我們現在大家修行,往往現在我們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了,來修行了。我們每天誦經、拜懺、念佛,幹什麼呢?就是獲得光明,就好像我們把插銷插到電源上。電源是什麼呢?就是佛菩薩。我們拜懺,有八十八佛、有《普賢行願品》,都在裡邊,有光明;念《地藏經》,有所有的佛菩薩都在裡邊,都有光明;念阿彌陀佛,有光明。就好像我們把插銷插到電源上。只要我們誦經、拜懺、念佛,就有光明,就有佛的光明啊在照亮我們的身心。這麼堅持,你只要把這個電源插上,你就有光明。如果我們不念了,這個光明啊立即就斷了,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特別強調,大家平時回去一定要堅持功課,這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自己沒有光明,自己內在還是黑暗的,沒有光明,所以必須依靠佛的光明,點亮我們的心燈。是要這樣子。

這一次我們有個濟南的同修,我跟她聊了會兒。她照我們這個方法已經學了三年了。她自己是什麼感悟呢?就是想啥就來啥。她說她在濟南,就有個小區的房子依山,覺得這個挺好,過了三個月,她得到一套房子。她想啥來啥,現在有點害怕了,不敢想了。好事兒,一想也來;壞事兒,一想也來。呵呵,有力量了,什麼力量呢?佛的力量。我們跟大家說,你堅持三五年啊,好處太多了。你現在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好處,堅持認認真真做功課,堅持三五年你就知道了。

我們的身心現在都是汙濁的、黑暗的、或者是陰暗的,垃圾也多,身口意各種東西都有。但是不要緊,我們把這個插銷插到佛的電源上去了。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沒關係,我們沒光沒關係,佛有光明。插到電源上去,天天堅持功課,這個光明就永遠照在我們的身心內。所以我們特別強調,建議大家24小時不能間斷。

我們說晚上做不了主,那就看平時。像很多同修她們做的功課很多啊。她們白天就用佛的光明把時間全部地延續下來,往往他們晚上做夢都做啥夢呢?不是念經就是念佛,要不就是拜懺,等於晚上也在修行。如果你白天沒有燻修,那你晚上就沒有力量,就不懂得念佛。晚上做夢還在打架,要不就是吃羊肉串,還在幹這事。你白天用了功,把這個佛的光明啊,就好像,我們身體就像一個蓄電池,充足了,好像太陽能似的充足了,那你晚上這個水還是熱的,還能洗澡,還能用。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說陰天了,曬的陽光就不足,那你晚上用,這個熱量就不夠,同樣的原理。

就這麼天天地接著電源,等到三五年下來,那你真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因為什麼呢?我們的身心內在就亮了、光明了。你有了光明,就有了力量,你就可以影響周圍了,你就心裡快樂了。它是這麼一個過程。

等到三年以後,我們這個濟南同修就問怎麼辦,就告訴她:清淨,就這麼一條,清淨:「不思善、不思惡。」這句話,要大家看過那《六祖法寶壇經》,就知道這句話了。我們現在跟大家說不思善、不思惡,那白說!為什麼呢?你說了白說,他天天還想著,滿腦子的妄念,白說!你修個三五年就可以,一說就懂了。我一說她就懂,她就知道咋辦了,念頭裡邊既沒有善念,也沒有惡念,清淨了。到了那兒,一說就懂。現在說白說。大家到了三年,我跟她說,你這三年啊,再回去修三年,你再來,又一回事了,又不同了。

所以大家修行,第一步修的是清淨。如果不修清淨,學佛法,到後邊都談不上,都不能叫學佛修行,連小乘法都達不到。現在我們做的事情,通通都在修清淨,都在斷惡行善的過程。等到清淨,修了三五年以後,我們才有可能修點兒小乘法。為什麼呢?修小乘法修的什麼呢?修的是空了,你成就阿羅漢果,你必須空。空到什麼程度呢?你在因果業裡就斷了,不再受輪迴的推動,可以脫離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去了,是這樣。這才有可能到說這個事兒。

現在我們前段時間,有個人就說我們,問:「有人說我們是小乘法。」我說你把我們推得太高了,我們哪是小乘法啊,根本達不到小乘法。我們只能說是幼兒園,教個123、ABC,頂多就這個,什麼小乘法,根本達不到。就不懂。是這樣的。

所以說,我們現在說想教點兒大學這些的,沒學生,你沒有,聽不懂。你只能、沒辦法,我們自己得了,培養些,從幼兒園開始算了,慢慢成長起來,才有可能有大學生。否則,你現在天天就拿著大學課本找人,找不著,聽不懂。就這個。等到我們修了小乘法,或者再繼續修大乘法、修菩薩法,那就好辦了。我們自己就是發動機了、發電機了,我們自己,心有無量光明了,不需要求外邊了。現在我們沒有光明,為什麼呢?沒招兒,我們自己分別、執著,把光明弄沒了。等到真正清淨了,依靠佛的光明,讓自己清淨了,慢慢才進入修小乘法、大乘法。把我們自心的光明,自心的發動機、發電機開發出來了,我們就自立了,自己就懂了,自己的心光就光明,就能照亮別人了。是這麼個過程。

所以,貧女這一燈,為什麼目犍連扇不滅?核心就是說,貧女這一個燈啊,她是用她自己的心光點亮的。每個人啊,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心光點亮了,那放心好了,那就永遠地長明,不會滅了,我們追求的就追求這個東西。我們想成佛,獲得的是什麼呢?永恆!永恆的光明、永恆的快樂,就追求這東西。現在我們沒有光明,晚了。就只能自己在長夜中間摸索了,自己摸石頭過河了。明天或者咱們在外出門,怎麼回事我們都不知道,是不是一會兒一輛車過來,「崩」,完了,不知道,我們自己不清楚。因為什麼,我們是無明,不懂,看不見,自己沒有辦法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只有成佛,有了永恆的光明了,那你放心,永遠沒這些破事、痛苦的事了。在這兒呢。

所以我們修行啊,無論做什麼,一定要用真誠心、至誠心去做。供燈、念經、拜懺、念佛,用什麼呢?就用這顆真誠心、至誠心去做。因為真誠心、至誠心就是用我們的心光去做,就拼命地想辦法把我們自己的心光點亮。現在沒辦法,那就好像原始人拿石頭鑽木取火,咣咣的點,點了無數次可能點著一次。我們也得這樣,只要我們用這種真誠心、至誠心去念佛去,佛有光明,就代表佛性,慢慢、慢慢地把我們自己的光明一旦點亮了,有可能就不會熄滅了,慢慢、慢慢就徹底的整個身心都讓他光明了。所以說這個修行啊,做任何事情,你要是敷衍潦草的做,不行!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身口意做點事,心光沒點亮,慢慢、慢慢就沒力量了,非常短暫的。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用自己的心去做,那就不一樣了,一定不一樣。所以大家修行要認真、生活要認真、工作也要認真,哪怕我們吃飯、喝水,也要非常專注地去做,要認真做。不要讓這顆心很散亂,一邊喝水,一邊還想著外面下雨沒有,冰激淋好不好吃。身口意是非常的散亂,無數的念頭、無數的想法、無數的語言,弄得自己亂七八糟的。一定要專一,一定要真誠、精誠地去做,任何事都能做出效果來。《貧女的一燈》主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因果故事1-貧女的一燈
    當時,舍衛城中盛傳著貧女奉燈,得到佛陀的授記。許多人也仿效,相爭著以香、花、飲食、燈來佛前供養,偌大的花園,四周擺滿了供養的物品。這是講布施故事,講燈,貧女的一燈,開篇這篇這個故事非常重要,非常有益。我們現在大家修行,往往現在我們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了,來修行了。我們每天誦經、拜懺、念佛,幹什麼呢?就是獲得光明,就好像我們把插銷插到電源上。電源是什麼呢?就是佛菩薩。
  • 貧女一燈,勝富千燈
    佛陀時代也有「貧女一燈」這則有名的故事。就是有一位貧窮困苦、當乞丐,衣不能禦寒、討飯不能得飽的老婦女,看到國王、大臣,甚至一般百姓都在殷勤誠懇地供養三寶,有的點燈,有的供齋飯。她一看,深有感觸,嘆道:「唉呀!我就是過去世沒有布施,所以這一世才這麼貧困。」所以她就很想布施,點燈供佛,照亮祇園精舍。可是沒有錢,只好去乞討。從早乞到晚上,好不容易討到一毛錢,就拿去買燈油供佛。
  • 「貧女供燈」的故事
    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於眾生心室,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煩惱業,種種暗障,悉能除盡。」佛教中燃燈供佛的起源來自於一則「貧女供燈」的佛教故事。  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個貧窮而孤獨的女人名叫難陀,以乞討為生。
  • 一燈大師的野狐禪
    迦葉佛時代,我是住在此山的修行人,有位雲遊僧人問我:『大修行的人,還會不會墮入因果的牽纏?』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就因為這一句轉語,令我五百世墮入野狐身。今懇請和尚為我代說一轉語,好讓我解脫野狐之身。」於是,老者便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大修行的人,還會不會墮入因果的牽纏?」百丈和尚回答說:」不昧因果。」老者言下大徹大悟。
  • 【佛學故事】貧女供燈的故事
    《賢愚經貧女難陀品貧女非常高興,把油燈放在佛陀面前的眾燈之中,默默發誓:'我是個很貧窮的人,只能用此小燈供養佛陀。願以此功德,讓我來世得到智慧的明燈,滅除一切眾生的愚昧黑暗。'發誓之後,她便頂禮而去。過了整整一夜,所有供燈全部熄滅,惟有難陀供獻的這盞油燈仍然獨燃明亮。當時正好輪到佛弟子目連值班,第二天,目連發覺天亮,便去收拾燈盞供具。看到這盞油燈獨燃發光,燈油燈芯都無減損,就如新點燃的一樣。
  • 貧女點燈
    有一天,貧女乞討到了一枚銅幣,於是便興高採烈地跑到油店買油,店主問:「一文錢只能買到很少的油,你要這一點油做什麼?」貧女就說,她想去供燈。這店主很善良,很理解她的善心,於是多給了一倍的油。貧女非常高興,她做了一盞油燈,供在佛前,並發願說:「今天我以小小的一盞燈供養佛,以此功德願我將來具有智慧燈,並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貧女發願並頂禮佛陀後便離開了。
  • 《貧女供燈》
    有一天,貧女乞討到了一枚銅幣,於是便興高採烈地跑到油店買油,店主問:「一文錢只能買到很少的油,你要這一點油做什麼?」貧女就說,她想去供燈。這店主很善良,很理解她的善心,於是多給了一倍的油。貧女非常高興,她做了一盞油燈,供在佛前,並發願說:「今天我以小小的一盞燈供養佛,以此功德願我將來具有智慧燈,並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貧女發願並頂禮佛陀後便離開了。
  • 貧女供燈不滅的因緣
    佛陀剛對目連說完這番話,貧女難陀就來到佛陀面前,叩頭施禮。於是佛陀給難陀貧女授記:「你在來世第三阿僧祗百劫之中,可以成佛,名叫燈光,十號具足。」難陀得到佛陀的授記之後,心中萬分高興,長跪佛前請求出家。佛陀於是答應了難陀的請求,讓她成為比丘尼加入僧團。
  • 貧女金藏
    貧女金藏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 學詩計劃 | 《貧女》:為他人作嫁衣裳,戳中你的痛處了嗎?
    灰姑娘的故事雖然廣為流傳,但這終究是童話,現實生活中,貧家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並不容易,難以得到命運的眷顧。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秦韜玉的《貧女》,詩中把貧女的心理狀態娓娓道來,毫無遮掩。最後一呼「為他人作嫁衣裳」,直抒胸臆,不知點破古來多少人的鬱結。
  • 《貧女》——為他人作嫁衣裳 | 詩話傳奇
    《貧女》是唐代詩人秦韜玉的作品。通過獨白揭示貧女內心深處的苦痛,著意刻畫貧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對貧女給予深切同情,也寄寓著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 一燈三控怎麼布線 一燈三控開關怎麼安裝
    一燈三控是家庭開關中常用的一種安裝模式,但很少有人會留意到這種開關的布線方法,一燈三控怎麼布線,一燈三控開關怎麼安裝呢?一燈三控的安裝怎麼操作,下面小編將為你解答開關背後的奧秘。一、一燈三控怎麼布線一燈三控是怎麼布線的呢?能夠保證三個開關同時控制一盞燈泡。
  • 《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佛教故事》33
    這段故事說明我們光是做一點好事,改一點過失,只在枝枝葉葉上著力是沒有用的。如果不從心裡把貪嗔、愚痴、邪見、嫉妒根除的話,發展出來的仍都是一些愚痴無明的言行。因此,我們在世上做人,有一個根本問題,必須要注意解決。什麼根本問題?就是我的心地如何清淨。
  • 因果故事~從古至今,無有一人不被生死吞掉
    關注【因果正見】公眾號後,回複數字「1」到「50」之間的相應數字,即可查看相應故事,這裡收錄的每一篇故事21:因果故事~一處宅基地,讓兩戶家破人亡22:因果故事~吃泥鰍的家族因果報應23:因果故事~人世間的好運氣來自結善緣24:因果故事~母親宿世因果的血淚史!
  • 身擁一陽指和先天功兩門絕學的一燈大師,真的打不過歐陽鋒嗎?
    一燈大師身擁「一陽指」和「先天功」兩門專克「蛤蟆功」的絕學,真的打不過歐陽鋒嗎?許多朋友有此疑問,應當是受電視劇,特別是TVB94版《射鵰英雄傳》的影響。一燈打不過歐陽鋒,這在原著中是沒有的事情,小說中除了第一次華山論劍,兩人再未交手過,相反歐陽鋒一直畏懼一燈,為了削他功力,還布局設計了一個陷阱來坑害一燈。
  • 探討因果病症
    因果雖然很多人害怕它,卻不一定就能夠遠離它,甚至於未能相信因果論的人,亦不表示因果就不會面臨本身,就是因為因果這個東西如影隨形,就連眾生的每一個舉止動作,或是人與人之間的每一個對待,甚至只是一句話,都全部存在於因果當中,當然因緣果報亦有分別善與惡,故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
  • 佛教故事 | 聊齋志異當中一則三世因果的故事
    佛教有因果之說,且看佛家《三世因果經》因果經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就是因果循環報應的總綱。既指出了人的命運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樣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環報應規律,又指出了人只要棄惡從善並行善積德就可改運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前世轉世來的,有的是神仙轉世,有的是由人轉世的,有的是由動物轉世的……。
  • 因果故事 解析因果小故事!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楞嚴經也說:「如來經常說道,宇宙森羅萬象的形成,都是我們的心所變現出來的;一切世出世間的因果,乃至世界的微塵,都是因為這個真心所造成的結果;其中甚至是一根草、一片葉、一絲縷、一個結,追究他的根元,其實都是有體性的啊!」  又例如生公為石頭說法,石頭聽了都點頭啊!所以牆壁瓦礫,怎麼可以說他們沒有法性呢?
  • 【佛教故事】 三世因果
    你們說說看,這世上哪裡有什麼因果?」老和尚聽了這話,就召集大家開示,把這件三世因果的始末點明了:「這個孩子依照過去生的業報,應該要受三世苦:第一世要受貧苦報,現癩痢相;第二世要瞎而不見;第三世合該跌進茅坑淹斃。可是因為他一念慈悲,發心做了大功德,所以將三世的罪業縮短在一世受報,省去了那二世的痛苦折磨,現在已經超生到天上了!因果俱由身顯,昭彰現前,怎麼可以說無報無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