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六年多的臺灣電動車公司 Gogoro 最近完成了一筆 3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由新加坡財政部 100% 擁有的淡馬錫控股領投。
從 2011 年到今天,Gogoro 總共推出了三款電動機車:Gogoro 1、2 和主打性能的 Gogoro S。其中 1 和 2 系列還各有一款後綴為 Plus 的長續航版本。
就價格而言,Gogoro 一開始就試圖通過自認為時尚的外觀設計和足夠強的續航性能定位高端,一臺 Gogoro 2 普通版不計入政府補貼的話,最少要 73800 新臺幣,按照今天的匯率相當於人民幣 16104 元。
好在臺灣各個市政府都對鋰電池機車有補貼政策。在桃園市新購入一輛 Gogoro 2,可以拿到 29000 新臺幣的補貼。即便如此,臺灣的消費者還要支付近人民幣 1 萬塊。
這對於臺灣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日常用車方面,Gogoro 在臺灣島西海岸的大部分城市部署了自己的電池更換站點 GoStation。車主通過手機 App 就可以解鎖並更換已經充滿電的電池,從而實現更長距離的騎行裡程。
既賣車又按月賣電池的循環使用權,Gogoro 應該是第一家這麼做的電動機車公司。
Gogoro 的機車和電池更換樁
內地的電動車企業,比如雅迪、愛瑪、新日等並沒有借鑑這種模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需要改變車載鋰電池的設計形態,並且沒辦法保證電池更換站點的損壞率。
根據 Gogoro 官方披露的數字,成立六年多以來,一共賣出了 34000 多臺電動機車,GoStation 站點數量超過 400 個。但全部位於臺灣島內。
這種重運營的模式客觀上雖然有利於保持用戶忠誠度,但非常不適應迅速向臺灣之外的其它市場擴張。
去年 8 月,Gogoro 和德國博世旗下的子公司 Coup 在柏林推出了一項「機車共享」的服務,騎行 30 分鐘需要 3 歐元。首批投入 200 輛車,之後的半年內增加至 1000 輛。今年 5 月,這項服務正式進入巴黎。
對於 Gogoro 而言,拿到新融資後能幫助這家公司繼續向海外市場擴張和繼續研發新車。但要想通過「共享」模式進入內地,還是有難度。
共享單車在一二線等重點城市的投放量已經不再增加,同樣作為騎行工具的 Gogoro 也不太可能短時間完成規模投放。更根本的是法律限制,Gogoro 的每一輛車在內地都是超出限速的。
題圖:Gogoro 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