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英奇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8-11-21 訪問量:564
評論繼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走訪了美妝店、藥妝店、單品牌店、超市、百貨商超等終端渠道後,程英奇又調研了墨爾本最具代表性的四大購物中心。在商業形態基本上以購物中心為集合體的澳洲,他又有了哪些新發現?
作者:程英奇
11月19日調研的重點是墨爾本的各大SHOPPINGMALL,因為有集團在澳洲公司的同事DAIN陪同,他作為澳洲本地人對於渠道和品牌有更深的理解,也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發,讓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澳洲的日化發展現狀。
一天下來,加上此前所看的購物中心(奇思妙想丨在墨爾本市區調研,我們發現了這15大日化市場趨勢),所有走訪的零售終端還是很有代表性的,我們也再一次擴展了對MALL渠道全新的視野。
11月19日行程如下:
1、墨爾本城市購物中心:伊索專賣店、歐舒丹專賣店、MECCA化妝品店;
2、墨爾本EMPORIUM購物中心:絲芙蘭化妝店、MOR單品牌店、THE BODY SHOP專賣店,悅詩風吟專賣店、歐舒丹專賣店、科顏氏專賣店;
3、墨爾本THADSTORE購物中心:WOOLWORTHS超市、CHEMIST藥妝店、瑪雅百貨,大衛瓊斯百貨、歐舒丹專賣店、伊索專賣店、DIOR專賣店、HW專賣店;
4、墨爾本WESTFIELD購物中心:COLES超市、CHEMIST藥妝店、PRICELINE藥妝店、絲芙蘭化妝品店、瑪雅百貨、大衛瓊斯百貨、塔吉克超市、WOOLWORTHS超市、BIGW超市。
因為門店集中,加上前年正好也到過這些購物中心,看得門店也就特別多。在澳洲同事DAIN和FIONA的帶領下,我們馬不停蹄,也收穫極大。一方面,我們可以感受到渠道和品牌的變化;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再一次對於澳洲日化的發展趨勢有了深刻認知。
一、澳洲渠道的獨特性1、除了極少數的大牌商業街專賣店,澳洲的商業形態基本上都是以購物中心為集合體的。在一個大型的購物中心內,日化產品形成各種商業組合,有百貨、超市、藥妝店、單品牌店、化妝品店、洗護專業店、個性化專賣店,非常齊全。
2、澳洲的商業處於基本壟斷和平衡的狀態,百貨只有兩個——瑪雅和大衛瓊斯,超市只有兩個核心——WOOLWORTHS和COLES(塔吉特和BIGW屬於補充雜貨超市),藥妝店只有兩個核心——PRICELINE和CHEMIST,洗護專賣店就是HW,單品牌店就是伊索、歐舒丹、悅詩風吟和THE BODY SHOP,個性店就是BATH BODY WORKS和部分家居用品店。這些門店在每一個MALL裡都會全部集中出現,也各自布局。
3、澳洲商業渠道在MALL內形成三種格局,一種是渠道細分,如超市垂直細分,品類細分,地域細分;一種是各種個性店層出不窮,特色商品,特色銷售;一種是在MALL內又形成不同的人群細分。
4、澳洲單品牌店如THE BODY SHOP、悅詩風吟、伊索等都在進行門店升級。它們的門店形象和整體空間設計更加符合這個時代,已經從「世俗的植物或者有機認知」 (植物綠色,有機咖啡色)中跳了出來。
5、澳洲商業渠道形成多種依存互補共贏關係。比如,超市內可能會設置內部藥妝店,瑪雅百貨內部設立MECCA化妝品店,大衛瓊斯百貨內部設有絲芙蘭化妝品店。
6、澳洲的商業競爭環境比較簡單,購物中心通過不同區域和不同定位來區隔。同類門店競爭依靠相對商品區隔,不同類門店依靠不同的個性特色和服務區隔。在競爭中,相對而言,細分的渠道更有競爭力,反倒是大型的綜合性百貨商場受到的衝擊越來越大。
7、澳洲的新興商業較少,因為商業體集中,新興的商業渠道很難展現。尤其是大型渠道,基本上是固定的,形成了傳統壟斷。新興渠道很難打破現狀,也很難改變消費認知,如美國著名的超市TAGET在澳洲就很難形成氣候。
8、澳洲商業節點集中度促銷推廣很聚焦。如聖誕等各種節日,幾乎所有的渠道都會圍繞著對應節日商品和節日氛圍來推廣。
9、澳洲商場促銷氣氛比較濃厚,除單品牌店以外,各種促銷多種多樣。而超市的特價促銷更是形成端架大促常態,每個階段都會選擇一些商品在端架做大力度(30%或50%特價)促銷。
10、澳洲商業合作關係比較簡單公平。大型渠道無進場費和陳列費,只有供價和後臺費用,同時約束促銷要求(一般品牌在超市要求每年三次大型促銷,力度甚至可達50%),整體來看,澳洲的商業環境還是有序的。
11、澳洲商業渠道受人工成本的壓力極大。目前,澳洲大部分超市都在實行無人收銀方案,會留1-2個通道有人收銀,其餘的都是「自助買單」。
二、澳洲化妝品的特點1、國際大牌永遠都是那幾個,也永遠佔據了百貨商場的核心位置。大牌有深厚的品牌底蘊和積累,形成持續優勢。從品牌布局來看,大牌都是歐美系的,日本僅有資生堂和SK-II。當前,發展最猛的品牌是伊索精油,還有一個新興的品牌是TOMFORD(男女彩妝),也在百貨形成了氣候。當然也有一個品牌在失去分銷,那就是Jo Malone,也許這就是品牌缺乏沉澱吧。
2、超市內部的玉蘭油、卡尼爾和歐萊雅永遠作為基礎護膚品,形成穩定銷售,但是低價無特色。
3、超市和藥妝店品牌最穩定的是SUKIN、NATIO、TRILOGE,都是做澳洲植物或者以精油為主的品牌,主打綠茶、玫瑰果油、木瓜石榴等特色。其中,SUKIN是植物品牌的代表性品牌,其他品牌基本屬於後期模仿者。這三個品牌,SUKIN依靠的是早期的市場積累和認知,形成植物品牌的第一心智;NATIO依靠的是低價和多品類,形成相對規模優勢;而TRILOGE則是通過植物和維生素相結合,形成更好的賣點價值,走中高端植物品牌路線。
4、早期有一些跟隨性植物品牌,如BOTANI、AKIN,還有紐西蘭的ESSANA等,因為缺乏特色和渠道管理的持續,逐步處於邊緣狀態。現在,植物跟隨性品牌的熱潮已經過去了。
5、一些藥妝品牌如雅漾、DR LEWINNS、ORDINARY等形成相對專業性的藥妝認知,有一定的市場積累。
6、保健品牌SWISSE也推出了化妝品品牌,以維生素加植物油概念,但是因為缺乏重點推廣,品牌認知分散等原因,逐步失去分銷。
7、美國品牌PHILOSOPHY在澳洲百貨渠道發展很快,它以獨特的磨砂洗面為賣點,同時加上心靈雞湯的產品說明(有點類似江小白)。這種功效加情感的化妝品品牌,成為一種新的銷售亮點。
8、澳洲的身體護理產品在每一個渠道都有相應的品類分區,MOR已經是澳洲最成熟的身體護理品牌。澳洲人對於香氛的追求,是獨特而有藝術認知的。
9、澳洲防曬產品都形成各種概念疊加,也就是防曬+,如防曬+保溼等。同時,防曬細分也很多,有嬰兒防曬、運動防曬、旅遊防曬、海灘防曬,甚至還有曬黑的產品等。
10、澳洲很少有GUCCI、LV等奢侈品牌的化妝品,澳洲消費者比較理性,不會因為是包包品牌而認可它是高端的化妝品。
11、澳洲的彩妝增長速度極快,高端護膚品牌的彩妝形成了倍增。同時,大眾彩妝美寶蓮和露華濃因此實現了更好的分銷滲透,受益很大。
三、澳洲洗護品的特點1、澳洲傳統洗護品牌海飛絲、潘婷、伊卡璐、多芬、歐萊雅、卡尼爾和施華蔻,基本上形成澳洲洗護產品主流。這些傳統品牌相對其他國際市場而言,在澳洲的產品定價相對偏貴30%以上。
2、澳洲市場高端洗護成長很快。在超市和藥妝店,很多創新品牌開始進入,包括無矽油無硫酸鹽的新興品牌、植物和植物油品牌、專業沙龍品牌等。高端洗護佔據市場份額已經超過20%,未來成長的空間很大。
3、澳洲市場對於無矽油、無硫酸鹽和無添加的認知特別深刻。在很多產品,如伊卡璐、AKIN、ESSANA等品牌商標上,都特別標註不含多種化學成分,以此來說明產品的安全無刺激。這一點,說明健康洗護的重要性。
4、澳洲幾乎所有的高端洗護品牌都強調植物性,或者通過植物油來改善發質,養護頭皮。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歐萊雅專門推出一款BOTANCAL的植物洗護產品,目前市場反應較好。
5、專業沙龍品牌如REDKEN、JOHN FRIEDE、卡詩、HESK等,這些品牌強調他們的專業和特別的科技實力,強調功效。因為高端價值,所以從專業美發專賣店銷售開始轉向超市和藥妝店。
6、美國的歐姬絲(OGS)在澳洲分銷率極高,銷售也特別好,主要是在於摩洛哥油的認知。同時,美國其他無矽油鮮果洗護品牌如MAUI,開始在澳洲有銷售,但是效果一般。
7、澳洲的洗護產品價格帶很清晰,專業沙龍洗護一般在120-150元人民幣,高端洗護一般在90至100元人民幣,傳統品牌400毫升在50-60人民幣、200毫升在30元至35元左右。
8、澳洲沐浴露產品沒有殺菌概念,也沒有美白概念,主要是香氛和滋潤為主。沐浴露品牌也是傳統的幾個品牌,價格低廉。但是有一個QV的沐浴和身體乳品牌卻銷售非常好,主打的概念是溫和不刺激的皮膚。
9、澳洲的電動牙刷沒有想像中的火爆,牙膏卻集中在高露潔、舒適達和歐樂B,但概念一般。傳說中的在天貓國際賣得最好的網紅牙膏品牌銷售極少。
10、澳洲護髮產品品種不多,護髮品類主要是氣霧罐噴霧產品,除了部分沙龍品牌如GICI以外,都沒有太大的特色。
11、澳洲染髮產品和男士產品銷售有很大的市場,銷售佔比在個護方面應該超過15%以上。
以上就是一天的總結,調研很多,思考很廣,記下共勉。
很高興一天的行程又強化了夥伴們對渠道和品牌的認知,也給了環亞更多的營養。我們每天調研和總結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最終管理的結論。期待在調研結束時,最大化聚集美膚寶、法蘭琳卡、滋源和幽雅品牌再次升級的國際發展能量。
11月20日一早將去往雪梨,到澳洲的經濟首都了解日化市場。新的市場洞察在等待著我們環亞人,相信每一個夥伴將更有調研的鬥志和激情。環亞新時代,認知是享受的,提高是快樂的,發展是幸福的!
2018-11-19於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