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一「典」:禁止性騷擾,不做沉默的羔羊
每日一「典」:禁止性騷擾,不做沉默的羔羊 2020-08-02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十大亮點解讀第⑥彈:明確禁止性騷擾
法潤成華弘揚法治精神 構建和諧成華歡樂普法不停歇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民法典》十大亮點解讀第⑥彈話說,現在的色狼也是越來越狡猾了比方說公司裡頭的男上司、男老闆他不見得敢一上來就做啥子但他有可能暗示你,威脅你甚至不斷用簡訊、微信的方式騷擾你
-
有「典」不一樣 學「典」進行時——隨縣法院《民法典》講堂第三講
有「典」不一樣 學「典」進行時——隨縣法院《民法典》講堂第三講 2020-12-18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明說法】民法典之禁止性騷擾
【明明說法】民法典之禁止性騷擾 2020-09-08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禁止性騷擾」寫入民法典 - 青海法制報數字報刊平臺
騷擾時間長達兩年,其間,該女員工經常被強迫性的摟腰和摸手騷擾,甚至有幾次轉正機會都被這名副總經理影響,使該女員工不僅懼怕上班,心理和精神上也產生了嚴重的壓力,最終選擇了主動辭職。 專家解說 更好地保障受害人權益 青海省法學會特約研究員、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剛說:「前幾年,我們不重視『性騷擾』這個概念,導致很多受害人受到騷擾後,有的是不好意思說,有的是不敢站出來發聲反抗,有的是根本不知道它是一種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
東阿:弘揚法典精神,「典」亮百姓生活
《民法典》,推動學典熱潮持續升溫。開展司法所人員帶頭學典活動。各司法所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組織全體工作人員集體學習民法典,並通過在辦公場所張貼民法典掛圖、宣傳標語等形式,帶動所在鄉鎮(街道)其他幹部職工和前來辦事的群眾自覺學典、用典。開展社區矯正對象學典活動。
-
沉默視為同意? 民法典這樣說
周律師:我與一個朋友合夥做生意,為了一宗業務,兩個月前,朋友提出宴請一客戶,我沒有表示意見。後來有一天,朋友告訴我,他給客戶送了些禮物,我還是沒有表示意見。最近,他提出送禮物的開支要我分擔一半,我不同意,因為事前未經我同意。他認為當時告訴我了,且我當時沒有表示意見,應視為同意。
-
每日一「典」:沉默可以視為同意嗎?
每日一「典」:沉默可以視為同意嗎?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行為人的沉默
-
每日一「典」丨沉默可以視為同意嗎?
每日一「典」丨沉默可以視為同意嗎?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百四十條。行為人的沉默,什麼情況下視為意思表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
學法用「典」,讓文本上的《民法典》「活」起來
學法用「典」,讓文本上的《民法典》「活」起來 2020-07-16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給您支招!
為了讓大家更加深刻的了解民法典,今日,鍾言宇德律師就為大家帶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10條的解讀。1.背景《民法典》人格權編是我國《民法典》在立法過程中的一大創新,極具中國特色,而其中關於性騷擾的規定又對現實中常見的以性騷擾的方式侵犯人格權的問題做出了法典回應。
-
【掌上課堂】民法解讀⑭丨《民法典》中的「性騷擾保護條款」 你...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法典》人格權編強勢回應,對性騷擾的描述、懲罰制度等都進行了明確。12005年8月「禁止性騷擾」首次被明確納入法律我國關於「性騷擾」的立法最早產生於2005年8月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0條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該法首次將「禁止性騷擾」明確納入法律。
-
王和尚講詩法:寫詩如何用典?兩秘訣可寫出精妙詩句,純乾貨分享
今日談詩,王和尚細說詩詞如何用典。第一、概念解析:何為用典?其內涵與外延用典,也稱「用事」或「使事」。「典」即典故,「漢語大詞典」這樣解釋:典故即典制和成例子,用於詩詞文學則指「古代故事,或者有來歷有出處的詞語」。
-
【多學一「典」】正確理解《民法典》「離婚冷靜期」制度
【多學一「典」】正確理解《民法典》「離婚冷靜期」制度 2021-01-08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做生意,有時不作聲也會算默認
民法典規定,沉默在符合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可以發生意思表示的效果。甲工廠和乙商場有著長期的商業往來。多年來,甲發給乙的產品供貨要約函,乙方無異議的均不回復;如有異議,則在一周內回復函件表示異議。一次,甲發給乙30臺電器供貨要約函,乙收到函件一周後未予回復。待甲發貨到乙處,乙卻提出異議稱並未同意該筆交易,拒不接收貨物。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中的「默示」與「沉默」?
3 沉默形式 是指單純的不作為。即行為人既未直接明確表達其內心意思,也不能通過其他事實推知其內心意思。 沉默原則上不具有意思表示的功能。
-
《民法典》「近」群眾 為民「典」亮生活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趙明)高空拋物傷人頻發,守護好「頭頂上的安全」;孩子給遊戲大額充值,可要求退款;設立離婚冷靜期,離婚衝動30日內可撤回……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實施。
-
京法巡迴講堂|《民法典》進校園:做學法、懂法、用法的少年
京法巡迴講堂|《民法典》進校園:做學法、懂法、用法的少年 2020-12-15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人格權編對私密空間偷拍、AI換臉等熱點都有回應
試衣間可能暗藏「第三隻眼」,手機被騷擾電話轟炸,照片被人肆意醜化……網際網路時代,法律能否更好保護你我權利?翻開民法典,「人格權」一編格外引人注目。■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昱亮點一對騷擾電話、私密空間偷拍說「不」法條
-
以案說法 「典」亮生活(圖)
彭雲舟介紹,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胎兒出生長大,小朋友享受哪些權利?」彭雲舟舉例,小劉7歲時,將父親送給他的一塊手錶賣給了二手商店,其父母是否能要求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