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有關「奧迪二手車交易平臺」的廣告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廣告中,丈母娘在婚禮上打斷了正在甜蜜訴說「我願意」的兒媳婦,上前對她做出捏鼻子,揪耳朵,再掰開嘴看牙口的「驗貨」舉動。
最後丈母娘好不容易比了「OK」的手勢,兒媳婦剛鬆口氣,丈母娘嚴厲的目光又盯向了她的胸……
沒有人能否認,在中國,這正是一個對女權的討論熱情格外高漲的時代——無論這些女權相關輿論正面還是負面,真心或是跟風。
連電視臺的八點檔都知道要爭搶著播放「女人劇」,刻畫各式各樣「女強人」,這則將待嫁女性比作二手車的廣告很順理成章引起了群情激憤。
在無數憤怒的聲音中,「物化」這個詞出現得最為頻繁。大概因為這則二手車廣告實在過於直白無遮掩地展現女人如何像一件物品一樣被「檢查」被「審核」,許多即使對「物化」這個概念似懂非懂的人,也能清晰地從字面上感受到這個詞的貼切有力。
那麼,「物化」到底是什麼?尤其是在廣告泛濫,視覺文化爆炸的當代社會,「物化」是否有新的內涵和形式?
無疑,「物化」確實是女權主義的常用詞彙。但除了將女性當做物品這個簡單的含義,「物化」其實包含了更多更隱晦,更為人習以為常的價值取向。
比如,這則二手車平臺廣告之所以能如此理直氣壯的「物化」女性,主要是基於社會主流價值觀裡對所謂「真實的女人」的推崇。丈母娘為了確保兒媳婦的身體沒有造假,而「審驗」她的五官和胸,乍一看仿佛正符合主流價值觀,何罪之有呢?
但這則廣告露骨誇張的拍攝手法卻陰差陽錯立了「大功」:廣告中幾組快接的特寫鏡頭下,丈母娘驗證「真假」的手毫不留情,完全猶如在檢查一輛待售的二手車;兒媳也確實只能被動的接受,她沒有反抗,她也不是沒有意識的死物,所以她被這個過程「折磨」得吃痛,驚呼。
正是那兩聲驚呼,以及廣告最後,赤裸裸地將女性身體的「真偽」與二手車聯繫在一起,讓人不得不意識到,對女性身體「原裝無損」的「美好追求」,或是對女性身體進行「正義」的真偽判斷,實際上就是一種殘忍的「物化」,是對女性「應該」是何種模樣的進行要求和束縛。
但換句話說,這種冷酷的「物化」,究其根本卻也是基於對女性身體的無限「神話」。與廣告中所展現的露骨的殘忍完全不同,這個「神話」女性身體的價值內核本身極具欺騙性。
因為這種價值觀總偽善地打著讓女性「尊重」自己身體的旗號:除了「不要整容」之外,常見的還有「要保護好自己的處女之身」,「當母親是每個女人的天職,要遵循自己的生理規律」。
實際上,這些話語不僅不是在尊重女性的身體,更是在剝奪她們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支配權。對女性身體的神話本質是為女性套上身體與心智雙重禁錮的模具,最終讓她們忠實,甚至永遠臣服於自己身體的「原始功能」,而失去做出其他選擇的自由。
這種禁錮,也正是「物化」對女性最大的傷害:女性的自主性被限制壓抑,而始終只能做一個被動受支配的客體。在這則廣告中,這種「物化」後的被動地位,不只是直白的體現在新娘被丈母娘檢驗「真偽」上。
從視覺文化的角度上來說,這則廣告的拍攝手法就已經在視覺上對這位新娘進行了「物化」。首先,這位新娘不僅被動承受丈母娘的審視,她也只能被動接受婚禮全場人,以及屏幕外觀眾的「觀看」。
廣告中,驚詫難堪的新郎,牧師,臺下賓客,都在中遠鏡頭下面目完整清晰,只有新娘仿佛被特寫鏡頭「肢解」,她被丈母娘檢查的五官也被一塊一塊展現給觀眾。
蘿拉·穆爾維的理論是,女人常處在「被觀看」的地位,這雖然在看起來並不是多嚴重的「傷害」,但「看」與「被看」象徵的其實正是一種權力關係。在這種解讀下,最有趣的自然是丈母娘這個女性角色。
當新娘受到她的審視時,她是一個看似手握主動權的「上位者」。但與此同時,她也是這場戲的主角,是「被觀看」的中心。
對於「奧迪二手車平臺」這個廣告主體來說,目標觀眾恐怕是設定為以男性為主。我們很好理解,沒整過容的美麗新娘在這則小短片中「被觀看」,接受的是男性最傳統欲望的投射,而「被觀看」的丈母娘又是寄託了什麼呢?
丈母娘檢驗兒媳「真偽」的行為是這則廣告的營銷重點,是「奧迪二手車平臺」對目標觀眾做出的承諾——這正是說明,在這則廣告中,檢驗女性「真偽」雖然經的是另一個女性之手,但投射的卻是大多數男性消費者/觀眾的隱秘願望。
將這種願望寄托在這個臉譜化,且相當陳詞濫調的丈母娘的形象上,無疑既能使目標觀眾得到滿足,又能減輕他們的罪惡感。
這也說明,「物化」女性的模具不止驗「真偽」這一套。在這則廣告中,兒媳因為丈母娘對整容的反感而遭到「物化」,丈母娘又何嘗不是投放男性想像與欲望的「容器」——甚至,即使選擇站在這整個廣告價值觀的對立面,「整容」本身也並不是什麼先鋒的反抗,其所代表的價值取向也同樣面臨著「物化」女性的危險。
諷刺的是,雖然這則廣告鄙夷女性整容,用女性是否「原裝」來判定女性價值,但也正是資本主義無孔不入的視覺文化所構建的「超現實」讓「整容」在如今變得如此風靡。
日常生活能看到的各式各樣的影像中,總是充斥著那麼多身材完美,皮膚白皙,五官精緻的女性形象——即使是在這個奧迪二手車平臺廣告中,沒整過容的新娘也是無懈可擊的美女。
視覺文化中這些永遠容貌完美的女性形象,必然不是「真實」的,而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幻境。這樣的完美幻境,當然會給所有現實中的女性無形壓力和潛在引導,讓人對自己「不完美」的身體產生焦慮,從而不惜一切代價通過「整容」去追尋完美。
而廣告代表的正是當代視覺文化最濃稠過剩的一面。這段時長只有短短34秒的廣告,眨幾次眼睛便可以跳過,但其中影射的女權問題卻能多得如此讓人透不過氣。
下面是奧迪相關部門在官方公號發表的致歉信,亡羊補牢,希望不晚。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內容
她是日本cult片女王,昆汀和園子溫都是她的迷弟 | 泥虹映畫
原來一無所有,就叫做齊天大聖
男女老幼都讚不絕口,這部中二電影絕對是暑期最大黑馬
居伊·德波《景觀社會》書籍套裝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情境主義國際代表作
配套最優設計哲學手帳
用一把利刃插向資本主義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