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潤發商場出現低俗標語,侮辱穿L尺碼的女性是「爛」,穿XL尺碼衣服的女性是「稀爛」,而穿XXL的則是「稀巴爛」!
大潤發的這種做法成功地吸引了眼球,但是太低劣了。
無獨有偶,永輝超市之前也出現了「比老婆還熟,比情人還甜,比小三還有味,生了給我抱回來!」的低俗、惡臭消費女性標語。
其實,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為了「博眼球」,何止這幾家超市「無下限」地消費女性!
比如,由於飲料快消品市場競爭激烈,某知名椰汁的廣告為了佔領市場,不惜打色情擦邊球,以「豐胸」為賣點,把椰汁定位為豐胸神器。
再比如,下面這則房地產的廣告,在暗示人們:男人就要多買房,多娶妻,買不上房的是屌絲,不想「三妻四妾」的不是男人!
一面是赤裸裸地宣傳封建時代大男子主義,一面是對男性的綁架。
還有汽車廣告,更是庸俗地將女性物化為汽車的附屬品。
而這則珠寶廣告:男人拿出鑽戒,女人的腿分開了……
可以說這種物慾的、低俗的廣告是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為了迎合男性消費者,毫無顧慮地推出物化、歧視、甚至侮辱女性的廣告!
社會如此,高校也不能免俗,成為了「物化女性」的重災區!
每年的女生節尤甚!
更有甚者,一些男同學在大庭廣眾之下打出了各種不堪入目的標語。當然這也許只是一些極端案例,但是為什麼這樣的案例會出現在我們的校園中,而且形成了一種「約炮」文化,難道在大學裡除了談情說愛就沒有其他值得做的事情嗎?
相比線下,更令人恐懼的是網上的色情廣告,更加露骨,更加防不勝防。
手機、電腦、電視、影視、節目、音樂…...網上的軟色情,就像潮水一樣,充斥在人們的身邊。
各種宣傳標語充斥著對女性的物化,她們像商品一樣,被買賣著,交易著······搞得女性成為了像貨幣一樣流通物。
這種廣告的錯誤在於——沒把女人當「人」!
在他們的眼中,女人只有「顏值」 「身材」,只會「做愛」 「生孩子」 ,除了這些什麼都不會,也不能「會」,更遑論什麼「婦女能頂半邊天」。
在他們眼中,女人只需要「白富美」 「大長腿」 「蛇精臉」 外加嬌弱地「發嗲」。
在他們眼中,參加勞動的婦女是「卑鄙」的,流汗的婦女是「臭烘烘」的,參與管理的婦女是「不溫柔」的。
在他們眼中,女人一旦脫離了他們的「物」的設計,就給他們扣帽子:「女強人」 「女漢子」。
在他們眼中,看不見女性的「人」的一面,即「社會關係的總和」——
其實,女人不僅可以當女兒和母親,社會上絕大多數一個職業,女性都可以做的很好。
女人可以當戰士,殊不知1927年南昌起義的人民軍隊中,活躍著一支英姿颯爽的女兵隊伍,她們或宣傳、或救護、或通訊聯絡、或協助管理財務,有的在戰鬥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女性絕不僅僅是柔弱的,不信你看劉胡蘭在敵人威脅面前,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毛主席專門為她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女性也是革命的主體力量,諸如秋瑾,她以「鑑湖女俠」等筆名,抨擊封建制度醜惡,宣傳女權主義,「我們女子要是有志氣的,那些腐儒說什麼『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夫為妻綱』這些胡說,就應當號召同志與它反對。」
秋瑾(1875年-1907年),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女性更可以「敢為人先」,破除舊社會農村流傳的「婦女犁田、母雞學啼,觸犯天神、要遭雷劈」的迷信,蔡暢親自帶頭向農民學習耙田犁地技術,發動蘇區各縣組織婦女耕田隊,引導蘇區廣大婦女投入農業生產而成為生產主力軍,使農業生產喜獲豐收。
於是,人們至今傳頌「蔡暢領導婦女嚇跑雷公。蘇區婦女是不怕雷打的英雄。」
蔡暢,(1900-1990),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 ,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
林巧稚,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她忘我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甚至在去世前一天還接生了6個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 「生命天使」。
林巧稚(1901年-1983年)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女性也可以做科學家,她們是弄潮兒,用思想和行動引領著人類社會前進。
看見這些女性,你不覺的物化女性實在是太可惡了嗎?!
關注新青年2050↓↓↓
有態度 有溫度 有深度
猜你喜歡:
我們誤解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