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哪些領域最需要人才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2020年高考已經落幕。
現在還有20天時間,學生們還能再拼一拼。
家長們更是天天盯著高考新政策。
城市>大學>專業
高考志願怎麼報?
兩個原則:城市優先,名校優先。
首選,北、上、廣、深,儘量選擇北京、上海及周邊(南京、杭州)以及廣州一流的大學。這些地方的機會要比中國其它地方多很多很多很多。
接下來,除了南京和杭州,還應該考慮武漢、成都、西安和哈爾濱這四個城市。從大公司的校招我們分析出,他們只到上述城市進行校招,
從企業角度看,上述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大學聚集的程度和絕對水平很高,去這些城市招聘成本相對低,而西安和哈爾濱能夠入圍,是因為大專院校聚集的因素,而不是經濟發展的因素。
有數據顯示人才競爭最激烈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以及外企Google、微軟、高盛等投行,麥肯錫和普華永道等諮詢公司,也只到這幾個城市招人。
所以其他城市的畢業生,即便你再優秀,學的專業再好,能夠被招進去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城市>大學>專業」
1、好的城市對應的是更多的工作機會,有著行業內最完善的技術知識與行業規範,這些是我們在學校學不到的,再好的城市視野自然變得開闊,無形中提升了個人的見識。
2、好的學校相對會更有好的教育資源與同學圈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都是我們將來走向社會的隱形財富。
3、多元化的社會已經不存在絕對好的專業,人才的流動隨著市場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專業也常常面臨著「由熱到冷」的處境,另外專業知識也並不是日後工作的全部,我們需要鍛鍊的是跨界合作的能力,這樣在面對多元化的發展時,自身才能根據市場發展,實現快速轉型。
專業、專業、專業
在確定學校後,就要考慮專業了。而在這方面大家遇到最多的三個問題是:
1、什麼專業對我來說最好學?
2、是報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
3、今後什麼專業發展的前景最大?
利用「點線面體」,來說說我個人的體會:
1、弄明白個人的特長興趣是點;
2、選好城市、學校是線;
3、看好專業的變遷和未來行業的機會是面;
4.、看清國家層面的大機會是體。
越靠前的越具有個性化,但越靠後的越具有決定性。
因此,選擇專業要考慮的幾個因素應該是:
1、國家層面的大機會。
2、個人的特長和興趣。
3.、專業的變遷和未來行業的機會。
目前高中只開6、7門課,而且大部分時候是根據考試決定成績,沒有給大家思考問題的機會,因此大部分高中生所知道的專業數量特別少。
其實,大學的專業有幾百種可供挑選,因此選專業時完全不需要將自己限制在自己成績還算好的幾門課所對應的專業裡。
有些看起來很小眾的專業,因為競爭性小,反而比較吃香。
而熱門專業往往競爭性強,門檻高,畢業找工作競爭也很激烈,想找好工作也是很難的。如果能依照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專業,將其發揮到淋漓盡致,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補充點和具體選什麼專業無關的建議,給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
1、無論選擇什麼專業,在大學四年都要讓自己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2、許多新興的機會都產生在交叉學科,多關注那些和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外圍專業,包括這些專業的最新進展和基礎知識,讓自己變成一個複合型人才。
3、高考之後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你的唯一標準,大學期間要有意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文化修養、團隊協作能力這些職業素質。
孔子說三十而立,指的是人一般到三十歲才能把一生的志向確立下來。
因為人都需要時間來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在自己擅長的和社會需要的當中取一個交集,確立自己人生的願景。
因此大多數人從事的職業往往跟自己本科專業沒關係。很多人讀了某個專業之後才發現原本自己以為喜歡的其實並不喜歡也不擅長。
在大學裡,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學習的能力,學習怎麼學習,怎麼將知識轉化成技能,再轉化成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至於具體哪個專業不是最重要的。
擁有全局視野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現在很多職業將被大量淘汰,如果現在學著擁有全局的視野就能幫助我們審視行業的動態發展規律,為我們選擇專業作出更好的決策,比如計算機行業的底層支持是數學專業。
1、所有工作都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對於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方向。
2、技術帶動行業發展,計算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行業在未來也是一個就業環境相對寬泛的選擇。
3、經濟的飛速發展,必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國際化融合的跨國合作,在合作中需要的是我們的領導力、見識與格局,因此政治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4、人生是一場軍備競賽,到達終點的方式有很多,一時的選擇並不能決定你的成敗,重要的是你如何正確看待並實現跨領域學習的能力,實現在專業遇到瓶頸期時快速轉型。
在大學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用。
也許我們在大學學習的內容,不能直接應用在實際的工作上,但是如果能在大學培養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富有邏輯結構的判斷能力,並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這些基礎的能力遠比你的具體的專業知識實用。
事實上,真正決定你職業成就的,是你在職場的學習和調合能力。
在大學的基礎功課學得再好,如果在職期間鬆懈了,不堅持學習了,過不了幾年你的知識過時了,也就泯然於眾人矣。
是的,沒人能依靠學校學習的內容支撐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能否做到與時俱進,主要就看學習能力了。
吃著鍋裡看著盆裡
其實不論選擇了哪個專業,都有可能後悔,犯了「吃著鍋裡的看著盆裡的」毛病
這就看你站在什麼出發點上、想怎麼比較了。
因此,如果不滿意,也不要太沮喪,上大學更重要的目的是從一個只會考試的學生變成一個社會人
課程學業真的不是大學生涯的唯一,多閱讀各類書籍、參加社會活動,才能拓寬視野,鍛鍊溝通協作的技能,這些出到社會後,才是走好職業生涯的護身符。
除了從老師身上學習,同學們之間相互學習也非常重要。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愛學習的朋友接觸,你就更容易獲得正向激勵,組團去圖書館。
如果你的未來靠不上爹媽,那麼從踏進學校大門的那天起,就要努力和同學搞好關係,建立起一個好的朋友圈,這將受益終生。
最後,今天的學習並不受大學圍牆的限制,就算學校和專業真的不滿意,通過網際網路還是可以聽到大師們教授的課程。
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米恩教育」 第一時間收穫更多職場乾貨。
6月18日最新推文:《從職業發展規劃高考志願填報》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