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法國人鏡頭下的大清照片被曝光,你看了是啥感受?

2020-12-10 騰訊網

照相技術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照片的出現記錄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瞬間,為後人了解歷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而且,照片比起史書來說,更能讓人直觀的了解歷史。比如說百年前的清朝,那時候留下的老照片,比起《清史稿》中記載,更能讓人對清朝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清朝滅亡至今已經有百餘年歷史,留下的照片基本上也都是黑白照。不過,在100多年前,有個叫阿爾伯特·卡恩的法國人,他拍攝了來到中國,拍攝了許多清朝時期的彩色照片。這些法國人鏡頭下的大清照片被曝光,你看了會是啥感受呢?

阿爾伯特·卡恩是法國猶太人,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銀行家,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慈善家。他有著卓越的眼光,洞悉了照相技術在未來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因此傾盡家產僱傭了10多名攝影師,資助他們前往世界各地拍攝彩色照片。在當時來說,彩色照相技術非常昂貴,而攝影師前往世界各地的旅途費用更是不菲,阿爾伯特·卡恩雖然最後因此而破產,但是卻給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從1909年至1931年期間,阿爾伯特·卡恩僱傭的攝影師一共拍攝了大約7.2萬張彩色照片、4千張立體照片以及超過100小時的影像膠捲。這支攝影師隊伍的足跡遍布全球50餘個國家和地區,記錄了當地的人文風情和自然風貌,他們所拍攝的影像資料也被稱作「彩色地球檔案」。而阿爾伯特·卡恩作為這個項目的發起人,他本人也親自參與了這次偉大的拍攝地球之旅。

1909年,卡恩和助手帶著攝像機來到了中國。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剛剛去世沒多久,新登基的宣統皇帝還是一個3歲的小孩子。卡恩扛著攝像機走遍了北京、山東、內蒙古 等地,拍攝了許多珍貴的彩色照片,這些照片對了解真實的清朝有著重要意義。下面就選擇幾幅阿爾伯特·卡恩拍攝的,具有代表性的清朝真實彩色老照片供大家欣賞。

頤和園裡面的石舫。頤和園是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現存的頤和園清朝時期照片,大多是黑白照,彩色照片十分稀有。頤和園的前身是乾隆皇帝為其母崇慶皇太后建造的清漪園,花費白銀448萬兩之巨。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帝重修後改為頤和園,1900年再次遭八國聯軍破壞,園內珍寶也被劫掠一空。卡恩拍攝的這張照片,雖然畫面中僅僅是頤和園的一艘石舫,但是卻從側面反映了頤和園的精緻輝煌。

明十三陵。清朝初期,朝廷對於明朝皇陵的保護還是非常重視的,有專人負責明朝皇陵的保護和祭祀工作。到了清朝末期,朝廷自身已經自顧不暇,更無暇顧及明朝皇陵。從照片中的景象來看,此時的明朝皇陵十分破敗,道路也是年久失修,周圍更是一片荒蕪,給人一種蕭條的感覺。

紫禁城一角。這張照片拍攝於1912年,這一年宣統皇帝正式宣布退位,持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正式告別歷史舞臺。作為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紫禁城是封建帝國權力的中心,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張照片拍攝的紫禁城,雖然僅僅是其中的一角,但是遠處聳立的宮殿無不彰顯著皇家威嚴。另外,這張照片的京城景象,與《邪不壓正》中的場景十分相似。

橋上行人。清朝時期的人們都留著長長的辮子,而且清朝末期辮子的形狀發生了很大變化,與清朝早期的金錢鼠尾有很大不同。照片中斜倚在橋上的男子,一頭烏黑的長髮確實令人驚奇,難得的是還給人一種清新優雅的感覺,看起來還十分清爽。這樣的形象與很多黑白照中汙穢的辮子形象有很大差距,照片中認極有可能是在拍照前提前梳洗準備過。

一家七口。這張照片反映了清朝百姓的真實生活,照片中的一家七口的服飾和精神面貌都還不錯,這說明他們家的生活條件在但是來說應該不錯。不過,對於一個有著五個孩子的家庭來說,想要養活這麼多的孩子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些照片中的景象,與現代影視劇中清朝的景象有著很大的差距,更真實也更荒涼,反映了清朝真實的自然風貌和人文風俗。從這些照片上可以看到,真實的清朝不可能出現電視裡那種一塵不染富麗堂皇的景象,雖然這些照片是彩色照片,但是卻透露著而一股暮靄沉沉的氣息。

相關焦點

  • 百年前,法國人曾拍下一組真實的大清老照片,你看後是什麼感受?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組法國攝影師拍下的大清照片,讓我們跟隨著這個法國人的相機回到電視裡眼花繚亂的清朝,看看他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首先來看第一幅圖,這應該是一家人,他們衣衫款式單一,沒有了曾經衣冠飄飄的天朝上國的風範,有的只是看起來像是幾張布匹圍在一起的衣服。照片上有7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5個小孩。
  • 一百多年前,法國攝影師拍下了真實的清朝,你看完是什麼感受?
    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100多年前的清朝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否真的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令人嚮往呢?在當時,有一些西方國家的人來華遊歷,便拍下了大量的照片,將100多年前真實的清朝展現在我們眼前。其中,阿爾伯特·卡恩所拍的很作照片,便在其中。
  • 法國攝影師拍的百年前大清,滿族女子確實漂亮,和影視劇截然不同
    有人曾利用AI程序修復了一部100年前的記錄了北京人日常的生活影片,大家在看後都感嘆到,原來100年前,大家的生活是這樣的,與自己所想像的、與影視劇中的生活場景完全不同。那麼再來看看法國攝影師所拍攝的百年前的大清,滿族女子確實漂亮,和影視劇截然不同。
  • 百年前,法國傳教士拍下的晚清彩照曝光,你看過之後是什麼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通過文字去窺見一二,但是到了晚清,西方逐漸興起了拍照,一些外國人也在中國記錄下了晚清的世間百態。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百年前,法國傳教士拍攝的晚清彩照吧!清朝統治者主要推崇的是佛教,但是對道教並未全盤否決。在官方眼中,道教並不受重視,但是在民間,道教依舊是這群百姓心中的希望。
  • 此人為大清首席攝影師,經常為慈禧拍攝私密照片,最早的藝術寫真
    慈禧對拍照也是非常執迷,以至於我們現在也能到慈禧、皇帝、妃子等人長啥樣。那給慈禧拍照的人究竟是誰呢?為何他有能力成為大清首席攝影師呢?此人就是清廷駐日、法公使裕庚的次子——裕勳齡,他的妹妹就是裕德齡。勳齡、德齡、容齡早年就隨著父親出使各國,並在法國留學。1903年,三人回到國內,德齡與容齡被慈禧封為御前女官。
  • 打鳥利器 佳能新100-400mm鏡頭深度評測
    ·銳度測試 全程銳度表現良好    下面我們看下最為關鍵的鏡頭銳度測試,作為一支專業鏡頭,銳不銳是最基礎的一項內容。上一代大白在中心銳度上已經不錯,但是在長焦端上,邊角銳度下降較為厲害。下面我們看一下升級之後的新100-400mm,在銳度上表現如何。
  • 打鳥利器 佳能新100-400mm鏡頭深度評測(全文)_佳能 EF 100-400mm...
    ·銳度測試 全程銳度表現良好    下面我們看下最為關鍵的鏡頭銳度測試,作為一支專業鏡頭,銳不銳是最基礎的一項內容。上一代大白在中心銳度上已經不錯,但是在長焦端上,邊角銳度下降較為厲害。下面我們看一下升級之後的新100-400mm,在銳度上表現如何。
  • 佟麗婭「真人」到底長啥樣 看路人鏡頭下的她 陳思誠品味真獨特
    佟麗婭「真人」到底長啥樣?看路人鏡頭下的她;陳思誠品味真獨特 明星們流傳在網絡上的很多圖片,其實都是經過精心修飾過的。但是有些演員她的照片是不用後期製作的人去修飾的。例如小編今天要說的娛樂圈"新疆四美"之首的"丫丫"——佟麗婭。談到佟麗婭,小編相信大家對其都是很熟悉的吧!
  • 王源外媒鏡頭下無美顏無濾鏡照片曝光,粉絲:煙吸多了這麼多痘痘
    說起王源,大家都很熟悉,他從11歲開始就以組合形式和大家見面了,可以說他和王俊凱,易烊千璽三個人都是網友看著他們長大的不得不說王源已經長成了一個英俊的年輕人,而且事業也是順風順水,去年,他還代表中國青年參加了聯合國代表中國青年,為全世界23億兒童受教育權發聲,影響力可見一斑近日王源在外國採訪照被曝光
  • 原來歐洲王室的PS最狠,對比真實照片,大清的皇妃們簡直美呆了!
    原來歐洲王室的PS最狠,對比真實照片,大清的皇妃們簡直美呆了!很多人看了清朝皇妃們的照片後都不禁感嘆,後宮的妃子們太醜了,對皇帝甚至有幾分同情心,以前人們拍照都是比較僵硬的,肢體、動作、表情都很僵硬!,二三十歲的人看上去比現代四五十歲的人還要衰老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 影視劇中尷尬的穿幫鏡頭,楊冪露了啥?導演難道是故意的
    影視劇中尷尬的穿幫鏡頭,楊冪露了啥?導演難道是故意的!很多電視劇拍得都非常精彩,但是馬有失蹄,百密也有一疏,其實劇中難免有穿幫鏡頭,雖然有些只是些小細節,不容易被看出來,不影響電視劇的觀賞度,但是有些鏡頭你真的不忍直視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代美人啥樣?字畫都太虛,好在大清有了照片,咱瞅瞅后妃真容
    ▼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魚公子為你講古▼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些都是形容古代美女的詞彙,可是西施究竟怎麼美,鄭旦如何俏,實際上全然沒有印象。而時代的審美標準,又往往有很大差異。譬如盛唐以肥為美,楊玉環便是典型案例。可是楊玉環究竟胖成什麼樣?沒有精確的體重身高數據,也無法作出判斷。
  • 100多年前世界各地美女長啥樣
    前些日子特別流行A4腰。這裡就不過多的解釋A4腰到底是什麼腰了。只是前幾天網上有人說自己是A8腰,意思就是拿自己的腰開涮。一看這哥們沒在職場混過。A8紙那得多小啊!號越小,紙越大!如果你說MY WAIST,我的腰是A1,那才意味著你的腰粗的夠帶勁兒。後來在A4 WAIST,A4腰流行過後,還出了什麼I6腿。就是雙腿併攏,兩上膝蓋不能超過一部IPHONE6橫過來的長度。
  • 1909年鏡頭下的明治時期日本:工業革命下依然保留著傳統生活
    東京街頭照片拍攝於1909年的1月27日,除了作者標註了東京之外,沒有任何詳細的文字記載。在這條不知名的東京街道上,鏡頭記錄下了111年前普通東京百姓的生活。一名黃包車夫正朝鏡頭的方向走來,有意地迴避著鏡頭。明治維新此時已經過去40多年,從著裝上看,一些人還穿著傳統裝束,而另外一些已經換成了西洋裝扮。傳統與革新同時出現在一起,顯得格外魔幻。
  • iPhone13機模曝光,A15+屏下鏡頭,蘋果顏值巔峰!
    很遺憾的是,iPhone12基本實錘將會採用劉海屏設計,但下一代的iPhone13就會放棄了,並且採用了四面等寬的OLED屏設計,支持到了屏下鏡頭設計,美觀度方面大幅提升。外媒曝光了一張設計組圖,疑似iPhone13的工程圖曝光,它的正面已經去掉劉海了,但為了保留拍照功能,將會採用最新的屏下鏡頭設計,這個技術目前已經被中興手機首發了,未來小米MIX4也將會搭載,因此到了明年9月份之後屏下鏡頭技術也成熟了,到時候iPhone13很有可能會採用這個解決方案。
  • 張子楓的課堂照片曝光了,學生們在鏡頭下顯得嬌嫩
    作為一名新生,張子楓和他的同學相處得很好,之前,是北電慶典70周年紀念日,大一新生張子楓與周琦和主持人同架在北線下活動,足以見證張子楓在學校的普及。在學生們的鏡頭下,張子楓皮膚很好,就像一個帶殼的雞蛋。因為張子楓剪短髮,整個人的形狀更青春漂亮,加上一個短祝福,張子楓五官看起來更不成熟。
  • 法國攝影家:用鏡頭講述多彩自信的中國故事
    巴貝成為世界知名的馬格南圖片社中第一個用彩色膠片拍攝中國的人。他在北京拍下了清晨時分身穿灰色中山裝、騎著自行車穿過天安門廣場的普通市民,在上海拍下了黃浦江兩岸的潮溼弄堂,在成都拍下了按壓水泵給居民分配自來水的白鬍子老爺爺……巴貝拍攝的很多照片被刊登在歐洲、美國等地的媒體上,為當時的讀者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這段拍攝經歷也激發了巴貝對中國強烈的探索欲望。
  • 攝影:減光鏡,專門拍攝長曝光照片的攝影濾鏡
    在白天拍攝照片,光線相對較強,所以相機上的光圈一般偏小、快門速度偏快、ISO較低。而當我們想要在白天來拍攝長曝光照片的時候,就會發現將快門速度調慢了,就算將光圈調到最小光圈、ISO調到最低都還可能曝光過度。這個時候一塊減光鏡就可以緩解曝光過度的問題,同時還能讓光圈不至於開到最小,從而拍攝出滿意的長曝光照片。
  • 鏡頭 | 小 輕 穩 好 100-400mm DG DN鏡頭下的動物世界
    鏡身上的LOCK鎖可以讓鏡頭鎖定在100mm段,防止意外旋轉,而同樣鏡身上的AFL按鈕則可以設為自定義按鈕,對焦距離可以通過該按鈕快速切換,配合OS光學防抖效果顯著。這支鏡頭為黃銅接口,有橡膠密封結構保證耐候力。遮光罩有個很明顯的凹槽,這個設計是方便進行推拉變焦的。  聊完了外觀,下面我們繼續來看這支鏡頭的實拍部分。
  • 春節回家看雪看煙花,朋友圈點讚數過100全靠它
    春節回家看雪看煙花,朋友圈點讚數過100全靠它 2020-01-10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