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紐約時報雜誌》將整整兩個版面獻給了名為「解密狂熱(Puzzle Mania)」的填字遊戲。50×50的方格,解開所有字謎需要728條線索,這對於填字迷來說堪稱一場盛宴。編輯Jake Silverstein表示希望藉由這個超級填字遊戲,將忙碌的家人聚在一起,共享「燒腦」時光。
締造填字遊戲的黃金時代
1941年12月1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實行了一段時期的燈火管制以防空襲。《紐約時報》的一位編輯在自己的備忘錄裡寫道:「必須承認我們在報紙上需要給填字遊戲更大空間。因為比起現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其他事情,讀者們更需要一些輕鬆的事,讓他們在燈火管制期間不至於無事可做。」
1942年2月15日,《紐約時報》正式開始在它的周日版報紙上發表填字遊戲。1950年,由於周日版填字遊戲頗受歡迎,編輯決定將填字遊戲填充到報紙每天的版面中。難易度從周一到周六逐天遞增,根據遊戲設計者的預估,字謎愛好者做完周一的填字遊戲要兩分鐘,做完周六的得六分鐘。《紐約時報》填字遊戲很快成為填字遊戲迷的聖經。
《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總編輯 Will Shortz
歷史上《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的編輯一共有四位,其中最著名的是現任填字遊戲編輯Will Shortz。Will Shortz是「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發起人,自1993年接任了《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總編輯後,開啟了《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的黃金時代。
Shortz與填字遊戲的淵源很深,他在少年時期已經開始喜歡字謎,大學期間更是在印第安大學成為第一位修謎語學學位的學生。1978年,Shortz創辦了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現在每屆大約有500位參賽者。美國填字遊戲錦標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填字遊戲比賽。評分基於準確性和速度。參賽者需要解開專門設計的填字空格。頒發的獎項超過20個類目,其中還包括一項5000美金的大獎。2017年3月24至26日,第40屆填字遊戲錦標賽即將在美國康奈提格州斯坦福舉辦。
第39屆填字遊戲錦標賽主辦方與評審合影
2007年,一款名為「紐約時報填字」的電子遊戲發行,裡面存儲了超過1000例填字遊戲,玩家可根據不同主題自由選擇填字種類。2009年又發明了「紐約時報填字(NYTimes Crossword - Daily WordPuzzle Game)」的蘋果應用,直到2016年10月,這款手遊已更新為最新版本。
NYTimes Crossword APP界面
據稱,《紐約時報》2013年的數字訂閱用戶為76萬,而單獨進行填字遊戲訂閱的用戶超過20萬,最新填字遊戲的訂閱價格是每年39.95美金(或每周6.95美金)。
體驗一次縱橫相連的暢快與趣味
2004年一項有關美國人休閒活動的調查發現,15.7%的美國人——也就是4000萬人——至少偶爾會做填字遊戲,這可能是所有活動中比例最高的。其中,有1%的美國人將填字遊戲作為自己最喜歡的休閒活動。
柯林頓就是《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版的忠實粉絲,他常常在吃早餐時,左手拿著三明治,右手拿著鉛筆做填字。《白宮風雲》第一季的第一集裡,總統最重要的幕僚長走進辦公室,面對古巴偷渡,年度預算等許多大事件,第一句話卻是囑咐秘書說,給紐約時報打電話,說他們周日早上的填字遊戲有一條錯了。
紀實電影Wordplay裡,觀眾被帶入到Will Shortz一手創辦的填字遊戲錦標賽中。片中採訪了多位填字遊戲迷,由親歷者講述自己與填字遊戲以及比賽的故事,為觀眾呈現出一個鮮為人知卻激情澎湃的遊戲世界。
紀實電影Wordplay海報
填字遊戲可以將遊戲參與者領向廣闊的知識領域——歷史、文學、地理、科學、電視、電影、搖滾和語言本身等等。但是這個遊戲又不僅僅是對知識面的考核,真正令人著迷的是,它把一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用一串神秘的符碼打通,而連接這一切的恰是遊戲參與者大腦所儲備的豐富的知識。對於輕微強迫症患者來說,填字遊戲可謂是帶來了美妙的成就感。
填字遊戲愛好者為了提升自己的遊戲能力,有獲取遊戲攻略和技巧的需求,因此填字設計者也會出版一些遊戲彙編和指導手冊,旨在提高遊戲玩家的解題準確度和解題速度。
填字遊戲在美國已經發展得相當有規模了,整個產業的產值近2億美元。每天估計有五千萬人會對著空格冥思苦想,給報紙設計填字已成產業,各種媒介平臺的填字比賽也陸續推出。
儘管PC端、手機移動端已經推出多款數字版填字遊戲,並且隨著移動端的迭代,遊戲設計者也在不斷更新填字遊戲的版本,從視覺觀感以及遊戲互動上提升趣味性。但是紙質版的填字遊戲仍舊擁有很大一批忠實粉絲,他們願意訂閱一整年的《紐約時報》,只為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完成報紙上的填字遊戲。
NYTimes Crossword 網頁版界面
在印刷品上呈現出來的填字遊戲有著它固有的魅力,紙筆的交融要比單純的點觸更有質感。油墨的黑白方塊相互拼接,如迷宮般縱橫交錯,鉛筆在小方塊裡勾畫下字母。當橫縱列的所有白色方塊被填入內容後,每一個字母似乎都躍然紙上,連接成線,給注重結果的遊戲者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印刷品上的填字遊戲覆蓋更大的年齡群體,退休老人在庭院裡曬太陽的時候,喜歡戴上老花鏡填一填;學齡兒童趴在地毯上攥著鉛筆,用橡皮塗塗改改,潛移默化中記下不少基本詞語;中年商務人士在去往公司途中的咖啡店,點一杯咖啡提神,順便花幾分鐘時間完成報紙上的填字遊戲。填字遊戲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偶爾在縱橫連接的某處為生活增添一些小驚喜。
《紐約時報》Puzzle Mania版面
在報紙上的填字遊戲往往擁有很強的歸屬感,找一支鉛筆,花幾分鐘時間在報紙上留下屬於你的塗寫痕跡。每日的報紙在遊戲參與者看來,會因為這一份帶有個人塗寫風格的填字遊戲變得獨一無二。或許,印刷品不僅是填字遊戲的載體,更像是遊戲本身的一部分。
填字遊戲很像是一個人的狂歡,一群人的寂寞。印刷品與填字遊戲或許不會永遠是絕佳的搭配,但在填字遊戲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載體與遊戲本身的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一些人很難戒掉的生活習慣,這或許是玩家和遊戲之間難以言說的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