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夏夜的生氣,是從夜市開始的。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南岸區南濱路銅元道夜市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這裡原本是南濱路上有名的餐飲街,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受到巨大衝擊。在企業主動自救和當地主管部門的協助下,23家個體戶在南濱路銅元道擺起了地攤,包括兒童玩具、家庭用品、手工文創、裝裱字畫、農副產品、非遺展示、直播賣貨、歌手表演等等,家家火爆。
這條新生的地攤夜市,正在讓南濱路擁有不一樣的煙火氣。
做好「多選題」 把場子熱起來
晚上,王女士一家從巴南區李家沱驅車來到南濱路銅元道,在餐館裡吃了晚飯,又在路邊逛起了小吃。她說:「這裡有挺多餐館和特色小吃,有兒童玩耍的遊樂設施,還能看露天電影……感覺很好!」
一直以來,南濱路銅元道都以餐飲、娛樂為主要經營業態。「在疫情期間,恰恰就餐飲和娛樂行業 ,受大的衝擊最大。」南濱路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張鵬說,銅元道與南濱路上其他區域不同,比如長嘉匯購物廣場和東原1891有商業支撐,彈子石老街和龍門浩老街有旅遊支撐,因此復甦銅元道經濟,會難上加難。
張鵬說,這應該是一道「多選題」。對政府來說,要引進更多的業態進來,把場子熱起來。對店家來說,可以選擇室內室外、線上線下的多元化銷售模式。
於是乎,今年的3-4月,銅元道逐步恢復經營後,不少店家選擇了向外拓展一個小攤。「我們的店在2樓,我在夜市上擺個攤,發點宣傳資料和小禮品,顧客覺得好就可以去店裡嘗鮮。」一店鋪工作人員說。
都是「正規軍」 實現「繡花針」式管理
從4月10日起,銅元夜市首批23家個體戶正式入場展示經營。
「我們不是隨便找幾個個體戶,鋪張毯子就開始售賣。」張鵬說,南濱路管委會事先對周邊居民和消費者日常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進行了詳細摸底,再通過各類渠道找到不同特色經營的個體戶,之後分別交流確定合作。
所有入場的個體戶或個人都將籤訂信息表和承諾書。信息表要明確個體戶經營信息和產品信息,承諾書則是明確銷售產品為合法有相應安全保障的,建立有效的準入制度和現場管理制度。
6月3日晚上,在遠處就能看到一輛冰淇淋車停在銅元道。「我們平時主要是接商場的活動,哪個商場需要我們把車開過去,我們就去哪裡。」賣冰淇淋的是一對年輕夫妻。他們已經幾個月沒有出攤了,「我們在商演群裡看到南濱路銅元道可以免費擺攤,就過來了。」夫妻倆說,一到晚上,來這玩的孩子挺多的,生意還不錯。
不僅如此,銅元道夜市還引入中國最大的海洋保護公益組織無境深藍環保公益展示,現場講解海洋保護知識,通過環保電影增強大家環保意識,把夜市經濟逐步做到既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也能做到科普宣傳,寓教於樂。
「銅元道後浪」 「地攤+」銷售模式走紅
當晚,冰淇淋車對面也有一道「風景線」。只見三五個年輕人面對直播架,一邊直播帶貨,一邊線下吆喝。原來這群年輕人,被其他攤主稱為「銅元道後浪」。
「我本身是做服裝代理的,疫情期間,因無法開工,就和小夥伴策劃直播帶貨。復工復產後,我們就來到了銅元道。」清姐是「後浪」的組局人,也是疫情後首批重啟「地攤經濟」的人。
清姐說,決定出來擺攤,「面子」不可怕,就害怕政府阻撓。「當我們在銅元道開始擺攤的時候,物業就說南濱路歡迎我們。」每日的貨物就存放在了物業處,他們省了搬運貨物的麻煩事。
不僅如此,銅元局街道的工作人員得知他們擺攤後,也主動聯繫,幫助他們。「我們之前就在銅元道找了個地方擺攤,後來,我們經常流動於金輝廣場、融僑公園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清姐說,政府說了,我們的事,他們支持!
銅元局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海靚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銅元局街道將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充分創造條件,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特別是當下中央大力點讚「地攤經濟」的背景下,只要不影響城市管理,街道願意大力為地攤經濟發展營造寬鬆良好的氛圍。
截止5月30日,南濱路的銅元夜市日常客流2000人次,周末及節假日可達6000人次。「第二批商鋪,正在申請中。」張鵬說,本月該夜市將實現100多人的靈活就業,讓這個新生的夜市成為市民夜生活的新去處。「商家經營開心,消費者購買放心,是銅元道『銅元夜市』最大亮點,為此我們還將繼續做好夜市經濟,帶動銅元道項目整體商業繁榮。」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 通訊員 李詩韻 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