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樣有煙火氣的早夜市,瀋陽「地攤經濟」火了……

2020-12-23 遼瀋晚報

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市場、企業、個體工商戶活起來,生存下去,再發展起來,國家才能更好!

近日,瀋陽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近日發布《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提出預防為主,科學防控;統籌兼顧,有序防控等原則。提出加強公共場所體溫檢測,公共場所防控措施常態化。《工作方案》還提出,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飲等生活場所;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等室外活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推進,市民生活也在逐漸恢復活力,連續兩天,遼瀋晚報(lswbwx)記者分多路實地走訪瀋陽各大早市夜市,實地探訪瀋陽市民的煙火氣、小確幸、大民生。

白天做房產中介

早晨擺地攤賣拉鏈

時間:4日早7時50分

地址:鐵西區馬壯街

兩個紅色的塑料凳子,上面鋪一塊藍色方布,左邊擺上十幾條女士短褲,右邊是幾十條各色拉鏈,李丹的地攤就這樣開張了。

李丹的膚色很白,看起來不像是資深的地攤經營者,也正是這一點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原來,李丹擺攤的位置背靠一家房產中介,白天,她就在那裡上班。

「前幾天來上班的時候看到門前有早市,擺攤的人不少,看別人擺了幾天,我也想試一試。」李丹說。

李丹的妹妹開服裝廠,一聽說姐姐要擺地攤,很支持地送給她一大包貨。這樣一來,她的進貨渠道就不愁了。而且李丹之前打聽了,在這裡擺地攤,目前還不需要交攤位費用,可以說除了要付出一些時間之外,再沒有其他成本。

昨天,是李丹第一天出攤。「我先試試看能不能賣出去,然後再考慮進別的貨」。馬壯街早市挺熱鬧,來來往往的人會停下來看一看,有的拿起來摸一摸,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一共賣出去兩條內褲,還有五六條拉鏈。

談及為什麼要出攤,李丹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的中介生意「受疫情衝擊不小」。「整個上半年,人員流動性沒那麼大了,也就沒有什麼人租房子了。以前,一個月能租四五套房子出去,現在租一套出去都費勁。」

中介生意不好做,但門市房租要交,房貸要還,孩子的教育費用要支出,這種情況下,擺攤,多賺一點錢,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平時,李丹的房產中介門市8時多開門,選擇擺攤之後,李丹7時就上崗,比之前提前一個多小時。「只是早起一點,對生活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李丹說。馬壯街早市一般到8時多,地攤主就都撤得差不多了,馬路又恢復原有的模樣。

離李丹的攤位不遠,有一個賣熟食的門市,攤主稱,以前自己只在白天賣貨,現在,因為逛早市的人多,為了多賺點,他也把生意延伸到了早市。

昨天早上,馬壯街早市還有一個賣襪子的攤位,攤主家住和平區,一早開車趕到鐵西,支起一個簡易的桌子,上面鋪滿了各種顏色的襪子。「我平時做襪子批發生意,手上正好積壓了一些貨,特地開車到鐵西來賣,因為這邊人比較多。一般一早晨能賺200元錢左右。

兩端設「健康碼」掃描處

需測溫進入

時間:6月3日晚7時許

地址:彩塔夜市

夜晚,沈城知名的彩塔夜市漸漸燈火閃耀,來到彩塔夜市的人也逐漸增加,越來越熱鬧。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品牌霓虹燈閃爍,加上小吃的味道瀰漫在空中,讓人垂涎欲滴。

而進入夜市,兩端入口處都需要掃碼測溫,「這裡秩序還是很好的,每個進來的人都自覺測溫、掃碼,感覺特別規範,進來吃小吃也放心。」

記者觀察到,炒冷麵、炒燜子、烤豬蹄的攤位前,有消費者戴著口罩排隊;而平日裡最火爆大排檔前,雖然排著隊,但大家都自覺地保持著一定距離,有的攤位前還設置著「排隊請間隔一米」的提示牌。

「很長時間沒來,今天就是奔著烤串來的,解解饞。」一位市民笑著說,「這裡的衛生也挺好,習慣了三兩個朋友坐在一起小酌兩杯、聊聊天,放鬆放鬆。」

還有市民是下班後從遠處特意趕來的,「就愛吃烤冷麵,已經兩三個月沒吃著了,下班後把車停在家裡,跟朋友約著坐地鐵過來。本來還有點兒忐忑,顧慮安全問題,現在看到夜市兩側都設置了『健康碼』掃描處,還有專人挨個給測量體溫,覺得挺好。現在市民自己也知道注意,再有專門的部門給管著、督促著,很放心。」

第一天賣山藥

3小時賣出200多元

時間:4日早7時30分

地址:北文萃早市

「掃碼測體溫……」這樣的提示音在北文萃早市循環播放。一位市場工作人員對前來買菜的市民一一測量體溫。早市一端擺放著一個大牌子,上面有早市進入流程,「必須佩戴口罩」幾個紅色的字體特別明顯,下面還有二維碼供市民掃碼。

早7時30分許,不少市民拎著各種水果和蔬菜離開早市,也有一些市民是剛剛來到市場買菜。蔬菜、水果、包子、油條、雜糧……早市攤位規範排列,除了馬路兩側各有一排,馬路中間也設置了兩排,攤主都穿著同樣的紅色馬甲。

一個賣山藥的攤位前吸引了兩位顧客,他們各自挑選著自己中意的山藥,「我想蒸著吃,想選一些細的。」一位顧客說,有段時間早市沒開,買東西特別不方便,現在好了,早晨起來買點新鮮菜,還鍛鍊了身體,對老百姓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

攤主給顧客稱重後,用塑膠袋裝好,笑著說吃好再來。攤主姓楊,今年50多歲,老家在遼寧黑山,平時除了打點零工外,就靠種莊稼過日子。「想著多掙點錢,也沒啥技術,賺點辛苦錢,賣菜補貼家用吧,今天早晨4時多就出來了,第一次出攤,仨小時賣了200多元錢,成績還不錯!」

楊先生說他的攤位每月要交400多元的攤位費,「贊成收這個錢,環境衛生,包括秩序都得有人維持,有專人來維護這個好環境,我們商戶心裡也踏實,我相信一天會比一天更好!」遼瀋晚報記者 胡月梅

商戶一早上

賣1000多斤小柿子

時間:4日早7時40分

地址:和平區八一早市

家住瀋陽和平區中山路附近的趙大娘每天早起在家附近的公園健身後,都會去趟「八一早市」,逛早市已成了趙大娘和周圍鄰居們的一種習慣。

「八一早市」是沈城最早的馬路市場之一,這裡不僅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還承載著不少瀋陽人的美好記憶。

很多家住附近的居民,都喜歡經常逛逛「八一早市」,退休多年的李女士昨天推著小推車買了黃瓜、西紅柿、雞蛋和花椒麵。「我天天早上都來早市,都習慣了,不來總像缺點啥,離家近,早市買菜新鮮又便宜。」李女士說,因為每天來早市,自己平時會少買些,第二天再來買新鮮的,到了周末子女回來團聚時,她會多買幾樣。「女兒前年想在南邊給我和老伴換新房,我沒同意,在這邊住慣了,鄰居都熟,還有這個早市方便。」

陳海蛟和李穎是「八一早市」的老商戶,夫妻兩人冬天早市賣乾果,夏天賣水果。近期,陳海蛟集中賣聖女果小柿子。昨日上午8時許,臨近「下行」,貨車上塑料箱幾乎全空了,小柿子5元錢三斤的價格,很受歡迎。「這一早上差不多賣出一千多斤,這幾天幾乎天天都能賣這些斤,」陳海蛟說,「管理挺正規,商戶都挺和氣,客流量大,我們幾年前也看過其他地方,後來定的這裡。」

和平區八一早市市場主辦方負責人張冬成介紹,「八一早市」攤位有147戶,帶動就業約500多人。

「小白菜,無公害,自家地的,便宜賣!」家住和平區長白地區的菜農張玉新昨早賣出500多斤蔬菜,因為自家的地,自己種的小白菜、油菜、菠菜……在「八一早市」有不少老主顧來買他的菜。

張玉新表示,在「八一早市」五六年的時間,天暖和來早市出攤,一個夏天收入約有5萬多元,每天「下行」後回家到地裡繼續幹活。

瀋陽市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八經市場監管所所長王棟梁介紹,在「八一早市」,每個食品攤位都懸掛了食品攤販登記備案卡和健康證。定期安排商戶體檢,保證百姓菜籃子同時也保證食品安全。

擺地攤賣口罩

最多一天賣1000個

時間:4日早7時10分

地址:鐵西區南六路、啟工街早市

「我這個口罩不滲水,我給你試試」,說著,邱大姐抽出一個口罩,打開礦泉水瓶開始往上面澆水,水沒有從口罩中滲出來,而是沿著口罩外沿滑到地上。

自從擺攤賣口罩的這半個月以來,邱大姐對測試口罩是否防水這個動作操作得十分熟練。「前些日子生意不錯,有的時候一天能賣出1000個」。

昨天一早,邱大姐來到鐵西區南六路一家農貿市場門口,和妹妹一起擺起了小攤。攤位十分迷你,只有一張小桌子那麼大,貼地橫著擺放了十包口罩,標價5元一包,一包裡面有10個口罩。

邱大姐以前是做展銷生意的,經常在商場裡包下一塊場地賣服裝,然而在疫情期間,商場客流驟減,再做這種展銷生意基本就是賠錢,因為半個月的攤位費就要七八千元。

現在,邱大姐找了一份在飯店當服務員的工作,白天9時30分上班,閒不住的她發現擺地攤是個不錯的商機,在時間上也不和工作衝突。於是她進了一些口罩,開始在地攤上兜售,「開業」半個多月,每天能賺50元到100元,「賺出個生活費應該是沒有問題」。

「我以前經常去十二路那邊的早市擺攤,今天沒有過去,就在這裡賣一賣,我進的口罩基本都賣得差不多了,過一陣兒我尋思進一些女士夏裝賣一賣」,邱大姐說起自己的「生意經」——「幹早市,就得什麼應季賣什麼」。

隨後,記者趕往邱大姐口中「十分火爆」的十二路早市,也就是沿著鐵西區啟工街從南十路到南十二路的一段開放早市,攤位基本都擺在人行道上。這裡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一位姓張的大爺說:「早市熱鬧,不買也願意逛逛,但逛了又不可能啥也不買。」另一位姓宋的阿姨說:「早市的菜價比超市和農貿市場裡的都便宜不少,而且有些水果是剛從地裡拉過來的,既便宜還新鮮。」

一個買主問攤主:「在這擺攤收費不?」攤主回答:「不收啊。」買主聽了一樂:「那明天我也來擺。」一旁一個賣「多肉」的大姨接過話茬:「那你得早點來,我今天早晨4時30分就到了,才佔著這麼一個位置,昨天5時來的,差點沒擺上。」

花甲粉出攤第三天

掙近400元

時間:6月3日晚6時40分

地址:萬柳塘夜市

傍晚的萬柳塘夜市逐漸熱鬧起來,賣苞米的、賣烤串的、賣衣服的……隨著夜色漸濃,前來「逛夜市」的市民也逐漸增多。一位錫紙花甲粉攤位前坐著幾位顧客,攤主的幾個小爐子上同時加工著好幾份花甲粉,忙得熱火朝天。

攤主今年50多歲,手法嫻熟,只要在攤位前短暫駐足的人,她都熱情招呼,「老妹兒吃點兒不?今天小海鮮可新鮮了,給你多加點料。」

看得出攤主是個極勤快的人,她說此前就一直在這個夜市出攤,每天下午4時過來擺攤,晚上9時左右回去,每年的夏季是生意最好的時候,「今年情況特殊,前段時間沒來,生意受了不少影響。今天是第三天出攤,第一天客人不多,每天只能賣二十多份,去掉成本能賺個兩百多塊錢。這兩天顧客逐漸多起來,每天能賣出去30份以上了,去掉成本,利潤能有三四百元了……」她說,雖然今年情況特殊,但她堅持注重食品衛生,肯吃苦,勤快點兒,踏踏實實提高餐品的質量,相信回頭客都會多起來,日子能夠越過越好!

有顧客說,眼下天氣越來越熱,下班後去附近公園溜達一會兒,順便來點小吃也算是一种放松,「我比較喜歡夜市,相比大商場,小攤上的商品經濟實惠。晚上消食出來走走逛逛,買點家用的小物件和水果什麼的,挺好。」

晚6時許,夜市更加熱鬧,前來的市民越來越多,錫紙花甲粉的攤主認真地做著每一碗花甲粉,微信收款的提示音不停響起。

過渡期提高食品品質

積攢回頭客

時間:6月3日晚9時

地址:興順夜市

6月3日晚9時許,興順夜市裡燈火通明,伴隨著熱情的叫賣聲,川流的人群,雖然這裡並不冷清,但受疫情影響,與往年相比,這裡的「熱鬧度」還是降低了一些。目前,興順夜市從每日的下午4時開始營業,一直持續到晚間11時,在周六、周日則營業延長至晚11時30分。

李大姐在興順夜市專門製作銷售臺灣小吃多年,她告訴記者,對於今年的生意自己感覺壓力非常大。「今年我們四月份開始營業,這兩個多月的銷售情況來看,銷售額下降很多,我和別的商戶也交流了,無論是夜市裡的大小商戶,都面臨著顧客減少銷售額下降的情況。」李大姐說,這段時間讓她對自己的這個小買賣有了一些思考的時間,並且新聞上提到的地攤經濟,她也開始關注。

「我覺得我應該利用現在這段顧客較少的時間,去做好自己的產品,提升品質,多積攢回頭客。現在有顧客光顧我的攤位,我都會和顧客聊聊天,問一下我做的小吃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李大姐也有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夜市還推出了網上下單、跑腿送餐的業務,我也嘗試給網上市民提供了服務,不用來夜市現場就可以吃到我做的美食。還有團購、電子優惠券等活動,吸引顧客。」李大姐說,最近這段時間,顧客有少量增加,「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吧。」

來源:遼瀋晚報

編輯:韓宇

相關焦點

  • 地攤經濟火了,煙火氣又回來了,看看古代是如何擺攤的?
    但也有很多的人,暫時放下了原本的職業,開啟了地攤創業模式。就這樣,好多城市熟悉的地攤兒火了,夜市也開了。下班後,約上三兩個好友,聚在一起喝喝酒、擼擼串,談天說地,這樣的生活豈不快活!而且,因為目前國家大力支持發展低碳經濟,再也沒有城管追著大街小巷的跑。所以,不僅是小商小販在擺地攤,就連很多商人白領也利用一些空閒時間,出來擺起了地攤。
  • 泰安北新夜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地攤經濟」徹底火了!
    泰安的特色小吃有很多種,火燒、泰安煎餅、泰山豆腐面、甜山楂、野菜宴、炒雞、蜀王砂鍋、香酥千層餅等等。這些美食你不需要到大酒店、大賓館吃,價格高不說,還不熱鬧,去哪兒吃呢?就到泰安最大的、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北新夜市吧,能讓你品嘗到正宗的泰安特色美食,物美價廉味道好,吃完後保證讓你記住泰安,愛上泰安!
  • 別擺地攤了!一起來逛國內最繁華的夜市攤,市井味道濃濃的煙火氣
    這兩天地攤火了,夜市又重新開放了,久違的煙火氣在各地漸漸升騰,各個城市的夜市攤爭相開放,人氣難分勝負,處處可聽見市井的吆喝聲,所有的好像又回到了夜色撩人的那些年!「露天夜市」地圖構成了地道的中國市井文化,且對於現在全世界文化交流緊促的時代,夜市裡的攤鋪,不會只賣當地的食物,外省的、外國的美食比比皆是!夜市,就像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著名的小吃街一樣,都有至少一個「非著名」地攤夜市。
  • 郭鶴立在臨夏市調研夜市經濟地攤經濟
    郭鶴立在臨夏市調研夜市經濟地攤經濟、地攤經濟,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明傑一同調研。  郭鶴立一行先後到臨夏市天元商業廣場夜市、茶馬古市步行街、八坊十三巷、北大街小吃一條街,與部分個體戶和攤主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客流量、經營狀況、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等情況,並就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科學優化布局、繁榮夜市經濟提出明確要求。  郭鶴立指出,夜市經濟、地攤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彰顯城市形象的靚麗名片和惠及群眾的民生工程。
  • VLOG|實拍新樂「地攤經濟」:縷縷煙火氣,恰是「在人間」!
    VLOG|實拍新樂「地攤經濟」:縷縷煙火氣,恰是「在人間」!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不久前,新樂市發布了啟動夜市經濟的通告→目前新樂的夜市狀況如何?出攤的老闆如何評價?
  • 哈爾濱「地攤兒」 夜市 又拾人間煙火氣
    近日,「地攤經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6月2日,哈爾濱市政府印發《哈爾濱市利用城市公共空間搞活流通促進消費的「十條措施」的通知》,決定自即日起至2020年年底,利用城市公共空間實施搞活流通、促進消費工作,並制定拓展市場攤區範圍、開闢臨時攤點攤區、開辦小區臨時市場等「十條措施」。
  • 人生一串,給城市加點菸花氣,再次推動地攤經濟
    最近,地攤經濟火了,這讓我想起了近兩年看過的紀錄片《人生一串》!人生一串,給城市加點菸火氣;同時,地攤經濟重啟,人生一串,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在這部片中看到了國內夜市,關於飲食文化的一面,在這文化之中,同時也夾雜了人生百態。關於燒烤夜市文化的片子有很多,之所以給大家推薦這部,是因為這部片子的質量真的不是一般的高!關於美食的片子,你們懂得,搬小板凳之前,先備好美食再追劇,否則被饞哭後果自負( ω )先來看幾波美食!
  • 地攤經濟火遍大街小巷,實體店的生意又不好做了?
    這次的地攤經濟和以往低質價廉不太一樣,從治理模式、供應渠道、金融扶持等方面都增加了新內涵,正式成為一種維持生計的「飯碗」。同時,一些平臺公司也紛紛推出幫扶措施,賦能「地攤經濟」:京東宣布啟動「星星之火」計劃,阿里1688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蘇寧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攤夜市扶持計劃,微信發布「全國小店煙火計劃」。
  • 地攤經濟讓中國人的快樂回來了!中國夜市,你最喜歡哪裡的?
    大力發展地攤經濟,讓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以後是不是就可以大搖大擺明目張胆的吃夜市了!我猜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已經按耐不住了,在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的時候,手握冰鎮飲料,坐在大排檔裡,暢快淋漓的吃路邊攤!那麼中國的夜市兒裡,你最喜歡哪裡的味道呢?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地攤經濟期待與你相遇
    ,最撫凡人心   地攤經濟期待與你相遇   ◆ ◆ ◆ ◆   我們是2020年青雁計劃暑期實踐團成員,調研選題為地攤經濟。基於地攤經濟這個視角,我們前往兩水夜市開展調研,並採訪有關政府部門,以探究臨海地攤經濟的真實面貌。
  • 從臺灣「古早味」到士林夜市,山東發展地攤經濟有何可取之處?
    近日,「地攤經濟」在全國掀起一股熱潮。李克強總理在煙臺親自為地攤經濟點讚,各地也紛紛出臺支持地攤經濟的相關政策,提供柔性執法服務。火爆背後則是因為它能夠促進商販就業,也能讓消費者「薅一波羊毛」,有利於疫情狀態下的社會和諧穩定。更重要的是,曾經的城市煙火氣又回來了。
  • 成都帶火了國內地攤經濟,日本的地攤什麼樣?
    成都地攤拉動10萬人就業,地攤經濟就這樣一下子火了。周邊的人紛紛調侃,要去擺地攤增加收入,萬一賺到錢了呢?但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旅行時桂林司機談到這個話題,就皺起了眉頭:我覺得讓我去擺攤,拉不下這個臉。擺地攤丟人嗎?
  • 地攤經濟歸來 在快手看見城市煙火
    然而「烤冷麵」「燒烤」「炸串」「涼皮」「臭豆腐」,大排檔,夜市,那些年街邊「小攤兒」俘獲無數吃貨的胃,某種意義上地攤兒美食才是人間美味之所在。慶幸的是,地攤經濟曾賦予公眾的幸福,如今有望重回大眾視野。  自3月以來,不斷有消息釋放出恢復地攤經濟的信號。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在最近的全國兩會上建議,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最大活力。
  • 地攤熱潮振奮西雙版納夜市經濟
    地攤熱潮振奮西雙版納夜市經濟 2020-06-11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攤經濟火了!是時候展示義烏人的技術了
    如今最火的事情是什麼?擺地攤火了的地攤經濟甚至還衝上熱搜了↓↓全國各地紛紛開始發展「地攤經濟」那麼商業嗅覺靈敏的義烏人一起來看看吧三挺路夜市 義烏「地攤經濟」的金字招牌在義烏談到「地攤經濟」,自然離不開三挺路夜市這塊金字招牌。今年,沉寂了107天的三挺路夜市,在全面復市的第一周,人流量就已累計達到20萬人次。
  • 讓城市充滿「煙火氣」 ——臨夏市夜市經濟、地攤經濟發展見聞
    夜市經濟、地攤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彰顯城市形象的亮麗名片和惠及群眾的民生工程。今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夜市經濟遭受重創,而今疫情形勢趨於平穩,記者走訪了臨夏市茶馬古市步行街、北大街小吃一條街、團結北路、紅園廣場,了解夜市經濟、地攤經濟發展狀況。
  • 國內地攤經濟爆火 盤點日本同樣充滿煙火氣的商業街!
    地攤經濟一夜爆紅之後,越來越多的商家在街邊支起了小攤,給平日裡忙碌的城市增添了幾分煙火氣。其實這樣有煙火氣的商業街日本同樣也有,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盤點一下日本最值得一逛的商業街,一起來看看吧!1、戸越銀座商店街
  • 夜市擺地攤賣什麼最火最賺錢
    現在國家放開地攤經濟政策,就有一大批正在創業的年輕人湧入這個市場,也有一些上班族猶猶豫豫想要嘗試,有很多想擺攤的朋友們最近經常問朵姐,在夜市擺地攤賣什麼最火最賺錢,那朵姐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1.
  • 瀋陽「興順夜市」:東北第一大夜市,曾經的中國最長夜市
    而夜市或許可以稱作是城市夜經濟的代表了。瀋陽作為東北第一大城市,自然不會缺少夜市,坐落在這個城市的興順夜市很早以前就已經是遠近聞名,北起建設大路,南至瀋陽工業大學,全長近1.8公裡,曾經是我國最長的夜市街。
  • 夜市,地攤經濟,能否再次成為城市夜明珠?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夜市,顧名思義夜間做買賣的市場。中國地廣人多,各類小吃、產品層出不窮,夜市是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價廉物美,也是商人最喜歡去的擺攤創業的,人流多,租金便宜。說起夜市,不得不說的是北京的「鬼市」——大柳樹鬼市。真假古董、國產的產品、電子產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的。雖然很少有見到賣吃的,但是這裡面密密麻麻的人流,足以展現他的獨特之美。鬼市更多的是豐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生活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