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扶手、一張防滑墊,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插座.這些細節處的小小改變,卻能在關鍵時刻給長者們的安全加多一份保障。」
魚窩頭村大益街的陳婆婆今年79歲高齡了,長年獨居在一套老舊的「木屋」裡。房子由於年久失修,屋前的走廊已被白蟻蛀蝕腐爛,加上沒有圍欄,嚴重影響著婆婆的生活安全。
12月4日,東湧鎮社工服務站朝陽義工隊的棠叔、明哥和英姐等人自發從家裡帶來了木板、工具,給婆婆的房子進行微改造。
據社工何葉顏介紹,棠叔他們中午十二點吃完午飯便趕了過來,一直忙活到下午五點左右,幫婆婆重新鋪了走廊、換了電燈泡、遷了水管。
棠叔、明哥和英姐都是朝陽義工隊的隊員,隊裡如今有40名隊員,最年長的隊員已80歲高齡。
義工隊會定期進村入戶慰問孤寡老人、困境長者,幫長者們打掃衛生、修補家具等等。如果慰問對象的房子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亟需改造,他們則進行登記,反饋至社工站。如這一次陳婆婆屋子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正是棠叔他們在日常慰問中發現到的。
平時,社工站有大型的志願服務活動的話,義工隊的隊員們也會積極參與,有時還會上臺表演,小品「送溫暖」、「三句半」可是隊員們的拿手絕活。
像這樣隊員熱心且多才多藝的義工隊,在東湧鎮社工服務站裡還有5支。「居家安全改造計劃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朝陽義工隊和其他隊伍的共同付出。」廣州市東湧鎮社工服務站(以下簡稱社工站)的李社工說道。
2016年,社工站(原東湧家綜)在承接機構廣州市陽光天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支持下,成功連結到社會資源,成功為鎮裡8個貧困家庭進行電線改造,並安裝防漏電開關,「8戶貧困戶家中電線老化外露,但缺乏資金改造,便一直拖著。一旦遇上下雨天或者潮溼天氣,家裡『危機四伏』,甚至危及生命。」在此之後,為貧困戶進行居家安全改造服務,便成了社工站的重點項目之一。
2019年5月,廣州市東湧鎮社工服務站「耆暖東湧 耆樂安居」——居家安全改造計劃正式落戶,這意味著東湧鎮轄區內年滿60周歲以上貧困、病殘、失能等困難長者家庭,70歲以上獨居或雙老家庭,家中有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的長者,將有機會得到社工站的微居家改造服務。
微居家改造包括加裝廁所燈、更換老舊電器、廁所加裝安全扶手、防滑墊等等,「一盞燈、一個防滑墊,都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物件,但正是這些細小的物件,往往能為長者們的安全提供多一份保障。」李社工說。
據了解,社工站設有3個中心站點+24個駐村分站,微居家改造對象由這27個點的成員在日常慰問、服務活動中發現並提供;或是長者自行申請,由社工、技術人員及評估員入戶核實、評估,最終確定改造名單。隨後制定相應的改造方案,與改造對象確定,並與施工者籤訂開工協議。改造完成後,由社工進行回訪。
截至今年12月份,社工站已為24個家庭完成微居家改造服務,今年已為6戶長者完成電線改造,1戶長者完成微居家改造,計劃於本月月底前完成剩餘8戶居家安全改造服務。
(由長者義工馮鳳珍、梁金好出資改造)
(由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廣州軌道交通十八號線機電安裝項目部支持改造)
「我們除了想為轄區內長者帶去更好的生活條件外,更想藉此呼籲各行各業的愛心組織、愛心人士加入我們,關愛長者、關愛貧困家庭。社工堅信,集聚愛心組織及個人的力量,可以搭建起東湧困境家庭的『夢工廠』,播撒讓社會處處充滿陽光的希望種子。」李社工談道。
李社工告訴記者,隨著改造計劃的落戶,社工站逐步與轄區內的黨支部、企業、社區開展合作,結合「在職黨員回社區」等工作,為長者籌款、捐物、送去關愛等等,「我們希望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們能夠知道這個項目,更期待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關注社區困境群體需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關懷。」
如需進行「微居家改造」
且符合申請資格的貧困長者,
可按照以下要求提交申請!
這個冬天很冷
但有你們
多了1℃的溫暖
為你們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