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罵人,所以文章戾氣比較重。我儘量簡明扼要地表達我的想法。
和往常一樣開店,有個客人問我,那個要搖很多分鐘的雞尾酒叫什麼。
「沒有搖很多分鐘的,大概最多兩三分鐘。」
「不,有十五分鐘。」
「你說的也許是Ramos Gin Fizz,那個大概需要3-5分鐘來製作,絕大多數雞尾酒三五分鐘內肯定做完了,否則冰塊都成水了。」
然後,他就開始翻手機,找到了下面這個視頻給我看。
原來這位抖音雞尾酒網紅在給大家科普水割威士忌。
然後就來了,「搖」15分鐘的水割威士忌。
我可去你媽的吧。
首先我給大家科普一下到底啥是啥。
首先,水割這個詞,是從日語裡的水割り(Mizuwari)來的。基本要求是將威士忌和純水混合,放在加了冰的高杯裡,比較公認的做法是2-2.5倍的水搭1倍的威士忌。
我在日本喝過水割,也在國內的很多酒吧裡喝過水割,我自己也做過水割。
「起霧」從來就不是這個酒,或者說這種威士忌喝法的必須項。因為還有一種喝法,就叫Whisky Mist(威士忌之霧):將威士忌加入含有碎冰的杯子,攪拌至杯壁起霧。
再然後,即便是客人要求起霧,我今天小小測試了一下,從加入冰塊開始攪拌到杯壁起霧(我為了公平起見用了大塊老冰和厚壁的攪拌杯),本菜逼只用了十五秒。
不是說好十五分鐘才能起霧的嗎?怎麼本菜逼十五秒就起霧結霜了?
這件事非常簡單,就是一位盈利過度的抖音紅人在他自己的地盤上誤人子弟。最後害了大大小小的同行們莫名其妙一頭霧水的事。
這種事不止發生第一次了。
之前就有,在什麼雪克壺裡加彈簧——看起來就像馬陸,這玩意你能洗得乾淨不怕串味嗎?
還有之前的,往雞尾酒裡添加竹炭粉來上色,做什麼奇奇怪怪的氣泡Fizz。還有做些莫名其妙,完全不懂意義何在的漸變酒。
我理解各位新媒體同行們需要流量恰飯的事實,但咱們能不誤人子弟嗎?咱們能不亂來嗎?你們知不知道你們造謠動動嘴,倒黴的都是我們這些一線零售的傻逼調酒師啊?
我衷心建議所有把抖音當成知識獲取途徑的朋友不要來我店喝酒。
或者你可以來我店,花80塊看我向你當面表演如何15秒完成抖音網紅15分鐘才能做成事。我會稱其為「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