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進異國文化很難,西餐流行於中國用200年,但卻完成非凡任務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除了廣為人知的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科學化之外,普通民眾社會生活內容和方式的變遷,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這其中,西餐的傳入具有重要意義,它完成了非凡的歷史任務:作為一套獨立的烹飪系統,西餐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軌跡,它的政治、文化之影響,有的甚至持續至今。同時,西餐作為外來文化進入中國的第一批代表物,成為了近代國人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一、古代西餐的傳入

許多人認為西餐是在鴉片戰爭後才開始傳入我國的,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在我國悠久的對外交往史中,西餐作為中外交流的重要媒介,已經多次出現在史書記載當中。西餐進入中國的確切時間難以考證,但是在陸上絲綢之路開啟後,已經有了西域膳食進入我國的記載。在馬可·波羅遊歷中國的記錄中,也記載了他帶來義大利美食進獻給皇帝的事跡。

馬可·波羅劇照

隨著宋明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日益興盛,及世界範圍內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更多的外來食品經由海路傳入我國。總結這些過程可以發現,古代西餐傳入中國,基本屬於零散的、非自覺性的行為,以食材傳入為主,基本沒有變革性的新烹調技術與用餐方式進入我國。這樣的傳播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餐的食材選擇,改善了中國人民的膳食營養結構,但並未對傳統中式餐飲的烹調技術及用餐方式產生較大的影響,難以動搖傳統中餐的核心地位。

二、近代西餐的引進

近代西餐的傳入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大致是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這一時期,伴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資產階級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商品市場和廉價的原料產地。在這一浪潮下,一批西洋商人和傳教士來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他們除了進行貨物買賣與傳教活動之外,也把一部分西方生活方式帶到了近代中國,其中就包括西式餐飲。

同治、光緒年間,曾多次隨團出使西方的張德彝在其《使英雜記》中記有一次英國人婚禮的早餐情景:「此早餐與午酌大同小異,湯有冷熱,菜多冷葷,三鞭舍利俱全,有鮮菜,不備茶食與咖啡。坐則湯菜皆經僕人捧進;立則置於桌上而自取之。熱湯有以蓋碗盛滿,另置一桌者。冷葷則雞魚兔脯等類。坐者備菜單飯布,立者無。」

西方宴會

這一時期,西方餐飲傳入我國的規模雖有所擴大,但大多數仍為自發性傳入。西餐的流行依然局限於西方商人與傳教士等的家庭餐桌上,雖然已有一部分新興的買辦商人群體有機會品嘗到西式餐飲,而且有些本地官員及王公貴族也對西餐產生了興趣,但大部分也僅僅是為滿足好奇心而已,受當時「天朝上國」觀念的影響,西餐被大多數人當作是洋人落後野蠻的象徵。此時,西餐在中國飲食體系中仍難以佔有一席之地。

《那年花開月正圓》吃西餐場景

到了第二階段,也即光緒年間,西餐開始進入普通居民的日常飲食,乃至在社會上產生影響。這一時期隨著眾多不平等條約的籤訂,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化程度日漸加深,利用不平等條約的便利,洋人得以大量湧入內地投資甚至定居。這一過程的發生,使得西方的生活方式得以更為全面地展現在國人眼前。同時,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化歷程蹣跚起步,對西方的學習和模仿是這一時期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手段和特徵。在買辦階級的推廣與一部分國人「以洋為師」的思想的引導下,西方生活方式一時間成了「文明開化」的象徵,這一傾向無疑大大推動了西餐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茶館》中王利發體驗西餐廳

清末民初,食用西餐、遵從西式餐桌禮儀成為經濟發達地區上流社會彰顯身份地位的重要標誌。受此影響,最早的一批西餐館應運而生,自此西餐開始正式立足於古老的東方國度,並對中國傳統餐飲產生實質性影響和競爭力。

成書於 1916 年的《清稗類鈔》云:「國人食西式之飯,曰西餐,一曰大餐,一曰番菜,一曰大菜。席具刀、叉、瓢三事,不設箸。光緒朝,都會商埠已有之。至宣統時,尤為盛行。」同時,眾多傳統中式餐飲開始加入西式烹調手段,「大菜」就是這一趨勢的產物。另外,以北京「六國飯店」為代表的早期大型西餐會所成為末代王公貴族與新興資產階級上流人士新的享樂之所,興盛一時。

《芝麻胡同》裡的六國飯店內景

西餐傳入中國,不僅影響了國人的飲食結構,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生活習慣,從此,下館子就餐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國人的選擇。

西餐所代表的快節奏的文化模式更是影響了大眾的文化心理,表現在餐飲行業中就是餐廳經營理念的變化,快餐和連鎖化經營開始越來越為國人所接受。同時,西餐的傳入也使得中國餐飲行業人員的培訓出現了新的變化,對餐飲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多樣化的要求。

三、近代中西餐碰撞交流與啟示

中餐與西餐的衝突,帶有近代中國革命的鮮明特徵。中餐與西餐的碰撞,其表面為餐飲烹飪理念文化的分歧,其實質是傳統中國社會對西方文明入侵的自我保護與抗爭。西餐作為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引入的文化符號,其所適應的經濟基礎與文化背景中含有的價值元素帶有強烈的外邦色彩,顯然與傳統中國社會格格不入。因此,西餐與其他舶來品一樣,遭到過中國社會的自發抵制。但作為一種飲食形式,其所承載的政治與文化內容畢竟有限,與中國社會的接觸融合過程較為溫和,因此它成為了較早被國人所接受的西方文化之一,在新中國成立後仍然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也正有賴於此,西餐才成為國人最早窺視西方文化的窗口之一。

《都挺好》蘇大強第一次吃西餐

近年來,隨著東亞地區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東亞文化也受到了全球的重視,中餐也越來越受到西方人的喜愛。這種新趨勢為中西方飲食文化的新一輪交流創造了良好的契機。西餐並不等於高端上檔次,中餐也不等於土味地溝油,能否堅持文化自信,正確理性地看待西方餐飲,同時堅守並復興優秀傳統飲食文化,培養有競爭力的民族餐飲品牌,將中華飲食打造成真正的國家名片,是急需回答的時代課題,需要社會各界不懈努力。

中餐廳

文史君說

物質與文化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的。西餐作為西方的代表性文化,它來到中國的意義不僅在於豐富了國人的餐桌與味蕾體驗,更是開闊了中國人民理解西方的思路。當今洋餐在年輕人群體中日益成為時尚的象徵,西餐也早已融入國內飲食,其文化意義日漸凸顯。從西餐對國人的影響中,我們是否能重新重視中餐的文化意義,探索出中餐走出去的新路?

參考文獻

徐珂:《清稗類鈔》,中華書局 1986年版。

邱龐同:《中國菜餚史》,青島出版社2001年版。

陳忠明:《西餐的傳入及其對中國餐飲業的影響》,《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3年6月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國家西餐地理:哪裡是中國西餐之都?
    所謂「西餐」,是地道的中國概念。它囊括了東方視角下的歐美飲食,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對舶來文化的改良。 這是中國能夠誕生出多元化飲食文化的深層次原因,也是「民以食為天」的地理背景。
  • 天津西餐有「一套」,天津市烹飪協會西餐專業委員會今成立
    2001年,天津市政府與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舉辦了中國首屆西餐文化節,開創了中國西餐產業發展的新紀元。2013年,第七屆全國烹飪技能競賽西餐專項賽舉辦,成為近年來全國西餐業規模最大的一次賽事。同時,天津建成的義大利風情街成為我國現階段規模最大的西餐聚集區,彰顯了天津大氣、洋氣的城市風貌。
  • ☞ 西餐的早餐文化
    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式等多種不同風格,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近幾個年代以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撞擊、滲透與交融,東方人民已經逐漸了解到西餐中各個菜式的不同特點,並開始區別對待了。一些高級飯店也分別開設了法式餐廳、意式餐廳等,西餐服務已經成為我國餐飲服務的主要形式之一。接下來,我們就先從西餐的早餐文化說起吧。
  • 體驗異國的風土文化
    その國の祭りや活動などに參加して、その地域の文化や教養を身につけて、異文化を深く理解ができます。団體で活動をして、みんな元気で、なんか力が出てきます。向上心が高まります。頑張りたいです。最後までやり遂げます。參加了日本傳統的祭日活動、很開心。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加的。那天38度、真是超級熱。我平時邊學習邊工作、這樣的活動或者娛樂等等、是從來都不參加的。
  • 「西餐權威」沒落,必勝客中國30年都發生了什麼?
    30年前,必勝客進入中國市場,這個當初教會國人用刀叉吃披薩的品牌,今天卻離「而立」的目標越來越遠。回顧必勝客過去10年的同店銷售表現,很難稱得上亮眼。2014年增長率跌至負值以來,必勝客年年都是那個「扶不起的阿鬥」,浪費著肯德基創造的盈利。
  • 銅川市文化和旅遊局超額完成新增文化旅遊企業培育任務
    2020年以來,銅川市文化和旅遊局認真貫徹《銅川市市場主體培育倍增計劃行動方案》文件精神,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市場主體培育專項督導小組,對各區縣文化旅遊企業培育工作進行督導檢查,下發了《關於積極推進文化旅遊企業培育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各單位嚴格執行專人聯絡,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加強與各區縣局
  •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邁出第一步
    從新冠肺炎中痊癒的武磊再次帶給中國球迷驚喜!6月13日,在複賽後的西甲首輪,西班牙主場迎戰阿拉維斯的比賽中,這位中國前鋒再次展現了他出色的進攻嗅覺,以一粒漂亮的反越位單刀破門,幫助球隊2比0鎖定勝局,並且也攻入了個人本賽季的第8球。
  • 多少上海人是被「假西餐」騙大的
    吃西餐成了很多上海人的習慣,「從小開吃到老克勒」/《真實第25小時·我愛海派西餐》光緒六年(1880年),上海福州路有了第一家由中國人經營的西菜館,「海天春番菜館」。1909年上海出版的《海上竹枝詞》,記載了當時流行吃西餐的風潮:「海上風行請大餐,每人需要一洋寬」。西餐,作為一種高雅、新鮮的餐飲文化,開始迅速融入上海百姓的生活與飲食觀念。除了趕時髦、嘗新鮮,對西餐的追捧還有一個原因:在那個在民族危機四伏的年代,國人文化自信的力量被極大削弱。
  • 預烹飪異國料理COOOOK輕烹烹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食品快消再現...
    「COOOOK輕烹烹」產品概念圖1月6日,消研所獲悉,RTC(Ready To Cook,預烹飪)異國料理品牌「COOOOK輕烹烹」已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青山資本領投,42章經旗下42 Capital擔任獨家融資顧問。
  • 邁向異國田野,解讀他者文化
    邁向異國田野,解讀他者文化——《東南亞民族志叢書》總序 何 明 2007年下半年,我制定了開展東南亞民族志研究的計劃。我先後到泰國、緬甸、越南等國進行實地考察與合作洽談,多次向高丙中、王銘銘、麻國慶、袁同凱等專家討教,與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有志於此項工作的諸位同仁反覆討論,還於 2008年與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田誠之教授在雲南昆明合作召開了「中國邊境民族的跨境流動與文化動態」研討會,2009 年11 月赴日本與田誠之、長谷川清、松本真澄、片崗樹等日本學者研討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民族研究問題。
  • 城市微觀察:從「異國料理指數」,看懂一座城市的胃口
    在探索城市變化的過程中,「美食」是那個極易打動人心的角色,當它從「當地日常」變成「異地特色」時,也兼具著融合兩種地域文化的使命。如何在保留自我特色的同時融合當地風味?如何撕掉人們對異國料理籠統認知的標籤?當異國料理走進中國的城市它們有何衍變?甚至——異國料理的發達程度是否可以直觀反映一座城市的國際化與多元化?
  • 中國政府2019年工作大盤點:38項量化指標任務全部完成
    圖源網絡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國國務院19日對外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表,38項指標任務均已完成。報告提出預期目標,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實際「成績單」顯示,去年中國GDP增長6.1%,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0865億元(人民幣,下同),符合年度預期目標。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6%,完成「3%左右」的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 徐濤讀《異國事物的轉譯》︱跑馬、跑狗、回力球賽的文化轉譯
    《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和回力球賽》,張寧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啟微2020年8月出版,504頁,79.00元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挾之下,異國事物的流通明顯提速,世界各地反應不一,而固有文化傳統深厚之國家,一如中國,導入、碰撞、融合較之他處往往更為激烈。如張寧所言,「文化的引入與轉移無疑是近代中國一項重要課題」,誘惑許多學者為此著迷。
  • 《lol手遊》upgradeboots任務完成攻略 任務翻譯完成教程
    導 讀 lol手遊upgrade boots任務怎麼做?
  • 藝術如何詮釋流行文化?
    車祁:首先,百威是一個典型的快消品牌,如果要讓消費者記住,就必須給出特定的「符號」——這項任務則需要通過不同領域間的跨界來完成。其次,在品牌精神上,上海灘恰巧與百威不謀而合。雙方都既有中國的元素,又能與國際接軌。而與UCCA Lab的戰略合作,則意味著與消費者的接觸點落在了藝術上,形成了更為多元的良性互動。
  • 西餐三大流派PK:除了法國菜,法國人最愛義大利菜,最討厭美國菜
    西餐三大流派的PK 西餐有三大流派。而這三者裡面,義大利菜是源頭,奠定了西餐的基礎;法國菜是進階,提高了西餐的標準和文化;而西班牙菜是普及,它擴大了西餐的影響範圍。
  • 維新、革命與西餐:如何用味覺跟上維新運動的風潮?
    ……食物是每個人社會地位的標識,也是他周圍的文明或文化的標識。」對晚清率先接觸西餐的中國社會精英來說,西餐被賦予了各種意義,換言之,飲食已成為圍繞社會主題展開的話語的一部分。 基於這種擔憂,鄭觀應制定出「反制」計劃,他給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上書建議,在海南島全面種咖啡,作出口西洋之用: ……以中國之所產奪外國之利權,何樂不為?至其高早之地,則種植咖啡,俟其收成,輸稅運出各港發售。考外國洋人飲食咖啡與糖面為日用所必需,雖外洋種植繁滋,仍不足用。而種咖啡之法,其初年則繞樹離離,逾年則積實纍纍,年愈久則實愈多,其利愈大。
  • 中國人吃西餐是怎樣煉成的?
    即使在晚清被列強打得一敗塗地,中餐仍可用來滿足部分文化人的自尊心。由於餐飲習俗有著較大的慣性,西餐中使用的原料及烹飪方式很難在一開始就獲得中國人的好感,甚至在某些中國士大夫的眼中,這些「粗鄙」的食物被當作導致「番鬼」脾氣兇殘的元兇。       然而,隨著上海等通商口岸的開放,曾被視作「野蠻」的西餐文化竟然實現了反轉。
  • 【餐飲招商】知名中式餐飲、異國風情餐飲、咖啡甜點品牌拓展要求
    上海際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主營異國美食的專業餐飲管理企業。現設有正餐廳、咖啡廳和若干個沙龍,可同時接待200人的正餐會或300人的雞尾酒會、自助冷餐會。創立時間:1983年業態類型:西餐菜系口味:法式西餐客單價:50-500元單店規模(平方米):1000-2000
  • 中國時尚趕超世界,女CEO走出第一步 WWD攜手菲力諮詢發起非凡時尚女CEO聯盟
    為帶動中國時尚產業持續成長與創新並且助力女性領軍人物,全球最具影響力時尚專業媒體 WWD 國際時尚特訊入駐中國後,與彭斐立女士及其所創辦的菲力諮詢達成深入合作,集合本土時尚產業女性 CEO ,正式發布籌辦成立「非凡女性CEO聯盟——翡儷雅敘」。這是中國第一個集合了國際權威媒體、產業深度洞察家和時尚品牌高端領導圈層三方重要力量的時尚產業領導人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