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葉·比諾什:我們需要悲劇來幫助我們感受生活的意義

2020-12-09 界面新聞

1988年,朱麗葉·比諾什和丹尼爾·戴·劉易斯一同主演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的《布拉格之戀》,這部改編自米蘭·昆德拉著名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影片中,三位主演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和瑞典,年僅24歲的朱麗葉·比諾什飾演俏皮敏感、天真勇敢的特蕾莎,在與託馬斯並不穩定的愛情關係和動蕩的時代背景下,特蕾莎也成為了影片中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她本人也在這種愛情與時代的交相作用下成長,流露出青春與自由的自然美感...

1991年,後新浪潮導演萊奧·卡拉克斯執導的《新橋戀人》上映,比諾什飾演了片中患上眼疾、流落街頭的女主角米歇爾,她與同為流浪者和殘疾人的埃裡克斯(德尼·拉旺飾)相戀,雖然形象有些灰暗難堪,但戀人的注視下,她呈現著別樣的美。都市的流浪者瘋狂相愛,但也經歷了慘痛的分離。

1992年,傑瑞米·艾恩斯和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的《烈火情人》上映,正如片名,影片講述的是一段激烈瘋狂而短暫的愛情,比諾什飾演的安娜既是一個家庭中兒子的戀人,也是父親的情人,她的放蕩與沉默完美闡釋了女性的神秘與傷痛,這種超越倫理的感情關係讓影片戲劇張力十足。

1993年,比諾什主演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之藍》,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失去丈夫與女兒的妻子,藍色在片中代表憂鬱,她在片中掙扎在自殺的邊緣,藍色也是對開闊的自由的嚮往,與過去和自身和解,釋放疼痛。影片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最佳攝影、最佳女演員等獎項。

1996年,朱麗葉·比諾什搭檔拉爾夫·費因斯、克裡斯汀·斯科特·託馬斯和威廉·達福主演的影片《英國病人》上映,該片由安東尼·明格拉執導,根據作家麥可·翁達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影片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演繹一場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片中比諾什飾演護理「英國病人」的戰地護士安娜,對於身體和意志都已經在絕望境地的病人而言,安娜帶著一絲鄉土氣息的氣質,有著軍人的頑強自立,心靈手巧、學歷不高,但卻像是一個溫...

2000年,朱麗葉·比諾什和約翰尼·德普主演的《濃情巧克力》上映,影片是比諾什和莉娜·歐琳繼《布拉格之戀》的再度合作。故事講述了50年代末的一個冬天,比諾什飾演的薇安帶著她6歲的小女兒來到一個平靜而閉塞的法國小鎮,開了一家風味獨特的巧克力店,面對鎮長的阻撓,德普飾演的吉普塞流浪漢洛克斯和薇安,以及其他嚮往新生活方式的居民們向舊勢力發起了挑戰的故事。比諾什憑藉此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7年,朱麗葉·比諾什主演侯孝賢導演的《紅氣球之旅》,影片是侯孝賢向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紅氣球》的致敬之作,影片在法國拍攝,片中的「紅氣球」是法國人生活的一面鏡子,導演的視角就像是一個飄蕩的紅氣球,紅氣球飄落,我們得以通過導筒一窺法國的家庭生活。中國演員宋芳和比諾什飾演的兩個女性角色呈現了淡然自若和歇斯底裡的兩種狀態,但人物間的互動卻傳達了女性間的溫情。影片入圍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

2008年,朱麗葉·比諾什主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執導的《夏日時光》,影片中奧利維耶·阿薩亞斯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個面臨薪火傳承和遺產繼承問題的現代家庭。影片描繪了一個典型的法國家庭,在全球化浪潮下,各自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家庭成員雖然相隔距離遙遠,見面機會很少,但仍然保持著深深的親情。影片圍繞母親去世後,三兄妹對祖屋的去向的討論展開,帶有導演溫和的懷舊,看起來恬靜舒適,也能收穫...

2010年,朱麗葉·比諾什主演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的《合法副本》,影片依舊帶有阿巴斯的實驗風格,通過探討「贗品能否具有原作所包含的價值」這一哲學命題,阿巴斯繼續了他一貫鍾愛的對真與假這一命題的探討。憑藉此片,朱麗葉·比諾什獲得第63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2014年,朱麗葉·比諾什和克裡斯汀·斯圖爾特主演的《錫爾斯瑪麗亞》上映,這是比諾什和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在《夏日時光》後的再度合作。在阿薩亞斯撲朔迷離的多重隱喻之下,片中的「戲中戲」巧妙地與人物角色曖昧映襯並推動情節發展。女性的複雜和不同年齡段女性對權力和欲望的追求,以及時間在個體停留的有限性與無限變換的神秘的矛盾是影片想要探索的要旨所在。影片入圍第67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克裡斯汀·斯圖爾...

2019年,朱麗葉·比諾什與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合作的影片《真相》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影片的主演還包括凱薩琳·德納芙和伊桑·霍克等人,作為是枝裕和的首部外語片作品,陣容可謂夢幻,但首映後反響平平,IMDb上僅獲得6.5分的評價,這在是枝裕和所有長片電影導演作品裡,是最低的分數了。在為威尼斯電影節開幕,併入圍主競賽單元後,影片也沒有任何獎項的斬獲。在電影節的發布會上,比諾什表示是自己想與是枝裕和合作,《...

相關焦點

  • 她的美獨一無二丨朱麗葉·比諾什
    我們很難分辨作為一個女人,何時是比諾什最美的時光。因為,她最美麗的容顏,就是她在銀幕上的一段段時光。《藍》中默默壓抑悲傷的堅強女子,《新橋戀人》中憤世嫉俗卻信仰愛情的邊緣者,《解構生活》中面對情感與現實激烈交鋒的隱忍母親。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一絲精心修飾,她的美是獨一無二的。
  • 神仙演技的朱麗葉·比諾什,憑什麼能被全球觀眾追捧35年?
    星期五言:提到朱麗葉·比諾什我們能想到《布拉格之戀》中娜塔莎的清純和弱小,想到《新橋戀人》中頹廢的藝術家,想到《英國病人》中天使般的護士安娜,想到《紅》《白》《藍》三部曲裡那深情又深邃的眼睛,想到《隱藏攝像機》裡冷靜又凝重的中年安娜……朱麗葉·比諾什與世界著名大導演合作的每一部電影都堪稱經典,她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演技派的演員,
  • 每個導演心中都有個朱麗葉·比諾什
    我們有時會把朱麗葉·比諾什暫時遺忘。論漂亮和風情她都不是頂尖,論曝光量她微乎其微,但她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法式氣質。朱麗葉·比諾什與「藍白紅三部曲」提到法蘭西風情的象徵,許多人或許會首先想到蘇菲·瑪索和伊莎貝爾·阿佳妮。
  • 名人誕辰:法國知名女演員一一朱麗葉·比諾什
    名人誕辰:法國知名女演員一一朱麗葉·比諾什朱麗葉·比諾什,1964年3月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是一位法國女演員、藝術家和舞蹈家。由於出身藝術家庭,比諾什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上表演課程,並在劇場演出。2010年,朱麗葉·比諾什因演出電影《愛情對白》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 「片單」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后,朱麗葉·比諾什代表作二十二部
    1968年,布拉格外科手術醫生託馬斯(丹尼爾·戴-劉易斯 Daniel Day-Lewis 飾)生活在對女人追逐的快樂中,享受著性的快感。畫家薩比娜(莉娜·奧琳 Lena Olin 飾)是託馬斯的紅顏知己,但在一次去溫泉療養院出診的過程中,託馬斯結識了女招待特蕾莎(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 飾)。不久,特蕾莎隻身來到布拉格,二人結婚。
  • 凱薩琳·德納芙、伊莎貝爾·於佩爾、朱麗葉·比諾什……為你盤點...
    對,就是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共有六位國際影壇女神級人物出現在參賽片和參展片中—— 有14歲出道、至今已出演了120多部影片的伊莎貝爾·於佩爾,有拿獎拿到手軟的朱麗葉·比諾什,有和她的導演丈夫費裡尼比翼齊飛相得益彰的朱莉埃塔·瑪西那…… 而當我們回看這些前浪時,當然也別忘了一些撲面而來的後浪,
  • 鐵幕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劇何止羅密歐與朱麗葉
    比起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知名度似乎更高。30年代大眾女神費雯麗就夥拍勞倫斯.奧利弗,在舞臺劇中扮演過朱麗葉。
  • 【出生】法國演員朱麗葉·比諾什漫像
    中文名:朱麗葉·比諾什 外文名:Juliette Binoche 別名:比諾什美國戲劇託尼獎最佳女主角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法國凱薩獎最佳女主角 身高:171cm 星座:雙魚座 前男友:裡歐·卡霍 朱麗葉
  • 夜色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只覺得他們太可憐了,也依稀記住了這個悲劇大致的梗概: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有著世仇的兩大家族,經常發生械鬥。蒙家有個男孩叫羅密歐,品學端莊、一表人材。在一次陰差陽錯的宴會上,他遇見了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兩人一見鍾情,在得知是仇家之後,仍彼此相愛。在神父幫助下,他們在修道院秘密結為夫妻。羅密歐為朋友報仇,殺死了朱麗葉的堂兄而被驅逐,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座城市。
  • 元旦彩蛋丨朱麗葉為什麼成為了愛情象徵?
    這時的朱麗葉已經接受了羅密歐,說:「你可以親一下《聖經》。」這句話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當時在西方認為有罪應當請上帝恕罪,另一方面婚姻也是需要神的認可的。可以說朱麗葉這裡的意思其實是,你去請求神,認可我們的行為吧。在我看來,青年男女最美麗的邂逅莫過於此。
  • 聊《羅密歐與朱麗葉》,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是誰?結局如何?
    羅密歐與朱麗葉悲慘的死亡,同時又證明了他們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新價值觀念的勝利,使社會擺脫了無謂的仇恨和紛爭。禍患無窮的世仇消解了,仇人轉變而和好了,在維洛那,人們將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慘故事中學到極為重要的一課:愛情比仇恨更有力,甚至死亡也不能把它摧毀徵服。從這個意義上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樂觀主義的悲劇。
  • 《情書》⑩ |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怎麼一見鍾情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莎翁筆下的愛情,大多是悲劇,我們可以在故事中看到大段的跌宕起伏,感受一種情感從萌芽到滅亡的全過程。愛得轟轟烈烈,堅貞不渝的追求純潔的愛情甚至付出生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經典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而我們之所以稱之其為悲喜劇,在於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本身卻不可悲。他們不僅彼此相愛,而且大膽追求他們的愛情.不惜以命拼爭。
  • 存在真相一朝揭秘:我們為什麼需要尋找生活的意義!
    如果生活最終沒有意義,我們人類的萬般折騰看起來豈不是笑話?但是,人類的歷史、生活的遭遇、現實的狀態都在重複地告訴人,生活並無最終的意義,也沒有人發現或者找到過最終的意義。我們生活著,卻不能忍受生活的無意義,於是,人們既茫然又痛苦,這倒使沒有意義的生活生出了痛苦的意義。我們為什麼需要生活有意義?生活的意義從何而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尋找生活的意義是我們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我們總認為生活的過程就是為了達成什麼,實現什麼,為了什麼目的,具體的生活就應該實現具體的什麼,這是唯物思維的一貫邏輯。
  • 《我們與惡的距離》:悲劇為什麼會發生?
    當我們不再以單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所有的悲劇都沒有贏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都有自己的難處,並且我們很難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因為,永遠沒有人能看到事件的全貌。劇中的人究竟犯了什麼錯,致使了這麼多悲劇的發生?
  • 活躍在中國的法國一線國際女演員朱麗葉,美貌不輸國寶級蘇菲 瑪索
    國外的演員被觀眾知曉大多通過電影或者電視劇,路途遙遠,鮮少會有國外明星經常來中國參加活動;提到法國演員,都會想到熟知的法國國寶級女演員蘇菲·瑪索,她的電影《初吻》上映後,年僅14歲的蘇菲·瑪索被稱為「法蘭西之吻」,此後便以清新、甜美、多情的少女形象深入人心,20世紀90年代時成為歐洲人心馳神往的法式玫瑰。
  •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讀阿瑟·米勒?
    阿瑟•米勒 「在悲劇的最高意義上,普通人跟國王一樣,都是適於作悲劇描寫的對象的。」 《推銷員之死》刻畫小人物的悲哀和「美國夢」的破滅;《薩勒姆的女巫》描繪人心惶惶、相互誣告的恐怖環境,完美呈現了一則善惡纏鬥的現代寓言;《都是我的兒子》書寫現代社會中的人性暗礁,揭開寧靜生活假面下的平庸之惡;《橋頭眺望》以一出家庭悲劇抓住外來文化者的痛腳;自傳體劇作《墮落之後》是米勒對前妻瑪麗蓮·夢露的私人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