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一瞬營長久:讀沈鵬先生七律所感

2021-01-09 澎湃新聞

沈鵬先生為攝影藝術題寫的「瞬間永恆」書法作品。

近日,備受矚目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在河南三門峽開幕,其中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的首家「國字號」中國攝影藝術館的開館更令攝影人激動和興奮,這是中國攝影家協會在全國唯一的大型群眾性攝影展示平臺。令攝影人備受感動和鼓舞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出版家沈鵬先生以耄耋之軀為藝術館題寫了館名!

開館首展上,主辦方將沈鵬先生為藝術館題寫的館名,以及由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捐贈的沈鵬先生作品,放置在藝術館入口處非常醒目的位置一併展出,以此表達攝影人對沈老的崇高敬意!其中,沈老為攝影藝術所賦的一首七律更引起了廣大觀眾的興趣。

沈鵬先生賦詩並題寫的《七律》書法作品。

七律

李前光攝影大家蒞臨得句

沈鵬

為有靈犀面八方,

螢光閃爍滿華堂。

鏡頭所向開天眼,

物事聚焦藏暗窗。

明昧盈虛鹹自取,

哀傷喜慶各逢場。

光陰一瞬營長久,

史跡偶然千載揚。

耄耋之年的沈鵬先生談及書法與詩詞,興趣盎然、精神矍鑠。圖鳴 攝

七律的由來

沈鵬

今年新正,李前光先生蒞臨舍下,我以為是文聯領導作禮節性的探望。沒想到他從進門閒談起,手中就沒有放下照相機,關注著室內我的一舉一動,照相機就是李前光的心靈、眼光。他對專業的執著,也充分表現了對生活的感受熱愛。

李前光先生的作為令我深受啟示。在他一邊擺弄機器,一邊閒談的同時,我就構思著一首新作,不久用毛筆寫下題為《七律·李前光攝影大家蒞臨得句》奉呈先生,得到首肯。如果說有所不足,這首詩寫下了攝影藝術的共性,缺少一些專門針對先生的個性。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講: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往勞作,故能形與神俱。

沈鵬沈老,自幼身體孱弱,但「暇日休窺鏡,忙時要讀書」的愛好,讓他雖過鮐背之年,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在藝術的道路上,依然葆有豐富的想像、鮮活的思考、旺盛的創作。

沈老幼年始習字畫。少年從章松廠(清末舉人)等人學古文、詩詞、中國畫、書法。入大學後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其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在當今藝壇廣為人知,業界評論沈老的書法「剛柔相濟,搖曳多姿」。沈老作為書法界的泰山北鬥,其草書直追先賢,又能以詩家情懷,熔鑄書法,獨創新境。趙樸初先生曾讚揚他的書法「大作不讓明賢」。沈老的詩書從來不分家,他自己曾說:「我從詩意悟書魂。」沈老的創作,不但在形式方法上將詩書緊密結合,而且在藝術思想理念上亦通審思融,論書即論詩,論詩即論書。

從沈老的詩中,我們不僅體味到攝影的真諦與奧妙,也深深觸發了作為一個攝影人自我修養的思考。

每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無不是藝術家們心有所感、情有所歸、物有所通而來。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論書》:「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又傳王羲之說:「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書為心畫,歌以詠志。人民日報曾發文評論沈老詩書的藝術特性,「論詩主張求真向善,關注民瘼,切入現實。」攝影也一樣,一位優秀的攝影家,必是胸懷天下,將「為時代造像,為人民抒懷」作己任,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者,這樣的為人做事,才能面雖「八方」心有「靈犀」,才能生出「滿華堂」「營長久」「千載揚」的作品。

沈鵬先生為攝影藝術創作的書法作品在三門峽中國攝影藝術館入口處展出,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欣賞。蔣瑞 攝

沈鵬先生為影壇潑墨添彩展板。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重技術輕理論不對,重理論輕技術也不對。只有熟練掌握點橫撇捺的字形結構,才能創作創新自成一派。白加黑減的曝光選擇,取景框體現的人生態度,既是攝影家的「鹹自取」,也體現了藝術的通性。正如沈老所言,作詩過程中,詩的語言作為思想的直接現實,作為一種特定的美的藝術,無時無刻不受到規範,又無時無刻不向你敞開「規範」提供的廣闊天地。只有適應和徵服這種特殊的「規範」制約,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但是特定的規範、程式,卻是各門藝術都存在的。

「90後」的沈老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他曾撰文說:「傳統藝術中的精華部分具有永恆的意義。我們今天繼承傳統藝術的命脈,不是簡單的延續,還要不斷注入新的創造。傳統的基因會以變種延續下去,呈現多元狀態。」沈老對於傳統文化與藝術創新的思考可謂力透紙背。

攝影從火棉膠到幹版,到膠片,再到數碼,經歷多次發展和變革,但時至今日,我們還在從技法、材料、內容等多個方面探索著攝影的可能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對藝術家們提出了「勇於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殷切希望。

沈鵬先生題寫的七個紅彤彤的蒼勁有力的大字——中國攝影藝術館。盧萍 攝

勇於創新,怎麼才能創新?

每當思考受困,我們都會從歷史中尋找答案。沈老曾說:「研究書法,要多從書法史得出規律性的認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加入本土攝影史的研究中來,這無疑大大豐富和完善了中國攝影史的修繕。對影像史料文獻的梳理與重現愈加成風,各類回顧展也悉數登場,系統梳理、回望知名攝影家的創作歷程和藝術結晶,成為攝影界的新風尚。

然而,學習歷史不是拘泥於先賢。沈老的書法抑或詩詞,無不是融各家之長,卻必有我在。沈老曾說,倘若一次創作,連續有兩三幅過於雷同,就會覺著乏味,於是停下來,再找點新感覺。

再然而,創新也不是「折騰」。鏡頭所向開的是「天眼」,聚焦的「物事」及「哀傷喜慶」是人民群眾關切的。我們的創新一定是立足中國大地,植根中國人民,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兼容並蓄,百花齊放。

中國攝影藝術館展館入口。張朝峰 攝

書法是「有意味的形式」,攝影是「頗真切的內容」。二者既相通又各有千秋。論年齡,攝影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書法與漢字俱來;論歸屬,攝影是舶來品,書法卻是浸潤了5000年華夏文明的傳統藝術。但無論是年輕的攝影還是悠久的書法,無論是本土的翰墨還是外來的光影,都必有「過了冬天,又有春天」的執著,都必有「廢紙三千猶恨少,新詩半句亦矜多」的創新,都必有「掛在青天是我心」的個性,都必有「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獻,都必有「兒時渴飲大江水,點滴猶溫九曲腸」的愛國愛家之靈魂。

點畫之間皆有意,明暗之中總關情。沈老對攝影藝術的關心,不僅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了攝影工作者,更讓我們看到了一位「90後」老人深厚的藝術修養、敏銳的藝術觀察,以及對攝影藝術精準獨到的理解與讚譽!

備受矚目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在黃河之濱三門峽隆重舉行。車萬坤 攝

從三門峽南高鐵站一出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由沈老題寫的七個紅彤彤的蒼勁有力的大字——中國攝影藝術館,剛落成的藝術館不僅迅速成為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最閃耀的新晉「網紅打卡地」,也成為進入三門峽,人們對三門峽的「第一印象」「首個認知」。

藝術館不僅是一個場域,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氣質和對文化的認知自信。作為中國攝影人的最高交流展示平臺,中國攝影藝術館的定位為精神聖地、文化高地、學術平臺、交流橋梁,希望在這個平臺上,能有更多佳作,更多德藝雙馨的人才湧現,為繁榮發展攝影事業作出貢獻!

撰文:徐靜

原標題:《光陰一瞬營長久——讀沈鵬先生七律所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光陰一瞬營長久——讀沈鵬先生七律所感
    令攝影人備受感動和鼓舞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出版家沈鵬先生以耄耋之軀為藝術館題寫了館名! 開館首展上,主辦方將沈鵬先生為藝術館題寫的館名,以及由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捐贈的沈鵬先生作品,放置在藝術館入口處非常醒目的位置一併展出,以此表達攝影人對沈老的崇高敬意!
  • 沈鵬:詩興心語
    沈鵬 詩興心語沈 鵬天氣乍暖還寒,最難受的莫過於「悶」。閒來讀杜甫《解悶十二首》,有些歷史背景與人名不曾熟記,覺著費力。在杜甫,信筆所之,解釋悶懷,對我卻難做到。終年很少離開居室,貪眠之外抽出少量時間讀與寫,但總覺得「行路不遠,頗厭閒居」,想來我是「坐井觀天」了,可抬頭看,見不著天,那只是白色的樓板,於是突然想到一句「坐井觀天劃地牢」,又常想這年是戊戌雙甲子,七律結束時沒有忘記「維新百日垂青史,曲折艱難民主潮」。戊戌變法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遭受專制統治者鎮壓失敗,而與辛亥革命成功相延續。
  • 沈鵬先生博學多才,他以書法見長,草書筆墨雄渾蒼勁
    在中國現代書壇中,沈鵬先生可稱為一代書法大家,他的書法極富有特色和個性,其草書雄渾蒼勁,自然舒展,他的書法作品墨趣橫生、氣韻生動、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個性特色,受到書法愛好者的厚愛。沈鵬先生從5歲時就開始練習毛筆字,如今他已是90歲,但他一直沒有停息過練筆,沈鵬先生在書法中以草書見長,其行草書和隸書剛柔相濟,以氣勢恢宏、點劃精到、格調高逸、韻味深長,富有濃厚的時代氣息,他的書法作品成為當今書壇最具代表性的書風典型,在國內外文藝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受到人們的讚賞。
  • 沈鵬的草書,估價3到5萬元,感覺是毛筆畫圈
    還有,他的書法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沈鵬先生目前是中書協的名譽主席,以前還做過兩屆中書協主席,這樣的書法地位,那應該是非常了不起的藝術成就支撐起來的職位高度。也正是因為沈鵬先生的書法影響力非常大,所以他的書法就備受關注,在書法評論這個層面上,有風有波,有浪有濤,對於他的書法成績或書法表現形式向來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的認為他的書法寫得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有的人則認為沈鵬的書法寫的如死蛇蚯蚓,掛在樹上沒有精氣神。
  • 肖連成原創七律十首
    肖連成七律十首一、七律.數日整理詩稿抒懷我自吟哦我自狂,由他天短與天長。風花每每翻新意,雪月時時染舊香。天涯莫恨知音少,李杜文章讀未休。2018.8.13三、七律.母親腰部骨折臥榻百日有存不負床前勤照料,終能小坐與人看。且欣面色精神在,漫道蒼天境界寬。
  • 沈鵬:心境與詩意
    再有《霍金》(七律)是住院時寫的另一首詩。霍金一向是我最敬佩的全人類的智者,「輪椅推進古時空」,像他這等人物思考問題肯定不限於「專業」範圍,他告誡地球人:如果不逃離脆弱的地球,我們將無法生存千年。他說出了我潛意識中存在而說不出的話。我寫下了「人類伊甸千載近,關懷運命發憂忡」作為《霍金》一詩的結句。
  • 中書協前主席沈鵬,楷書字帖《千字文》欣賞,用筆講究、結字生動
    沈鵬沈鵬先生的楷書不論是在書法界還是在民間,其爭議是最為激烈的。有人說沈鵬的楷書是碑帖一路,且自成一體;也有人說:沈鵬楷書是草書的慢寫。那麼,沈鵬的楷書究竟如何呢?我們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正是沈鵬先生的楷書字帖《千字文》,藉此《千字文》一探沈鵬的楷書功力。從沈鵬的《楷書千字文》字帖來看,莊重中寓靈活,繼承中有發展,結體嚴謹,氣運貫通,溯源晉唐,每字布局構架閻錦文,筆畫老辣而味濃,字字珠璣;整篇幅統一和諧,用心和功力,實為可敬。沈大師草書更是意蘊遒勁,不失靈動,雅韻綿長!一個叫花開花不謝的網友說:「沈鵬的《千字文》寫得好,自成一體。
  • 趙德潤:我所敬仰的中石先生
    我所敬仰的中石先生文|趙德潤(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歐陽中石先生走了,我時而感到先生似乎並未遠去,好像還在香山腳下一所療養院裡康復;穿行在北京的街道上,幾乎每一次出門都可以看到先生題寫的牌匾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書法佳作
  • 中書協名譽主席沈鵬,書法3個字感覺奇形怪狀,估價卻有2000元
    中書協名譽主席沈鵬,書法3個字感覺奇形怪狀,估價卻有2000元。沈鵬是當下的中書協名譽主席,按說他的書法應該有模有樣,很有碑帖功夫才折服人心。但事實上,中書協名譽主席沈鵬的書法向來有比較多的爭議,認為他書法不錯的人有之,認為他書法稀鬆平常的人也是比較多的。
  • 「三秦文學」翟向傑:「七律七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七律】喜聞首山詩社成立感吟無邊正氣蕩秋空,獻瑞飛雲過碧穹。【七律】重陽遣懷玉嶺嵐微菊豔黃,紅楓做客到重陽。荷枯池面煙波冷,蝶老叢中露水涼。扁柏枝頭初有子,桂花樹下已無香。
  • 沈鵬:不要輕易指責別人書法錯字,容易暴露自己的無知!
    當代著名書法家,原中書協主席沈鵬先生認為,書寫準確與否,不能夠僅僅以《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為準,還要看《書法字典》,因為這是書法。沈鵬先生認為,作為書法愛好者,要多研究漢字的緣起,對於理解漢字的變化很有益處,也有助於把字寫規範。比如「全聚德」的「德」字就有好幾種寫法。
  • 詩僧惠洪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蘇軾讀了也愛不釋手
    下面介紹詩僧惠洪的一首七律,情景交融,蘇軾讀了也愛不釋手。鞦韆北宋:惠洪畫架雙裁翠絡偏,佳人春戲小樓前。飄揚血色裙拖地,斷送玉容人上天。花板潤沾紅杏雨,彩繩斜掛綠楊煙。蟾宮,指嫦娥所居的月宮。作者雖為僧人,不僅不避俗世的嫌疑,反而以穠麗的筆調,刻畫了美人蕩鞦韆的婀娜風姿,正顯出詩僧內心的恬淡與曠達。縱覽惠洪的這首七律,描寫濃豔,卻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更令人忘情於現實世界。
  • 七律(八首)
    七律·大約在冬季作者:李同江 冬雨清麗內心爽,君把春季作念想。 七律·踏雪感想作者:李同江 擠點時間踏雪野,亮麗陽光從天瀉。七律·陪友看霧凇作者:李同江 熱泉持續往外湧,河水冬季不結冰。 ---讀毛澤東的《清平樂·會昌》有感2020.12.5於哈爾濱
  • 霜凝先生七律//閭山萬年松//京城眺閭山
    七律//閭山萬年松//霜凝@故鄉閭山有景萬年松,少時初見今記憶猶新。綠茅炫耀四時新,鐵骨瓊針萬歲身。七律//京城眺閭山//霜凝每憶家山不入眠,遙從虞舜鎮幽燕。長空石簇峰擦月,斜嶺梨煙水接天。治所北鎮自古稱「幽州重鎮、冀北嚴疆」。堂,指閭山耶律楚才讀書堂,堂在山中破云為半。
  • 七律·鹽(竹榭)
    七律·鹽老樹陸地飄零海是家,只因遇水展芳華。靈犀一點應無盡,智慧千尋未有涯。豎井年年期曉月,層池日日浴朝霞。平生默守晶瑩處,最愛人間不自誇。七律·鹽——竹榭幽齋同題作業七小齡童胡兒喻雪看容妍,未解千宗百味先。海水日蒸留口福,石巖鍋煮得餚鮮。
  • 李擴建學寫古詩詞第八首:七律《蘿蔔糕》
    這是《回憶屈木禾(「俳句を楽しむ」群名:Woody的圍脖兒)先生》的開場白,可以想像這樣的人應該不少吧。因此,我把它改寫成了一首七絕。屈木禾(老木頭)微信頭像(筆者攝影)李擴建詩詞之六七律《櫻花泥》為屈木禾微信頭像而作紅白高屋依然在
  • 根植傳統,融生活感悟於書作,名家沈鵬贊其筆法古雅乾淨利落
    他就是王志安先生。王志安1944年4曰4日生於馬家窯文化遺址洮河對岸,自認古羌人後裔。甘肅臨洮人,畫家,書法家,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西北民族大學馬家窯文化研究院院長。馬家窯書法院院長、蘭州大學文物鑑定與修復中心教授、甘肅馬家窯彩陶文化博物館館長、甘肅美協會員,甘肅書協會員。
  • 七律·參觀蘭海遙服裝設計展(翟磊)——附翟磊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陝西詩人學者書法家翟磊先生近日蒞臨參觀青年藝術家、服裝設計師蘭海遙女士服裝設計展後有感而發賦詩一首。《七律·參觀蘭海遙服裝設計展》西安:翟磊異彩紛呈耳目新,大華博館一堆人。妖嬈嫵媚婀娜慕,瀟灑活潑淺淡分。
  • 七律·開門七件事
    曾讀詩經,感慨古人在平淡中提煉詩意的本領。詩從何來?從生活中來。雅從何來?從心田中長出。在世俗生活中體悟雅意,是提升個人修養的必經之路。本輪同題,請詩友們從「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品味出「琴棋書畫詩酒花」的韻味。分為八期,每周寫一首七律或古風,分別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題,可詠物、可抒情,亦可借物起興。最後一期以「雅俗同工」為題填一闋《聲聲慢》收尾。
  • 魯迅的絕筆詩,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什麼叫「硬骨頭」
    每次我總是笑著說:「因為先生有100多個筆名!」這讓我想到某國產神劇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抓周樹人和我魯迅有什麼關係!如今這句話當真是被不少網友玩壞了,但這樣的玩笑話卻體現了魯迅硬骨頭的一面。清代黃景仁在幾百年前寫了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但總會有人用自己的實力證明:黃大詩人真的說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