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素食養心餐:中國人飲食中的道德文化

2020-12-13 太極禪意

清心素食,餐桌上的」筷子」文化,吃出來的精神與道德。

餐桌文化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筷子是兩根,稱呼是「一雙筷子」,說「兩根筷子」的人,這是不明白道理。這是道德文化內化於日常飲食中的一種道德表達;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筷子」謂之一雙;是一中含二,合二為一。是「得一者可得天下美食」——《道德經》;筷子一根動,一根靜,才能夾得穩。這是陰陽虛實動靜,也有西方力學的槓桿原理。

吃完營養美食,我們更品味了道德人文精神,談經論道皆是不言之教,無為之事!

西方的刀叉文化,起源於西方的冶金文明,西方五行屬金,有肅殺之氣,故用刀叉,正好佐證了中國人的陰陽五行之說不是虛妄之學!

西方人在「刀叉」文化崇尚下,自然就出來了《進化論》:「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西方人相信對立、不信統一,相信黑白,相信戰爭,不相信和平。西方人愛拳擊,把鬥人和鬥牛當作遊戲,打倒對手是西方人的文明。

中國人,黃皮膚,黃中通理,得中和之氣,故崇尚對立統一,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公平天下是漢民族的終極追求,中國人自古有平天下的氣概和情懷,《道德經》告訴世界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便平天下之道!

我們今天才知道,只要世界有了危機、地球人有了危機,世界各國都會不約而同的向中國看齊,他們希望中國能站出來「公平天下」。其實不是今天才是這樣的狀況,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如此。

中國五千年來,融合了五十多個少數民族,成為世界人口大國,這是中國人公平天下的歷史實證!

華夏神州,自古有神,其神不神,在於守中,守中之人,自能公平天下,所以我們叫「中國人」!

若無中國,世界這個天平,就會失去平衡。中國人之所以能「平天下」,是因為中國人能執中守一,和合陰陽,能讓對立者統一起來!

中國人是黃皮膚,這是上帝的設計,在五色之中,黃色屬土,居中而統四端,所以說中華民族是炎黃之孫。中國人吃飯用一雙筷子,這是對立統一之道,是天下一家之理——

一枯一榮

相關焦點

  • 靜心,清心,養心
    一個人,要想守住心中的那片淨土,給心靈找個歸屬,就要學會靜心,清心,養心。靜心水靜能鑑物,心靜可觀心,靜心,不僅可以去除內心的浮躁,讓心回歸平靜,還有助於反省自己,反思過去,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正視自己。
  • 曲陽縣清心素食店眾籌邀請函
    籌備中雖受多挫折,但因真誠的發心感召到了諸多貴人相助!在半年之內收回所有成本。相信愛的事業一定會感召同樣有大愛的貴人共同前行。結緣周清平周老師接觸到這對老夫妻後,被老夫妻的慈悲之心所感動,推廣素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便在周老師心裡紮下了根,於是便決定將清心素食帶回天台。
  • 中西方飲食文化有什麼不同之處?
    所謂中國飲食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長期的飲食品的生產和消費的實踐過程中,所創造並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一個縮影,從茹毛飲血到用火熟食,再到唐宋的蓬勃發展時期,最後進入現代的繁榮新階段,是我們整個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 打卡杭州清心素齋,清心素食的自助餐廳,素食主義不再是宗教束縛
    在杭州就有一家素食餐廳,如果你吃過,你會發現,並不是有肉的餐廳才算是高尚和美味,素食主義一樣也是新的潮流。看一下杭州受歡迎的小吃排行榜,你就會發現,在杭州排行榜靠前的,並不全都是食肉主義,打卡杭州的這家清心素齋,你就會在素食中找到非凡的快樂了。
  • 煲湯養生 - 養心 - 紅色食物可養心,苦味食物可入心,一碗靚湯能清心、安神
    【飲食原則】中醫認為紅色食物可養心,苦味食物可入心,因此養心可多吃紅色食物、苦味食物,如紅豆、苦瓜等。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儘量減少脂肪特別是動物性脂肪的攝入。膳食要低鹽,少吃高糖、高鹽食物,吃鹽太多容易引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和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
  • 【清心素食】美味的素食菜譜送給您
    4、將洗好的蘆筍倒入鍋中燙1至2分鐘,根據蘆筍的大小,熟了就行了。5、燙好的蘆筍放入冰水中過涼後瀝水。6、將生抽,素蠔油和清水倒在容器中調勻。7、鍋中加入2勺油,微燒熱後,將調好的料汁倒入鍋中沸起盛出。做好的料汁:均勻的澆在擺好盤的蘆筍上就可以了。
  • 環保紀錄片:素食救地球
    >素食主義不再是一種宗教和教條,素食者也沒有道德優越感,選擇素食只是選擇了一種有益於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愛護環境、合乎自然規律的飲食習慣,素食已經逐漸成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6、聯合國報告中指出,肉食是全球暖化主因。全球改變飲食習慣,以素食為主將能拯救1個地球。7、肉食者過胖的情況,比素食者高出9倍。8、素食增加人類的平均壽命15年。9、素食有效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預防中風、改善動脈硬化、降低50%心臟病的風險,80%心臟病手術風險。
  • 素食 | 素食王國:印度的特殊飲食文化
    印度是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在印度信徒對信仰十分的虔誠。這一點也體現在了他們的飲食上。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印度菜的特點印度人在飲食方面,也有他們的獨到之處。
  • 夏季時令如何清心火、養心陽、心神、心陰、心血
    治療這種心陰虛引發的失眠主要以「養心陰,清心火、寧心神」為主。推薦五心寧心湯五心寧心湯,其組成為:蓮子心、連翹心、竹葉心、酸棗仁、柏子仁、合歡花、百合、茯苓、生地、夜交藤、遠志、珍珠母、生龍骨等。方中蓮子心、連翹心、竹葉心、生地為君藥,側重於養心陰,清心火;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遠志養心安神;合歡花、百合、茯苓除煩解鬱、寧心安神;珍珠母、生龍骨、生牡蠣重鎮潛陽安神。故全方共奏清心火,養心陰,清心火,寧心神之效。心陰虛者需要注意少勞累、少出汗、多吃養心陰之品。
  • 謙和清心素食菜品系列欣賞(點心篇)
    親愛的家人們,健康實惠、全家聚餐,我們就來謙和清心素食餐廳!
  • 漫談中華飲食文化得益於飲食和烹飪
    《隨園食單·小菜單》中記載:「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中華飲食文化不僅單指飲食,其中還囊括了文學藝術,人生境界,甚至還包含了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和儒家倫理道德等。故本文從中華飲食文化特點,中華飲食文化發展以及中華飲食觀念,淺談中華從古至今的飲食文化。
  • 夏日養心水果入饌系列之鮮蓮西瓜盅 清心醒脾又消暑
    《黃帝內經》記載:「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本期39飲食編輯將從夏日養心水果入手,帶您進入神奇的烹飪世界,在享受美味的同時調養身心。此時吃吃鮮蓮西瓜盅,可以讓你清心醒脾又消暑。主題:鮮蓮西瓜盅
  • 誠邀各位參加泗陽極樂素食公益愛心協會三周年慶暨大型戶外孝道公益素食宴
    吃慣了大魚大肉,也想吃一兩頓素食,這就是低碳飲食,更環保,健康!尤其步入中老年更要多以素食為主,營養搭配,將會越來越健康,活的越長久!        我們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又是和諧文化,中國特色文化。
  • 夏季養生 | 夏季時令如何清心火、養心陽、心神、心陰、心血
    這幾點其實都是在養心陽。中醫理論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陽氣,惡熱;心主喜;心主血脈、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1、夏季養心的要點是清火、養陰、補氣。清心火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應,心是君主之官,是人體的主宰。炎熱天氣更易心火旺,如果心火旺盛會引發多方面的不適症狀。
  • 一杯三葉茶,養心清暑瀉火,專治夏日各種"不服"
    所以,夏至養生最重要的就是養心。"午覺不睡,下午崩潰"。夏至是一天中最熱的時段,人體出汗最多、心情最易煩躁,中午小睡,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能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夏天日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減少,而午睡是適當的補充。「午睡一刻鐘,夜補一小時」,既能預防精神不振,還有利於養護心臟。
  • 「長者素食健康餐公益基金2」正式啟動了!
    2020年12月1日廣州市慈善會與廣州市素食慈善協會聯合發起的廣州市慈善會「長者素食健康餐公益基金2」對外公開募捐正式啟動。「廣州市慈善會長者素食健康餐公益基金」活動回顧2018年12月,廣州市素食慈善協會探索「素食+慈善」新模式,與廣州市慈善會聯合發起了「廣州市慈善會長者素食健康餐公益基金」(以下簡稱:公益基金),共籌得款項108598.22元,已全部用於餐館長者素食餐補貼
  • 提升飲食健康從清明素食節、周一素食開始
    為了應對人們飲食過度肉食化,提升民眾健康,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助理朱旭婷與中國北鬥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北京對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希強共同提出了關於推動「清明素食節」和「周一素食」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提醒民眾合理飲食,關注營養均衡攝入問題,推動素食常態化。
  • 沁蓮素食正式開門營業,歡迎「不素之客」品嘗各類新鮮素食
    於是人們不再滿足於現有的生活方式,更多的將目光延伸向文化、健康等方面。  而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朋友相見的悉心問候"你吃了嗎"到幸福生活"吃香喝辣";從上古神獸龍之五子"饕餮"到美女座下"秀色可餐",都將舌尖文化注入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消費新觀念 催熱素食經濟 市區素食餐廳增至10家
    當素食走進市民生活後,大魚大肉作為「生活富裕」的標籤逐漸褪去,素食在飲食結構中開始佔據一定位置,素食餐廳到飯點人滿為患的情況並不少見。近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調查發現,素食經濟升溫的背後,吃法、文化、市場需求等是推動因素。市民在坐忘齋素食館用餐。
  • 創意 素食也美味——臺灣十大人氣素食餐廳
    近年來吃素已經成了世界性風潮,每年的11月25日被定為「世界無肉日」,也稱「國際素食日」。其實,對於愛好美食的人來說,偶爾吃素是個不錯的選擇,一來增加纖維質增進體內環保,二來均衡飲食,吸收不同的維生素,還能照顧到吃素的朋友,何樂而不為呢。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吃素的行列,多種口味的蔬食料理店紛紛開張,多元料理手法讓蔬食越來越有趣,越來越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