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企業為什麼要選擇在香港上市?

2020-12-21 雪球

作者雪球ID: @郭二俠鑫金融

這個問題是由最近向港交所遞表上市的大自然搬運工-農夫山泉引發的。

農夫山泉2019財年給股東派息95.98億,2020年3月又派息9億元,帳上還有91.75億的派息儲備,投資者不禁要問了,你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來上市募集資金?

可能農夫山泉自己也沒有想好募集資金怎麼花吧,我看招股書,壓根就沒有披露募資用途,那為什麼還要來港交所上市?

我試著從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幾個優勢中解答一下。

一、高效快捷

首先香港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高,較少受政策的幹預,條例清晰,政策透明,較容易獲得審批,能否上市,企業基本上可以自己預先做出判斷,確定性較強。

其次,香港資本市場的發行制度實行註冊制,交易所就能夠決定企業能否上市,一般6-12個月就可以完成上市的流程。反觀內地的發行制度實行核准制,能否上市成功就要看證監會的審核通過率。

農夫山泉從2008年就和中信證券籤署了上市輔導合作協議,結果一直輔導到2018年12月29日協議終止,都沒能在A股上市,上市效率可見一斑。

二、上市門檻低

市值超過5億港幣可以上主板,市值超過2億港幣可以掛牌創業板,這種公司在內地連證監會的門都進不去,A股創業板的公司至少也是市值20億起的吧。

容許大型新經濟企業採用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模式上市,比如小米,美團。對前期需要大量研發投入的生物醫藥公司,也允許在未盈利的情況下上市。

三、發行價沒有限制及股權轉讓容易

企業在香港市場融資規模以市場化確定,發行價沒有任何市盈率限制,可以一次多募集資金。企業如果在內地上市,控股股東股份需要鎖定36個月才能在二級市場轉讓,企業如果在香港上市,發起人的股份鎖定期一般只有6個月。

四、後續融資便利

在香港上市6個月之後,公司就可以進行增股融資,通常由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即可,不需要額外的行政審批。

而且,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資手段極為眾多,包括:增發新股、可轉債、認股權證、高息債、槓桿融資等皆可透過資本市場進行。資金供應充足,法制完備,市場人為幹預少,融資非常便利。

五、擴大國際影響力

香港資本市場是一個比較國際化的地方,在香港上市將大大提高公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擴大企業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利於企業藉助國際資本打開國際市場,可以讓更多的潛在客戶了解公司及其產品,建立信任度,為公司各項業務開展帶來便利。

六、兼併收購的便利

香港上市公司運用股票作為併購工具的做法比較普遍,並且是市場化運作,無需行政審批。如果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平臺進行國際併購,其便利性也優於涉及跨境審批的A股公司。

香港的市場是全球開放的,資本都可以進入,A股限制就太多了,除了外匯管制,還有股票的投資額度限制,精確到單日額度。試想一家A股上市公司如果要收購一家美國公司,成交結果是用1千萬股A股股票置換,美國創業者拿到股票後,在A股市場賣完,錢也不能換成美元回去,他怎麼操作……但如果在港股,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人民幣目前還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海外投資者不願意持有國內的人民幣,賣出股票換成的錢如果要出境還要外管局審核,順利的話十天半個月放行,要是心情不好,調查一下是否合法收入,審查個一年半載也不是不可以,這時候投資機會可能早就錯過了,資本是需要高速流動的。

這也就解釋了阿里、騰訊、小米、美團願意在港交所上市而非A股的原因所在,這些公司都有高比例的海外投資者,如果在A股上市的話,變現的話只能拿一堆人民幣,回去不方便。

#港股打新#

#港股IPO##港股#$美團點評-W(03690)$$小米集團-W(01810)$$騰訊控股(00700)$

相關焦點

  • 香港證監會(HKSFC):內地上市公司佔香港市場總市值大概80%
    香港特區證監會(HKSFC)主席雷添良表示,在2019年,武漢總共有21家公司在境外上市,香港也是湖北省最大的外商投資的來源地和重要的貿易夥伴,以及湖北對外開放最重要的合作區域之一。他表示,截止上個月底,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有一半都是來自於內地,總共有1280多家,佔香港市場總市值大概80%,可見內地企業對香港市場起到很大的增強作用。2019年香港再度領跑全球,首次公開募資(IPO)市場融資達到接近400億美元,更加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 德勤上市業務組:2021年中國內地與香港新股募集資金有望創下新紀錄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6日,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發布,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0年回顧與2021年前景展望報告,該報告分為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概況、2020年香港新股市場回顧、2020年中國內地新股市場回顧、2020年中概股在美國新股市場回顧、2021年香港內地新投市場前景展望等六大重要部分組成。
  • 史美倫:香港與內地市場的發展不是零和遊戲 未來合作空間廣闊
    在資本市場改革方面,她建議,機構投資者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此外,衍生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有很大發展空間,香港可以扮演內地市場風險管理中心的角色。作為內地對外的一個橋梁,香港可以在助力中國改革開放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以下為發言內容整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是水到渠成說起中國資本市場的建立,香港是一個受益者。
  • 14 家新加坡企業在香港上市
    2019年,14 家來自新加坡的企業在香港上市,共募資 15.34 億港元。2019年港交所183家新上市公司中,來自海外地區(不包括香港/澳門/內地)的大概 21 家左右,新加坡佔了將近三分之二。
  • 內地對香港意味著什麼?
    香港是一座高度工商業化的城市,甚至連工業都有被淘汰之虞,農業極為薄弱。全市4500公頃土地中,仍有農民耕種的不過700公頃。特區政府曾嘗試過振興農業,提出了《新農業政策》,但因原有經濟結構相關方的各種顧慮下,最後被認為要新振興的農業園區只有80公頃,對於滿足全體市民的口腹之慾依然是杯水車薪。中國內地的農產品對於香港來說非常重要。
  • 在香港上市的25家內地教育企業:2019年財報對比
    截止至2020年3月31日,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教育企業已達25家。1.市值表現於2019年12月31日,市值前三家企業分別是中國東方教育(357.59億港元)、中教控股(206.06億港元)和新東方在線(174.56億港元)。23家企業的市值均值為75.88億港元。* 由於建橋教育(01525)是2020年1月上市,所以不參與平均值計算4.
  • 史美倫:香港的市場是大家的市場 也是內地的市場
    原標題:史美倫:香港的市場是大家的市場,也是內地的市場   12月20日,香港交易所董事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史美倫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
  • 中國企業為什麼多選擇美國上市?國內上市不香嗎?原因不簡單!
    很多國內企業為什麼選擇去美國上市?特別是那些網際網路巨頭們,像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難道在咱們中國的市場上市不香嗎?言歸正傳,我們來繼續講講中國公司為什麼要赴美上市,以及在美上市的整個流程到底是怎樣的!相信看完後的讀者會對中美,在資本市場有一個更全面地了解。從1992年華晨汽車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開始,中國企業便拉開了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序幕!
  • 如何招聘香港人來內地工作?
    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人才競爭的日俱激烈,不少企業將目光著眼於招聘香港地區的人才,因為企業薪資給的到,而香港人才更具多元的國際背景,那究竟如何才能招聘到優秀的香港人?招聘香港人困不困難? 香港人才能給公司帶來什麼?
  • 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放開 這個地方房價要「爆」了?
    16項措施簡述如下:1、便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房屋2、支持香港居民在內地便捷使用移動電子支付3、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推出香港居民異地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結算帳戶4、保障在粵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與內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5、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6、為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便利
  • 2018年以來,有哪些服飾企業選擇在港上市
    核心提示:2018年以來,在A股上市的服飾企業為數不多,而與此同時,有一些服飾企業則選擇在香港上市。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8年以來選擇在香港上市的服飾企業。 2018年以來,在A股上市的服飾企業為數不多,而與此同時,有一些服飾企業則選擇在香港上市。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8年以來選擇在香港上市的服飾企業。 嘉藝控股(伴娘裙製造商) 2月28日,嘉藝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 德勤中國:今年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邁向高峰 明年有望延續
    原標題:德勤中國:今年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邁向高峰 明年有望延續   今(16)日,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發布2020年和2021年中國內地和香港IPO
  • 香港快遞到內地價格表(香港快遞到內地價格表順豐)
    本周六大電廠平均日耗61.41萬噸,環比下降0.76萬噸,周五庫存127香港快遞到內地價格表順豐0.10萬噸,環比上升6.95%,北方四港含黃驊港日均吞吐量132.5萬噸,環比下降3.50萬噸,四港日均調入量環比下降1.51萬噸至135.8萬噸,四港庫存環比上升1.64%,香港快遞到內地價格表(香港快遞到內地價格表順豐)港口
  • 香港與內地公司法比較之:公司控制權、股份質押
    前 言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和中國對外投資規模的擴大,香港作為中國唯一適用普通法的城市以及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將其作為「走出去」的橋頭堡,並在境外投融資項目中適用香港法律。由於兩地法律體系的巨大差異,對於內地企業管理層,香港公司法有很多令他們意想不到的規定,經常會詫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另一方面,有些香港律師並不理解內地客戶產生困惑的原因,往往執著於「難道不應該是這樣規定的嗎?」,不知道怎樣才能向客戶解釋清楚。因此,辦理這類項目的律師團隊,既要熟悉香港法律,又應該了解內地法律和內地客戶的思維習慣,才能確保溝通無礙。
  • 蘇德中:香港人在內地的「幸福」創業經
    蘇德中,香港人,在來北京創業之前,他是一份有著完美履歷的學者:從小生長在香港、家庭條件優渥,大學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學士,最終在劍橋大學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博士在讀期間,就擔任眾人眼中遙不可及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教育政策顧問,以至於目前英國的國民幸福量表仍然在沿用他的部分設計。  如果沒來內地創業,他或許會繼續這種「高大上」的路線,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學者。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記中國第一批企業海外上市的那些人和事
    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上市公司和股票交易都在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相比存在許多不規範之處。如信息披露較差,海外投資者不易了解公司情況;發行和交易量比較少,市場不活躍。在研究B股之後,香港的一些朋友提出國有企業改組後到香港上市的問題。1990年6月香港聯交所組織30多位專家,成立了中國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的有關問題。
  • 日清香港IPO 布局內地高端方便麵
    1984年,日清正式在中國香港設立營業據點,並逐步將業務擴張至中國內地市場,如今已是香港市場最大的方便麵公司,不論是從銷售額還是銷售數量來看,日清的市場份額均已超過60%。只是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日漸飽和的香港市場對公司業績增長的拉動效果越來越不明顯,內地市場的作用日漸突出。
  • 陳經:美國、香港、內地的金融貿易關係
    回歸以後,內地公司成為主力,騰訊取代滙豐成為股王。以股票交易為主的政府印花稅收入,從2003年起翻了10倍,到了800億港元的規模,是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這個業務,其實是和美國有競爭的。相當多中國公司,在謀劃或者被逼從美股轉到港股上市。總體來說,如果把香港政府當作一個財政公司,它的運營是相當成功的。
  • 中國內地獨力撐住香港出口 港媒:港商「食粥食飯」看內地
    數據公布後,港媒在報導中發表觀點認為,由於港商依靠的不再是打著貿易戰旗號的美國市場,而是靠佔香港整體出口貨值近6成的內銷訂單,所以港商「食粥食飯」,實際上要看內地經濟。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20年前10個月,香港出口到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貨物金額多出現跌幅,尤其是美國下跌17.9%,印度跌了17.5%,德國下跌17.1%。
  • 園區| 進軍內地市場 布局物流樞紐 香港達飛控股來晉北物流園參觀...
    香港達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3月,同年9月30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創業板上市,2017年7月由創業板轉到聯交所主板。公司主要業務半徑為,在香港提供建築諮詢服務、承包業務及項目管理服務,從2018年9月開始進軍內地市場,為國內企業提供金融信息及相關技術服務,曾榮獲「2018年金港股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2019年十佳金融科技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