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央地金融治理監管職責分工 形成「大統一、小分權」監管格局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丹丹)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行長魏革軍近日在《中國金融》撰文。就完善金融治理中的中央治理與地方治理問題,他指出,既要堅持中央為主,也要充分調動地方參與積極性,總體上要在「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明確地方的監管職責,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發揮好中央銀行分支機構的傳導樞紐作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首先,明確央地金融治理監管職責分工,形成「大統一、小分權」的監管格局。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必然需要多層次的金融治理格局。新形勢下,金融治理領域有必要把市場的還給市場,把地方的明確給予地方,具體而言就要求地方承擔擬訂並組織實施區域金融產業的發展規劃、類金融機構和部分地方法人金融組織的管理職能,承擔區域金融風險處置責任。同時,地方金融管理機構要提升參與金融治理的能力,包括健全地方金融治理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快制定地方金融監管條例,建立專門針對地方金融的風險防範、預警和救助機制,規範地方金融監管權力運行。

其次,加強央地金融治理協作,著力推進監管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化。以各地成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為契機,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推動金融信息共享,確保央地金融治理監管協調機制規範化、常態化運作。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方面,應在壓實部門責任的基礎上做細做實金融監管協作,強化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監管、風險處置、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協作,緊盯地區金融風險的重點領域、重點機構,定期分析研判地方金融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討論和協調有關地方金融管理的重要事項。在推動信息共享方面,要打破單一監管部門的信息孤島,推動實施地方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建立金融信息共享機制,明確界定共享信息的內容、方式、時限、共享渠道以及保障措施,探索建立綜合性信息共享平臺,匯聚地方金融機構信息、行業基礎數據、市場運行情況、風險狀況,減少重複收集信息成本,在符合國家保密規定、不損害信息主體隱私權和商業秘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實現信息共享、透明。

再次,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在落實中央金融治理和協調地方金融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是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人民銀行分支行作為中央銀行的派出機構,處在傳導的中樞及基礎性金融服務的前沿,既要落實中央金融治理要求也要促進央地金融治理協調,在完善金融治理機制中要體現政策統一、法治思維、審慎理念、市場導向和服務為本的原則。要準確領會中央和總行政策意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將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要積極推進法治中央銀行建設,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處理問題。把審慎理念貫穿於履職的全過程,落實好雙支柱的調控機制;健全監管協調,強化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調查研究和有效溝通,深化區域金融改革和創新,提升金融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宏觀決策、區域發展服務。

相關焦點

  • 各地立法解決法律效力較低等問題 地方金融監管加快補短板
    陳貴認為,地方金融監管普遍被詬病存在三大缺陷,即監管職責不明確,隊伍編制緊張,缺乏執法權、處罰權及準司法權。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中,地方金融監管局除了擁有行政執法權和處罰權,還被賦予了查封、扣押等準司法權,還可以根據監管需要聘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參與執法檢查。  此外,《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還規定了現場監管和平臺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機制。
  • 「金融·關注」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設計和效應分析
    -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設計和效應分析-作者: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局長 陶玲摘要:金融監管職責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分配,是金融監管體制的重要內容。經過多年演進,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日益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分工格局逐步清晰,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協調機制也經歷了從無到有探索建立的過程。
  • 準確界定金融相關概念 實現資產管理市場統一監管
    (二)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能對資產管理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會對基金行業形成不公平競爭。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作為體量較大的金融機構受銀保監會監管,與基金業相比具有資金源頭上的極大優勢。同時,取得銀行理財子公司牌照可以設計公募和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其封閉式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非標資產。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資管業務會對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的產品造成衝擊。
  • 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的關係是啥?監和管可以和諧統一嗎?
    四、金融監管是金融機構的外部風險管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有兩大基本的驅動力,是「雙輪驅動」的。一是內部經濟驅動,即金融機構的股東和管理層在以風險換收益的商業經營過程中管理風險的內在需求和壓力。二是外部監管驅動,即監管部門以社會價值和金融穩定為目標對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要求。
  • 延安市基本實現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2020年12月15日上午,延安市召開第二批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和重組整合工作動員會,全面啟動「36+3」戶市屬企業集中統一監管和重組整合工作。市政府副市長王軍營出席會議並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牛志權主持會議並宣讀《關於第二批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和重組整合的實施方案》及專項領導小組職責分工,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新會就相關工作進行安排。各相關部門單位及「36+3」戶市屬企業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集中整治社會影響大的門戶網站、搜尋引擎等發布...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0月30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方案稱,10-12月聯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明確重點任務:(一)落實電商平臺責任,夯實監管基礎。(二)重拳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規範網絡市場競爭秩序。(三)集中治理網上銷售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守住安全底線。
  • ...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後續還有哪些政策?速看!
    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和監管者共同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11月28日,來自一行兩會一局的金融監管高層齊聚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圍繞「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把脈政策走勢。下一步,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跨境交易等領域將有哪些政策出臺?
  • 省級政府部門職責邊界清單(涉及市場監管53項)
    省市場監管局:負責組織制定和完善清潔取暖相關設備、設施建設和運行標準,做好相關設備質量監管.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做好清潔取暖和儲氣設施及儲氣能力建設的金融服務保障工作.省自然資源廳:負責督導市縣自然資源部門,加強對各類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等單位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防範和治理,建立臺帳,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風險等級明確,責任主體明確.指導各地加強對具有水體景觀的地質公園、溼地公園、礦山採坑及地面沉陷積水區進行重點排查治理,在溼地公園重點水域及水體景觀區、採坑和地面塌陷積水區等水源危險區域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在人員易達區設立安全隔離帶和防護欄
  • 執法職責五合一!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正式揭牌
    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是按照《北京市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整合原工商、質監、價監、食藥、商務五支執法隊伍職責,成立的由市市場監管局管理的副局級行政執法機構。組建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決定,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現代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 市場監管領域反洗錢工作百問百答之市場監管部門及職責
    58市場監管部門在反洗錢工作中承擔怎樣的職責?《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中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在反洗錢工作中的職責是:嚴格市場準入,加強分類監管,建立與中國人民銀行、公安、安全、稅務、海關等相關部門反洗錢信息溝通、通報體系,配合有關部門對非金融行業的洗錢活動頻發領域實施反洗錢監管。
  • 「先照後證」與監管創新——以協同監管模式重塑「信用國家」
    該《意見》之頒發,旨在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轉變市場監管理念,明確監管職責,創新監管方式,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先照後證」的工商登記改革模式的推行,必將引發新一輪「監管創新」行動。
  • 市場分割局面下,信用債如何統一監管?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當前信用債市場分為銀行間、交易所兩大市場,但兩個市場彼此分割,由此衍生出監管套利等諸多問題。那麼兩個市場應如何統一監管?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不能否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歷史貢獻,要肯定。但有貢獻和市場定位是兩回事。當前市場反映的監管不清、執法不夠等問題,是下一步市場發展需要研究討論的課題。」
  • 融資租賃監管新規落地:明確監管指標 過渡期延長至三年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按照「補短板、嚴監管、防風險、促規範」的原則,《辦法》通過加強和完善融資租賃公司的事中事後監管,引導行業規範有序發展。一是規範業務經營。明確業務範圍和負面活動清單,對租賃物範圍進行限定等。二是落實指標約束。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專注主業,加強合規監管約束。三是加強風險防範。
  • 監管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系統重要性監管框架正在形成
    此前,為有效解決「大而不能倒」問題,監管已先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文件,從而構建了對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監管層正在加速構建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關注。
  • 「十四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監管研究
    金融風險也由改革開放初中期的單一機構風險(資本不足風險)演變成機構風險與市場風險並存的格局。金融監管模式與之相適應,也由「大一統」的模式歷經「分業監管」到目前正在探索的功能監管模式。在過去40年的金融變革中,中國一直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在資源配置方式、風險分散機制和監管模式改革等領域朝著現代金融方向推進,在開放和國際化方面秉承試錯性探索的原則,並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帶來的變革。
  • 農發行開展監管數據質量專項治理工作
    為切實提升行內監管數據質量,近日,農發行巴彥淖爾市分行研究制定方案,全面開展監管數據質量專項治理工作。  一是提高認識,壓實責任。監管數據質量治理作為銀行機構數據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的工作。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集中整治搜尋引擎、移動端等違法廣告行為
    守住安全底線,強化線上線下聯合監管和信息共享,形成執法合力,嚴懲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郵政局、藥監局、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協作) (四)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非法交易行為,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公共衛生安全。
  • 金融監管加速補短板 一攬子新規在途
    下一步,央行將會同銀保監會制定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要求,從附加資本、槓桿率、大額風險暴露、公司治理、恢復處置計劃、信息披露和數據報送等方面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監管要求,還將建立早期糾正機制,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降低複雜性和系統性風險,建立健全資本內在約束機制,提升銀行抵禦風險和吸收損失的能力,提高自救能力,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
  • 隆堯縣縣、鄉、村三級聯動,編織網格化環境監管生態「綠網」
    近日,隆堯縣積極開展環境網格化監管工作,以整合管理資源、提升監管效能、消除環境監管盲區為重點,科學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全面推行「一張網、全覆蓋」網格服務管理新模式,基本形成了政府組織實施、環保統一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環境監管大格局。
  • 浙江:構建一體化治理格局 著力3個關鍵點
    在加快從「事」向「制」「治」「智」轉變,實現省域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形成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整體智治體系,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運轉順暢的一體化治理格局,顯得尤為緊要。  當前,圍繞這一治理導向,浙江省正以整體思維整合黨政機關各項職能,以智治手段優化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高效構建治理新平臺、新機制、新模式,探索省市縣一體、部門間協作、政銀企社聯動的協同高效運轉機制,推動各部門各層級形成治理合力。  在不少基層幹部和專家看來,構建一體化治理格局的探索中,運用系統集成方法、優化職責界定和強化整體智治理念,是3個關鍵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