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辛羽
字斟句酌是為了讓心情充斥字裡行間。
「萬聖節」是一個連名字都被寫錯的日子,但顯然樂於其中的人們毫不在乎。人們雕刻出籠火的南瓜燈籠,穿上奇形怪狀的服裝,設計與死亡與幽靈相關的惡作劇。連孩子們也裝扮成小鬼模樣,去挨家挨戶地討要糖果,一切忌諱在今夜不復存在。
但假如在這一夜間,所有人們的幻想都變成了現實,又會是怎樣的呢?
當暮鐘敲響,一切都變得不太一樣了。轟隆的地聲傳來,亡故之人從棺木中歸來。就像《猴爪》中那可憐的兒子一樣,他們拖著蹣跚腳步回到各自的家中,尋找裝在顱骨之中的那一點點溫暖。門鈴響起,站在門前的不再是可愛的孩子。這些矮小的精怪有著尖細的牙齒,在應門者反應過來之前爬到背上,用枯木般的爪子索取靈魂。頎長身形的無面者在坊間漫步,在被人看到的瞬間將對方撕碎;紅髮的小丑尖笑著,大錘下的受害者早已腦漿迸裂;河流之中的怪嬰發出尖鳴吸引路人,引誘人們走進陷阱……世界早已變成遊樂場,但我們卻並非玩家。
在科學的鐵律之下,這些場景恐怕永遠不會變為現實。節日的意義在於人們能夠歡聚一堂,彼此取暖,而恐怖的主題則為我們帶來了某種無害的刺激,在所有人都參與的過程中,讓安全感得到提升。但總有些東西是能夠模糊現實與幻想的界限的。當我們在手中的行動裝置上進行遊戲的時候,當我們全神貫注於如何從遊戲中恐怖的瘋人院裡逃脫,專注於解開惡魔布下的層層謎題的時候,它們給我們所帶來的,難道不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真實麼。
當我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最後一絲陽光也從我的房間裡消失了。夜色將至,漸進的薄暮將裹挾著那些難以名狀的恐怖一起來臨。現在,不如和我們一起打開你手中的設備,好戲即將開場。
丨 《逃離學校》(最恐!脫出ゲーム SCHOOL)
學校主題是日本恐怖遊戲所鍾愛的,這款《逃離學校》也不例外。遊戲中主角因為參與試膽大會而來到了廢棄的校舍。玩家不僅需要搜集各種道具進行解謎,同時還要應對突發的靈異事件。
遊戲中靈異事件的部分類似於QTE,玩家需要快速點擊才能逃脫。這種突發的激烈交互為遊戲增加了刺激感。而遊戲中所存在的多結局設計也讓這款遊戲更具可玩性。
丨 《失落的記憶》(Forgotten Memories)
恐怖遊戲之所以令人膽寒,除卻那種最下等的一驚一乍式恐怖橋段,歸結起來恐怕有兩點:第一,在黑暗中隱藏著的未知事物的威脅;第二,遊戲引導玩家將自身代入到角色身上,手無縛雞之力的角色的膽顫、敏感、脆弱等面對環境變化時產生的心理返回到玩家身上。對於最後一條而言,《零》系列或者《鐘樓》系列都是例子。但在《寂靜嶺》等作品中玩家所擁有的一定戰鬥力,往往會在恐怖氣氛之外,加入一些玩家可以把控的要素,反而更加突出恐怖感。
《失落的記憶》是一款《寂靜嶺》式的恐怖遊戲。在遊戲中,主角 Rose 為了調查一個女孩 Eden 的失蹤案件,而前往一個荒廢的精神病院。在她突然失去意識之後,恐怖逐漸浮出水面。在這款遊戲中,製作者很好的把控著已知和未知的界限,包括遊戲地圖、物品提示等內容都需要玩家自己去探索。遊戲中有著戰鬥操控設計,而同時也有著各種恐怖的敵人。值得一提的是,遊戲中許多場景都會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寂靜嶺》的感覺,在對恐怖氣氛的營造方面《失落的記憶》雖然難以與《寂靜嶺》系列相比,但在移動端已經表現得相當出色。
丨 《迷失自我》(Lost Within)
精神病院、醫院和學校算是恐怖遊戲中常見的場景。在一幢曾經(或者現在)生活著可怕瘋子、暴力殺手、畸形怪物並且死過人的廢棄建築中探險,即便是一個像《神秘海域1》那樣風格明快的冒險戰鬥遊戲,恐怕玩家的心中也會被籠罩上一層陰影。《迷失自我》的故事同樣發生在精神病院中,在這個遊戲中,玩家身臨其境的體驗更近了一步,玩家將通過第一視角,從這座廢棄建築中尋找逃生之路。由於採用了第一人稱視角,因此玩家存在著視覺死角。在遊戲過程中,我的同事曾經多次被突然出現的怪物嚇到,由此這款遊戲恐怖氣氛的營造也可見一斑。
遊戲的玩法包括戰鬥和搜集,而在玩家沒有武器的時候,還需要進行潛行。從我的視角來看,這樣的設計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遊戲恐怖性的營造,但是由於遊戲中陰森的畫面風格以及優秀的配樂效果,恐怖效果仍然非常強烈。
丨 《恐怖之眼》(Eyes)
為了避免讀者感到不適,我們專門進行了打碼處理
《恐怖之眼》在以上這些作品中顯得更加純粹。遊戲中的劇情其實無關緊要,玩家所需要做的不是尋找真相查看劇情,而是儘可能地在建築中搜羅物品道具。遊戲中的唯一的敵人就是一種只有頭的鬼怪(被玩家親切地稱為鬼頭娘)。在玩這款遊戲的時候,一定要抓緊你的手機並且保持心態平和。如果你在遊戲中運氣不好,一不小心碰見鬼頭娘,你很有可能會把手機扔出去而造成慘劇。相信我。
丨 《無面人2》(Slenderman Rising 2)
關於無面人(Slenderman)的故事相信你已經聽了很多了。這種傳說中的恐怖怪物四肢超長,穿著西裝但是沒有任何面部特徵,一旦看見他,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條。無面人和來自於CreepyPasta的「Smile Dog」,來自東洋的人頭狗、裂口女等一樣,已經成為了都市傳說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App Store上關於《無面人》的遊戲很多。這款《無面人2》可以說是其中最新最恐怖的一款。遊戲的玩法和前作一樣,都是在主視角下控制角色在大地圖內完成搜集任務。而無面人則會在地圖中隨機出現,一旦遇到他,就會伴隨著恐怖的圖像與音效結束遊戲——如果說有什麼是恐怖手遊的標配,我想一定是一個像Wii手柄那樣的鬆緊固定帶。
丨 《雞皮疙瘩恐怖之夜》(Goosebumps Night of Scares)
《雞皮疙瘩》系列叢書當年嚇到了不少小朋友,如今這一IP來到了移動平臺,想要延續當年的驚悚 。這款遊戲伴隨同名電影一起上映,從遊戲的恐怖程度上來說,狼人、殭屍給人的心理震撼恐怕遠不如突然出現的無面人或是鬼頭娘。但這款遊戲中,玩家需要自己選擇路徑去躲避各種怪物。當你躲在桌子下面,看著狼人從你眼前一點點走過,伴隨著一點點懷疑測過身子的時候,也會讓你雞皮疙瘩直冒的。
丨 《血色桑格雷2》(Papa Sangre)
Papa Sangre並不是「桑格雷爸爸」的意思。玩家在遊戲中被困於一個名為「Papa Sangre」的宮殿中,與其他被困在建築之中尋求生路的遊戲不同的是,《血色桑格雷》的主要進程需要憑藉語音提示來完成——也就是說,這是一款用耳朵玩的遊戲。
這款遊戲其實並沒有畫面,玩家需要通過按鈕和羅盤來判斷自己的位置,並且完成與環境的互動。遊戲中的聲音非常逼真,而玩家在遊戲中的交互方式除了直接點擊屏幕之外,還可以通過拍手來完成。遊戲中的各種怪物的位置,也需要玩家通過聽聲辨認。從思路上來說,與《黑暗回聲》(Dark Echo)有幾分相似。
丨 《猜猜我是誰》(Knock Knock Game)
《猜猜我是誰》相對於其他遊戲,顯得有些另類。它採用的是2D平面畫風,遊戲中房屋橫截面讓它看起來有幾分像是《輻射:庇護所》。玩家通過滑動操控人物在地圖上前進,遊戲主角需要在大宅中尋找時鐘標記,通過搜集這些要素來讓遊戲時間加快,抵達黎明。遊戲中對於氛圍的刻畫非常好,玩家必須利用好距離遠近的音效,來判斷怪物的位置。可以說,遊戲的每一關都是人與鬼之間的一場捉迷藏。
丨 《漫漫旅途》(Year Walk)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恐怖遊戲(雖然遊戲中許多地方真的會嚇人一跳)。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款Simogo作品,它能夠給玩家帶來的是一種獨特的心靈震撼。Year Walk究竟能夠給人們帶來什麼?而當我們預知未來之後,卻又該如何去面對,這是隱藏在這款遊戲背後的命題。
而從形式上來說,與神話中的各個精怪相遇,同樣也符合萬聖節的主題。相對於以上這些以恐怖,驚悚取勝的遊戲,我更喜歡《漫漫旅途》的原因是,它能夠讓你在因為恐怖而呼吸急促面色潮紅之後,留下一點點自己的思考。
觸樂丨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移動遊戲資訊
回復以下關鍵詞可以查看往期主題遊戲
分手丨逆轉丨寓教於樂丨美食丨益智燒腦丨彈幕遊戲丨女性視角丨點點點丨忍者丨卡牌&桌遊丨MAD MAX丨兔子丨外國名著
下載遊戲或看更多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