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奶業振興的號召下,我國乳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國產乳品質量顯著提高。而隨著伊利集團等乳企對外開放工廠,乳製品的生產過程也在消費者面前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讓消費者能夠更加安心地飲用牛奶。以中國乳業龍頭伊利所出產的乳製品為例,一盒伊利牛奶從原奶被擠出到走上餐桌,需要經過多少道「關卡」?近期,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和諸多網絡名人陸續走進伊利集團,實地探訪液態奶生產基地、奶粉全球樣板工廠以及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伊利牛奶的誕生過程也被透明化得呈現在消費者眼前。
走進伊利敕勒川牧場,歡實的牛兒、現代的擠奶設備映入眼帘。在現代化的牧場當中,生鮮牛乳從被擠出來到送往生產車間,已經做到了幾乎不與空氣接觸,減少了原奶被汙染的機會。在轉盤擠奶車間,60多頭奶牛經過自動引導系統有序走上擠奶轉盤,操作工人安裝好吸奶器,全自動擠奶系統便開始運作。擠出的原奶經過密閉管道,會直接進入早已等候在外的恆溫4攝氏度全封閉儲奶罐中,再由運奶車運到生產工廠。在運輸過程中,伊利對每一滴牛奶都實現了可視化GPS跟蹤,入廠後採用條碼掃描,隨機編號檢測。
從牧場送到工廠的原奶,還不能立即投入生產。還必須接受伊利多達117項指標的檢測,只有全部合格,才會進入生產程序。據介紹,牛奶的預處理也叫 「標準化處理」,整個過程要經過9道工序,包含牛奶採樣檢測、計量、過濾、分離、均質、兩次殺菌等,每一道工序都對牛奶的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伊利液態奶生產基地和奶粉全球樣板工廠,工廠的生產系統已達到智能化水平,嚴格控制原奶、各種原輔材料及各類產品檢測。檢測過程中,伊利還設立了食品質量安全「三條線」,為伊利牛奶品質嚴格把關。即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又提升了20%的標準,制定了內控線。「三條線」層層加碼,進一步提升了企業自身食品安全的風險管控能力。
在灌裝車間,伊利牛奶盒的頂部採用超聲波封口技術,通過超聲波技術直接對包材中的塑料夾層進行熱熔粘接,不使用任何膠水和粘合劑,確保牛奶品質不會受到任何汙染。
從無菌灌裝、無菌處理到包裝出庫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牛奶全部在密閉管道中,確保伊利牛奶的質量安全。每一滴伊利牛奶從誕生到走上餐桌,都需要經過層層嚴格把關,只為帶給消費者安全、放心的好牛奶,也展示了中國乳業先進的生產水平和品質保障。
責任編輯:張超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部分內容為網際網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