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很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在長時間久坐久坐的人身上更容易見到。如果發現自己和家人腿部突然有青筋暴起,類似蚯蚓附在腿部上,而且經常有腿部酸痛沉重等感覺說明存在靜脈曲張。由於靜脈曲張在當初現時不痛不癢,很多人認為它不用理會,但就在近日有新聞報導,一位68歲老年人在5年前發現自己存在靜脈曲張沒有理會,在5年後拖延成血栓,導致危及性命。由此可見靜脈曲張並不是沒有傷害,只是傷害發生會比較慢。
什麼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是指身體血液淤滯,靜脈管壁比較薄等原因導致靜脈擴張。靜脈曲張最常發現的部位是在雙下肢,主要是以大隱靜脈曲張為主,在臨床上,靜脈曲張在出現時會像蚯蚓一樣凸出皮膚表面,而且色素沉著並且有瘙癢感,甚至表皮溫度會逐漸上升,隨著疾病發展會有局部皮膚萎縮。
為什麼會出現靜脈曲張?
1、年齡增長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靜脈會出現異常擴張,也就容易引發靜脈曲張。
2、血液倒流
腿部的靜脈有很多靜脈瓣,它可以幫助血液回流到心臟,防止血液倒流出現,但如果這些靜脈瓣受損,沒辦法幫助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就會導致血液倒流,使靜脈血液淤積而形成靜脈曲張。
3、長時間久站
長時間久站的人容易出現靜脈曲張,主要是因為在久站的過程中血液難以回流,會滯留在腿部中而形成靜脈曲張。
4、長時間久坐
長時間久坐會導致下肢被壓迫而出現盆腔充血,特別是存在不當的坐姿時,會讓靜脈在被壓迫的同時血液回流受影響,時間一長靜脈曲張也就跟著出現。
5、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的人會導致腹腔壓力增加,時間一長這種壓力會壓迫下肢,也就導致靜脈回流受影響。
為什麼靜脈曲張沒有治療會形成血栓?
由於靜脈出現曲張後,靜脈管壁形態以及瓣膜功能會跟著發生變化,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受影響,再加上這種情況下靜脈內膜細胞抗血栓的能力會下降,也就容易引發靜脈血栓。特別是靜脈曲張發生在淺靜脈時,血液會通過淺靜脈匯入深靜脈再回流到心臟,如果發生在淺靜脈時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在疾病長時間的發展下會嚴重導致深靜脈血栓,血栓一旦形成血管,血液流通受阻礙,就會導致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危及性命。
溫馨提示,靜脈曲張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造成直接性影響,但在發現後一定要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疾病持續發展,最終危及性命,特別是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