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 (記者 林琳 通訊員 劉姍姍)33歲孕媽從懷孕開始幾乎整天臥床養胎,在懷孕兩個月時,開始出現腿腫,還以為是正常的水腫,後來左腿腫成了「大象腿」,比右腿足足粗了一圈,到醫院一查原來是得了深靜脈血栓,隨時會有肺栓塞的風險。血管外科專家提醒,懷孕後雙腿腫脹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單腿腫脹,並且變成了「大象腿」千萬不可大意。
家住後湖的趙女士今年33歲,今年好不容易懷上了第一個孩子,家裡人都格外小心。確定懷孕後,趙女士就向單位請了長假,待在家裡安心養胎。除了吃飯上廁所之外,其餘的時間都是躺在床上。這段時間,她吃得多又不動,整個人都胖了,左腿還有些腫脹。剛開始的時候,她以為這是懷孕後浮腫的正常反應,並未太在意。可沒過幾天,她的左腿越來越腫了,粗的像「大象腿」一樣,比右腿足足粗了一圈,並且出現明顯的疼痛,家人趕緊帶她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就診。
經過彩超檢查,醫生發現她的左下肢髂靜脈和股靜脈都有血栓形成,確診為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如果不及時治療,血栓到處「遊走」堵住其他血管,如肺栓塞,危及生命。考慮到病情兇險,且趙女士有孕在身,醫生將其收入血管外科住院治療。由於患者是高齡第一胎孕婦,為了胎兒的健康,血管外科專家團隊仔細分析病情後,採取了國際公認的對胎兒發育影響極低的綜合治療方案,並嚴密監測她的病情變化。目前,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趙女士下肢腫脹明顯減輕。
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屈碧輝介紹,孕產婦比常人更容易發生血栓,這是由於妊娠期女性本身血液處於高凝狀態,隨著子宮的逐漸增大,這樣會壓迫到腔靜脈和髂靜脈,造成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如果又有長期臥床、久坐不動等誘因,會使血流速度變得更慢,很容易發生血栓,尤其是高齡、血脂異常的孕婦風險會更大。血栓一旦形成,就會隨著血液到處遊走,如果堵住肺動脈就會引起致命的肺栓塞,嚴重危及生命。
屈碧輝建議孕媽們在孕期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應合理控制孕期體重,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如散步等,避免久坐久臥。孕期躺在床上休息時可以把腳墊高,經常做下肢的屈伸活動,促進血液回流。對於有靜脈血栓和下肢靜脈曲張高危因素的孕媽們,可以穿彈力襪來預防。一旦出現肢體腫脹、疼痛,尤其是單腿腫脹(兩條腿粗細明顯不一樣)時,千萬不可以大意,儘早到醫院血管外科就診。
【來源:荊楚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