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造吹風機小兒科,造吸塵器毛毛雨,我們計劃造個車玩玩!

2020-12-14 車菌團

提起戴森,很多人都把這個品牌和時尚、美家聯繫在一起,仿佛使用戴森產品的人,都是生活品質特別高的人,可如果提到造車,可能大家都覺得這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去的事情。

戴森,誕生於英國的一個品牌,目前旗下成熟的產品有吸塵器、環境電器、個人護理、幹手機、照明等領域發力。戴森旗下的各款產品上市後,幾乎都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高端產品,以高效率、靜音效果極佳等特性著稱。

儘管戴森在各大領域開花結果,但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戴森會在純電動汽車的領域發力,最近,戴森的首款純電動汽車被曝光,這款車型被代號為N526,而在照片中與其合影的便是戴森品牌的創始人Sir James Dyson(詹姆士·戴森)爵士。

戴森造車有什麼優勢?

從戴森在汽車領域以外的各類產品的特點來看,戴森的產品更多地在產品的造型、工藝、靜音效果、電池的應用等領域都有不俗的見解。而戴森造車,是在很多人意料之外,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從目前純電動汽車的布局來看,電動汽車目前要解決的核心痛點就是充電周期、電池安全、電池衰減、汽車智能化等。而戴森所擅長的可以說是與這些痛點都有很大的重合度。再加上戴森在產品的造型設計上的優勢,這樣看來,讓戴森來造汽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戴森會造什麼樣的車?

我們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戴森的這款電動汽車,車頂採用的是懸浮式設計,在車身造型的設計方面,採用的風格也是戴森各大產品統一的風格,極其簡潔,讓人感覺幾乎沒有任何的冗餘。

在內飾方面,我們還沒有得到更多的有關信息,從外觀設計的風格,可以想像,內飾方面必然也採用的極簡風格,設計以致用為根本,很多用戶在第一次使用戴森吹風機和吸塵器時的驚豔,必然也成為戴森造車想要達到的效果。

同時,戴森的純電動汽車與國內的理想和蔚來都有共同的認知,選擇了7座布局。在所有信息中,恐怕續航成為了我們最驚豔的部分,該車型量產後,其單次充電續航將達到966公裡,雙電機設計,可產生約536馬力的功率和651N.m的扭矩,4.8秒破百,極速達200公裡每小時。看到這樣的動力匹配,很多人覺得都很不錯。但966的續航並不是不付出代價就能夠得到,據了解,戴森的這款車型的自重就達到了2.2噸,相信這個重量很大程度上是給了電池。

結尾的話

目前,戴森這款產品的曝光信息並不多,我們從有限的信息中,也可以發現,戴森的這款純電動汽車優勢很多,缺點也不少,從一個相對比較熟悉汽車市場的汽車人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加期待戴森在產品造型、動力上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就像特斯拉當年出現一樣,沉寂已久的汽車市場,突然出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傢伙,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驚訝,而是不同行業給我汽車行業帶來的衝擊和變革!

歡迎大家關注「車菌團」,請隨時指正和交流,我們將實時為大家提供車信息資訊,發布關聯福利!

相關焦點

  • 20億英鎊砸不出響,賣吹風機吸塵器的戴森決定不造車了
    20億英鎊砸不出響,賣吹風機吸塵器的戴森決定不造車了 iwangshang / 王安憶 / 2019-10-11 摘要:再也不用擔心買不起戴森汽車了。
  • 知料丨別怪戴森放棄造車,他比「PPT造車」們好太多了
    作者丨邱曉芬 宣布造車失敗後,71歲的詹姆斯·戴森又再一次成為媒體談論的焦點。對許多人來說,這大概又是一個不自量力的「PPT造車」的公司最終迷途知返的故事,這個世界上已經有太多號稱造車又失敗的公司,戴森不是唯一一個,何況他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很難想像,一家主打產品是吸塵器和吹風機的公司會真的造出一輛車來。
  • 燒掉45億元的戴森電動車披露原型細節,創始人戴森自述造車歷程
    戴森還是低估了造車的難度。他自掏腰包花了5億英鎊(約合45億元人民幣)用於該項目的初步研發後,發現僅僅弄出來一臺原型車,於是在2019年10月,詹姆斯o戴森在公司內部郵件中宣告放棄電動車計劃的消息,原因是「看不到使它在商業上可行的方法」,無奈停止開發。
  • 是什麼讓賣吹風機的戴森決定不造電動車了?
    昨日,對廣大戴森的粉絲來說,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日子,因為,這家以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用的網紅電吹風的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戴森正式宣布:取消電動汽車的研發,停止造車。戴森通過一份發給員工的郵件表示,「停止造車的原因並非汽車產品出現問題,也不是汽車團隊出現問題,而是由於商業應用上行不通,將放棄繼續研發汽車。」
  • 不造車了,花光200億後戴森轉向動力電池
    此事一出,也就意味著戴造車的計劃將就此告一段落。想要在愈發火爆的純電汽車市場分一杯羹,對於目前的戴森來說只能等到以後了。在造車計劃後,戴森沒有完全拋棄對於純電汽車市場的探索。根據外媒消息報導,未來5年時間內,戴森將持續投資27.5億英鎊(約241.5億元人民幣),用於開發新技術和產品,以此來擴充現有產品組合的類別,並且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表示此次投資的重點將會放在動力電池技術上。未來戴森汽車無望,但是戴森生產的電池將有望搭載在不少汽車上。
  • 電動車也不是說造就造的 戴森Dyson取消電動車項目
    ,絕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各式各樣造型新穎且售價不菲的吹風機和吸塵器。去年戴森決定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本來大家都以為戴森能夠複製在吹風機和吸塵器市場的成功,推出一些有新意的電動車,但最終戴森還是承認電動車也不是想造就造的。
  • 造車失敗後,戴森為啥又投身機器人和AI?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腦極體提起戴森,讀者們腦海裡冒出來的,一定是吹風機、捲髮棒、吸塵器等網紅爆款家電。這些極具未來感和時尚感的產品,有著遠超於該類別平均水平的高價位,堪稱是小家電領域的奢侈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不妨先從造車計劃的首尾看看戴森到底是如何將這些硬核領域「攪亂一池春水」的。
  • 英國首富造「戴森電動車」出世,斥資40多億,續航1000km
    說到戴森這個品牌,小編一開始以為它只造吸塵器,但後來了解到戴森所生產的產品不只有吸塵器那麼簡單,還有吹風機之類的。總而言之它所生產的產品都帶點「黑科技」的意思,科技感滿滿的,不過還有一點不太好,那就是昂貴。
  • 戴森汽車亮相,簡約到沒有車標!網友:還是安心造吹風機吧
    網友:還是安心造吹風機吧造車本來是一個技術門檻相當高的行業,尤其是現代的汽車,在已經不是什麼純機械結構,簡直就是各個學科的綜合工業產品,不僅包含有大量的精密機械,還有大量的電控系統以及智能化軟體系統,所以如果技術底蘊不夠的話,要想打造出一款成熟車型簡直比登天還難。
  • 造車失敗後投身機器人和AI,我笑戴森太瘋癲,戴森笑我看不穿
    提起戴森,讀者們腦海裡冒出來的,一定是吹風機、捲髮棒、吸塵器等網紅爆款家電。 這些極具未來感和時尚感的產品,有著遠超於該類別平均水平的高價位,堪稱是小家電領域的奢侈品。品牌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也在2019年以138億美元的身價成為英國首富。
  • 200億元造車「失敗」後,戴森又盯上了研發電池...
    儘管放棄了造車項目,但戴森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分一杯羹的野心,並沒有熄滅。(微信公號:CNWAUTO)11月26日,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宣布,計劃投資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7億元),以開發電動汽車電池、機器人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按照規劃,戴森到2025年其產品組合將擴大一倍。
  • 電吹風戴森投入20億英鎊造車 2年後停產止損 原因出乎意料
    提到「戴森」,如果男人不知道,請回去跪搓衣板,如果女人不知道,那麼你最好看看身份證上面的性別,是不是寫錯了。這個風靡女人圈的品牌,隨隨便便出個什麼東西,那都是天價的代名詞。飛利浦的吹風機再貴,也趕不上戴森的三分之一,可女人們偏偏放棄了前者而選擇昂貴的後者。
  • 電吹風品牌戴森造汽車基地,預計2020年推首款電動車
    電動車行業目前競爭也很激烈,美國有特斯拉,中國有蔚來,還有鼎鼎大名在美國造車的賈躍,近日這些電動車品牌都有不小的新聞,先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要將特斯拉私有化,還有蔚來汽車美股過山車式的上市,不過新聞最多的還是賈躍亭,傳出可能與恆大決裂的消息,真是造車不易啊,且行且努力。
  • 線下需求減少戴森擬裁員900人,曾造車「兵敗」25億英鎊打水漂
    文|GPLP犀牛財經 秋陽近日,家電巨頭戴森擬全球裁員900人,主要集中在零售和客服部門。據悉,戴森在全球有1.4萬名員工,此次裁員佔比約6%。戴森表示,這次裁員的決議是針對受疫情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的對策。戴森表示,疫情期間其產品需求依然強勁,這些產品包括吸塵器、空氣淨化器、吹風機和燈具,但人們購買這些產品的方式出現變化。隨著疫情防治常態化的措施日趨明顯,社交安全距離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因此戴森的線下業務所需員工數量縮減。
  • 戴森首次曝光造車細節 3年燒光200億 首款電動汽車成本約為132萬元
    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數百位戴森工程師、科學家和設計師的精力和心血……但遺憾的是,以目前電動汽車製造業的背景來看,這個項目未來在經濟上很難執行下去。」繼去年10月正式宣布放棄造車之後,今年6月,戴森公司首次在官網深度曝光造車細節,一向對造車計劃保持低調的創始人戴森也同時接受多家媒體採訪,自曝其個人在電動車項目上投資5億英鎊。
  • 造一個戴森,攏共分幾步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此時,建屋頂的資金到位了,可戴森卻改了主意。在造艇的日子裡,戴森發現,與其做個只能用來炫耀的畢業作品,不如留下些既實用又美觀的設計。動手造遊艇時,每次他都要用獨輪手推車搬運零部件。一般而言,充氣的輪子不僅容易被田地裡的硬物刺穿,還總是陷進泥裡。而自從手推車發明至今近千年,並沒有突破性的發展。
  • 戴森創始人:絕不後悔造車項目 公司35%供應鏈在中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專訪戴森創始人:絕不後悔造車項目,公司35%供應鏈在中國澎湃新聞記者 王啟帆 綜合報導「終止電動汽車項目是戴森目前為止做出的最困難的決定之一。經過5127個實驗模型之後,他終於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無塵袋吸塵器。如今,戴森已經成長為由1000多名工程師組成的技術創新公司,其產品也在逾65個不同國家的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產品系列也從最初的吸塵器系列擴展至風扇、加溼器、吹風機、美發造型器、幹手器、照明燈等。
  • 戴森電動車首次亮相,造車成本129萬元,虧得底褲都沒了
    從2013年開始,戴森老闆前後投入了217億元,用於進行電動車的研發,然而在兩年後的2019年10月,戴森創始人宣布,放棄堅持了6年的電動車造車計劃。戴森老闆給出的理由是太燒錢,虧不起。02戴森最後一輛電動車曝光近日戴森創始人曝光了6年造車計劃的唯一成果,一輛豪華的SUV電動車,造價成本219萬元。
  • 蘋果開啟造車計劃,能有多大勝算?
    蘋果開啟造車計劃,能有多大勝算? 在iPhone成功後,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曾公開表示:「我們有平臺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汽車有電池、電腦、發動機和機械結構,iPhone上也有這些東西。」 蘋果CEO蒂姆·庫克也曾表示,智能化的電動汽車同手機一樣是電子產品,只不過體積更大——而能將不同電子產品連接到一起,本就是蘋果最擅長做的事情。而電子產品需要的軟硬體,蘋果也都有。
  • 戴森歷時3年,造的新品電動汽車,最後居然打水漂?
    這車造出來了,但賣不了耗資44億打水漂了?可能開頭提到投資金額很驚人實際上造車也確實燒錢戴森的電動汽車「造車」計劃僅詹姆斯·戴森個人就投入了5億英鎊(約44億元人民幣)▲戴森新加坡電動工廠效果圖據說車子本車戴森本人還試駕過體驗感想必是不錯的只是如今計劃告停難道這錢就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