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郭德綱和于謙合作了20年相聲專場,紀念二人合作二十年。
宣傳海報上,郭德綱說:「人說知己難尋,我一遇就遇到了大半輩子。」
于謙說:「人說入對難成,我一搭就搭了往後餘生。」
兩句簡單的文案,瞬間引起一波回憶殺。
一轉眼,郭德綱和于謙搭檔已經二十年,但大家心裡那個獨闖北京的窮小子,仍然恍然如昨日。
「夜走黃村」
郭德綱的成名故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1995年,22歲的郭德綱第三次來北京闖蕩。
前兩次均沒有成績,他只能灰溜溜的打道回府,這一次,他決心要做出一番成績。
但根本就沒人搭理他,直到第二年,他才有機會和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範振鈺合作。
範振鈺介紹他時,就說過:「他叫郭德綱,很喜歡相聲。但沒有師承,相聲門裡的人都欺負他。」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範振鈺)
這次合作並沒有給郭德綱的生活帶來什麼轉變,他還是很窮。
而且很快,他就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了,為了一碗麵多吃幾天,他就把麵條煮成糊糊,就著大蔥吃。
後來,連煮糊糊的麵條都沒有了,他只能喝水充飢,看書打發時光。
為了活下去,郭德綱只得到北京南郊的小評劇團說書。
他當時為了節省房租,搬到了大興黃村,到劇團有40多公裡路,他花錢買了個破自行車騎著上下班。
車胎上有個眼子漏氣,他捨不得花錢補,騎一次車要打三回氣,後來車子徹底沒法騎了,只能改坐公交車。
一天夜裡演出完,已經十點多了,已經趕不上末班公交車。
因為老闆拖欠工資,他兜裡還剩下不到一塊錢,根本不夠打車回家,無奈之下,他買了個火燒,從豐臺走回了大興黃村。
一邊走,郭德綱忍不住一邊哭,嘴裡不停念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從夜裡十點多走到凌晨四點,他才回到出租屋,脫下鞋子一看,腳底全都是水泡。
(年輕時的郭德綱)
折騰到2003年,郭德綱雖然創辦了德雲社,但每個月都要虧損一萬元左右,他只得四處掙錢補貼。
當時,安徽衛視正在為當時的王牌娛樂節目《超級大贏家》招募主持人。
為了4000元的獎金,30歲的郭德綱報名參加。
安徽衛視準備了一個「櫥窗生活48」小時的極限挑戰,如果挺過去,不但能有補貼,還有機會成為主持人。
在合肥市中心的鼓樓商廈,郭德綱像一隻被戲耍的猴子,在透明的玻璃裡度過了艱難的48小時,這段視頻現在仍然還能在網上找到。
(郭德綱參加挑戰時)
後來,當郭德綱終於紅到有人會跑去採訪他的父母時,郭父對著鏡頭老淚縱橫:「我知道這行苦,但不知道他在外面苦到這個程度。」
郭德綱自己也感慨過,當年四處求人收留,甚至願意給人當狗。
他說:「我願意給你當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結果我成了龍了。」
「我與我師」
歷經萬難,郭德綱才勉強有了露臉的機會,第二年時,著名相聲大師侯耀文收他為師。
無數人去侯耀文面前阻攔,但侯耀文力排眾議,堅持收郭德綱為徒,他說,「總要給孩子一口飯吃。」
郭德綱多次提到,侯耀文待他的情分,猶如父子。
知道他愛吃炸醬麵,侯耀文總是打電話給他,「炸了醬啦,來吃麵吧。」
有了海鮮,也想著他,打電話給他說,「我這有一堆海鮮,快拿走。」
得閒時,侯耀文最愛和郭德綱比唱戲,有時要是有一段郭德綱不會唱,他能高興一晚上。
一次,侯耀文唱了一段怯弦子書,郭德綱沒聽過,侯耀文樂壞了,先拿紙把詞寫下詞來,然後樓上樓下地喊:「哦,郭德綱也有不會的!」
(郭德綱和侯耀文)
可惜,他們之間的師徒緣分只有三年。
2007年,侯耀文因病去世,郭德綱接到電話時,正在外地錄製綜藝節目。
他守著藝德,恍恍惚惚地堅持把節目錄完,第二天坐最早的飛機趕回北京,一路哭著進侯耀文生前的住所玫瑰園。
他原本計劃給侯耀文辦六十大壽,酒席都訂好了,可惜侯耀文在59歲時就離世了。
後來郭德綱在出版的書中說到此事,字裡行間,仍然難掩傷心。
他還在書中說,侯耀文去世前不久,突然打來電話給他,說要去他家裡住一夜。
郭德綱很意外,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他趕緊把侯耀文接到家裡來住,當天夜裡,兩人徹夜長談。
侯耀文從幼時的家庭環境說到從藝經歷,給他說了很多行業秘密,還分析了德雲社的未來發展。
字字句句,都是掏心窩子的話,侯耀文還主動提出,有機會要給德雲社的徒孫們上課。
郭德綱遺憾地說,「但這一切,都已經成為夢想,一個永遠圓不了的夢。」
(著名相聲大師侯耀文)
後來,郭德綱把侯耀文追悼會上的遺像請到了德雲社後臺,每逢初一十五,和逢年過節時,都要點香叩拜。
一次,郭麒麟因為忘記把上貢果品換成新鮮的,還被郭德綱狠狠地罰了一回。
侯耀文生前,對郭德綱多有維護之情,別人跟他抱怨郭德綱小肚雞腸、愛記仇,侯耀文總是包容的態度。
他說:「他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
他對郭德綱的這句評價,是很中肯的。
「八月風波」
郭德綱愛記仇的性格,可以從他和北京臺的「愛恨情仇」,說到著名的「未央宮事件」。
2003年,郭德綱搭檔于謙參加了北京臺的「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參賽作品叫《你好北京》,獲得了三等獎。
之後,郭德綱主動把自己的作品錄下來發到網上,藉助網際網路的東風火了起來。
他小有名氣後,給了郭德綱首次曝光機會的北京衛視趁熱打鐵,不但為郭德綱量身定製了節目《星夜故事秀》,還邀請他的徒弟參加北京衛視的各檔節目。
2009年,國家限制香港主持人在內地發展,但當時內地的綜藝節目辦得有聲有色,很缺優秀的主持人。
又正趕上郭德綱名聲不錯,所以郭德綱成了各大衛視的爭搶對象。
那年,郭德綱逐漸淡出了北京衛視的《星夜故事秀》,由大弟子何雲偉和師弟李菁接棒,自己則參加了天津衛視《今夜有戲》的錄製。
2010 年1月,《今夜有戲》播出後,風格和《星夜故事秀》類似,這就惹怒了北京電視臺,直接剪掉了有關郭德綱的部分。
緊接著又媒體爆料稱,郭德綱的別墅佔用公共綠地,所以,北京電視臺的記者上門採訪。
當時郭德綱不在別墅,郭德綱的徒弟李鶴彪阻攔之中推搡了記者幾下,北京臺記者趕緊錄下來,作為「郭德綱徒弟打人」的罪證。
李鶴彪很快就道歉,但央視卻對郭德綱點名批評,說他「留下了糟粕」、「庸俗」,措辭相當犀利,幾乎把郭德綱打落塵埃。
緊接著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也對郭德綱進行了批評。
在官方媒體的接連重創之下,郭德綱再能言善辯也無濟於事。
很快,德雲社的所有音像製品下架,小劇場停業整頓,德雲社頓時陷入一片愁雲慘澹之中。
此時,德雲社的聯合創始人李菁,和郭德綱的大徒弟何雲偉單方面發表聲明,宣布退出德雲社。
一直鬧到9月12日,已經歇業一個多月的德雲社才挺過風波,得以重新開演。
2013年12月,北京臺臺長王曉東去世,郭德綱在微博上貼出了大紅喜字,並附上一首打油詩:「一去殘冬曉日紅,三杯酒淚奠蒼穹,雞腸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間報應靈。」
北京臺怒不可遏,要求中廣協發聲明,聯合全國400多家電視臺抵制郭德綱。
但當時網絡已經普及,電視臺的影響力大不如前,況且每家電視臺的利益不同,這份抵制聲明才沒有起到作用。
儘管後來事情過去許久,對於當時出走的人,郭德綱還是一直視為「叛徒」。
直接說了一句廣為傳頌的名言:「厭惡那種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要大度的人。」
之前,曹雲金醉酒時,揚言「不幹了」,之後出走德雲社。
隨後,郭德綱發布家譜,直接把曹雲金列為「叛徒」,這又讓曹雲金和郭德綱的矛盾越演越烈。
隨後曹雲金寫了一篇八千字的長文反擊,控訴郭德綱的「七宗罪」,郭德綱寫了六千字的長文回應。
一來一往之間,看得一眾吃瓜群眾如痴如醉。
郭德綱的長文現在還能在網上找到。
(網上找到的郭德綱回應曹雲金的長文,此為部分截圖)
現在,德雲社早已成長為行業內的參天大樹,多年前的那兩場爭端,被戲稱為「八月風波」、「家譜事件」。
而郭德綱想必早已就忘記往事。
「過得剛好」
前幾年,郭德綱出版了一本書,取名《過得剛好》。
他成名前,窮得連飯都吃不起,所以早年德雲社的管理很混亂,一直是郭德綱「大家長式」管理。
這才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勻的問題,造成徒弟們接連出走。
但郭德綱早年的觀念一直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他要讓徒弟們先受他受過的苦,再出頭,所以他捧火了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的嶽雲鵬。
現在德雲社已經改成合同制,郭德綱也不復當年的猖狂樣。
剛成名時,有錢了,他身上是什麼貴穿什麼,流行什麼穿什麼,反而把自己弄成四不像。
于謙就拿這事調侃他:有做時尚品牌的朋友問,「能不能給郭德綱湊點錢,求他不要穿我們品牌的衣服了。」
折騰了大半輩子,他也懂得:自己還是穿大褂最舒適,最好看。
一次採訪時,北京臺的記者把話筒遞過去,正好遞到他面前。
當時氣氛很尷尬,生怕當場鬧起來,郭德綱卻接過話筒,笑著說:「看咱這心胸!」
全場哈哈大笑,郭德綱自己也就此和過去達成和解。
以前,北京衛視封殺他,他特意編寫了作品《我要反三俗》回擊此事。
但現在,有交大的博士夫妻在節目《相聲有新人》裡,直接挑釁他:「送你兩本我寫的書,你能看懂一本就不錯了。」
眾所周知,郭德綱的學歷不高,但不代表他文化水平不高。
這要是在以往,他必定回擊,但現在,他只是一笑置之,他說:「好,我珍藏。」
對待世界,對待過往,對待自己,郭德綱早已看淡。
就像他在《過得剛好》裡寫的那樣:「心窄道不寬。」
郭德綱很喜歡戰國時蘇秦的一句話名言:「使我有洛陽二頃田,焉能配六國相印。」
意思是說:假如家裡有幾畝田地讓自己安身立命,又怎麼能成為六國的宰相呢?
有人說:「如果郭德綱當年能有一份體制內的穩定工作,現在又怎麼會有德雲社。」
深以為然。
都說,人生所有的磨難是有定量的,現階段經歷了所有痛苦,代表往後餘生皆是驚喜。
願歷經磨難的你,走過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作者:七月
參考資料:
《過得剛好》
《最人物:崛起的德雲社,作死的郭德綱》
《郭德綱「渡劫」十年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