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也不知道是誰開的頭,把理想的睡眠形容成「嬰兒般的睡眠」,他一定是不知道真正嬰兒般的睡眠是個什麼樣。但是,天天頂著黑眼圈、困到頭疼的老母親,懂!
翻身打滾兒像錶針一樣轉圈那都是常規操作。最折磨老母親的是愛踢被子,一邊呼呼大睡,一邊小粗腿兒隨便一抬,就把被子徹底踢開了,光溜溜的屁股晾著。
當媽的還能怎麼辦?熬夜蓋蓋蓋蓋蓋蓋中蓋……
為了不讓娃著涼,老母親是煞費苦心。穿薄了不夠,穿厚了,像個熊一樣,翻身都費勁,孩子越睡越累。
我看到網上還有爸媽給娃蓋了一層又一層的厚被子,孩子不僅睡覺累,太熱了睡不踏實,還容易滑進被窩裡被壓住口鼻,有大大的窒息隱患。
蓋薄了著涼,蓋厚了太熱,不薄不厚踢被子。蒼天哪大地啊,拿什麼拯救孩子(還有我)的睡眠啊————
用睡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阻止寶寶踢開被子,簡直就是為防踢被子著涼而生。
睡袋還有個好處,如果大小合適,寶寶穿上不會滑進去,就不會出現被身上的厚被子悶住的情況。這一點對一歲以前的小寶寶太重要了!窒息一直是嬰幼兒夜間猝死高發原因之一,也是美國消費品安全協會(CPSC)審查嬰幼兒產品時重點預防的問題。為此,美國消協和美國兒科學會(AAP)還特意提到過,用睡袋能防窒息。
圖註:寶寶這樣蓋,容易窒息哦
睡袋還可以讓寶寶有被包裹的感覺,就像當初在媽媽肚子裡那樣,這種被環繞的熟悉感,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即使換個陌生地方睡覺,也能更快安靜下來。
可是市面上睡袋的款式太多了,有直筒的,有分腿的,有帶袖有無袖的,有像被子一樣厚的,有像毛毯一樣薄的,到底該怎麼選?把寶寶裝睡袋裡以後,裡面貼身衣服又該怎麼穿呢?
孩子用的東西,別管是啥款式,最首要考慮的永遠是安全不安全。
根據國家標準GBT 23158-2008《進出口嬰幼兒睡袋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睡袋的脖子附近不允許有任何繩帶,其他地方如果有繩帶,自由端不允許有立體裝飾或者打結,不能有被夾住或者鉤住的危險。
你看,網上這款脖子處有倆繩結,就不要買了。它還自帶個厚枕頭,一歲以下的寶寶睡覺不需要枕頭,沒必要買它。
除了不要枕頭,自帶帽子的睡袋也不要選。美國兒科學會AAP強調了,睡覺怕著涼可以多穿層衣服,但是沒必要戴著帽子把頭捂住,窒息的潛在威脅,少一點是一點。
我在網上搜了一把,戴帽子的款式太多太多了,統統pass吧!
買回家的睡袋,先別急著用,再次排除一遍安全隱患。用手拽拽繩帶、搭扣、小部件結實不結實,拉一拉拉鏈是否順滑,摸一遍是不是有斷針等異物殘留。
你看網上賣的這種,箭頭指到的地方,都拽拽。
仔細檢查睡袋的做工,如果縫線有問題,線頭很多很長,很可能出現孩子的腳趾和手指被纏繞或者是被卡進開線的部分的現象,都是安全隱患。
確保睡袋安全了,再看自己需要什麼款式。現在市面上睡袋的款式五花八門,個個恨不得誇自己「包治百病」,怎麼忽悠的都有,目前國內外也沒啥權威的睡袋指南,挑起來還真有點無從下手。
不過,很多做得比較大的品牌商介紹自己家睡袋的時候,基本是按年齡來分類,也算是一種不成文的民間指導。我總結了下面幾點:
很多新生兒睡袋宣傳的時候強調能「防驚跳」,其實它和嬰兒睡袋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包裹住了小寶寶的胳膊。
這個設計無可厚非,但是在寶寶兩個月大以後,就不要再用這種睡袋了,「三翻六坐」,寶寶要開始練習翻身打滾兒了,需要足夠的空間,到時候改用無袖睡袋更適合。(叫我說,那咱浪費這錢幹嗎?還不如直接買無袖或者袖子可拆卸睡袋,你說是吧?)
從網上看,無袖、前胸帶拉鏈、包腳的睡袋是比較常規的,也是大多數媽媽的選擇。
睡袋腳頭封閉保暖,足夠寬敞腳丫隨便踢,翻身也不受束縛。
睡袋下擺可以輕輕拉開,半夜給寶寶換一下尿不溼也非常方便。
對於包腳睡袋的尺寸,理想情況下,寶寶的腳應放在睡袋的3/4處,使睡袋的底部留四分之一空間,這樣才算足夠寬敞。
再次提醒,切勿使用對寶寶來說太大的睡袋。如果領口、袖口不合身,寶寶可能會滑入睡袋,引起窒息。
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適合用分腿睡袋。這個階段的寶寶也非常活躍,經常到時間也不睡,爬來爬去,跑來跑去,這時候睡袋分腿有點像寬鬆睡衣,不耽誤他們爬,也不容易跌倒,隨便趴在哪睡著也不用換衣服,省事。
如果你想,分腿睡袋穿到咱這麼大都行,誰還不是個寶寶嘛。如果想換個口味,可以等孩子上幼兒園後用直筒的,這和大人的被窩差不多啦。
理論上,嬰兒睡覺的房間溫度在20-22℃屬於不冷不熱,最舒服。
我知道我知道,現實不是這樣的。有的媽媽在北方大雪紛飛穿短袖,有的媽媽在南方豔陽裡全靠抖,室內溫度各有千秋怎麼辦?
選不同厚度的睡袋唄。
國外對睡袋的保暖程度多用TOG衡量,TOG由專業機構測得,指數越高越保暖。各大商家基本都會告訴消費者,不同TOG的睡袋適用什麼溫度,裡面睡衣怎麼穿。
就像上圖某品牌睡袋的參考表格,0.2TOG約等於一層紗布,夏天27℃左右穿個短袖套一層薄紗剛剛好。
秋天涼爽,室溫18-19℃的,適合穿1TOG的睡袋,厚度像密實的珊瑚絨毯子,怕冷的寶寶裡面穿長袖睡衣,怕熱的寶寶穿短袖。
如果到了冬天,南方沒暖氣室溫降到17-18℃的,換成2.5TOG厚睡袋,厚度類似常見被子,寶寶怕冷裡面可以套長短兩層睡衣。
3.5TOG就是羽絨被級別,戶外嚴寒天氣才用得著啦。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保溫指數,大家買睡袋的時候,可以和不同TOG對比著選。
嫌上面太精確的,也有一個經驗法則,寶寶晚上該蓋多厚穿多厚,可以問問家裡的那位大寶寶——爸爸。他倆感受差不多,不怎麼怕冷的豬隊友晚上睡覺怎麼穿怎麼蓋,就給孩子這樣穿蓋。
還是不放心的媽媽,可以摸摸寶寶後脖子判斷冷熱,如果潮溼,寶寶可能是太熱,保持乾爽最好。手胳膊涼點沒事,對孩子來說,涼爽比過熱強。
說了這麼多,來,複習一下考試重點:
1、不想讓娃著涼,嫌娃老踢被子,建議用睡袋。
2、睡袋安全性第一,帶厚枕頭、帶帽子的、脖子附近帶繩帶的不要用,買回來檢查線頭、拉鏈、配件結實程度,排除斷針殘留。
3、按年齡段選款式。2月齡後最好用無袖/可拆卸的包腳睡袋,睡袋大小以寶寶腳丫到睡袋3/4處合適。學步嬰兒穿分腿睡袋更方便。幼兒園以後可以穿直筒睡袋。
4、睡袋厚薄結合室溫、睡衣判斷,摸不準就跟著豬隊友感覺走。
呼~~~~終於整理完睡袋話題了!用到用不到都建議收藏起來,網上很難找到這麼細緻的睡袋選擇指南了啊,錯過再用就不好找到啦。
每次寫寶寶用品如何選,留言就會呼聲一片要連結,於是我挑出這些下面睡袋給大家選擇。看過那麼多不好的設計,這幾款簡單大方,沒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坑,深得我心,媽媽們放心下手吧。
戳下圖了解↓↓↓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