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屈辱的戰役,比如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事件,以及明朝的「土木堡之變」。但要說起最恥辱的一場戰役,小編覺得非「靖康之難」無疑了。因為這段歷史過於屈辱,所以很多人也稱之為「靖康之恥」。
這場戰役結束之後,宋朝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不僅宋徽宗以及宋欽宗兩位皇帝都被俘虜過去,就連宋朝的女性全部都被送給了金人做軍妓,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南宋名將嶽飛也是著名的抗金將領,為了抵抗金人的攻擊,他誓死也要北伐,領死之前,還喊出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由此可見這場戰役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多麼大的恥辱。
小編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靖康之恥究竟為什麼會發生,怎麼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要說起靖康之恥發生的原因,早就從宋朝建立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禍根。眾所周知,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當年他推翻了後周的統治,建立起了宋朝政權。
而趙匡胤當年是通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的,按照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來說,他這個皇帝當得似乎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
為了維護政權,鞏固皇權,趙匡胤開始「大赦天下」,企圖用寬以待人的方式來贏得民心,獲得大家的支持。
對於後周的殘留勢力,他也同樣十分寬容,不僅沒有處罰他們,反而給了他們官職,讓他們繼續為朝廷效力,以保他們衣食無憂。
從宋朝前期來看,趙匡胤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不當之處,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長,趙匡胤這種「寬容」的政策,也使得宋朝需要養活的人越來越多,朝廷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於是財政就出現了危機。
除了財政上的問題之外,北宋也有一個突出的特徵,那就是「冗兵」問題,北宋的兵力一直都很弱,由於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
後世的皇帝們為了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於是開始大力縮減地方政權,與此同時,軍事的官僚體系也就變得越來越複雜。
軍中的職務分類越來越多,雖然說這樣做有利於分散權力,形成相互制約,避免起兵造反。
但是這樣一來,將軍與士兵之間變得越來越陌生,軍隊之間的配合越來越不夠默契,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就變得越來越弱。
後來宋欽宗靖康二年的時候,金人率領大軍攻擊北宋都城東京,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而宋徽宗以及宋欽宗兩位皇帝也都被俘虜過去,其實這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土木堡之變」,當時這次戰役發生過後,明英宗也被俘虜,但為什麼說「靖康之恥」是最恥辱的戰役呢?其實主要是因為皇帝的做法不同。
雖然說都是俘虜,但是明英宗對敵人置之不理,既保全了明朝的臉面及尊嚴,又沒有傷害到百姓。
但是宋徽宗與宋欽宗被俘虜之後,兩個人跪在金軍的面前求饒,心甘情願地在金人面前俯首稱臣。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高權力領導者居然跪在敵人的面前,這份屈辱是不可形容的,而且當時為了滿足金人的需求,很多皇室的妃子以及公主和百姓的女兒,全部都當作商品一樣,被明碼標價的賣給了金軍,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的戰役來說,這份屈辱也是史無前例的。
其實如果這場戰役是北宋打敗的,大家也不會覺得那麼屈辱,當時宋徽宗以及宋欽宗在金軍還未破城的情況下,就直接投降了。
明明還有一戰之力,他們卻不願意再付出努力去還擊,並不是因為軍事失利而失敗,這種行為在大家的眼中就是「自甘墮落」,之所以說它是最屈辱的戰役,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總結:靖康之恥結束後,北宋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兩位皇帝漂泊異鄉。所有皇室成員均被俘虜,女性淪為金軍的「玩物」,金軍所到之處,到處都是屍體。
百姓流離失所,這場戰役深深的傷害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是我國歷史上最屈辱的一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