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胺基酸起源被找到!早在天體形成之前,它已在宇宙中出現

2020-12-13 騰訊網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世紀難題,不過,最近來自荷蘭的天文學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通過研究發現,胺基酸中結構最簡單的甘氨酸,早在宇宙天體誕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這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宇宙起源有關。

什麼是甘氨酸?

甘氨酸,是一種非必須的胺基酸,它也是生命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和胺基酸相比,甘氨酸的結構更為簡單,這也意味著,它產生的方式和時間,都要比胺基酸更方便、也更早。

科學家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呢?研究者表示,這與一場實驗室的模擬實驗有關。在實驗室環境中,科學家們模擬了太空中的惡劣環境,想要看看在宇宙誕生早期,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究竟會形成什麼,結果讓人意外,竟然出現了甘氨酸。

宇宙早期的甘氨酸,是如何出現的呢?研究者表示,這或許與宇宙早期中大量的塵埃顆粒有關。這些塵埃顆粒在低溫環境中,表面會結冰,之後通過和原子相撞,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終,導致甘氨酸的出現。

而且從實驗數據來看,早在第一代恆星出現之前,和生命有關的甘氨酸,就已經數量非常可觀了,這意味著,當第一代恆星出現後,伴隨著宇宙中早期的天體演化,很快甘氨酸也變得更加複雜,胺基酸也就出現了,之後,在星際暗雲中出現了包含著胺基酸等生命成分的有機分子,再通過彗星等,將生命的種子傳播到地球,或者是其它星球之上。

這個發現意味著什麼?

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一直都有外源說和內源說這兩種主流觀點。內源說自不必說,支持這個觀點的人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星球,地球上的生命組成物質,也全部來自於地球之上,簡單來說,就是地球自帶生命元素,所以,地球才可以在誕生後不久,就孕育出生命。

而外源說則要相對複雜許多。比方說,支持外源說的人大致分為這兩類:一類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與宇宙中未知的「超級文明」有關;第二類則認為地球上的生命種子,來源於宇宙之中,認為生命的種子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多年來,彗星一直被認為是宇宙生命的傳播者,科學家普遍認為,彗星雖然看起來不起眼,而且數量非常多,但是,彗星卻與宇宙生命起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通過研究,科學家在彗星中發現了很多有機分子,這些有機分子中包含著生命必須的胺基酸,而且通過地質勘測,NASA的科學家也發現,地球誕生後不久,曾經迎來了一場壯觀的彗星雨,構成生命的有機物質,可能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降落在地球之上。

這次的發現意義在於,徹底揭開了地球的生命起源之謎,同時,也證明生命很可能是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雖然我們尚未發現任何的地外生命,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絕對不是生命的唯一,和地球類似的生命星球有很多,甚至不排除有文明存在。

為了人類找不到地外生命?

看到這裡,其實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既然宇宙生命是普遍存在的,為何人類至今尚未發現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首先,這與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關。雖然人類已經在宇宙中誕生了200萬年,不過,人類真正的科技起步,則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算下來也不過200多年的時間,人類的科技目前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就連地球、太陽系都沒有搞清楚,自然,想要找到地外生命就更不容易。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有觀點認為,或許人類是宇宙中比較早期的生命體,這是什麼概念呢?意味著雖然生命的種子遍布宇宙,但是很多都沒有開始萌芽,或者說,一些星球上的生命形式,可能仍然是最低級的微生物,微生物肉眼是不可見的,想要發現自然也就更難了。所以,人類才會找不到地外生命。

不過,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正在不斷發展,相信未來人類終有一天會找到地外生命,徹底揭曉宇宙的生命謎團,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1月19日文章《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有力證據》

相關焦點

  • 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有力證據
    甘氨酸是結構最簡單的胺基酸,也是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荷蘭萊頓天文臺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和天體化學模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
  • 地球生命起源純屬偶然?美媒:日本科學家通過宇宙模型求解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月21日文章稱,科學家猜測,在地球上每一個角落裡的複雜生命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的偶然重組,這種重組產生了生命的基本構件。話雖如此,卻並沒有具體證據支持這一想法。在一項研究中,東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戶谷友則製作了分子微觀世界的模型。該模型宏大到整個宇宙,目的是判斷無生源說是不是生命起源的一種可能性。
  • 為什麼宇宙中所有天體都「漂浮」在空中?科學家表示已經找到答案
    其實地球除了可以用作地球上物體的參照物,同時也可以用作宇宙其他星球的參照物,從地球這個參照物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宇宙中所有的天體似乎都漂浮在半空中。星球看起來就像懸浮在太空中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反駁,宇宙根本沒有東西南北方向,既然不存在方向,那麼也談不上星球的掉落和懸浮問題了,這種觀點有點片面,其實我們依然可以把地球作為宇宙星球的參照物,宇宙中各種天體形成的時間和質量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數不清的星星,它們之中形成的時間有幾千年,也有幾百年,它們有的大,有的小
  • 地球是球形的,那麼宇宙又是什麼形狀,科學家終於揭開了它的面紗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廣闊的宇宙時,我們都感嘆宇宙真的是一個神奇而神秘的存在。科學家們一直想解開宇宙的終極之謎,並了解宇宙是什麼。它是如何誕生的?至於宇宙的起源,現代科學認為它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異爆炸。大爆炸之後,宇宙誕生了,同時開始向外迅速膨脹。在宇宙膨脹的過程中,各種天體和物質開始出現。
  • 地球生命的起源,似乎與太陽系曾被「轟炸」有關
    科學家分析了「阿波羅」號收集的月球巖石樣品的成分,發現月亮被彗星和小行星轟炸,並且通過對巖石樣品的同位素定年,他們認為這一時期約為41億至38億年前,大量的彗星和小行星轟擊月球表面形成大量的隕石坑,因此後期的重轟炸也稱為月球災難。隨後的研究表明,爆炸事件並不是孤立發生的,它在太陽系內乃至地球上均很普遍。
  • 宇宙中的物體和天體從何而來?是無中生有嗎?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沒有物質,也就沒有這個宇宙,沒有任何生命的誕生。站在地球上,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是密集的物質存在,可是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宇宙,卻發現宇宙的物質密度可遠遠沒有地球上那麼密集。在浩瀚的宇宙中,更多的還是接近於真空的星際空間,只有各種天體,星系,星雲才有密集的物質分布。
  • 宇宙中最大天體有多可怕?它能大到什麼程度?裝下1.3億億個地球
    毫無疑問,要想知道宇宙中最大的天體,不管是質量最大還是體積最大,都必須從恆星家族中找,因為組成恆星的物質是宇宙中最為豐富的氫、氦元素;而任何超過一定質量的天體都會在中心發生聚變,變成一顆恆星,所以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天體,卻不是恆星的情況。
  • 地球生命是偶然嗎?宇宙模型幫我們尋找答案
    在這項研究中,日本東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家Tomonori Totani教授在整個宇宙尺度上模擬了分子的微觀世界,從而確定無生源論是否支持生命起源。他實際是在觀察當時宇宙是否擁有充足的恆星和宜居行星,多到可以形成生命起源所需要的複雜性。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2月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研究認為生命以這種方式起源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可觀測宇宙中是如此。
  • 為何138億年前宇宙出現了?誰創造了它?科學家已找到答案!
    自從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刷新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發現宇宙實在是過於不可思議,在138億年前,宇宙形成了經過數億年的演化,才慢慢形成了太陽系和銀河系。宇宙的形成這聽起來似乎有一點不可思議,畢竟宇宙實在是過於規整,一點都不像是因為爆炸所形成的宇宙,由於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開始猜測,宇宙更像是一個精密的儀器,所有的星體都在按照規律進行運轉,人類則是機器中的一種,我們仔細回想一下,人類能在地球上出現一直延續自己的文明,如果不是幸運和巧合的話,人類根本無法在地球上誕生。難道說宇宙是被更高級的文明設計好的嗎?
  • 宇宙是怎麼誕生的,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掌握了哪些證據?
    往小了說,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而往大了說,太陽系則是我們的故鄉,如果再將目光放遠,我們甚至可以說宇宙就是我們的家。的確,正是因為有了宇宙,才能夠出現太陽系,而有了太陽系才能夠為人類以及所有的地球生命營造出一個宜居的環境。那麼這個承載了一切的宇宙是怎麼誕生的?
  •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歷史,值得每個人解讀
    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和牛頓等人的發現徹底推翻了神創說,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思想解放後開始出現各種關於地球和太陽系起源的假說。 星雲形成說 德國哲學家康德1755年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原理,提出一個太陽系形成的假說,認為太陽系中的太陽、行星和衛星等是由星雲(一種稀薄的雲霧狀微粒物質)逐漸演化形成的。這是關於地球起源的第一個假說,儘管今天已失去科學意義。
  • 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竟然不是黑洞?科學家:類星體了解一下!
    根據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迄今為止人類觀察到的宇宙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而且還在不斷增大。如此龐大的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天體,行星、恆星、星系等等。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面,黑洞無疑是宇宙中最為恐怖的天體!
  • 宇宙中的最大天體有多大?體積是太陽的50億倍!地球卑微如塵埃
    宇宙是非常龐大的,在茫茫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雖然地球對於我們來說已經非常龐大了,但是放眼整個宇宙,地球簡直微不足道。人類當前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對於宇宙的探索也是堅持不懈的,但是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
  • 地球居然是太陽系密度最大的天體
    第一感覺,會覺得是大質量大體積的天體,憑藉對萬有引力和天體演化的理解,木星、太陽的密度會勝出?但實際上它們的密度不足地球的四分之一。換一個角度,你可能會認為重元素較多的天體密度會更大,這樣水星就是密度最大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目前,已知的足夠大的天體中地球是密度之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宇宙和人類的出現,真的是可以安排好的嗎?扔紙球或能找到答案!
    自從人類有意識開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追尋人類起源的問題,在舊社會當中,西方國家認為是上帝創造人類,而在我國則認為人類是由女媧所創造出來的,一直到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現之後,神創論才被真正的打破,這是一種全新的解釋,完全顛覆了人類此前對於生命的認知。
  • 哈勃揭示早期宇宙的秘密 顯示原恆星的形成遠比以前認為的要早
    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科學家們用來掃描天空的其他觀測宇宙的硬體--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它能夠在觀測過程中收集到如此多的數據,有時在圖像首次收集到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會有新的發現。在2017年結束的哈勃前沿領域計劃期間收集的數據的一項新研究就是如此。研究人員檢查了大量數據,並在2019年寫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球形的?是什麼力量造成了如此統一的形狀
    通俗點說就是只有天體呈球形的時候,才是天體受力平衡達到的最穩定狀態,所以天體的最終形態是由它所受的力決定的。物理學告訴我們,固定物質之所以能夠保持自身的形狀,是因為它自身的剛體應力,當出現一個大於這個應力的作用力的時候,就可以改變這個固定的形狀。
  •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太陽系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系,地球孕育生命得益於太陽,八大行星也圍繞太陽公轉,那太陽系最讓人「恐懼」的天體是什麼呢?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擁有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巨大天體。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傳播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它看起來很迷人,像一個木質的木球,有很多像木質的條紋,還有一個「大眼睛」——大紅斑,但千萬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 閃電俠證實亞特蘭蒂斯存在於起源地球,海王將會在綠箭宇宙出現嗎
    在《閃電俠》第六季「神速力之死」劇集中,西斯科回歸併透露了亞特蘭蒂斯的存在。他證實了綠箭宇宙存在亞特蘭蒂斯。這一消息讓粉絲極其興奮。綠箭宇宙的亞特蘭蒂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日後,海王會出現在綠箭宇宙中嗎?下面就跟著小D來一起分析一下吧。
  • 國際空間站檢測到宇宙中最大天體的信號
    在距離地球約有3億光年的英仙座方向,存在一個龐大的星系團Abell 426,它又被稱作英仙座星系團。科學家通過國際空間站傳回的X射線光譜檢測到了一個奇異的信號,且用現有的物理學知識無法對其進行解釋。英仙座星系團是目前x射線波段所觀測到的最亮的星系團,也是已知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之一。除此之外,它還含有若干的強射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