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體橫陳」這個成語出自哪裡,有什麼歷史故事或傳說?

2020-12-13 歷史遊俠阿春

「玉體」即美人的身體,「橫陳」即身體橫躺或者橫臥的意思。是不是很香豔?腦袋中譁譁譁的一陣畫面感襲來。

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四大美女,有人說第五大美女就是馮小憐,馮小憐就是「玉體橫陳」的女主。

話說在北齊時期,北齊第五代皇帝高緯雖然後宮佳麗三千,但是獨寵馮小憐一人。

馮小憐有什麼魅力呢?史傳她長得非常漂亮,擅彈琵琶、精於歌舞,肌膚吹彈可破,吐出來的氣體聞起來都是香的,而且身材凹凸有致,可把當時的皇帝高緯迷的不知所以。

為了能跟馮小憐日夜相處,他在上朝的時候,就讓馮小憐擁入懷裡或者放在膝上。面對如此美貌的美女,大臣們奏對的時候都不能集中精神思考。

高緯為了表示他的胸襟,認為這樣的尤物就應該跟大家一起分享,於是就安排了一張案幾,讓馮小憐裸體橫臥或者橫躺在上面,時不時作出各種不一樣的動作,讓大臣們排隊欣賞。

女人在當時來說就是一種工具或者說奴隸一般,封建主義害死人啊,連老婆都可以這樣去玩。

這就是「玉體橫陳」的故事

如此荒淫的帝王,其國家也是不斷地滋生腐敗,面對大敵入侵時,高緯依然沉迷於美色之中不能自拔。面對這樣的國家,歷史也是不斷地在重演之中,但凡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些鄰國分子看到了國家衰亡的氣象,便企圖攻伐奪得土地。高緯如此荒唐,不思進取,誤國誤民,加上其前幾任皇帝也很平庸,甚至還有高洋這種後期殘暴的皇帝在,北齊一直被周邊的國家虎視眈眈。

公元576年10月,北周軍攻打平陽城,後面晉州失守,但是高緯卻一直陪伴著打獵興致濃烈的馮小憐,捨不得離開,最終失去了晉州;又安排下面的人給馮小憐造橋觀看打仗的過程,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機,最後高緯只能帶領殘兵敗將逃亡。公元577年,北齊滅亡,同年,高緯被殺。

馮小憐最後的結局

北齊滅亡之後,高緯被殺,馮小憐被抓,北周武帝將馮小憐賜給了代王宇文達,對於馮小憐的美貌,宇文達很是喜歡,非常寵愛她,甚至引來了宇文達的妃子李氏的記恨,最終在和馮小憐的爭寵中落於下風,還差點滅了李氏。

北周外戚楊堅殺害宇文達之後,他把馮小憐賜給了宇文達妃李氏的哥哥李洵。這下馮小憐就沒有那麼好運了,李洵的母親知道馮小憐曾經禍害過李氏,非常的惱怒,就命令她自己自殺,一代美人就此落幕。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也是,唐朝的盛世不再,高官貴族只知道享受人生,當政的唐武宗喜歡打獵,玩女人,不思進取,思國憂民的他看到了馮小憐的故事,非常難受,就做了《北齊二首》感嘆現世: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相關焦點

  • 「玉體橫陳」說的是哪位美女,的典故出自哪裡?
    所謂「玉體橫陳」就說的是這位美女,那麼玉體橫陳出自哪裡呢?玉體橫陳典故:據有的野史筆記記載,馮小憐是一個天生的尤物,肌膚吹彈可破,吐氣如蘭。高緯對其愛不釋手,與大臣們議事的時候,也要把馮小憐抱在懷裡,或放在膝上,耳鬢廝磨,卿卿我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對於馮小憐這個美女,高緯不知道怎麼愛才好。
  • 成語「玉體橫陳」說的就是她!雖是紅顏誤國,最終卻為愛殉情!
    中國有著上下七千多年的歷史,自從有了文字記述以來,流傳下來了無數名人傳記和成語故事;一句成語,就是一段傳奇,或者就是一段讓人追索嘆息的故事。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何況一代帝王呢?歷史上因帝王貪戀女色而誤國的不在少數,成了後人茶餘飯後的笑料。
  • 「玉體橫陳」背後的歷史真相
    玉體橫陳這個成語,香豔無比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有人是這樣解釋它的的出處和意思的:由於北齊後主高緯覺得自己的寵妃馮小憐(封為淑妃)長得太好看了,以至於產生了要與眾大臣分享的想法,於是就讓她躺在案几上擺出各種優美姿態供大臣們欣賞,當然,也沒有白看的道理,每看一次大臣們都得交一筆錢。這個說法當然是坊間流傳,並未見於正史記錄。
  • 玉體橫陳的荒淫背後,紅顏禍水如何毀掉一個國家,過程實在寒磣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北齊二首》如果現在讓你說出一個荒淫的成語,你會選擇哪個?在我的印象中。除了踰閑蕩檢,我認為就是「玉體橫陳」了。可能這樣說說法很多人看起來比較荒唐,一個形容美人的身體橫躺著的成語,為何卻被你定義為這般含義?這個成語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滅亡,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典故。在北齊時候有一個皇帝名字叫高緯,愛好文學、曾設置文林館、禮遇文人學士,當時齊國在他的帶領下可謂雄霸一方,成為最強勢的代名詞。
  • 淫亂皇帝的奇葩行為——玉體橫陳
    自從有了這個「君子好逑」,男人追求美女享受淫樂似乎變得天經地義,雖然編者非常反感將女子物化,但仍不得不拾掇歷史上的有名故事來批判淫樂之風。若要說到淫樂,當然離不開帝王。他們享有其他男人望塵莫及的資本,其中最為重要的資本就是權力。俗話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有了權力助興,很多女人自然投懷送抱,甚至不惜「侮辱」自己的身體以獲得君王的歡心。
  • 紳士遊戲《凱薩琳:玉體橫陳》Switch版演示視頻
    紳士遊戲《凱薩琳:玉體橫陳》Switch版演示視頻 Altus
  • 玉體橫陳——限制級展示(女人系列)
    一先講個故事吧。有個荒唐皇帝,有一個極其漂亮的妃子。這位妃子是個天生的尤物,尤其是身材超棒,該凸的地方凸,該翹的地方翹,高矮胖瘦都極其合適,仿佛一切都是按照黃金分割來長的。皮膚也特別好,不但光滑柔嫩,而且冬暖夏涼,簡直是一個人形空調,於是皇帝不管有事沒事,整天把她擁在懷裡或放在腿上,有時候上朝也這麼抱著。
  • 不,推箱子也能 | 凱薩琳:玉體橫陳
    《凱薩琳》是一款在主機平臺上登陸的18x遊戲,不過,也正應如此,這款遊戲其實並沒有越過主機平臺主打的「健康」紅線,只是打了打擦邊球,本次更是將加強版《Catherine Full Body》(可譯作《凱薩琳:濃鬱口感》或是《凱薩琳:玉體橫陳》)移植到了NS上。更何況,開發這款「擦邊球」的,更是那個現在無論是美式還是日式遊戲玩家都一定非常熟悉的那個ATLUS。
  • 這個成語的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日常生活中常用於形容某人受驚後呆到說不上話的樣子。但是這個成語的由來可能不是很多人知道,其實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道家典籍《莊子》,那麼這個故事到底說了什麼呢?《呆若木雞》的原文《呆若木雞》出自出自《莊子·達生》,現在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但是最早其實是用來形容鬥雞的!原文如下: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響應。」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
  • 媽媽講故事—歷史經典成語故事「買櫝還珠」
    文/燕兒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我們稱之為成語。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幾乎每個成語都有自己的故事,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時間:2020-11-12 11: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成語不用背,讀完自然會!《笑讀成語》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二年級以上必讀!
    比如「二桃殺三士」這個成語,就是先從歷史故事講起——其實,尤其是再用上4格漫畫,能更加直觀地讓孩子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記住成語也就不在話下了。這是這套書最大的特色。再用成語接龍來讓孩子發散思維,提升思考能力。隨著孩子成語的積累,接龍也會變得非常簡單。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時間:2020-11-12 00:17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2日答案是什麼呢?
  • 成語「樵柯爛盡」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的大話成語,為大家帶來2個成語,分別是青門種瓜和樵柯爛盡,這2個成語背後都有歷史典故,而讀懂成語最主要的就是讀懂背後的歷史,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成語就是一種人生。青門種瓜 (qīng mén zhòng guā)這句成語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蕭何,當年劉邦得天下,是靠蕭何、張良、韓信,人稱「漢三傑」。劉邦得了天下後,有人說燕王臧荼有反心,劉邦稱帝的第一年就把燕王臧荼以謀反罪殺了。
  • 出類拔萃的萃原意是指什麼? 成語出類拔萃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出類拔萃的萃原意是指什麼?成語出類拔萃螞蟻莊園正確答案是什麼?出類拔萃中的萃原意值什麼?相信還是有不少老鐵們會不知道正確答案,那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出類拔萃每個字的原意吧!成語「出類拔萃」小知識:  成語「出類拔萃」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 成語故事:愛屋及烏
    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愛與他(她)有關係的人或物。說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關愛到了一種盲目熱衷的程度。近義詞:相濡以沫、民胞物與反義詞:愛莫能助、殃及池魚// 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紂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西方諸侯國的首領姬昌決心推翻商朝統治,積極練兵備戰,準備東進,可惜他沒有實現願望就逝世了。
  • 經典成語取名字,出自成語有內涵的寶寶名字,好聽好記!
    中國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國的成語基本都有歷史典故,所以用作人名時不僅很有文化底蘊,還富有內涵。從古至今,家長給寶寶取名時就喜歡借鑑成語和國學經典。就算在當今社會,用成語取名也絲毫不落伍,反而顯得大氣雅致。當然用成語取名不是機械的照搬,更多的是靈活的運用,也不要拘泥於成語的意思,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 涇渭分明的成語都聽說過,但這個景觀在什麼地方?你知道麼
    涇渭分明,這個漢語成語大家可能都聽過,和楚河漢界一樣,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但這個出自《詩經·邶風·谷風》的詞語,指的是什麼地方,你知道麼?這還得從陝西境內的兩條河流說起。唐代詩人杜甫就在《秋雨嘆》中寫道:"濁涇清渭何當分",這也為「涇渭分明」這個成語的出現,立下了雛形。關於這兩條河,還有很多神話傳說,其中涇河的故事,最有趣的,莫過於涇河龍王的傳說。
  • 成語「滄海桑田」出自《神仙傳·王遠》,是怎麼來的?
    「滄海桑田」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意是世事變化巨大。已忘記了初次聽到這個成語是在什麼時候,只記得對此對這個成語有所感觸是在一首歌裡聽到的時候,那一刻突然就掉進了情緒裡去了。「滄海桑田」 出自《神仙傳·王遠》,《神仙傳》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說,由東晉的道學家葛洪所著,該書一共十卷,記錄了我國古代傳說中的92位神仙故事,其中《王遠傳》是其中一部分。在這本書中有關於「滄海桑田」這個成語原文是這樣記載的:「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