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加拿大媒體士透露,美國主管孟晚舟案件的司法部正在和華為公主孟晚舟女士的律師談判,想讓孟晚舟女士承認某些美國和加拿大強加給孟晚舟女士的一些罪名為條件,換取她能夠從加拿大返回中國。
《華爾街日報》在本周四(12月3日)披露的。該媒體聲稱,在最近的幾周,孟晚舟的律師與美國司法部官員開展談判,考慮籤署延期起訴協議 (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只要孟晚舟願意承認某些對她的指控,那麼美方的檢察官可能會推遲並放棄對她的指控,換言之她就可以從拘留地加拿大回到中國。
然而《華爾街日報》並沒有在報導中透露,美方到底要求孟晚舟承認哪些罪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有關報導回應稱,「坦白說,我看到報導的時候,想起了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的遭遇。他的遭遇在他所寫的《美國陷阱》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地描繪。你剛才提到的傳聞跟皮耶魯奇當時的遭遇何其相似。」
華春瑩強調,中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清楚。孟晚舟女士是無辜的。孟晚舟事件的性質十分清楚、明確,這是一起徹頭徹尾、地地道道的嚴重政治事件。她表示,中方再次敦促美方立即撤銷對孟晚舟女士的逮捕令和引渡請求,敦促加方立即釋放孟晚舟女士,讓她早日平安回到祖國。
華春瑩4日再次強調,事實早已充分證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美國政府炮製這一事件不是出於什麼法律原因,真正目的是要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阻撓中國的科技發展。加拿大政府扮演了美國政府幫兇的角色,任意拘押沒有違反任何加拿大法律的無辜中國公民,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導致兩年來中加關係陷入低谷。我們再次敦促加政府正視問題,作出符合正義、符合法治、符合加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決斷。
據悉,美國檢方對孟的指控包括電匯欺詐和對銀行的欺詐行為。美方聲稱,孟晚舟曾對滙豐銀行「隱瞞」了華為與伊朗之間商業關係,「誤導」滙豐繼續向華為提供銀行服務,滙豐因此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制裁法案,面臨民事和刑事罰款的「風險」,所以孟晚舟對滙豐構成「欺詐」。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還說,對於籤署延期起訴協議,孟晚舟目前持拒絕的態度,因為她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在最近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孟仍堅稱自己是無罪的,而美國對她提出引渡,只是出於政治目的——為了在與中國的科技與貿易爭端中取得優勢。
該媒體試圖就此採訪美國司法部、華為的發言人,以及加拿大司法部長拉麥迪(David Lametti),但是都沒有得到回應,或被拒絕答覆。
儘管三方的態度都很冷,但是媒體和民間還是從中看到了恢復中加關係的希望。
加拿大中國問題專家、前加拿大駐華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表示,如果孟晚舟和美國司法部真的達成了延期起訴協議、孟得以成功回到中國,那麼這頗能改善本已陷入冰點的中加關係。這份協議,還可以為解決康明凱和斯帕弗(兩名目前被關押在中國的加拿大人)案件,奠定一些政府討論的基礎。
趙樸坦言,他十分確信,加拿大聯邦政府一直在就此事給美國方面施加壓力,以幫助本國脫離這樣的「噩夢」。
擴展閱讀:
加檢察官聲稱,法院應將孟晚舟法律團隊7月提交的相關證詞刪除,這一證詞指出,川普將孟晚舟作為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籌碼。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說,事實早已充分證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美國政府炮製這一事件
的真正目的是要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阻撓中國科技發展。加拿大政府扮演了美國政府幫兇的角色。我們再次敦促加政府正視問題,作出符合正義、符合法治、符合加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決斷。
其他資料:法國阿爾斯通回顧
阿爾斯通,法國企業一張亮麗的名片,在中國也有不少分公司。公司主營軌道交通、能源電力等方面,曾與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並稱世界三大能源巨頭。實力如此強悍的一家公司,竟然被美國親手「肢解」了,如今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再也看不見它的身影。
2000年,阿爾斯通從合作夥伴ABB手中花費50億歐元巨資買走ABB的全部股份,然而不幸的是,之前合資廠生產的一種發電機組設備被發現存在缺陷,阿爾斯通又為此付出了20億歐元的額外修理費用。
作為世界大型豪華遊輪的製造商,阿爾斯通為了向加勒比海地區遊船公司銷售產品,設計出一個多贏的融資方案,然而「9·11」事件使加勒比海地區遊船公司業務量驟減,遂停止向國際銀團支付租賃費,國際銀團轉而向擔保方阿爾斯通逼債,阿爾斯通因此雪上加霜。
但阿爾斯通的「苦難」還未完結,在運行「歐洲之星」高速列車的英法海底隧道修通後,作為總承包商的阿爾斯通雖然進一步確立了行業的領導地位,但預算失誤導致了高昂的建造費用,造成其經濟收益的進一步虧損。
阿爾斯通的「三重苦難」直接導致了其財務出現危機,瀕臨破產,如果阿爾斯通宣布破產,不僅僅是世界各地的11萬員工將失去工作,而且還將導致其數十家債權銀行接連破產。
2013年,阿爾斯通經營陷入困境,公司老總想把公司旗下最重要的電力部門出售。當時,參與收購的企業有三家,分別是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重工。詭異的一幕發生了,2014年美國通用電氣以低於西門子、三菱重工幾十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阿爾斯通。
企業收購,能否成功,中標金額是很重要的。收購阿爾斯通,西門子和三菱重工的價格都高美國通用幾十億美元,可是偏偏是美國企業中標,顯然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秘密。甚至,傳聞稱美國陷害阿爾斯通。究竟真相是怎樣呢?
《美國陷阱》的作者之一皮埃魯奇在接受記者採訪。他是法國阿爾斯通集團(ALSTOM)能源部的一名前領導人。2014年,美國通用電力集團宣布出資135億美元收購阿爾斯通能源部。在通用宣布收購阿爾斯通一年之前,2013年,皮埃魯奇抵達紐約機場時被美國當局粗暴逮捕,理由是他涉嫌2000年代初期在印尼的一樁腐敗案。
皮埃魯奇堅信自己問心無愧,而且阿爾斯通內部的一項調查早已查明他的清白,他以為自己很快就會被釋放。他揭露其實美國司法當局針對的是阿爾斯通總裁派屈克·克龍。他敘述:在他被捕之後不久,美國康乃狄克州聯邦檢察官大衛·諾維克透露:「我們想要起訴阿爾斯通最高領導層,尤其克龍先生」。
此前,皮埃魯奇從公司得知美國司法部2009年對印尼案啟動了調查,他後來察覺克龍「想要比比看誰狡猾」,「他故意讓人以為阿爾斯通與美國司法合作,但其實完全相反」。
皮埃魯奇宣布認罪辯護之後,2013年9月20日被阿爾斯通解僱。他敘述:「我墮入了陷阱,成為派屈克·克龍所採取的策略的犧牲品,淪為美國司法手中的傀儡」。
皮埃魯奇到2014年4月24日才了解他被捕的理由,這一天,通用電力集團宣布收購阿爾斯通能源部。他寫道「我這時才恍然大悟,一切都清楚明白了,幾個月來令我苦惱百思不解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他認為「派屈克·克龍可能想出了逃脫美國檢察官訴究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把美國多年來覬覦的整個阿爾斯通能源部和其關係網出售給美國通用集團」。但是,克龍否認,他重申「出售阿爾斯通與美國司法訴究毫無關係」。
想更多了解可以參考:《美國陷阱》這本書《美國陷阱》這本書的作者是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阿爾斯通的前任高管。此書詳細的記述了美國通用電氣是如何與美國司法部串通一氣,利用各種卑鄙手段迫使阿爾斯通出售其能源產業給通用電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