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履新鎮江伊始,次日調研企業,親筆給企業家寫信……連日來,市委書記馬明龍給萬新光學董事長寫信一事在本報報導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反響。很多人既感嘆於市委主要領導主動致信企業家的務實作風和親商意願,也為湯龍保五十年如一日專注鏡片生產與企業發展深深感動。有觀察認為,一紙書信情真意切,在給人以信心和期待同時,背後還有著一座城市的情感導向、價值取向乃至發展方向。
演繹過鄉鎮企業傳奇,孕育出「四千四萬」精神,歷來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大力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背景下的鎮江,一封令民營企業家感到溫暖的書信,透出的是接續優良傳統、鋪陳美好未來的融融春意。
一紙書信,幾多溫暖激勵
「在報紙上看到馬書記寫給湯龍保董事長的信,我內心也感到溫暖和振奮。」鎮江液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正東,談及市委書記給企業家寫信一事,頗具「同理心」和「共情感」。在他看來,馬明龍書記信雖寫給湯龍保,但所有鎮江企業家都是收信人。
77歲的潘正東,投身液壓件研發製造已逾50年,曾是全市首個改制企業廠長,有著湯龍保同樣的專注和堅韌。他從馬書記信中,讀到的是市委市政府對企業家的尊崇以及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履新不久的市委書記,主動給企業家寫信,應該說並不多見。」潘正東表示,正是這種「並不多見」,格外給做企業的人以鼓舞激勵,「疫情期間,製造業企業大多受到影響衝擊,但我們有信心渡過難關,贏得勝利。」
恆寶股份董事長、恆神股份總經理錢京是位「80後」,他從信中得到的感動與激勵更是「雙重的」——既來自市委書記的親商理念,又來自湯龍保董事長的專注精神。「馬書記到鎮江工作第二天,也來我們恆神股份考察調研。」錢京介紹,當時馬明龍書記肯定恆神矢志研發國產碳纖維,體現出濃濃家國情懷,並勉勵恆神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
「縱觀恆神的發展歷程,立足當前的疫情形勢,馬書記提出的『越是艱險越向前』,是被無數鎮江企業一再用事實證明的成功法寶。」錢京說。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周輝,研究區域經濟和企業管理多年,也曾到過萬新光學調研。他從市委書記去信的字裡行間,感受到熱情洋溢和真情實意,同時也讀出很多弦外之音和言中深意,「這是一封情感度和信息量都很『飽滿』的信。」
周輝分析,馬書記的信對湯龍保的奮鬥歷程表示「由衷欽佩」,表達了對全市企業家的殷切期望, 同時也對鎮江創造最優營商環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出表態。信中可提煉出的關鍵詞,包括民營經濟、產業強市、營商環境、「店小二」服務以及創新、專注、企業家精神等。「這些關鍵詞,高度契合鎮江的發展實際,同時也可大致勾勒出鎮江下一步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
面向企業,奏響發展強音
從市委書記信中,同樣被激勵的,還有我市相關職能部門。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到任鎮江不久的馬明龍書記親自給民營企業董事長寫信,點出的是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激勵的是所有心向發展的鎮江人。」市工信局局長卜曉放這樣解讀。
卜曉放說,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企業是民營企業。同時,我市正大力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矢志發展先進位造業。以萬新光學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和製造業企業,無疑是全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希望所在,「對萬新光學表示肯定和期許,就是對鎮江發展提出希望與期待。」
「打好疫情阻擊戰,需要『白衣天使』;打好決勝全面小康攻堅戰,需要『經濟戰士』。」卜曉放表示,工信部門將繼續做好「企業娘家人」、當好「店小二」,保持與企業「親清」關係,以「保姆式」上門服務、「清單化」解決問題、「全天候」支持保障,與企業家一道共同加快鎮江發展。
市政務服務辦(行政審批局)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周春旺,對市委書記信中提出「創造最優營商環境」振奮不已。他說,市委主要領導如此重視企業、心系發展,是啟示更是鞭策。下一步,政務服務部門將以「不見面」審批提供高效涉企服務,用集成改革提高綜合服務效能,發揚「店小二」精神,全程幫辦代辦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全市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市科技局高新處副處長陳麗明,則收穫動力和壓力。「馬書記在信中強調了創新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這讓我們的工作更具使命感也更有奔頭。」陳麗明介紹,目前處裡正幫助包括萬新光學在內的多家企業,開展省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下一步如何更好服務企業創新,是我們年輕幹部需要思索的重大課題。」
激發力量,共迎美好春天
除了創新,市委書記馬明龍在信中還提到堅守、堅韌、進取等工匠精神及企業家精神,並提及不同時代的兩種「四千四萬」精神,這也引發很多人深思。
市民營經濟協會秘書長孫喜認為,市委主要領導在給民營企業董事長的信中,倡導工匠精神、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四千四萬」精神等,是為鎮江的發展接續傳統、整合資源、激發力量。「特別在戰『疫』非常時期,精神力量在發展中的作用十分巨大。」
鎮江華揚乳膠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炎說,鎮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實體經濟,對於「四千四萬」精神的重溫和繼承發展,很有意義也十分必要。作為「四千四萬」精神的發源地,鎮江曾憑藉「踏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歷經千難萬險」,實現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完成財富從「0」到「1」質的飛躍。如今很多企業處於轉型發展關鍵期,發揚「四千四萬」精神並對此注入新的內涵,往往就能打開傳承創新的開闊局面。
「我們所從事的行業,被稱為『天花板行業』,利潤空間有限。但這並不代表沒有發展前景,需要的只是專注和創新。」王炎以乳膠製品業為例,通過人才儲備、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華揚乳膠近期開發了防護功能更完善的醫用防護面罩產品,附加值大增且備受市場歡迎。
周輝說,疫情之下的企業家精神,突出表現為企業推動發展的使命感、奉獻社會的情懷以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市委書記在非常時期倡導發揚企業家精神,對於最終戰勝疫情、加快鎮江發展、共迎美好春天,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 梁和峰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