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四娘家花滿蹊——杜甫難得的隱居生活

2020-12-26 宛若清兮

杜甫的詩歌,一部分都有花的存在,我最喜歡最有印象的一句就是「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讀起來特別順暢,再也不是《石壕吏》那種讀了讓人抹眼淚的感受了。那種情景那種畫面感可以體驗到杜甫愉悅輕鬆的心情,讓我也替他感到高興,但時候他正隱居住在杜甫草堂。那閒暇的日子於他來說是人生當中短暫的幸福吧!

《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有了沉重的嘆息;《登樓》中「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花」在傷心客的眼前顯得格格不入,倍增濃愁;今天以這首《江畔獨步尋花》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來傳遞杜甫隱居時的幸福生活。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 ·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無數朵,壓垂了枝條。嬉戲流連的彩蝶不停地飛舞,自在嬌媚的黃鶯啼鳴恰恰。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後,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那是個春麗明豔的上午,杜甫獨自一人走出草堂,來到村莊外面散步,這半年是杜甫,難得清閒的日子。看到對面黃四娘家一路的花呀,朵呀,開的那麼嬌豔,不由的詩興大發。在心裡醞釀詩一首《江畔獨步尋花》。詩人就是有才情看到美麗的風景,湧入心懷就能做出詩來抒情達意,杜甫反覆的吟誦這首輕快的小詩,暫時忘卻了所有憂愁。

讀這首詩看出杜甫有一顆返老還童的心,非常孩子氣的一面。給人帶來清新,輕快,明朗,可愛的訊息。這裡只有鳥語花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小小的喜悅在語句間不斷迸發,難道春天的生機也感染了這位詠嘆的文人不成?繽紛的花朵在小路上蔓延,彩蝶在花間的甬道中穿行,花瓣常拂過她的翅膀,自在無慮的黃鶯嬌嫩地啼叫,空氣中夾雜著氤氳與花香,鄉間小路繁花似錦,自有愉快心情。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改變不了杜甫先生爛漫情操,簡靜情趣。

黃四娘」這三個字,與鄉野裡春天的明媚景色,特別契合。「黃」,是所有色彩裡最明亮的,漢字的聯想功能馬上把人帶入一個色彩的世界裡,「四娘」又把人帶入溫柔的飽含親情的聯想,就是這麼一個鄉下的、明亮的、溫柔的女人家門前,卻栽著那麼繁茂的花,在這個全盛的花期裡,花們甚至美翻了整個門前的人行道,人們過往的時候都要在花叢裡穿越——但一定沒人產生怨言。春天,就是這麼明媚、溫情而又飽滿。

其實杜甫這次獨步出門,一下子做了七首詩。如:「嫩葉商量細細開。」「 可愛深紅愛淺紅 」「我們普通人散步也只是散步,偉大詩人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一次做七首詩流傳開來。每首都是經典流傳千年。詩人的偉大就在於此,給我們以精神食糧精神灌溉。教人怎麼能不崇拜啊!

結語:

杜甫筆端的「花」具有韻味與情致,豐富了詩歌本身的內涵與意蘊,傳達著詩人獨有的情感和思想。詩人的心靈往往是敏銳的,對於自然之花自有他別具一格的解讀與表達,蘊含詩人本身的豐富情感,其中也有詩人獲得的人生哲理。「花」意象的存在,大概也代表著詩人即便身處非常窘迫的境地,依舊沒有放棄過對美的追求,詩人對自然以及生活的熱愛。

相關焦點

  •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子夜讀詩】杜甫詩抄:「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詩抄:「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黃四娘是誰?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子夜讀詩】杜甫詩抄:「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詩抄:「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黃四娘是誰?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入蜀,是投奔友人的。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因對汙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時任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
  • 黃四娘家花滿蹊:「黃四娘」是誰?蘇軾說是個老大媽,杜甫不幹了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出自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首七絕,此為其六,也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一首。詩題「江畔」,實際上不是江,當年杜甫在成都草堂而居,家門前就是浣花溪,這裡的江實則指浣花溪。不得不感嘆,老杜當年窮得響叮噹,只能在這裡搭個草廬被迫居住,如今浣花溪畔住的人,都是非富即貴。作為一個成都人,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住得離杜甫更近一點,一看房價,告辭!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白話譯文 黃四娘家周圍小路開滿鮮花, 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
  •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子美為什麼能進黃四娘家?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子美為什麼能進黃四娘家?
  • 黃四娘家花滿蹊,杜甫筆下黃四娘是何人,是歌姬還是寡婦?
    前言前天參與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怎麼看杜甫筆下的黃四娘?黃四娘這個人物出自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第六首: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則所謂玲瓏、謝好、陳寵、沈平、李娟、張態、真娘、心奴、楊瓊、容、滿、英、倩、羅等,皆當時妓姓名。所謂黃四娘之名,因杜子美而著也。王楙說,陳寵、沈平、李娟等詩中的人物其實都是歌妓。而黃四娘,則因杜甫的詩而天下聞名。
  • 詩文典學詩詞-《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春色滿園
    原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故事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嗎,杜甫在那裡猶豫到底該喜歡深紅的桃花還是淺紅的桃花,最後還是決定把他們都寫到詩裡吧。杜甫接著又往前走,他來到一戶人家的院落前面,仔細一看這不是黃四娘家嗎,黃四娘待人特別好,當初還曾幫助過他。他心想,正好路過這,不如進去去感謝一下人家。
  • 杜甫這首詩描寫的生動有趣,把自己在成都的生活,描繪的活靈活現
    縱杜甫的一生,只能用悲慘來形容,他在生活上經常是陷於困頓,一輩子都生活的顛沛流離,但即使是這樣,他依舊還是保持了一顆樂觀的心態,同時也保持了高尚的品格,雖然自己生活很困境,可是他始終還是關心底層的民眾,把自己僅有的一點愛,也都奉獻給了比自己更加需要關懷的普通民眾,這就是杜甫最偉大的一個地方。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6首: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江畔獨自尋花(黃四娘)【唐】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地點。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濃鬱,有民歌風。令人宛如身臨其境。詩人走在鄰居黃四娘家的小路上,但見繁花似錦,將小路遮蓋,爭奇鬥豔,裝點著明麗春光。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是「滿」的具象化。「壓」和「低」二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光滿樹,密密層層,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
  •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此聯正面描寫了黃四娘家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色。"黃四娘"是唐人對婦女的尊稱,其丈夫姓黃,排行第四,故以此稱之,其本人未必姓黃,也未必排行第四;"蹊"是小路的意思。此聯意為:黃四娘家門前,鮮花夾道盛開;那無數朵鮮豔的花兒把花枝都壓彎了。詩中"滿"字極言花之多,而"千朵萬朵"則形容花開之盛。"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 杜甫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驚豔了整個春天,美得令人心醉!
    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是杜甫寓居成都郊外草堂時創作的組詩作品《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中的第六首。從它的題目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杜甫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獨自在江邊散步賞花時有感而發。所抒發的情感,自然也就離不開對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但我們又都知道,古代詩人寫詩多有所寄託。那麼杜甫這首詩究竟有著什麼寄託呢?這就需要我們先去了解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的心境。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風格熱烈穠麗,其中兩個字暗藏玄機
    #最美詩詞#公元759年末,杜甫拖家帶口,顛沛流離,來了成都。760年春,在好友嚴武等人的大力資助下,杜甫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漂泊多年,貧困交加的杜甫,終於過上了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的安穩生活。
  • 千古留名,只因跟詩聖杜甫心意相通
    第一首「江上被花惱不徹」寫了獨自尋花的原因是;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未須料理白頭人;第三首寫"多事紅花映白花",看到幾戶人家都是紅花白花;第四首「東望少城花滿煙」遙望少城花團錦簇;第五首寫黃師塔前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桃花開得自在,滿眼俱是可愛;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的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帶著一家老小,先去了距離長安城七百裡地秦州,在這裡得到了部分朋友的相助和救濟,可是好景不長,一段時間以後,沒有生活來源,杜甫就遇到了困難,另外,秦州這個地方時胡漢混居的地方,關中地區失勢,秦州這個地方隨時可能會受到吐蕃的進攻。此地不宜久留,杜甫又前往西南方向的小城同谷縣。
  • 解讀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貌似寫花,實則暗藏玄機,你懂得
    我們真得無法想像古人真正生活的樣子,光靠猜測和想像,是難以理解古人狀態的。可能這就是古代先人們的偉大,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偉大之處,文化傳承始終沒有斷代,才使得我們華夏文明成為這個星球上唯一沒有斷代的文明。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第六首寫尋花到了黃四娘家。這首詩記敘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
  • BBC拍了部杜甫的紀錄片,「甘道夫」念的英文詩,翻譯的是杜甫的哪一...
    這部單部單集58分鐘的紀錄片名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為了讓西方觀眾直觀地了解杜甫的地位,他們直接把他的作品與《荷馬史詩》相提並論。 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7.6,作為中國觀眾,大家都對杜甫的生平有一定了解,不過紀錄片提供了另一種解讀視角,是陌生又新奇的。
  • 高考模考作文|行勝於言,自有花果滿蹊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說:「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轉,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的話道出原因:「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這句話也是立意的方向所在。2.寫作任務的限制。題目要求考生在所給材料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思考」,考生可聯想同質材料或反質材料,來論證「桃李不言,是因為行勝於言;下自成蹊,是因為花果滿蹊」的觀點。
  • 杜甫最有名的10首唐詩及對應的千古佳句
    大唐最著名的詩人有兩位,一位是飄逸灑脫的詩仙李白,一位是憂國憂民的詩史杜甫。他們的詩篇,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束光穿越時空,來到現今,光耀你我心房,故要時常吟誦、品味其中的美與智慧。下面我們一起來領略,杜甫最有名的10首唐詩及對應的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