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厚道的力量

2021-02-08 思元之聲


      厚道,概而言之,就是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厚道,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種做人的境界,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厚道,就是做人誠實。誠實厚道的人不會甜言蜜語,不會拍拍吹吹,不會自我標榜、自我炫耀。誠實厚道之人,就是實實在在, 從不虛偽摻假;就是做人平和,從不玩弄手段;就是做人有節,從不貪心苛求;就是做人坦蕩,從不徇私舞弊。

  厚道,就是寬容大度。厚道的人一貫忍讓,吃得起虧,經得起舍。當別人給予三分時,他會回報十分,有好東西喜歡分享。他懂得:

  為人多做厚道事,難時自有搭橋人。不怕吃虧受尊重,人生路上自稱心。

  厚道之人從來不會斤斤計較;厚道之人從來以仁道為懷。厚道之人秉持公正公平;厚道之人一向寬宏大量。

  明朝有位讀書人叫徐文貞,一天他請人到家裡來吃飯,不料有一位客人起了貪念,欲將主人的金杯據為己有。

  於是那人把這隻金杯藏在了帽子裡,在場的所有人都在幫忙尋找。然而最後這位喝醉了酒的客人不慎摔倒,金杯露了出來,恰好被徐文貞看到,他連忙把金杯塞進了醉酒客人的衣袖裡,避免了一場尷尬和難堪。

  待這位客人回到家醒了酒,慢慢明白了真情,羞愧難當!次日他到主人家「負荊請罪」,徐文貞坦然一笑,隻字不提此事,依然盛情款待了這位客人。

  由此可見,厚道之舉,能夠贏得人們對厚道之人的讚賞和敬仰,也能夠使周圍的人自省自律和效仿。

  厚道之人最懂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厚道之人如果佔了一點便宜會寢食難安,厚道之人必有後福!

  厚道的人,因為天性純厚,從不生害人之心,也疏於防人之法。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崇拜厚道,善待厚道,應以厚道為榮,以刻薄為恥。

  厚道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不會尖酸傷人,不會以「我」為中心,他寬厚仁德,平日裡寧肯少獲得,也不願多索取;寧願多吃虧,也不願佔便宜。

  不要以為厚道之人很傻,其實他只是為了別人委屈了自己!不要以為厚道之人心中無數,其實是一種善良在他心裡支使。

  想做厚道之人,善良是基礎。也許善良會讓你受傷,也許厚道有時會吃虧,但是最終還會應了那句老話:「人在做天在看」,人若欺你,天會護你;人若欠你,天必還你!厚道,永遠都是有情有義!

  善良厚道之人,人人都願與其交往;尖酸刻薄之人,個個都會見之躲藏。請記住:厚道,就是一個人最響亮的名片!

「為人厚道,處世精明」,短短八個字,卻包含了中國人為人、做事的道理。厚道做人,是每個人思想品德和修養的反映,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基本理念。一個人的能力再強,知識再淵博,但如果品行不好,為人不正,將永遠不會被大家所認可。所以,厚道是一種高尚的品格,真誠、坦率、寬容、謙讓、仁慈、善良等優秀品質都是其深刻的內涵。作為與人打交道,以誠相待、大度寬容、謙遜禮讓、樂於相助、誠實守信,必然可以贏得他人的好感,以心換心,他人也會以同樣的真誠與寬厚對待你。

厚道做人

厚道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古老原則。《周易·坤卦》上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坤卦》說,直方大。厚德載物就是以厚德去包容萬物。大地以廣厚之德,載含萬物,容載萬物。君子應該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厚德是一種觀光的胸懷,能夠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見、包容別人的過失。

厚德就是仁愛之心,厚道的人都以仁愛之心包容別人。在山東聊城有一個「仁義胡同」,又名「六尺巷」,也稱「狀元街」。這裡有一個美麗傳說講的是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在京城為戶部尚書。家中因為宅基糾紛,修書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遂修一紙家書:「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後,自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後,也深感慚愧,讓出三尺來,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傅以漸在水城被尊稱為傅閣老,傅姓也成為水城響噹噹第一大姓。

《道德經》說厚道: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厚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居其實,不居其華」。老子看到,作為的華麗、繁華,或者我們現在說的「名利」,本質上是薄的,不實在的,更非永恆的。什麼才是實在的、厚的?老子給出的答案是「道」。「道」就是樸,見素抱樸,返璞歸真。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一個厚道的人,一定要質樸、真誠,不要過度追求繁華、虛名。人一旦全心追求這些,那麼必然會變得虛偽。

厚道是最好的人緣。《論語》上說「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一個厚道的人就這樣,別人都願意跟他相處,做他的朋友,對他有一種深厚的信任。因為厚道的人做事厚道,「可以把很小的孤兒委託給他教養,也可以託付一個百裡大的諸侯國的命運給他,面對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他能夠保持大節不變,意志不可剝奪。

精明做事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想做事更精明,做事更高效;做事精算每一個細節,務期效益極大化,以賺到最大的利益。很多事情經常是零和遊戲,我們的算計可能是別人的損失,我們的精明可能代表別人的愚昧。寬厚、寬待每一個人,才能廣結善緣。

華人首富李嘉誠有一個故事被傳播了很多年:有一次,李嘉誠先生宴會結束走出飯店,伸手從口袋中掏出手帕時,一個港幣銅板掉了出來,一直滾到水溝裡,當李先生試圖去揀回銅板時,飯店的服務員快速上前,揀回銅板,擦拭乾淨後,交還給李先生。李嘉誠收回銅板,打開皮夾,拿出100元港幣,謝謝服務員的幫助。李先生拿回一個銅板,卻給了100元的小費。

對這個故事,李先生自己的解釋是:每一塊錢都有用途,不應該隨便浪費,他要揀回銅板,是要讓每一塊錢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而對別人的服務表示感謝,則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禮貌,他給100元小費,是他對人的心意。這是兩件事,他並不是為了一個銅板,付了100元的代價。

「為人厚道,處世精明」「厚道是最高的精明」,李嘉誠的故事告訴我們,厚道和精明是不矛盾的。一個人只是厚道而不精明,難免受人欺負,或者缺乏開拓精神;一個人只精明而不知厚道,就會流於功利,甚至喪失道德底線。厚道是最好的精明,精明是厚道的必要補充。

上了年紀的老人之間經常流行一句俗語:「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意思是如果這家人的上一輩特別精明,那麼下一輩有可能要出傻子或敗家。用這句話提醒人們待人做事不要過於精明,要把厚道當成精明的最高境界。

     用文字積澱人生,廣交天下友人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如何看一個人呢,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01 厚道,是無為而為


有一句相似的美國俗語說:犯過錯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別人犯錯的時候別去譏笑他。「別去看他」和「別去譏笑他」是一種做人風範,在中國叫做「厚道」。


厚道是人的本性之一。厚道之於人,是在什麼也沒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訶夫稱之為「教養」。


 02 厚道,是看不見的道德


如果美德分為顯性與隱性,厚道則具有隱性特徵。厚道不是愚鈍,很多時候像愚鈍。所謂「貴人話語遲」,遲在對一個人一件事的評價沉著,君子訥於言。尤其在別人蒙羞之際,「遲」的評價保全了別人的面子。


真正的愚鈍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寬懷給別人一個補救的機會。厚道者能沉得住氣。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報,但厚道之為厚道,就在不圖回報,隨他去。急功近利的人遠離厚道。


 03 厚道,是人格的回味


在人際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並非一時一事的犀利,是別人經過回味的讚賞。處世本無方法,也總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發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經得起考驗的高尚品格。厚道是河水深層的勁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04 厚德載物


厚道的人有主張。和稀泥、老好人,是乖巧之表現,與「厚」無關。無準則,無界限,是糊塗之表現,與「道」無關。厚道的人可能倔強,也有可能不入俗流,寧可憨,而不巧。



                     請點亮「在看」不勝感謝!


                          賞讀是一種尊重


                           喜歡作者點讚



相關焦點

  • 池莉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現在人心好像已經不是肉長的,人都不厚道了。有一陣,我皮膚生了一點小疾,特意拜託朋友先找醫生,再我自己又贈書籤名,儘管謹慎如此如許,最後無非被虛假熱情一番,給我開出的還是萬元大處方。我學醫出身,一看處方就明白,實實痛心:如今怎麼連老醫生做人都不厚道了呢?更有意思的是:後來老醫生還很委屈,人家還認為是你不厚道!你明知道醫生只有開大處方才可以更多錢,還不讓醫生賺一點?厚道究竟什麼意思?
  • 厚道,渾然天成的氣質!
    你的厚道是裝不出來的,它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氣質。也只有唯此做下去,就能夠毫不誇張的說:奸佞何在,爭搶何能,淡然處世,坦蕩為人,平平淡淡才是真,就此看來,與人處事的人生還是奉獻厚道為好。厚道點兒的人生才能夠不會遺憾吧!多年來的耳聞目睹,潛移默化,早就知道「厚道」的根蒂所在,那也是每一個人的人生路上應該一直遵循的守則。但是似乎一覺醒來,才恍然大悟其中的枝枝蔓蔓,也似乎今天早晨才恍恍惚惚的意識到了、也想通了厚道的真諦所在。
  • 厚道是裝不出來的
    也只有唯此做下去,就能夠毫不誇張的說:奸佞何在,爭搶何能,淡然處世,坦蕩為人,平平淡淡才是真,就此看來,與人處事的人生還是奉獻厚道為好。多年來的耳聞目睹,潛移默化,早就知道「厚道」的根蒂所在,那也是每一個人的人生路上應該一直遵循的守則。
  • 厚道是裝不出來的(深度好文)
    但是似乎一覺醒來,才恍然大悟其中的枝枝蔓蔓,也似乎今天早晨才恍恍惚惚的意識到了、也想通了厚道的真諦所在。古往今來,百世千秋,厚道者,往往也是智者,大智若愚。厚道者往往更樂於付出,懂得積蓄,無論力量還是機遇,該得到的終歸會得到。
  •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深度)
    厚道與才能、學識無關,它是一種關乎人性的美德。具備這種美德的人,往往有著「至善」的本性。他們輕利益,重感情,少計較,多寬容,懂得切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說話、做事都讓人感到舒服,好似深藏在水底的湧流,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內心深處卻擁有一種強大的力量。
  • 厚道(深度好文)
    如今卻有很多人對厚道這個詞語表示嘲諷,本身是褒義詞,在他們心裡卻變身為貶義詞。厚道之人,並非懦弱;厚道之人,並非無能;厚道之人,更不是愚蠢。而是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智慧以及高深遠見。
  •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厚道的含義就是做人要不刻薄
  • 厚道是待人處事的美好品格
    插畫:馬寶厚道,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待人誠懇,能寬容,不刻薄」。
  • 人厚道,天不欺
    01厚道,是一個人的最大底牌。人最大的底氣,源自於自身的品德。就像《周易》中那句話說的:「 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人有厚重的德行,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厚道,是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利益面前,厚道者,能守住心;不厚道者,則易迷失。有個老師傅,廚藝十分精湛,聲望很高。
  • 「大巧若拙,精明不如厚道」,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
    俗話說得好,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厚道,不是愚笨,而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大智慧。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這第一件事就是為人厚道「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 早讀:厚道,是世間一種最美的花
    做人一定要厚道,千萬別舒服了自己,惹煩了別人; 做人一定要厚道,千萬別撐死了自己,餓死了別人; 做人一定要厚道,千萬別因為自己愛財,而損他人之財; 厚道就是待人寬厚,能夠忍讓,吃得起虧;厚道就是不與人計較,和睦相處;厚道就是顧及他人,不自私,不佔別人便宜,懂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懂得吃虧是福。厚道之人心胸寬廣,如海納百川,大度能容。
  • 王陽明:真誠做人,厚道待人
    真誠做人,厚道待人。這是一輩子的做人法則。 王陽明與友人同遊,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 一個人最靠得住的底牌,就是厚道
    人品好,眾人敬;人厚道,有厚福。要看一個人是否厚道,就看這四點!01、厚道的人,不佔人便宜厚道的人,寧可吃虧,也不佔便宜;寧可讓利,也不貪利益。對他來說,合作的前提是良心,往來的根本是誠懇。不貪不是自己的,不圖他人手中的。用厚道結交的感情,足夠厚重,也是最靠得住的感情。
  •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有人說: 「厚道有如參天的大樹,給你遮擋暑熱炎涼;厚道有如堅實的舞臺,容你演繹生旦末醜;厚道有如母性的懷抱,替你撫慰喜怒哀樂;厚道有如寬廣的大海,載你搏擊風雨浪濤。」
  • 「大巧若拙,精明不如厚道」,這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
    俗話說得好,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厚道,並非愚笨,反而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大智慧。《易經》揭示: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這第一件事便是為人厚道「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夠有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夠讓他人信服於人,要是沒有好的德行,即便 你再有本事,也沒多少人能從心底真正瞧得起你。人活在世,做人要厚道。
  • 「厚道」的人,守得住福報
    不過後者卻不知道,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智慧其實是厚道。一個真正厚道的人,不僅做事踏實,而且為人真誠。與這樣的人做朋友,可以放下心裡的包袱,付出的真心也能贏得相應的回饋;所以,若想人際交往順心如意,不妨與厚道的人建立真摯的友誼。
  • 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一定要厚道!人厚道,天不欺
    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之人在事業上會得到他人更多的幫助,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廣結善緣,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做人厚道,還是一個成就事業之本。做人若不厚道,就得不到道義與友情的支持,厚道,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以下分享兩個故事,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一定要厚道!人厚道,天不欺。
  • 不厚道的人,再聰明也沒有用
    世人皆追求利益,卻忽略了厚道的重要性,正所謂君子以厚德載物,品德如大地般厚實才能承載萬物。世間最聰明的人,不是智商有多高,不是有多精明,而是有多厚道。做人,若是不厚道,即使再聰明也沒有用。可生活中,很多人卻忽略了厚道,一心只想著利益,將自己陷入不復之地。要知道聰明的極致並非是錙銖必較、處處算計,而是待人真誠,處世厚道。正如《紅樓夢》中所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做人太過算計,往往下場不好。
  • 三分精明處世,七分厚道待人
    做人要厚道,但一味真心實意,不懂得防範,終究是要栽跟頭。人心難測,不得不防,留三分精明,可以看破不說破。用七分厚道待人,才能得到貴人相助,交下真正的朋友。三分精明處世,認清人心的險惡,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個善良的厚道人。曾經看過這樣一幅漫畫。兩個站在凳子上的人,脖子上都吊著繩子。
  •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做人,七分厚道,是為人待人的真誠之本。【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算計不如讓利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兩個人卻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