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之人,必有厚福(深度)

2020-12-21 小故事大哲理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易行。——韓嬰

歌德有句名言: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何為「做人之道」?我想再多的方法,也比不過內心的厚道。

厚道,概而言之,就是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努力做好自己,與人為善,懂得寬容與感恩,修煉自身的品德,這樣的忠厚之人才能獲得真正的的福報。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契訶夫曾說過:「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真正厚道的人,看起來什麼也沒做,但是卻做到了一切。

他們潤物無聲,不會去觸碰對方的傷口,而是選擇默默陪伴,等待他們自己走出困境。

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便是如此,他把厚道融入到了生活的每個細節裡。

有天下班,他和同事快到大廳時,走在前面的一位女士忽然滑倒在地。

同事見狀,馬上上前想去幫忙,可富蘭克林卻一把拉住了他,倆人一起躲到了一根立柱後面。

只見摔倒的女士迅速爬起,一邊打量四周一邊整理衣裙、頭髮,慢慢走遠。

直到這時候,富蘭克林才拉著同事從立柱後面走出來。

這一幕讓同事感到很困惑,為什麼看見別人摔倒了,不伸出援手,反而躲起來?

富蘭克林正色道:

「有誰希望別人看到自己尷尬和狼狽相呢?我們躲到立柱後面,就是讓那位女士確信,沒有人看到她難堪的一面。否則,她以後遇見我們,一定會感到羞愧。」

生活中,這樣窘迫的時刻實在太多:辦公室裡的吵架,夫妻雙方的鬥嘴,醉酒後的無所顧忌,公共場合說錯了話……

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在別人難堪的時候,厚道之人,不會不合適宜地問長問短,這是一種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善良。

想起個俗語,叫貴人話語遲。這裡的「遲」,就遲在對一個人一件事的評價。

君子訥於言,尤其在別人蒙羞之際,「遲」的評價最大程度保全了別人的體面。

厚道是易地而處,將心比心,是不言人私,不揭人短,不讓人難堪,以寬懷給別人一個補救的機會。

無為勝有為,無聲勝有聲。很多時候,不打擾,不讓人難堪,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尊重。

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

厚道之人大抵都有這些品質:立身正直、心存善念。

因為設身處地為別人想,自己不願受的苦也絕不給別人受。

北宋名將、魏國公韓琦統帥軍隊時,一次夜間伏案辦公,為其持蠟照明的侍衛走了神,蠟燭燒了他鬢角的頭髮。

韓琦沒在意,順手用衣袖蹭了蹭又繼續辦公。等到第二天,他發現身邊的侍衛換了一個人。

他怕侍衛長責罰那名侍衛,就把侍衛長召來說:「不要替換他,因為他已經知道怎樣持蠟燭了。」

將士們聽聞了這件事,無不為韓琦的善解人意而感動,從此對他死心塌地。

厚道與才能、學識無關,它是一種關乎人性的美德。具備這種美德的人,往往有著「至善」的本性。

他們輕利益,重感情,少計較,多寬容,懂得切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說話、做事都讓人感到舒服,好似深藏在水底的湧流,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內心深處卻擁有一種強大的力量。

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才氣見於事,義氣施於人。生活中,誰都更願意與這樣的人共事。

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這樣,你待我如何,我就待你如何。

厚道之人在與人為善的同時,也會以不同的形式受到他人善意的饋贈。他們所做的,冥冥之中也在成全著自己。

所以,丟什麼都不能丟了厚道。無論何時,厚道處事,講道德,守本分,寧可吃虧,也不做違心事,可能會失去一時利益,但卻得到了問心無愧與無盡福澤。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易經》

都說為人處世,厚道就容易吃虧。

如果現在你仍然停留在這個認識層面上的話,那就太狹隘了。

君子以敦厚立身,不居於淺薄,樸實純真,不居於浮華。

為人厚道,並不是一味地做「老好人」,而是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多了一份善意與柔情,多了一顆溫熱的心,善待世界,善待他人。

金庸筆下的大俠,無一不是厚道到「笨拙」的人。其中,又以郭靖為最。

這個傻小子相貌一般,資質平平,卻一路逆襲,武林群雄皆願為其號令,成為人人敬仰的俠之大者,定傾扶危的英雄,靠的無非是端莊厚重的品格。

被人斷定資質太差,他十年來風裡雨裡不停練,會與不會,他始終堅持。正是因為這份勤奮、堅韌,他備受高手們的青睞,獨門秘笈悉數傳授,最終學會各種上乘武功,成為一代宗師;

他死守襄陽三十餘年,頑強地維護著身後百姓,免遭生靈塗炭。捨生而取義,他骨子裡天生的氣節,贏得無數英雄豪傑助陣。縱使後來戰死在襄陽城頭,也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在金錢利慾面前,毫無動搖,做事樣樣穩妥,待人也莊重得體。

這樣的品性,就足以讓人委以重託,囑以大事了。

少不更事讀金庸,讀到的是恩與義的俠客豪情;人到中年讀金庸,讀到的卻是寬與厚的處世之道。

就像老話說得那樣:「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處處顯露的聰敏未必能說明一個人的人品。

人人心裡都有一桿秤,你為人是自私自利,還是抱誠守真,不言而喻。

有的人因為過於精明,急功近利,凡事只想到自己,佔了一時的便宜,反倒摔了大跟頭;

有的人卻因為厚道,掙得了源源不斷的好門運。

終究人格厚重,才是立身之本。為人厚道穩重、沉著冷靜,人生才會積聚福氣。

一個厚道的人,也許當下會吃虧,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你的坦誠,會贏得對方的真心。

計較不如坦誠,精明不如厚道。

唯有做一個厚道的人,做人正直而坦蕩,做事沉穩而有力,才能收穫別人的信賴及支持,人生之路才能走得寬闊而穩當。

人生在世如長河入海,決定勝負的,從來都不是一關一隘的得失和一時一地的虧盈,而是百川聚來的泓沛。

一個人的福氣,不是天註定,而是要靠自己一點一滴養成的。

古往今來,無數名人雅士證實:

為人厚道,一直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質,是世上最好的風水。

也許厚道會吃虧,也許厚道會受傷,但是人在做天在看。

你的厚道,定會贏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你的厚道,終究會受到上天的眷顧,換來一生的福報。

厚德而後載物,做人達到這樣的境界,已然逍遙。

願你做一個厚道之人,願你一生都有厚福。

相關焦點

  • 厚道(深度好文)
    如今卻有很多人對厚道這個詞語表示嘲諷,本身是褒義詞,在他們心裡卻變身為貶義詞。厚道之人,並非懦弱;厚道之人,並非無能;厚道之人,更不是愚蠢。而是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智慧以及高深遠見。厚道,是一種笨拙的智慧,更是一種深藏的遠見。聰明的人很常見,而厚道之人卻十分難得。常說聰明,卻不知最高級的聰明,是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因為他擁有最高級的聰明。佔小便宜之人,會吃大虧;吃小虧之人,會佔大便宜。心存厚道,才能懂得惜福,明白知足常樂,做到讓自己快樂。
  •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在中華民族自古就倡導厚道的歷程中,褒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已成為全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風尚。 因此厚道從根本上不僅成為了人們一種道德修養,也成為了人們對人對事的包容,接納,海涵和尊重。 自古至今,凡厚道之人,一定是海納百川,馳騁四海,以德服人的人。
  • 「大巧若拙,精明不如厚道」,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
    俗話說得好,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厚道,不是愚笨,而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大智慧。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這第一件事就是為人厚道「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 「大巧若拙,精明不如厚道」,這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提及《易經》,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備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始於顏值,忠於人品」。人和人的相處,第一眼也許是由於演員,感覺,認為另一方顏值高,令人感覺很舒服。
  • 厚道是裝不出來的(深度好文)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每個人的生存本性是與生俱來的。儘管後天會因為修養的不同有所改變,但是不從骨子裡面脫胎換骨,根本不會因為你的敷衍和遮蓋而變成其他不被人知的任何感覺。就此看來,與人處事的人生還是奉獻厚道為好。厚道點兒的人生才能夠不會遺憾吧!
  • 「夜讀」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1說起厚道,你會想到什麼?有的人腦海中也許會浮現一張樸實憨厚的臉,這樣的人不愛說話、不善交際,看似傻傻的,很好欺負。其實不然。而厚道,看似樸拙,卻是最高級的聰明,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底牌。前段時間想買口罩,在附近藥店逛了逛,發現一個現象:街頭的那家藥店好評如潮,街尾的那家呢冷冷清清。問了幾個顧客才知道,原來,這兩家店的經營之道截然不同。街尾的那家藥店,口罩的價格比平日裡貴了幾倍,顧客有怨言,老闆卻擺出一副概不議價、買不起可以到別家的姿態。
  • 人厚道,天不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左宗棠說:「做人,精明不如厚道。」深以為然。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從不是精明的人,而是厚道的人。厚道的人,為人實誠不欺騙,待人誠懇不刻薄,做事坦坦蕩蕩。
  • 不厚道的人,再聰明也沒有用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世人皆追求利益,卻忽略了厚道的重要性,正所謂君子以厚德載物,品德如大地般厚實才能承載萬物。世間最聰明的人,不是智商有多高,不是有多精明,而是有多厚道。做人,若是不厚道,即使再聰明也沒有用。
  • 「厚道」的人,守得住福報
    一個真正厚道的人,不僅做事踏實,而且為人真誠。與這樣的人做朋友,可以放下心裡的包袱,付出的真心也能贏得相應的回饋;所以,若想人際交往順心如意,不妨與厚道的人建立真摯的友誼。而一個厚道待人的朋友,卻能用較小的代價,成為命運眷顧的對象。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人選擇厚道,可能會吃虧一時;但是從長遠的視角看,這個人卻會因為自己的大度,從而賺取更多的福報。與人厚道的人,方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
  • 《道德經》:不厚道的人,再聰明也沒用
    為人厚道,天必佑之。《道德經·第七十九章》中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不分親疏,經常眷顧為人厚道,心地良善之人。做事厚道,才能得人心;說話厚道,才能暖人心,厚道,是一切的根本。土地厚才能承載世間萬物,做人厚道才能承載鴻德之福。人稱「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曾撞見幾人一塊吃自己的馬,換作他人早已大發雷霆。秦穆公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請他們一同喝酒。
  • 論厚道的力量
    他懂得:  為人多做厚道事,難時自有搭橋人。不怕吃虧受尊重,人生路上自稱心。  厚道之人從來不會斤斤計較;厚道之人從來以仁道為懷。厚道之人秉持公正公平;厚道之人一向寬宏大量。  明朝有位讀書人叫徐文貞,一天他請人到家裡來吃飯,不料有一位客人起了貪念,欲將主人的金杯據為己有。  於是那人把這隻金杯藏在了帽子裡,在場的所有人都在幫忙尋找。
  • 周瑞家的:厚道是為人之本
    周瑞家的:厚道是為人之本   舊時代的大戶人家,嫁個女兒也是要下大本錢的(其實古今都一樣)。
  • 防人之心不可無。做人要厚道,但不懂得防範,要栽跟頭
    帆爸育帆妞兒樂分享:(第1227天) 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做人要厚道,但一味真心實意,不懂得防範,終究是要栽跟頭。人心難測,不得不防,留三分精明,可以看破不說破。用七分厚道待人,才能得到貴人相助,交下真正的朋友。三分精明處世,認清人心的險惡,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個善良的厚道人。正如那句:「做人其實很簡單,你對我好,我會對你更好,人心換人心,你真我就真,你假我轉身。時間會證明一切,很多時候,我不傻,只是不說而已。」
  • 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一定要厚道!人厚道,天不欺
    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之人在事業上會得到他人更多的幫助,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廣結善緣,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做人厚道,還是一個成就事業之本。做人若不厚道,就得不到道義與友情的支持,厚道,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以下分享兩個故事,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一定要厚道!人厚道,天不欺。
  • 聽聽|你身邊有聰明,卻不厚道的人嗎?
    今天的聽聽,我們來聊一聊:你身邊有聰明,卻不厚道的人嗎?精明過了頭,就是傻子。遠離那些聰明,卻不厚道的人君子以厚德載物。《了凡四訓》記載了這樣一個厚道之事——明朝楊榮,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是以擺渡為生。一次發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惟救人」,所有的貨物都沒有拿,被當地人嘲笑他們愚笨,失去了一個大發橫財機會。他們不僅沒有乘火打劫,沒有耍陰謀陽謀,而是體恤到別人有生命危險,就拼了命地去救。
  • 不厚道的人,有這幾個特徵,一定不要深交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人品,而厚道是體現人品好壞的關鍵。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能否結為摯友,就要看他厚不厚道,靠不靠譜。不厚道的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看重錢財利益,愛佔人便宜,心胸狹窄,沒有底線,這樣的人一定不要深交。一個人的品質,往往能夠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體現出來。辨別不厚道的人,則需要我們擦亮雙眼,仔細判斷,一旦發現苗頭不對立刻遠離。
  • 厚道的人,三種話不說,三件事不做
    生活中,我們常說:「做人要厚道。」生活中無論是誰,都喜歡跟厚道的人打交道。厚道之人,往往心無羈絆,至真、至善、至美,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許多良好的言行,就比如:三種話不說,三件事不做。但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或者是性格使然,或者是環境使然,說話總是「山路十八彎」,讓人既摸不著頭腦,也想不明白內涵,因而總有一種被「套路」之感。做人厚道,說話就要實在。比起把時間浪費在彎彎繞繞上,不如開誠布公、把握好重點和分寸,如此反而事半功倍,讓人心悅誠服。
  • 厚道,渾然天成的氣質!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每個人的生存本性是與生俱來的。儘管後天會因為修養的不同有所改變,但是不從骨子裡面脫胎換骨,根本不會因為你的敷衍和遮蓋而變成其他不被人知的任何感覺。每個人的社會存在,都有不同的社會認識打下的深深地烙印。但是,不管費盡心機千變萬化也好,處心積慮缺德養奸也好,唯有慈悲為懷,寬容為大,才能夠真正的理解生命存在的根蒂。
  •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厚道乃做人之本,精明乃成事之道。厚道做人,精明做事,既不做碌碌無為的平庸者,也不做狡猾奸詐的小人,而做一名恪守中庸之道的君子,你才能在人際交往中互利共贏。  厚道沒有固定的含義,它只能是某種精神的體現。
  • 厚道是待人處事的美好品格
    插畫:馬寶厚道,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待人誠懇,能寬容,不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