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老鄉堅持手工製作粉條60年

2020-12-21 澎湃新聞

臨潁老鄉堅持手工製作粉條60年

2020-12-16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進入寒冬,臨潁縣固廂鄉四村傳統的紅薯粉條加工紅紅火火,這裡的粉條不含任何添加劑,是用紅薯粉直接加工,吃起來非常筋道,深受大家的喜愛。

12月15日上午,記者在臨潁縣固廂鄉四村看到,71歲的韓德銘正帶著6名工人忙著生產手工紅薯粉條。紅薯粉攪拌好後,一位漏粉者操起漏勺,將紅薯粉放在裡面,一隻手端著漏瓢,舉高后,另一隻手開始均勻地敲打漏瓢,粉條就會源源不斷地漏進下面的熱鍋裡燙熟,經過涼水冷卻後,被挽好搭在竹竿上定型。

「談起四村粉條的淵源,韓德銘說:「我們從小就跟著家裡學做手工粉條,到現在已經五六十年了。 具體時間村裡沒有確切的記載,只知道是一代人跟著一代人學製作粉條。從紅薯到純手工粉條需要十多道工序,打芡,攪粉,漏粉,撈粉,冷卻,凍粉,晾曬,綑紮,包裝等等。我們把純紅薯打成粉子,用最傳統的手藝攪粉,手工捶條,這樣做出來的粉條,粗細均勻,好吃筋道。」

在四村的鄉村道路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晾曬的粉條,像瀑布一樣懸掛著。經過晾曬後,這些粉條將被投放到市場。

韓德銘說:「以前到這個季節,我們整個村裡都是製作紅薯粉條的,粉條多的掛都沒掛。但是,由於傳統工藝生產的粉條製作過程太過繁瑣,人工效率低且成本較高,村裡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外出打工了。現在,村裡只剩下不到20家製作手工紅薯粉條的。」

除了生產手工紅薯粉條,韓德銘廣開思路,生產方式,開發出燜子,面魚,寬粉等系列產品,光滑勁道,口味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做粉條就跟做人一樣,實實在在,才能出好東西,堅持傳統工藝,也能做出傳統手工藝的精品。」韓德銘說。

圖文:王利生 谷鈳新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臨潁老鄉堅持手工製作粉條60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臨潁:又到了手工粉條製作的季節,小編來揭秘紅薯是咋變成粉條的
    進入寒冷的冬季,臨潁縣傳統手工粉條製作又迎來了加工生產銷售的旺季。今天,小編就帶你去揭秘紅薯是怎麼一步步被加工成粉條的。製作粉條的第一步,當然是要先種植紅薯了。臨潁縣這裡一般都是從五月份的時候開始種植紅薯苗,看,生機勃勃的小紅薯苗正在紮根,努力結紅薯呢。田地裡,農民朋友正在彎著腰辛辛苦苦的種紅薯苗。幾場大雨之後,紅薯地裡雜草多了起來,我們還要去田間拔草。經過精心的管理,紅薯長勢旺盛。
  •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
    12月9日,在沙河店三灣村,正一邊嘮叨、一邊指揮村民下粉條的68歲村民侯大川告訴記者說,每年的大雪節氣前後,他們就開始在院子裡砌好灶臺,架好鍋,開始正式製作粉條,完全是純手工製作。」
  • 各種粉條機製作的粉條如何辨認?
    但如今隨著科技發展,時代技術創新,各地演變和現代化機械的生產多種多樣的粉條粉絲、粉皮成品,顏色和透明度各不相同,消費者在購買前都會疑惑哪一種粉條更好或者哪一種粉條是純正的,如何能分辨出是哪一種設備製作出來的粉條,下面小編為你講解下:1、手工粉條:現在手工粉條大致可分為仿手工機械化和純手工製作,兩者區別並不大。
  • 伊金霍洛旗這家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太搶手了!
    伊金霍洛旗這家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太搶手了!這些天,來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賽烏聶蓋村集體經濟「賽一品」食品加工廠買豆腐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成了遠近聞名的「搶手貨」。
  • 手工粉條和機械粉條有什麼不同?粉條機優勢在哪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總會覺得手工做的東西總是比機器加工的要好。工業時代的到來,人口的急劇增長,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依靠各式各樣的機械、現代科技手段才能滿足和供應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但是相比起粉條機製作粉條,大多人還是會採用傳統手工的方式去加工粉條,認為手工粉條的味道比機械粉條的好,這是為什麼呢?手工粉條和機械粉條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機械粉條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加工過程中能保證全程零添加,不會使用明礬之類的增白劑、增稠劑之類的添加劑。很多人認為手工紅薯粉條更勁道,肯定是純紅薯粉條。
  • 農村手工粉條製作,一定要等到天氣足夠冷,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導語:農村人手工製作粉條,都選在冬天,大致是年前一兩個月左右,就是為了等到天氣足夠冷。因為氣溫是能否製作出一份好粉條的關鍵之一。真正的手工粉條是用紅薯粉直接加工而成的,裡面不含任何添加劑,吃起來全是紅薯的清香,而且非常筋道,深受大家喜愛。所以這些年,大家寧願多花點錢,也願意購買純手工粉條。而農民們,能自己做的,更是自己做了。農村自製粉條都是在冬天製作的,這個在農村待過的應該都知道。
  • 百分百純正,手工製作真正無添加的紅薯粉條!(量小)
    #小黑話.美食# 百分百純正,手工製作真正無添加的紅薯粉條!
  • 東北老鄉:豬肉燉粉條,白菜和粉條順序千萬別弄錯,否則很難吃!
    東北老鄉:豬肉燉粉條,白菜和粉條順序千萬別弄錯,否則很難吃!現在早上越發懶了,不想起床,因為外面實在太冷了,出門都需要梁靜茹給點勇氣!大家都知道,豬肉燉粉條是東北的一道特色菜,水嫩的大白菜加上勁道的粉條,還有略帶焦香口感的五花肉片,搭配在一起特別美味,可是在外面吃怎麼吃都香,而在自己家中,卻怎麼都做不出那種味道,總覺得缺少點什麼,後來一個東北老鄉來我家玩兒,他告訴我地道的做法:原來在做豬肉燉粉條的時候還要講究順序,你們平時做豬肉燉粉條的時候是先放白菜呢?還是先放粉條?順序千萬別弄錯,否則很難吃!
  • 臨潁:農民玲姐自學成才學會了手工編鞋,一雙鞋能賣140元左右
    家住臨潁縣瓦店鎮溝王村的孫巧玲,憑藉自己的一雙巧手,努力學習編織流程,製作手工鞋,通過網絡渠道和實體店進行銷售,提高收入的同時也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原來越紅火。孫巧玲的公公患有先天性殘疾,由於婆婆去世得早,家中缺乏勞動力,早些年家裡非常困難,在2014年就被確定為貧困戶。在鎮村幹部的幫扶和支持下,通過自己和丈夫的辛勤努力,在2017年成功實現了脫貧。但是脫貧後的孫巧玲不想滿足於現狀,更不想光靠政府的幫扶,決定要靠自己的雙手和能力讓自己的生活質量更上一層樓。
  • 東北手工純土豆粉條,50多年傳統手藝,卻難以為繼,為啥?
    賁成發製作的純手工土豆粉條粉條晾曬在我們東北,粉條是每家每戶餐桌上必備的食品之一,特別是用地產土豆製作的粉條可以說是大受歡迎,但是這些年在市場上出售的大多都是工廠化生產出來的粉條,那種用傳統手藝製作出來的粉條很少見了
  • 手工紅薯粉條製作過程
    做紅薯粉條,可以分為兩個過程:一是做粉面;二是下粉條。,再過一遍涼水,這時從架子上取一根小細棍,把粉條盤在棍子上,這叫一桿粉條,暫時掛在架子上。吃過晚飯,寫完作業,帶著我家的小黑去粉坊,紅薯燒好了,我吃瓤,它吃皮,吃完了我回去睡覺,它留在粉坊外的棚棚裡看場兒,因為屋子裡架子上還掛著粉條呢。我還喜歡和爺爺一起去集市上賣粉條,下坡我坐在拉車上,上坡我在後面幫忙推。一路上聽爺爺講著以前的事,以前啊,粉條的地位很高嘞,過年時候可以用粉條換肉,兩斤粉條換一斤肉,還可以換豆腐,一斤粉條換兩斤豆腐。
  • 推薦|久煮不糊的粉條,30道工序手工製作,爽滑超勁道
    粉條可以算是一款名副其實的「國民美食」了!最喜歡粉條浸著濃濃的湯汁,透著肉香和醬油香氣,在口腔裡充盈著,爽滑Q彈。用筷子挑起,總有幾根滑到碗裡,湯汁被濺起燙到臉上,每每想起臉上還有記憶中微燙的溫度。如今那種最傳統,實實在在的手工美味,在機械化滲透的今天很難再品嘗到。
  • 臨潁:還是吃不夠?那也沒辦法嘍,首屆甜瓜節完美落幕
    今天小編就以圖片的形式給大家分享下咱石橋的「網紅」,咱臨潁的老鄉們可以來打個call,什麼樣的「網紅」引得參會的各大領導圍觀、拍照?是它是他就是它!大石橋的純手工醬豆吃著不賴,吃著播著,播著吃著!旁邊的大鍋盔也是亮點哦。我是志願者,我是石橋人,我為俺石橋的瓜代言。石橋網紅「集體照」,你認識誰?石橋的西瓜比蜜甜,咱種植戶們笑開顏。
  • 中牟縣黃店鎮著力打造傳統手工粉條生產基地
    12月18日上午,鄭報全媒體記者在中牟縣黃店鎮打車李村一個手工製作紅薯粉條的作坊看到,七八個壯漢有的攪拌粉芡,有的燒柴煮水,有的向沸水鍋裡下粉芡條,飛流直下的粉芡條入水便如遊龍一般滑入另一口水鍋,很快就有一雙大手將粉條撈出,旁邊遞過來一支粉條杆,串上粉條,順水一漂,出水便是一掛,所有人動作配合默契,一氣呵成,觀者拍手稱讚。詩人讚美粉條:「素中魚翅美食鮮,粉玉縈迴味蕾饞。
  • 製作純紅薯粉條拓寬致富路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旻)大雪已過,天氣漸寒,正是手工製作粉條的好時機。12月9日,驛城區沙河店鎮山灣村一戶農家院門前,一口直徑約1.5米的大鍋冒著騰騰熱氣。一團團白色的澱粉經過一個特殊的裝置,變成一縷縷白色的絲線緩緩滑入滾水之中,頃刻間變成淺褐色的粗細均勻、頗具韌性的粉條。緊接著,這些冒著熱氣、帶著黏性的粉條被挑入大鍋旁邊一口冷水缸中,在師傅嫻熟均勻的舞動下,粉條在水中劃了幾道漂亮的弧被穿進木竿。早已守候在旁邊的人接過掛上粉條的木桿,轉身放入冷水槽中不停搖擺、揉搓,徹底滌去黏性,那一條條泛著青光的淺褐色的粉條被均勻地分布在木桿之上懸掛在一旁。
  • 臨潁老鄉金項鍊不見了,竟然是被閨蜜偷走了
    關注小城臨潁,臨潁新聞,第一時間送達(圖文:王利生 曹娟)面對「閨蜜」,誰也不太會有防備心理,對財產的保管都會相對放鬆,更不用說防盜意識了,總覺著在自己眼皮底下,有啥不放心的呢,卻不知疏於防範,就等於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創造了機會。
  • 行唐農村純手工紅薯粉條竟是這樣漏出來的!
    手工漏粉這門祖傳技藝在行唐也許只有上點歲數人才會!小編也是第一次見到。看看這陣勢,漏粉可不是一人兩人可以單幹的活兒!還要左鄰右舍合夥出人出力才能協作加工的!一般都加工為圓粉條和片兒粉兩種!圓粉是最多的!
  • 手工粉條變暢銷年貨 青島「粉條村」趕製忙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臨近春節,青島市膠州大相家村迎來繁忙的粉條加工季,以紅薯為主要原料的純手工粉條成為春節暢銷的「年貨」。(「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攝)近年來,大相家村成立了青島大相家村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紅薯粉條已成為村民冬閒增收致富的「法寶」。
  • 山西老銀匠37年堅持手工製作銀器:希望培養更多手工藝人
    石安林供圖中新網長治11月28日電 題:山西老銀匠37年堅持手工製作銀器:希望培養更多手工藝人作者 吳瓊 鮑曉明 李冬芳化料、壓坯、做胎、鏨花、焊接、拉絲、打磨……一件手工打造的精美銀器往往需要十幾道甚至二十餘道工序,而這每一道工序仍需要若干小工序才能完成。
  • 臨潁:一男子看到跟自己車型一致的車,拍下照片花300元製作假牌
    為強化道路交通事故防範和交通秩序管理,臨潁交警重拳出擊,嚴厲查處假牌套牌交通違法行為,近日,一輛套牌車輛在臨潁落網。案件詳情近日,臨潁縣交警大隊接到市局協查通告:一輛車牌號為豫A2H***的轎車涉嫌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