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路惠民、養路利民、管路為民」,吉林省始終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頭號民生工程。作為擁有553.78萬公頃耕地、1279萬鄉村人口的農業大省,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十三五」時期,吉林省形成了「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全省612個鄉鎮、9323個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公路、通客車。
近5年來,省交通運輸廳在體制機制上先後推動出臺《關於實施農村公路惠民工程的意見》《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全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及督導考評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省公路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趙福臣說:「我們從組織架構入手,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16個省直部門為成員的『四好農村路』工作領導小組,基本構建起協同推進的建設模式、智慧監管的管理模式、專群結合的養護模式和深度融合的運營模式,堅持主動作為,充分發揮了公路行業『先鋒官』的作用。」
經過省地協同推進,吉林省農村公路網絡初步形成,基本實現「通村暢鄉達屯」。5年間,全省累計完成投資198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3萬公裡、改造危橋640座、實施安防工程9079公裡、「暢返不暢」整治1.4萬公裡。「我們自然屯通硬化路率由『十二五』末的65.1%提高到89.8%。有6個縣(市)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17個縣(市)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省示範縣。」趙福臣驕傲地說。
一條條當年的「搓板路」變成了水泥路、柏油路,一條條當年屢修屢爛的「永修路」鋪成了平坦如砥的「致富路」,村民們臉上的笑容也漸漸多了起來。「以前的土路出行太不方便了,打車給雙倍價格司機都不來。現在路好了,不僅打車方便了,收貨的商販也能把車開到田間地頭,我們的農作物直接裝車就能運出去了,收入也比以前多了。」談到路修好的改變,雙遼市金良村村民王二臣欣喜地說。
新的農業產業區、小商品集散地及經濟走廊帶正在逐步形成,「四好農村路」有效帶動了效益農業、鄉鎮企業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19年,全省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90057公裡,全省所有鄉鎮、建制村通了硬化路,所有鄉鎮、建制村和自然屯通客運班車,基本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全省農村公路形成了建管養運協調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條條整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在鄉野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一輛輛綠色環保的城鄉公交車穿梭往來、安全便捷。運營好是「四好農村路」發展的最終目的。吉林省大力支持城市公交向鄉鎮延伸,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讓農民享受城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目前,全省共有長春至小八家子等315條農村客運班線實施了公交化改造,投入3481輛公交車運營。」趙福臣說道。
三分建,七分養。養護好是鞏固「四好農村路」發展成果的重要保障。「十三五」以來,吉林省農村公路養護專業化、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大中修養護工程項目全部通過公開招標選擇有資質的企業實施。吉林省充分發揮鄉鎮、村委會的作用,搭建「四好農村路」網格化管養聯動機制,每年春秋兩季組織群眾進行集中養護,有效保證了有路必養、養必到位,逐步做到「管養一條路、示範一條路、長效一條路」。雙遼市勃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有忠說:「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村民愛護路的意識也跟著提升了,路兩側的綠化也讓我們的村莊變美了,大家都跟著受益。」
隨著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吉林省所有縣城之間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接,縣(市、區)所在地與所轄鄉鎮基本實現三級以上公路連接,基本構建起對內對外聯繫便捷、高效、有序的城鎮通道格局。「四好農村路」建設,真正成為連接城鄉、服務「三農」的「民心路」「產業路」「致富路」。(鄒鵬亮)
【來源: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