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南部,有一種昆蟲跟蟬一樣引人注目,但是名聲跟蟬比起來,要略微小一些。如果它像蟬一樣,有一個小音箱,一天到晚唱個不停,再加上它非常獨特的外形,那麼它的聲望恐怕就會超過蟬了。這個昆蟲就是螳螂。
寬闊的薄翼,如輕紗般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如手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進行神聖的祈禱。
—【法】法布爾《昆蟲記》
推薦譯林出版社陳筱卿譯本
祈禱:向神祝告求福。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在心中祈禱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幸福。)
在古希臘,農夫們認為螳螂是傳達神諭的預言家,因為他們常看見螳螂半身直起,態度莊嚴,前腿形狀如臂,彎曲伸向半空,微微舞動,好像是在向神祈禱。
螳螂在希臘語中就有「佔卜者」之意。今天的金句描寫的就是螳螂「祈禱」的畫面。
前兩句描寫的是螳螂的外形,羽翼輕薄寬大,後兩句描寫的是螳螂常見的動作,讀者很容易就能想像出螳螂的模樣。
法布爾見過的螳螂也是如此,他一度以為它是一位優雅溫柔的女士。
天生有著一副纖細的身材,一雙迷人的大眼睛,淡綠的體色,輕薄如紗的長翼。
就像中國宮廷裡的那些身披薄紗、拖曳著長裙、輕盈盈的絕色舞女,妖嬈而迷人。
但實際上,螳螂並不像古希臘人和法布爾想像的那麼神聖美好,一切都是溫柔的假象!
見過螳螂的人,都會十分清楚地發現,螳螂的大腿比它的腰還要長,上面生長著兩排鋒利得像鋸齒一樣的東西。
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長著一些大齒,一共有三個。總之,螳螂的大腿簡直就是有兩排刀口的鋸齒。
而它小腿上的鋸齒要比長在大腿上的還要多,鋸齒末端還生長著堅硬銳利的鉤子,這些小鉤子就像金針一樣,能深深刺入獵物的身體。
兩個前足整體看來,就好像螳螂揮舞著的兩把大刀。當螳螂想要把腿摺疊起來的時候。
它就可以把兩條腿分別收放在這兩排鋸齒的中間,這樣是很安全的,不至於自己傷到自己。
所以法布爾友情提示大家,別輕易去惹螳螂,它可不是好惹的。
因為螳螂身上的武器暗器實在太多了,它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選擇各種方法來自我防禦。
比如,它有鐮鉤去鉤你的手指;它長有尖刺,可以用它來刺你的手;它還有一對鋒利無比的大鉗子。這對大鉗子夾住你的手時,那滋味兒可不是好受的!
螳螂就是這樣一種兇狠的昆蟲,它們甚至會同類相食,即使對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自己丈夫,也不存情意!
而且,它吃的時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一隻螳螂咬住另一隻螳螂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的那副樣子,簡直和它吃蝗蟲、吃蚱蜢的時候一模一樣,仿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面對螳螂這種如此兇殘的昆蟲,法布爾只能無奈地感慨,這就是自然法則,儘管它兇殘無情,但我們無法否認,螳螂是一種益蟲。
在沒有農藥的年代,在幫助農民清理莊稼中的害蟲這件事上,螳螂立下了赫赫功勞。
今天的金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將螳螂的羽翼比作拖曳的輕紗,可見它的羽翼又薄又長,呈透明狀。它直立祈禱的樣子優雅高貴,美麗的外形配上優雅的身姿,的確令人會對螳螂這種昆蟲產生嬌柔溫情的錯覺。這一描寫不僅是在刻畫螳螂的外形,與後文的內容也形成了反差,極具張力。
【今日小話題】如果讓你想像一種不存在的昆蟲,你會作何描寫呢?
古希臘:(Greece)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
竇神歸來
微信號 : dayuwendouxin
新浪微博:@竇神歸來
轉載/合作請聯繫:douzhai@zhongwenwe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