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歲半寶寶行走敏感期,學步車看似方便實則危害大

2020-12-22 媽媽要成長

導語: 0-2歲半寶寶行走敏感期,學步車看似方便實則危害大

提到孩子行走敏感期,不得不講兒子小時候的故事。記得那個時候孩子剛剛八個月左右,因為在家裡幹個體診所,孩子沒有人照顧,比較省事的辦法就是為孩子準備個學步車,這不但能節約我的時間,孩子也能不那麼拘謹。無拘無束,只要在家裡面設定的範圍就可以自由活動。

我當時為這個想法感到驚喜,但這個決定至今都讓我後悔不已。

想起孩子的那段時光,心裡仍然心疼和愧疚。當時院子裡不是水泥地,是用哪種大大小小的碎磚塊堆排起來的地面,自然不太平整。且不說學步車,在孩子敏感期讓寶寶錯過了那個階段大大小小的自我鍛鍊機會。

學步車這個看似安全的小東西,幾乎家家都有,方便了很多家庭,也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傷害。我們家孩子也不例外,一個人帶孩子幹診所實在忙不過來,學步車就成了孩子的玩伴。孩子看似很輕鬆,坐在學步車裡腳尖一滑就能跑到想去的地方。直到有一次我給病人拿藥聽到兒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孩子滑倒在一片有石子的角落裡,整個人和車都倒了下去。當時只顧著抱孩子,檢查了孩子的身體,我這個粗心的媽沒有想到摘掉孩子的帽子查看,直到給孩子吃過奶,寶寶睡著,脫去孩子的帽子發現額頭上有個很深的傷口。那個傷口至今印在孩子腦門上,只要稍微皺一下眉頭特別明顯。對這件事我仍然感到愧疚。

最近看了一本《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讓我愛不釋手,作者從寶寶0歲開始探索,把 6歲以前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分析的特別透徹。直到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上天塑造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經歷各種不同的階段,通過各個敏感期學習不同的成長知識。這也是在孩子剛剛出生用哭表達意願,從咿咿呀呀學語到兩三歲就能陪我們聊天的深意。

養育孩子不就是見證他們的成長過程,欣賞並協助他們走過每一個階段的脫變嗎?

曾幾何時,我們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不讓抱著,非要執拗地下來自己走。父母累得腰酸背痛,孩子卻意猶未盡地專注於走路。他那麼的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走在坑坑窪窪的小路,一段那麼看似平常的一段路,他一遍一遍地練習,甚至還津津有味。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是一本深入解讀兒童敏感期的教育之術,作者李芷怡通過真實的案例破解孩子的行為秘密,解釋哪些孩子成長路上不可理喻行為背後的深意。她是蒙臺梭利高級教師指導,在美國,洛杉磯,西雅圖等地從事教師培訓工作,具有豐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一直置身於嬰幼兒教育及研究工作。

「很多青春期問題不斷的孩子,很很大程度上因為敏感期內沒有得到相應的幫助,導致內在發育受阻,青春期以叛逆的形式表現出來。」

人之所以為稱為高級動物,不但可以直立行走,也能夠動腦思考。孩子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段時間孩子特別喜歡把家裡的東西按照他們理解的順序去擺,家長門插手打亂,孩子們哭鬧不止,那是因為我們破壞了他們心理的秩序。

寶寶安全敏感期,很多家長不解,孩子明明睡得好好的,就是不能放手,屏住呼吸把他們放在床上沒有一分鐘就已經哭鬧不止,這是上輩子的仇人嗎?連個上廁所的時間都不給,實際上孩子在建立安全敏感期。寶寶通過認識父母身上的氣味來區分關係,只有經常照顧孩子的人才讓他們感覺到安全。這個時期寶寶以自我為中心,在他的心理什麼都是自己的,感覺失去掌控力就用哭表達焦慮。

敏感期對孩子來說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只有遵循孩子生長發育規律,才能順應孩子身體的需求,獲得成長路上取之不盡的知識。

對行走敏感期一直懵懵懂懂,我想補上這一課,兒子在幼年時期我缺失的那部分養育知識。這篇文章主要根據李芷怡老師本書的觀點來闡述孩子在行走敏感期期間應該給予的支持和鼓勵,以及在養育的路上怎麼避免哪些坑。

欣賞陪伴孩子

作者例舉了女兒小時候學走路的故事,女兒艾米在剛剛會走的時候特別有勇氣。記得有一次帶女兒去走鵝卵石小路,孩子竟然被路邊一片的剛鋪水泥路給吸引,還沒有反應過來孩子已經一腳踏進去,然後跌倒在水泥裡,正當幹活的爺爺想要幫忙時,被作者媽媽制止。她耐心地觀察孩子,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思索著,他開始慢慢地用一條腿支起重力,嘗試著站起來。整個過程中孩子特別的專注,等到她從那片水泥路走出來時滿身沾滿水泥,臉上卻洋溢著知足的笑容,臉上寫滿了自信。

孩子並不是家長心目中的小淘氣,他們通過自身探索,發現行走的奧秘。他們不斷地汲取知識,家長這時候適當的放手,儘量不要去幹涉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慾。你會發現孩子對越來越自信,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感興趣。

路上的一隻螞蟻,坑坑窪窪的小路,我們以為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在孩子心裡都是驚喜。他在不斷地體驗著行走的樂趣,大腦在探索中不斷的刺激腦細胞,使得腦細胞更加成熟。

這不禁讓我回憶起兒子小時候,兒子特別聰明,不滿十一個月已經能邁開腿慢慢走,明明平坦的路不容易摔跤,他偏偏要走那個滿地疙瘩坑坑窪窪的小路。我曾那麼不耐煩地阻止,對於他的行為特別不理解,一次一次地把他從坑坑窪窪的路上抱起來。孩子只有在父母的阻止中哭鬧掙扎。

現在想想不懂育兒知識真可怕,父母用力量控制孩子探索,孩子只能用哭聲表示反抗。有什麼辦法,這方面知識缺乏。他在我一次一次不厭其煩的阻止中哭鬧,現在不哭了,也過了這些重要的敏感期。

作為家長,只有不斷的學習適應孩子的成長,我們才能更好的熟悉孩子的成長規律,不做他們成長的絆腳石,順應身體發展規律。

從爬行到直立,孩子經歷著從四隻腳走路到兩隻腳走路的過程,父母見證了孩子一天天的成長,孩子從行走中學習鍛鍊了身體的腿部肌肉,感知敏感期帶來的變化,從摸索中掌握和協調身體的平衡。

踮著腳走路

作者列舉了朋友孩子的例子,寶寶經過學步車漸漸學會了走路,可令他們疑惑的是孩子只會惦著腳尖走路,腳掌用不上力,這讓他們特別的苦惱。直到通過分析找到原因,他們才恍然大悟。這是孩子在學步車裡常有的行走模式,孩子用腳尖滑行,看著來去自如,不但沒有很好的感知敏感期身體的變化,也錯過了平衡身體及協調四肢的能力的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第一次做父母難免莽莽撞撞,我們總希望通過最好的養育方式為孩子規避哪些育兒的坑。在眾多的方法中,站在那些過來人的肩旁上,藉助他們的經驗和力量,是避坑育兒的最佳方法。孩子的每個階段都很珍貴,父母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了解孩子成長規律,這本育兒書準父母們及爸爸媽媽們值得一讀。

單選|在育兒中你給孩子用過學步車嗎?你認為有危害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建議寶寶用「學步車」?這幾大危害,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今天在小區散步,看到好幾個家長用學步車給孩子學走路。只見孩子坐在學步車裡,雙腳微彎,向前橫衝直撞著。雖然學步車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方便,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危害,所以我的孩子到了學步年齡,我從來都沒有給他用過學步車,而現在看到這麼多的家長給剛學步的孩子用學步車,為了孩子的健康考慮,我覺得我還是有必要跟還在給孩子用學步車的家長普及一下學步車的危害。
  • 哪種學步車值得買?來看看學步車的利弊大PK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兩種學步車,圓形底盤式學步車(騎坐式學步車)和手推式學步車。  圓形底盤式學步車功能簡單,價格親民,在三四線城市隨處可見,但在歐美及國內一線城市卻有過時趨勢,這是因為圓形底盤式學步車的危害給大家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學步車的利弊也一直備受爭議。
  • 學步車是個大忽悠!不能學步而且危害多!
    這天,她回家後發現家裡多了個學步車,一問才知是家裡親戚送的。小慧:媽媽,這個學步車不要給寶寶用,對寶寶不好。婆婆:為什麼不好?很多人都在用。學步車不就是學走路用的嗎?小慧:不是,寶寶學走路不需要用這個學步車。婆婆:可是我看確實比較方便。你看寶寶放在裡面自己可以墊著腳尖學著走,要是累了,縮起雙腿就能休息。
  • 學步車的危害,遠遠超乎你想像​
    案例1:慧慧剛滿1周歲,已經會走路了,8個月大的時候就喜歡坐在學步車裡玩耍,但父母覺得小孩走路姿勢奇怪來就診。醫生查體,發現慧慧雙腳併攏站立後,兩膝蓋間距有三指寬,屬於「O」 形腿,醫生分析可能是學步車導致的腿部發育畸形。案例2:涵涵1歲半了,剛學會自己走路,但走路喜歡踮腳,同樣是使用學步車學走路,醫生分析認為踮腳習慣可能與使用學步車有關。
  • 寶寶不能使用學步車?背後的危害你清楚嗎?
    學步車是很多家長的最愛,孩子到了學走路的年紀,有了學步車就變得非常方便了,把孩子往學步車裡一放,就可以去忙自己的事情,還能輔助孩子走路,但事實上,過早讓寶寶接觸學步車並不利於寶寶的成長。
  • 學步車不能「學步」?兒科醫生:教寶寶獨立行走,四個條件要注意
    別看它名為「學步車」,可實際上對孩子學習走路的幫助並不大。家長買回家無非就是為了解放雙手,長期讓娃長期使用對他們平衡能力的發展,以及智力發育都不利。各位家長應該權衡利弊之後,再決定是否要給孩子買學步車。一、學步車對孩子學習走路的危害有哪些?1.
  • 媽媽把6個月的寶寶放進學步車裡,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有些媽媽認為自己的寶寶喜歡看電視,可以開發智力,就常常開著電視機,讓嬰兒看或聽,這對他的健康是不利的。特別注意:6個月以前是兒童視力發展的敏感期。帶嬰兒出門旅行應該做哪些準備?如今,帶著幾個月大的嬰兒出門乘汽車、火車,坐飛機的越來越多了。
  • 學步車7大危害坑娃沒商量,早被列入育兒工具黑名單,你還在用?
    若蘭媽咪謝絕了她們的「好意」,並建議她們也不要為了圖方便省事,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很多家長早早就讓孩子坐進學步車,將學步車視為育兒的好幫手,甚至朋友生寶寶也拿這個當禮物。但是你知道嗎?早在 2004 年,加拿大就禁止了嬰兒學步車的製造,銷售和進口。2011 年我國衛生部曾發文稱,不建議使用學步車。
  • 能不能給寶寶用學步車、學步帶?| 乾媽答疑
    學步產品對學步沒啥幫助| 學步車不利於寶寶學走路,安全隱患不小實際上,學步車並不能幫助孩子真正學習走路,反而會打消寶寶走路的欲望。經常用學步車,寶寶的腿部肌肉和協調能力得不到有效鍛鍊,不利於大運動的發展。有的寶寶身高不足,踮著腳才能著地,可能會影響正確的走路姿勢。
  • 寶寶學走路,要不要使用學步車?學步車有什麼危害嗎?
    1.限制寶寶成長寶寶坐在學步車裡自己就可以想去哪就去哪,的確是行動自如。可他們練習爬行和翻滾的機會就沒有了,慢慢的他們就會對爬行和翻滾沒興趣了。把寶寶束縛在狹小的學步車裡,限制了自由活動空間。要知道爬行是需要整個身體來配合的,是一項很好的運動,這樣有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的,而學步車限制了寶寶,所以也會限制寶寶的成長。讓寶寶沒有鍛鍊的機會。2.寶寶變成o型腿要知道寶寶的骨骼是特別柔軟的。 特別是越小的寶寶。
  • 關於學步車的利弊我來說兩句 ! ! !
    作者:寶寶知道 小豆豆育兒什麼是學步車?學步車來源於西方,歸屬於玩具童車類,一般由底盤框架、上盤座椅、玩具音樂盒三部分組成。學步車的設計原理是讓把寶寶安放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可移動框架內,協助兒童走路,但事實上它對寶寶學習走路並沒有什麼好處。
  • 你給寶寶使用學步車了嗎
    有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在寶寶學走路時,難免有磕磕碰碰,媽媽們一般會給寶寶使用學步車來輔助寶寶學習走路,可是,媽媽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學步車真的很有益嗎?用學步車有哪些利弊呢?跟我一起往下看……記得詩雯十個月後,開始進入爬行的,婆婆因為怕詩雯歪倒,就給她買了個學步車,說讓詩雯站裡面方便活動,也不用擔心她會摔倒,而且有利於大人做事,買了學步車後就讓詩雯自己站裡面玩,起初我也沒太幹涉,直到後來,婆婆讓詩雯一站都是半小時,甚至不哭鬧都不會抱她,我無意中發現,學步車上有說明:使用學學步車不宜過長,一般15分鐘左右;這才引起我的重視,原來學步車也有弊端啊!
  • 三歲看大?沒錯,三歲前寶寶的敏感期,父母都應該知道,可別錯過
    觀感敏感期觀感敏感期一般發生在0~6歲,寶寶一出生就靠聽覺、視覺、嗅覺、味覺來感知這個世界。所以發育是寶寶智力發育的基礎,這個敏感期將持續到寶寶6歲。尤其是在3歲前,寶寶主要依靠自己的感官來獲得生活上的實踐經驗,爸爸媽媽在這一時期,可以為寶寶準備鍛鍊感官發育的物品,挖掘和鍛鍊寶寶的感官發育,為智力加分。親子依戀敏感期親子依戀敏感期是指0~2歲之間,爸爸媽媽與寶寶之間的依戀關係培養。
  • 學步車對寶寶危害這麼大,你還敢讓他坐嗎?
    剛滿一歲的梅梅身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媽媽把她放在學步車裡練習走路,一個轉身的功夫,梅梅卻滑到了放在牆角的熱水壺旁邊,接著就是一陣兵荒馬亂,學步車翻了,梅梅也摔出來了,熱水壺還倒了,裡面的水撒了一地,幸運的一點是,熱水壺裡的水不是滾燙的熱水,所以梅梅只是摔倒後受了點輕傷,否則後果簡直不可想像。這樣的不安全性給寶寶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 學步車能幫助寶寶「學步」?別再執著了,這才是學走路的正確方法
    但是需要各位家長警惕的是,長期使用學步車,卻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危害。1,缺乏學習走路的自主性。孩子在學步車內,輕輕的動作,無需花費大量力氣,就可以自由挪動。孩子習慣了依賴學步車的幫助,就會喪失對學習走路的自主性,不願意主動嘗試去自己走路。這樣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進度,影響孩子的成長規律。2,影響身體發育。
  • 31個兒童成長敏感期(五)--大肌肉、小肌肉發育敏感期
    ,不停止的運動階段就隨之發生了,大肌肉的發展以腿部肌肉發展為重點,順序依次是大腿支撐站立、小腿與大腿配合行走、有節奏的下肢配合運動開始奔跑、足部平衡與腿部力量的協調出現跳躍,這樣的發展順序決定了孩子們訓練自己的節奏,於是就出現了相對應的行為,爬上爬下,翹腳尖走路等。
  • 學步車,早被多個國家列入黑名單!為何你還在給孩子用?
    在我們的周邊,很多家長在孩子半歲以後,都會給寶寶買個學步車。這些家長的願望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儘快學會走路,而且在學走路的時候不至於碰傷或跌倒。家長也可以自由一些,遠遠地瞧著孩子就可以了,自己還能幹點兒別的事情,甚至可以趁機刷刷手機。您知道嗎?
  • 你還在給孩子使用學步車嗎?這5大危害,寶媽們要知道
    到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選擇給孩子使用學步車,首先,使用學步車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父母,父母不必再夾著,扶著,拉著孩子學走路,能夠抽出更多時間去忙別的事情。其次,使用學步車比孩子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學走路相對安全點,不易摔跤。
  • 4歲前用錯這些帶娃用品,小心寶寶長成O型腿
    除了剛出生時的青蛙腿,在寶寶7歲前還要經歷這幾個變化過程:1歲半以前的嬰兒期嬰幼兒腿部會呈橢圓狀,形狀類似「O型腿」;1歲半腿型逐漸外旋而變直,變成直腿;3~6歲部分寶寶開始出現膝外翻,看上去像「X型腿」,但也有寶寶沒有這個階段;7~8歲腿型基本變直
  • 蒙特梭利育兒法 | 寶寶成長路上的6個敏感期你了解嗎?
    我在學習蒙特梭利育兒法的時候,get到了原來寶寶從0-6歲,大概會經歷6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1-3歲)、語言敏感期(0-6歲)、感官精緻化敏感期(0-5歲)、細小食物的敏感期(1.5-2歲)、動作協調敏感期(1.5-4歲)、社會性行為敏感期(2.5-6歲)。我家2歲多的angel正處於秩序敏感期、感官精緻化敏感期和動作協調敏感期這三個兒童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