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n artist , not just an architect.」
「我是一位藝術家,而不只是一名建築師。」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一個能影響世界上最有權勢人物的建築師,世界上幾乎每個城市都可能看見他留下來的不可磨滅的標誌性建築作品。
他是一個集建築師、畫家、雕塑家、規劃師、建築理論家及作家於一身的天才,就如同他所說的,他不只是一名建築師,更是一名藝術家。
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來源於他那光潔不染的髮型,還有鼻梁上那款經典的黑框圓形眼鏡,再加上花樣百變的蝴蝶領結搭配一套套優雅得體的西裝,紳士風度十足。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拉索德封(La Chaux-de-Fonds),他的家鄉位於崇山峻岭,面積小但歷史悠久。18世紀以來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鐘表生產中心之一。
生在這樣的城市中,大家普遍都以鐘錶業為生,柯布西耶的父親也不例外的成為一名制表師,13歲的柯布西耶就跟隨父親學習制表工藝,之後去了當地一所藝術學校學習,也正是在這裡,他碰到了一生中唯一的一位老師——查爾斯·勒普拉特涅(Charles Le Plattner)。
柯布西耶在繪畫上的啟蒙就來源於這位老師,並在老師的建議下開始學習建築設計。1907年開始,柯布西耶開始了全面的自學建築,柯布西耶的自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參與老師介紹的真實建築項目中,二是在遊歷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建築設計認識。
他用了4年時間到歐洲各國,其中地中海地區收穫最大,他在這學習到如何運用簡單幾何結構搭建豐富的建築形式、如何合理採光、如何用建築外部風格來豐富建築內部感受等等。
//
畫 家
//
在柯布西耶的設計中,他把繪畫、雕塑與建築整合,使它們完全融為一體。從他的作品你能看出來,無論是在繪畫還是雕塑領域,都擁有很深的造詣。他骨子裡就是個藝術家,對於美學敏感、大氣磅礴。然而他並不僅僅局限於繪畫和雕塑,建築也成為他設計創作的一份子,將建築與繪畫、雕塑完美整合,正是他獨特的設計理念。
//
工程師
//
工業時代的來臨暴露出許多新問題,柯布西耶非常敏感,他提出了模度體系,這是一套基於人體的尺度,對家具、建築、城市提出了一套模度體系。這一體系類似於化學的還原反應,使物質回到一種純粹的狀態。這也給了工程師一個指導思想:把問題還原成最簡單的東西——建築,再向外延伸:建築什麼最重要?對結構工程師來說,一要安全;二要效益;三要能建造出來,這才是一個工程師正確的思維方式。
//
作 家
//
柯布西耶一生建築思想的結晶全部集中在了《THE RADIANT CITY(光輝城市)》中,寓意閃耀著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光輝。今天世界上許多大城市的城市規劃都受到了他理論的影響。
「在這個絕妙的構想中——天空、大海、阿特拉斯山和卡利比亞山——每一個人,五十萬人口中的每一個個體,共同組成了現代時代的明日都會中的居民,他們享受著天空、大海和山巒的美景,這些景致在公寓窗口徐徐展開,令人鼓舞,給人愉悅。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這就是規劃的力量。」——《光輝城市》
//
規劃師
//
1951年,法國建築師柯布西耶受聘主導昌迪加爾的新城市規劃工作,他制定了城市的總體規劃,並參與首府行政中心的建築設計工作。這是一座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乾旱平原上的城市,在平地上興起的這座城市,與晚年的柯布西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Heidi Weber Museum
這是柯布西耶設計的最後一棟建築——(Heidi Weber Museum)。竣工於1967年,這也是柯布西耶去世前設計的最後一個建築。鋼鐵屋頂和其色彩鮮豔的外立面面板是標誌性的存在,它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The World Heritage
1965年,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與世長辭,成為建築界的一大歷史。法國文化部長代表法國政府為柯布西耶主持國葬。
2016年7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公布,為了紀念柯布西耶「對現代主義運動的傑出貢獻」,將其17個著名建築作品列為世界遺產。
讀完本文,一位能榮享國葬待遇的建築設計師,你應該也了解了他的地位究竟如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