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究竟有什麼地位?一個能讓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的人!

2020-12-14 萬豐建設集團

「I'm an artist , not just an architect.」

「我是一位藝術家,而不只是一名建築師。」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一個能影響世界上最有權勢人物的建築師,世界上幾乎每個城市都可能看見他留下來的不可磨滅的標誌性建築作品。

他是一個集建築師、畫家、雕塑家、規劃師、建築理論家及作家於一身的天才,就如同他所說的,他不只是一名建築師,更是一名藝術家。

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來源於他那光潔不染的髮型,還有鼻梁上那款經典的黑框圓形眼鏡,再加上花樣百變的蝴蝶領結搭配一套套優雅得體的西裝,紳士風度十足。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拉索德封(La Chaux-de-Fonds),他的家鄉位於崇山峻岭,面積小但歷史悠久。18世紀以來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鐘表生產中心之一。

生在這樣的城市中,大家普遍都以鐘錶業為生,柯布西耶的父親也不例外的成為一名制表師,13歲的柯布西耶就跟隨父親學習制表工藝,之後去了當地一所藝術學校學習,也正是在這裡,他碰到了一生中唯一的一位老師——查爾斯·勒普拉特涅(Charles Le Plattner)

柯布西耶在繪畫上的啟蒙就來源於這位老師,並在老師的建議下開始學習建築設計。1907年開始,柯布西耶開始了全面的自學建築,柯布西耶的自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參與老師介紹的真實建築項目中,二是在遊歷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建築設計認識。

他用了4年時間到歐洲各國,其中地中海地區收穫最大,他在這學習到如何運用簡單幾何結構搭建豐富的建築形式、如何合理採光、如何用建築外部風格來豐富建築內部感受等等。

//

畫 家

//

在柯布西耶的設計中,他把繪畫、雕塑與建築整合,使它們完全融為一體。從他的作品你能看出來,無論是在繪畫還是雕塑領域,都擁有很深的造詣。他骨子裡就是個藝術家,對於美學敏感、大氣磅礴。然而他並不僅僅局限於繪畫和雕塑,建築也成為他設計創作的一份子,將建築與繪畫、雕塑完美整合,正是他獨特的設計理念。

//

工程師

//

工業時代的來臨暴露出許多新問題,柯布西耶非常敏感,他提出了模度體系,這是一套基於人體的尺度,對家具、建築、城市提出了一套模度體系。這一體系類似於化學的還原反應,使物質回到一種純粹的狀態。這也給了工程師一個指導思想:把問題還原成最簡單的東西——建築,再向外延伸:建築什麼最重要?對結構工程師來說,一要安全;二要效益;三要能建造出來,這才是一個工程師正確的思維方式。

//

作 家

//

柯布西耶一生建築思想的結晶全部集中在了《THE RADIANT CITY(光輝城市)》中,寓意閃耀著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光輝。今天世界上許多大城市的城市規劃都受到了他理論的影響。

「在這個絕妙的構想中——天空、大海、阿特拉斯山和卡利比亞山——每一個人,五十萬人口中的每一個個體,共同組成了現代時代的明日都會中的居民,他們享受著天空、大海和山巒的美景,這些景致在公寓窗口徐徐展開,令人鼓舞,給人愉悅。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這就是規劃的力量。」——《光輝城市》

//

規劃師

//

1951年,法國建築師柯布西耶受聘主導昌迪加爾的新城市規劃工作,他制定了城市的總體規劃,並參與首府行政中心的建築設計工作。這是一座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乾旱平原上的城市,在平地上興起的這座城市,與晚年的柯布西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Heidi Weber Museum

這是柯布西耶設計的最後一棟建築——(Heidi Weber Museum)。竣工於1967年,這也是柯布西耶去世前設計的最後一個建築。鋼鐵屋頂和其色彩鮮豔的外立面面板是標誌性的存在,它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The World Heritage

1965年,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與世長辭,成為建築界的一大歷史。法國文化部長代表法國政府為柯布西耶主持國葬。

2016年7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公布,為了紀念柯布西耶「對現代主義運動的傑出貢獻」,將其17個著名建築作品列為世界遺產。

讀完本文,一位能榮享國葬待遇的建築設計師,你應該也了解了他的地位究竟如何了吧

相關焦點

  • 阿根廷準備為馬拉度納舉行國葬 守靈儀式在總統府玫瑰宮舉行
    據悉,他的守靈儀式極有可能於明天在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總統府玫瑰宮(Casa Rosada)舉行。據報導,雖然最終安排取決於馬拉度納家人的想法,但阿根廷政府已準備提供總統府為馬拉度納舉行國葬。此前阿根廷曾為7位前總統以及五屆F1世界冠軍得主方吉奧舉行過國葬。
  • 汶萊王室舉行國葬,生母二王妃哭成淚人
    汶萊王室舉行國葬,生母二王妃哭成淚人汶萊古代被稱之為「渤泥國」,一直跟中原王朝交往密切,並且經常派遣使者進貢。深受伊斯蘭教文化的影響,汶萊變成了一個宗教王國,並且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三十八歲阿齊姆王子離世,汶萊王室舉行國葬,生母二王妃哭成淚人。
  • 【阿根廷準備為馬拉度納舉行國葬】阿根廷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
    2020-11-26 11:05:34來源:FX168 【阿根廷準備為馬拉度納舉行國葬據悉,他的守靈儀式極有可能於明天在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總統府玫瑰宮(Casa Rosada)舉行。《衛報》稱,屆時預計將有一百萬人參與,走過一代球星的靈柩。
  • 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系列:柯布西耶-蘇維埃的宏偉構想
    他超前的現代主義設計在日內瓦國際聯盟總部的競賽中遭遇慘敗,只因當時已74歲的法國著名新古典主義建築師 Henri Paul Nénot強烈反對他的設計。因為懦弱保守而不敢接受新建築風格、新建築思想的法國和瑞士已不值得柯布西耶的留戀,他把目光轉向了東方。在西歐得不到的,柯布西耶在蘇聯又能得到什麼呢?
  • 一人千面丨偉大的建築師柯布西耶
    但這個為大眾所熟知的引人注目的形象是柯布西耶為俘獲公眾注意力而「有意」塑造的,它是一個精心籌劃的偽裝。其中有一個令人驚嘆的手部特寫鏡頭,他的手如造物主一般高懸於模型之上,塑造著巴黎的未來。神聖與崇高1944年,法國朗香的一座教堂被炸毀,隨後柯布西耶接到委任設計一座新教堂。
  • 把馬拉度納當成民族英雄進行國葬,其實是弱國的悲哀!
    阿根廷為他舉行了國葬。這在中國人看來很是不可思議,不就是一個足球運動嗎?至於為他進行國葬嗎?縱觀馬拉度納的職業生涯,1986年馬拉度納憑藉一己之力率領阿根廷隊第二次獲得世界盃冠軍,並成為世界盃的助攻王,同時創造世界盃過人(90次)的最高紀錄。
  • 孫中山葬禮:108槓夫抬棺,民國唯一國葬之隆重史無前例
    而作為中華民國的首位大總統,孫中山的葬禮必然成為當時政府首要解決的問題,而規模禮制等禮樂觀念仍深入人心的時代,這樣的國葬必然是隆重而驚嘆世人。北京的非常國會認為,孫中山功績卓越,理應舉行國葬,萬民同哀,這一提議也得到了部分內部人員的贊成,精神高碑,國葬加身,理所應當。對於北方的段祺瑞臨時執政府來說,這必然是利於自己之事,當然樂見成效,反觀廣州的大元帥府,則意見相左,內執對立,斷然拒絕,事態拖延。
  • 因對生活感到絕望,夫妻兩人服毒自殺,巴西總統為他舉行國葬
    歐洲這塊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被鐵蹄蹂躪,精神喪失,物質上發達進步了,但傳統文化在消亡與丟失,人們變得淡漠,這讓茨威格感到非常絕望在1942年的時候,便和他的妻子兩人雙雙服毒自殺。被發現時,茨威格與妻子擁躺在床上,一瓶礦泉水放在床邊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茨威格去世後,巴西總統下令為他舉行國葬。
  • 柯布西耶:作品多變性令人難以置信,創造建築界的新時代
    薩伏伊別墅,是坐落在法國一個小鎮山頂上的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建築,這座建築是建築史上現代主義建築的宣言,也是柯布西耶「新建築五點」設計思想的集中表現。建築四大師:格羅皮烏斯,密斯,柯布西耶,賴特格羅皮烏斯是建築師中最早主張走建築工業化道路的人之一,他在1925年設計的包浩斯校舍充分地運用玻璃幕牆,把大量光線引進室內。這一創舉是當時現代主義建築學派主張的現代功能觀點的一個主要方面。密斯的風格比較固定,發展了一種古典式均衡和極端簡潔的風格,俗稱為「皮包骨」建築。
  • 近代中國首位享受國葬的人,一生完成兩件大事,如今名字無人不曉
    民國時期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將軍,他臨終遺願表示自己應當薄葬,但他去世後,時人還是堅持為他舉辦了近代中國的首次正式國葬。將軍雖然魂歸青山,但英雄之名,後人永誌不忘。
  • 在妓院長大,去世卻受到法國國葬,吸引無數才子,一生璀璨又坎坷
    |《玫瑰人生》劇照這種性格最直接的就導向了這部電影中為我們展現的她的第一段戀情。她曾愛上一個要求她做妓女接客賺錢的男人,雖然皮雅芙最終沒有答應接客,但她還是選擇用站在街頭賣唱,掙足每天當妓女能掙到的等量的金錢交給他。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配得感」,意思就是在接受別人的付出時,會考量自己是否值得,是否配得上。
  • 柯布西耶的「洄遊動線」,怎麼就火了?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提到「洄遊動線」,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柯布西耶的湖邊小屋或者是日本庭院,甚至有一些媒體人會將洄遊動線的「首次運用」「提出」「發明」之類說辭扣到了柯布西耶的頭上,對此,我想說: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 柯布西耶:前浪後浪不如全世界流浪
    有好幾年時間,他都是半工半讀的狀態,老師卻非常鼓勵他學習建築,建議他到義大利北部旅行。1908-1909年,他在法國建築師貝瑞的事務所實習,成了一名製圖員。1960年1月,他這樣寫道:「我聲明,為防止不幸與意外的發生,我將全部所有託付於一個管理機構——勒·柯布西耶基金會……它將成為一個精神性的機構,意即,一個人畢生事業的保持與延續
  • 馬拉度納吸毒酗酒泡妞,居然有國葬待遇,只因阿根廷歷史太不堪
    馬拉度納死了,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享受國葬待遇。如果你是一個球迷,一個馬拉度納的球迷,你也許會因為對馬拉度納的喜愛而看不出這件事的荒謬。在你眼裡,馬拉度納就代表了足球,他就是足球之神。這樣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他的葬禮無論多麼榮光都是理所應當的事。
  • 範鴻仙:民國三烈士之一 英年早逝國葬中山陵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範鴻仙任江蘇省參事會會長。為鞏固和保衛新政權,他毅然辭職,親赴江淮招募壯士5000人,成立「鐵血軍」,親任總司令,力主北伐。範鴻仙不但是光復南京第一功臣,而且他還救過陳獨秀的命,就連蔣介石都是他在上海策動第三次革命時的助手。
  • 19世紀的大霍亂,使法國陷入「悲慘世界」!對當今世界有何啟示?
    在這種恐懼和仇恨的氣氛中,受苦的巴黎人將他們的怒氣發給了法國政府。 他原本打算減輕人們的恐懼,但最終卻使他們更恐懼。 同時,政府的衛生部門通過建議節食和節制食物消費來預防這種疾病,激怒了已經挨餓的工人。女王特別迷信了點頭同意,她為窮人縫製了法蘭絨腰帶,並承諾這些無用的護身符將提供免疫力。像今天一樣,歐美一些當權者兜售虛假的補救措施只會加劇混亂和絕望。
  • 馬拉度納去世,阿根廷舉行國葬,30歲女友被拒之門外,淚灑當場
    痛失雙翼的潘帕斯雄鷹頓時陷入全國悲痛,數百萬人自發聚集街頭,用自己的方式送馬拉度納最後一程。隨後,阿根廷總統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下令:阿根廷全國哀悼三天,降半旗,舉行國葬,用最高禮儀送別這位阿根廷民族英雄、世界足壇的藍白傳奇。
  • 一個法國天主教神父,被稱為法國的良心、窮人的老爹、善良的化身,創造了一個法國傳奇
    一個法國天主教神父的故事,震撼、溫暖、有趣,他被稱為法國的良心、窮人的老爹、善良的化身,創造了一個法國傳奇。1954年冬夜,一位貧窮的女士被人從出租房趕了出來,凍死在巴黎街頭,他憤怒了!皮埃爾一生沒有放棄為貧苦者爭取權益。即使後來身體虛弱,說話都顯吃力,他也不忘在各種場合呼籲:「當選的官員們,現在是你們行動的時候了,讓每個人都有住所。法國必須給他們修建住所,法國有這個財力!」
  • 她不僅僅是柯布西耶的合作者:夏洛特·佩裡安創造的現代設計新世界
    ,女性沒有投票權,要開一個銀行帳戶需要丈夫的同意。無獨有偶,在被稱為「瘋狂歲月」(annees folles)的20年代,佩裡安在巴黎看到著名的卡巴萊(cabaret)舞者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的表演後十分受到觸動:「多麼令人震驚,一個野性的,真實的女人。」展覽現場有一幅佩裡安所畫約瑟芬·貝克素描作品為證。
  • 英國首相將有一個法國爸爸,坑娃的爹?
    老詹森說,自己想成為法國公民,因為他與法國有著深厚的家庭淵源。老詹森倫敦時間12月31日接受RTL電臺採訪時,特意用法語這樣說:「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我是法國人。我母親出生在法國,她母親和她祖父都是法國人。所以對我來說,重要的是找回我已經擁有的東西。這讓我非常高興。」老約翰還說,「我將永遠是一個歐洲人,這是肯定的。我們不能告訴英國人民:你們不是歐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