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中央集權與崛起的匈奴冒頓單于

2020-12-21 騰訊網

東亞歷史第25篇:遠古中國之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在位)登基為帝時才十六歲,年輕而有大志,躍躍欲試。他決定採用董仲舒的建議,採用儒術治國,並進行變革。當時的太皇太后也就是漢文帝的竇皇后卻不同意,極力阻止。等到六年後竇太后薨,漢武帝終於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治理國家,於是罷黜先秦百家思想,獨尊孔子,從此儒學成為中國正統的政治思想。

漢武帝為了要實施中央集權,將漢景帝時晁錯的主張再拿來用,先後巧取豪奪數十個諸侯國。他有採納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使諸侯分割封地給子弟,諸侯的封地自然越封越小。同時漢武帝引入了刺史、太守官職,從監督諸侯到實際掌權,接管了諸侯的行政、司法大權。大漢帝國因而從郡國並行制度漸漸變成郡縣制度,成了真正的帝王專制,中央集權。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可以說前無古人,他一共使用了是一個年號,數目之多則可以說後無來者。可見他的喜於創新和善變,非同一般。漢武帝親政後不久,發生一件大事,大漢帝國與北方匈奴決裂,兩國從此捲入無休止的戰爭。說到此,就不得不先說說匈奴,咱們來回顧一下匈奴崛起的歷史。

還在秦朝時代,秦始皇命令蒙恬將先前各國的長城連接起來,長城外面就稱為「塞外」。匈奴的頭曼單于不是蒙恬的對手,只得率領族人向北遷徙。秦始皇死後,蒙恬被迫自殺,中國大亂,頭曼單于又遷回塞外。頭曼單于有個兒子叫冒(mo)頓(du),有勇有謀。頭曼給冒頓一萬騎兵。冒頓訓練騎兵騎射,紀律森嚴、忠心不貳,族人無不畏懼。

一天冒頓竟然命令他的騎兵射殺了他父親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冒頓單于擊滅東方的強敵東胡及西方的月氏,有併吞四鄰的其他遊牧部族。東胡有一部分殘餘部族向南遷徙到達遼河以西,長城以北的地區,稱為「烏桓」。另有一部分東胡餘部向東北遷移到達大興安嶺附近,稱為「鮮卑」。到了劉邦建立漢朝時,匈奴已經成為塞外唯一的強盛部族。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第一次與冒頓對陣,結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被冒頓大軍圍困七天七夜。劉邦幸而脫險平安歸來,決定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和」是和平相處;「親」是結親,也就是派宗室公主下嫁匈奴單于,結為姻親。

漢文帝認為匈奴所居的塞外沙漠,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與中原相差太大,就算打敗匈奴,漢族人也不可能搬遷到塞外居住,所以不值得殊死拼命。文帝因而派使者攜帶書信給匈奴單于,再次表達和親之意。匈奴侵擾的目的原本就是為了糧食財貨,文帝命令以贈與和互市的辦法,儘量滿足,因此雙方免去兵連禍結。這一切,到了漢武帝發生了大轉變,下文將講述漢武帝的戰爭。

相關焦點

  • 弒父殺妻,匈奴冒頓單于的血腥奪位之路
    「單于」是匈奴人對部落聯盟首領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此稱號始創於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後該稱號一直沿襲至匈奴滅亡。冒頓單于,攣鞮氏,父親是匈奴的第一任單于頭曼單于。他原本是頭曼單于指定的繼位人選。
  • 一國只因一人興,看看匈奴雄主冒頓單于的手腕與心術
    比如說,匈奴的一代雄主冒頓單于。孤獨失意,絕望之下練就的野狼般兇狠孤僻的性格冒頓單于是匈奴老單于頭曼的兒子,照道理來說,他的日子應該過得還可以,畢竟他是王族。但實際上,他過得很不如意。冒頓一天天的長大了,而他的父親卻不再喜歡他的母親,而是又有了新歡,並且和他的後母生了個兒子。
  • 冒頓單于:草原帝國史上第一個英雄,匈奴成「百蠻之長」
    靖難之役就是因為有了冒頓單于「鳴鏑弒父,」才開創了匈奴的盛世局面,冒頓單于在匈奴史上的貢獻空前絕後。對於匈奴的祖先,學術界尚有爭論。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從匈奴祖先算起,匈奴版圖時大時小,也沒有真正的統一過,而冒頓一上位就解決了匈奴的統一大業。當東胡得知了冒頓單于殺父自立時,便要來挑釁冒頓單于,試探冒頓單于的銳氣。先是索要頭曼單于的千裡馬,冒頓單于不顧群臣反對,贈千裡馬與東胡。
  • 冒頓單于為何不像後來的匈奴那樣,趁著劉邦被圍,打進中原?
    "亡走匈奴。其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為王,復收信敗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韓王信彼時投靠了冒頓單于,並且不斷的在邊境惹出事端。初定天下的高祖皇帝劉邦,決議御駕親徵。在他看來,當年秦始皇都能打的匈奴潰不成軍,幾十年不敢南下牧馬,自己定能將其一舉擊潰,成就千古功業。
  • 劉邦為何要跟匈奴和親,是怕了冒頓單于,還是另有什麼特殊圖謀?
    漢初,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將家人子封為公主,送到匈奴去,嫁給匈奴雄主冒頓單于為妻,這便是中原大一統王國和草原霸主之間的首次和親。為什麼劉邦要派家人子去匈奴和親呢?是劉邦害怕了冒頓單于嗎?還是另有特殊企圖嗎?
  •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什麼關係?被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南北朝時散亂
    除此以外,根本找不到任何匈奴人和匈牙利人之間的聯繫。按照歷史記載,被漢朝打殘了的匈奴人,一部分向西遷徙,去了歐洲,還有一部分南下,與中原民族逐漸融為一體。匈奴在先秦時期崛起,西漢初期最為壯大。其實早在先秦時期,我們就已經知道匈奴的強大。
  • 「白登之圍」匈奴單于冒頓為什麼放棄了圍殺劉邦呢?
    漢七年的白登之戰,冒頓並不是「婦人之仁」,放走劉邦,而是他不得不進行撤圍,讓劉邦突圍。冒頓作為草原最新崛起的霸主,踏著自己父親的屍體,無數草原部落的血淚,才獲得的地位,他怎麼會是一個仁慈的角色呢?可以說,即使冒頓不主動解圍,劉邦的漢軍再堅持上兩三天,基本漢軍二十萬主力就到了,能不能擊敗四十萬匈奴聯軍不好說,但是救出劉邦的鐵定沒問題的。而且,匈奴聯軍各部之間的配合,當時也出現了問題,韓王信的部下王黃等人,並沒有按約定時間,與匈奴人會合。
  • 冒頓單于的悲哀:雖是草原共主,但各部落卻難以達成高度統一
    上圖——冒頓單于影視形象然而,正如太史公所記載,遊牧部落好劫掠的本性並沒有因為戰敗給改變,他們蟄伏的真正原因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強勢崛起,正帶領著族人完成對草原各部的武力徵服。二、 各部落首領是如何確立地位的對於其他草原部落的首領來說,他們在理論上是冒頓單于的臣子,所以其部落內的部民自然等於是匈奴的部民,最終接受的是冒頓單于的領導,這種思想和華夏民族的封建階級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冒頓本來是匈奴單于的繼承者,但是頭曼單于想傳位給自己寵愛的閼氏的兒子。將冒頓送到月氏做人質,扭頭就帶兵攻打月氏,月氏人準備殺掉冒頓,冒頓偷了月氏人的好馬,跑回匈奴。頭曼單于看到他勇猛,就讓他統領萬騎。冒頓獲得了自己的部屬後,製作鳴鏑,將部下訓練成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寶馬、愛妻做工具訓練,終於得到一直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力量。憑藉這股力量,射殺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自立為匈奴單于。
  • 漢武帝時期開創的絲綢之路,跟一個名字可能念錯的民族大月氏有關
    月氏在西漢初期,盤踞在今天甘肅一帶,是最早期的騎兵民族,匈奴曾向它低頭。匈奴崛起的一個大名鼎鼎的單于叫冒頓(音冒讀),做太子時曾作為人質生活在月氏。正是這個冒頓單于,逃回國後,殺了父王,把匈奴帶上了戰鬥力新高度,並且帶兵擊敗了月氏。
  • 漢匈大決戰:漢武帝決意對匈奴宣戰,帝國上空籠罩著危機的陰雲
    早在文帝時期,面對冒頓之子老上單于的屢次內侵,漢廷就曾討論過對匈奴的外交政策。只是這時候,所有人都明白軍事力量的不足,但還是有兩人痛哭流涕,向皇帝陛下進獻了他們的策略。 這兩個人是賈誼和晁錯。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白登城之戰,劉邦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所以秦帝國的出現和冒頓單于的崛起幾乎是同一時間的。遊牧的匈奴人匈奴在秦末漢初,國力雖然強盛,但仍處於奴隸制時代,以遊牧為主,粗放農業為輔助,民風崇尚年輕壯士,鄙視老弱,善於騎射,在戰鬥上採取遊擊戰術,避免與強敵的正面對抗。從生活習俗講,它是一個落後民族,從其軍力來講,則是一個善騎射、戰鬥力很強的群體。 在秦漢之際,匈奴已進入國家的初期階段。
  • 劉邦被困在白登山,為何冒頓會聽信闕氏的話,選擇放掉劉邦?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因為韓王信的叛亂,與匈奴在平城發生大戰,但是因為劉邦帶的先頭部隊走得太快,結果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策,賄賂匈奴單于冒頓的寵妾闕氏。然後闕氏對單于一頓大道理說的單于幡然醒悟,最終放了劉邦。
  • 飢餐渴飲匈奴血,西漢和東漢都擊敗匈奴問題,為何不佔領匈奴故地
    秦朝統一天下後,將匈奴逐出河套平原到秦末漢初之際,秦朝為了對付起義軍,將防備匈奴的軍隊調回,結果在巨鹿之戰,被匈奴給團滅了,而此時匈奴又出現其史上最有作為的冒頓單于,於是河套平原重新被匈奴人奪走兩漢時期,西漢和東漢都曾解決了匈奴人外患西漢建立後,匈奴嚇跑了劉邦的哥哥代王劉仲,劉邦親自率軍討伐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人打敗,最後依靠著討好冒頓單于的老婆,才最終脫險,此後西漢開始改變策略,向匈奴送錢送女人,開始和親政策。
  • 偶然的失敗帶給我們的思考:漢武帝馬邑之謀沒有成功的啟示
    和親公主文帝初年,冒頓單于要求和親,文帝答應,不久,匈奴大舉侵犯漢朝河套地區(今甘肅北部),文帝不得不派老將灌嬰出馬,帶八萬騎兵迎擊,匈奴搗亂了一個月才走。冒頓單于之後,老上單于要求和親,文帝答應,兩年後,老上單于十四萬騎兵入侵,文帝大怒,打算御駕親徵,後被親生母親薄太后阻止。
  • 單于的求愛信(劉光平專欄)
    劉敬的辦法很直接,就是讓皇帝選一個女兒遠嫁匈奴單于,建立姻緣關係,再派人帶上重禮,向匈奴施以必要的禮儀,以求暫時的平靜。他的意思是,漢家美女細皮嫩肉,風姿綽約,又有禮儀教化,一定能讓生活於惡劣自然環境中的單于愛不釋手,神魂顛倒。守著這樣的美人,再野蠻無知,也不至於再對老丈人大打出手吧。
  • 後崛起大國要先交友而後出擊,當年西漢結援西域反制匈奴非常經典
    公元前3世紀初,匈奴崛起於蒙古草原,控制了東到大海、西到天山的廣袤土地。匈奴騎兵經常南下侵擾,對西漢王朝的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漢下白登道」指的就是漢高祖劉邦親自率軍反擊匈奴而遭遇「白登之圍」險些被俘的故事。平城之戰令高祖意識到,當時尚不具備用武力解決匈奴問題的國力,於是採納謀臣劉敬的建議,與匈奴締結「和親」。
  • 漢武帝彪悍的不解釋人生
    漢武帝登基以後,仍然實施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聽從了大臣的建議,提出了推恩令,讓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後代,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諸侯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在軍隊和經濟上,他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將冶鐵,煮鹽,釀酒等事務收歸中央所有,不再讓地方製造。同時,他禁止諸侯國鑄錢,把財政大權牢牢把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 張騫的「鑿空之行」:13載2次被困匈奴,讓華夏真正看見了世界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率30萬大軍平定韓王信叛亂,在平城白登山中了匈奴單于冒頓的誘敵深入之計,劉邦率領騎兵先頭部隊被圍困於白登山,與大部隊失去聯繫。劉邦率領漢軍依靠險峻的地形苦戰七天七夜,傷亡慘重,沒死的也大部分凍成了傷殘,眼看全軍覆沒。謀士陳平出奇謀賄賂單于閼氏,並詐稱大部援軍將至,單于閼氏說服了冒頓,悄悄給漢軍讓出一條逃生通道,劉邦帶著殘部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