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40年至今沒有找到遺體:
彭加木的準確失蹤事件是1980年6月17號,但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帶隊到羅布泊考察,前兩次分別時1964年3月5日到3月30號、1979年11月15日到12月20日。只不過,正如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樣,彭加木在決定獨自走向沙漠深處考察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當時,國家其實出動了幾千人、幾十輛汽車和十多架專機拉網式地搜尋,但時至今日也沒有找到他的遺體。彭加木原名又叫彭家睦,曾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有人驚訝,為什麼一個搞生物化學研究、從長期研究植物病毒的人,為什麼要深入羅布泊考察傳說中的生命禁區?
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是怎麼失蹤的?
1964年是科學家彭加木第一次去羅布泊外圍考察,因為是初次去往該地所以並沒有直接深入其中,當時間過了5年之後,也就是1979年,彭加木第一次成功深入羅布泊並返回。而第三次考察羅布泊的時候,彭加木和考察隊本已經成功穿越羅布泊的核心地帶,還收集了很多礦物化石樣品。
只是,彭加木帶領的考察隊並沒有遠路返回,而是想通過二十多天的時間重新開闢一條新的穿越羅布泊之路,而意外就發生在這個時候。在1980年6月17號的上午10點,考察隊成員原本已經在庫木庫都克附近紮營,但是彭加木知道,小組剩下的水和汽油都不多了,想要所有人繼續東進一起考察已經不現實,於是便決定獨自前往沙漠深處的未知地帶,然後就這樣永遠消失在所有人的視線中。
雙魚玉佩是什麼?是否與彭加木失蹤有關?
雙魚玉佩事件,由於彭加木不是一般人,而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所以他的失蹤原因在當時引起了不小轟動,而民間傳說最盛的一個說法,便是彭加木帶領的考察隊人員,當時在羅布泊的一處遺蹟中意外發現了一塊雙魚玉佩,正是這個具有神秘力量發揮了自己的支配能力,然後才讓彭加木憑空消失。
很明顯,這個說法在如今看來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而考察隊當年也並沒有真的發現這個東西的存在。當然,我國古代的確有雙魚玉佩這個東西,而它的出土地點是如今內蒙古的通遼市,原本是在一位公主和駙馬的合葬墓中發現,如今收藏在內蒙古博物館,主要反映了遼代玉期也曾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
羅布泊不是傳說,彭加木並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葬身此處的人!
如果我們只看「地球之耳」和「死亡之海」,難免一位羅布泊可能是某個小說中的神秘角落,但實際上這個地方真實存在於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南部。只不過,這個曾經滋養萬物的湖泊早已變成大片鹽殼,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耳朵形狀的死亡之海。
有記載資料顯示,公元330年前的羅布泊充滿湖水,而其西北方向便是有名的樓蘭城,也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不可否認,羅布泊變成如今的樣子和地球氣候變遷有關,但同時也與人類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比如水利工程讓上遊的水源急劇減少。
曾經的羅布泊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和內陸湖,面積在兩三千平方公裡的樣子,這個名字的含義原本是多水匯集之湖,而其徹底乾涸的時件應該是20世紀70年代末。如今的羅布泊地區氣候惡劣,夏天的最高溫度超過40攝氏度,冬天的最低氣溫幼崽零下20攝氏度以下,每年的蒸發量超過了3000毫米,而平均年降水量去只有20毫米。
之所以一般人不敢前往羅布泊,主要就是因為當地風勢強烈,風大的時候很容易引發沙塵暴天氣,部分地區每年的浮沉天氣可超過全年的一半時間。
另一方面,由於羅布泊和曾經繁榮的樓蘭古國有關聯,所以不少國外探險者也曾到當地考察,但也有一些不準確的錯誤信息,再加上在羅布泊失蹤的人不是一個兩個,尤其是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這裡憑空消失40年的,直到現在都還是很多人關注的神秘失蹤事件,所以羅布泊的神秘色彩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