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神秘失蹤,至今未歸
失蹤前,他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和植物病毒專家,就職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在之前彭加木身患癌症,卻曾三次先後進入羅布泊探察資源,耗費大量心血為我國植物病毒的研究做出大量的貢獻。
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東南部,西北側的樓蘭古城曾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70年代羅布泊徹底乾涸,周圍生態環境發生巨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現僅為大片鹽殼。
而在這一區域,曾發生過難以科學解釋的事故
1949年,一架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它在羅布泊東部被發現,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費解的是,飛機原來是朝西北方向飛行的。為什麼它突然改變航向,朝正南飛?並且墜落在羅布泊?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隊員失蹤。時隔30多年,地質隊在距離事故現場100多公裡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發現了他的屍體。
許多無法解釋的神秘事故使羅布泊又被稱為「死亡之海」,也是世界聞名的亞洲大陸上的「魔鬼大三角」。
180年6月,彭加木第三次帶隊進入羅布泊,這次考察比以往兩次遭受到更多的困難挫折,到了6月16號,嚴重的缺油缺水使隊友們疲憊不堪,狀態逼近極限,於是和彭加木產生了分歧,隊員要求向駐軍發電報求援,但是彭加木覺得動用空軍向他們投送物資花費代價太高了,要在附近找到水源,這樣可以為國家剩下一筆大的開支。
晚上10點,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向馬蘭基地發送了救援電報:我們今天20點到達庫魯苦多克西邊約10公裡處,缺油和水,請求支援油250公斤,水500公斤,另外捕獲一隻野駱駝。-長江(長江是考察隊的代號)
17日上午九點,考察隊收到了基地的回覆,同意救援請求,留在原地,等待物資!
而隊員準備給彭加木看回電的時候,卻只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往東去找水井,彭,17/6 10:30。
軍方已經決定送水,可是彭加木卻為何頂著50度高溫去找水,這種犧牲似乎很不值得。
到這,彭加木不知所蹤
17日下午,隊伍出發尋找彭加木,沿著他的腳印在營地的10公裡外發現了彭加木的坐印和平時他喜歡吃的椰子糖的糖紙,再接著腳印到了堅硬的鹽殼板就驟然消失了。
兩日的搜尋,沒有發現彭加木的身影。
第二次搜尋,當地部隊,空軍出動9架直升飛機,3架安—2型飛機,在出事地點東西50公裡範圍內進行距離地面三四十米的耕耘式、地毯式低空搜索,也沒能找到彭加木 的身影。
第三次,第四次搜尋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出動大量的人力物力,飛機,汽車搜尋面積一次次變大,依舊不見彭加木,彭加木到底去了哪兒?是死是活?
神秘的失蹤引起了民間諸多的猜測,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雙魚玉佩
在這種說法裡,彭加木一行人在羅布泊的古遺蹟中發現了一塊雙魚玉佩,這個玉佩具有神秘的力量,他可以對人和其他生命體進行「鏡像複製」,在這次試驗中,彭加木被進行了複製,複製出的生命體長相一模一樣,但是卻不像是正常的生命。
更是傳聞,當時的新疆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量的複製人,後來把原子彈的靶場選在羅布泊也是有原因的……這種事情一旦洩露出去,將會掀起軒然大波,於是彭加木改名換姓、隱匿於世,對外宣稱彭加木失蹤。
還有幾個疑點
彭加木留下的紙條上有日期變更的痕跡,16號被改成了17號,6月17日彭佳木寫紙條的時候錯了嗎?還是後來因為某種原因被別人篡改了?
6月17日,根據調查的天氣記錄,從下午3點開始,昆庫杜克颳起大風,滿天都是沙子。然而,在檢查組成員的供述中,下午4點,彭佳木沒有回來。他們開始在風沙中尋找彭佳木,並在附近發現了彭佳木留下的非常清晰的腳印?風沙那麼猛烈,如何能留下清晰的腳印?
在氣溫高達五六十度的沙漠無人區獨自外出是非常危險的。然而,彭加木無視自己建立的紀律,也無視隊友的勸阻,出發探尋水源的時候居然連乾糧都沒有攜帶,這留下了諸多疑點。
彭加木失蹤成為建國以來最棘手的謎團之一
1956年,彭加木曾經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主動向上級組織要求,自願去新疆考察。他在當時給郭沫若的信中說:「我志願到邊疆去,這是夙願。……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他還曾說過:「我準備用自己的骨頭,讓新疆的土壤多添加一點有機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