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老胡同 街頭巷尾下不同尋常的市井文化

2020-12-16 馮阿元

在北京逛胡同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新人在這裡打卡拍照,白紗襯著紅牆,鏡頭下是情侶們最真摯的笑容。

比起老式、擺拍明顯的影樓風,當下的一些年輕人似乎更喜歡紀實性的婚紗照。

無疑在胡同裡拍下「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則更受小情侶們的青睞。

胡同婚紗照滿足了每個年輕人對「老北京」不同的想像。

掉了漆的紅木門、牆壁上的青瓦磚再配合上街頭巷尾的吆喝聲和嘈雜而忙碌的人群,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煙火氣。

輕婚紗搭配人文風,感受著四九城下的復古文藝,古色古香的老胡同見證了歲月和生活,也讓愛情留在最柔軟的時光裡。

01

來北京,逛胡同才是正事。

胡同把北京這座城市切成了四四方方的許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

可謂是了解了胡同文化,也就明白了北京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韻味。

如果你來北京旅遊,想要逛逛這大大小小的胡同,那麼,一定要帶著這本書——《胡同的故事》。

《胡同的故事》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精選了四十六位著名作家關於北京胡同的散文集,其中不乏有冰心、季羨林、史鐵生、汪曾祺、王蒙、蕭乾等名家。

《胡同的故事》

他們有的是土生土長,從小就在胡同裡長大;有的因緣巧合,將一段時光留在了北京的胡同裡;也有的雖然僅有一面之緣只是短暫居住,但也對胡同有了特殊的感情。

這是一本有關四十六種記憶中的胡同生活,這些不同的體驗和情感被他們記錄在這本書裡,給讀者帶來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雙重體驗。

當你拿著這本書,按圖索驥,從現在看到過往,在書中穿越一個城市的歷史,這絕對是一種美妙而奇特的感受。

02

書中借各位作者的筆觸帶著讀者再一次領略了北京富有特色的經典老胡同:

「南鑼鼓巷」——最具創意的文化胡同

這條長800米的胡同,是北京最熱鬧也是最時尚的胡同區。從明朝文臣將軍到清代皇后格格,還有文人學者詩畫巨匠,胡同裡每一處宅院都有說不完的風流人物

「史家胡同」——最有名望的胡同

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這裡雲集了很多高官和名流。凌叔華、傅作義、徐向前、榮毅仁、喬冠華夫婦等都曾住在這裡。有人用這樣一句話形容:「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菸袋斜街」——最古老的商業街

這裡的明清風貌和京味文化十足,明清時期是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而出名,曾是攝政王進京的必經之路,也是北京較有名氣的商業文化街。

「磚塔胡同」——歷史最悠久的胡同

近700年歷史,因胡同東口有一座八角七重簷的青灰色磚塔而得名。此塔名為「元萬松老人塔」,是僅存到今天的坐落在市區的惟一的一座磚塔。

「東交民巷」——最長的胡同

位於北京東市區,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舊時因為是漕運地,原稱東郊米巷,全長近3公裡,是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五道營胡同」——最時尚的胡同

五道營胡同在明朝是守城駐兵的重地,清朝時屬鑲黃旗。胡同裡中西合璧,咖啡店、古玩店、酒店特色餐飲相鄰而立,吸引了很多文藝青年來此處打卡。

每一條胡同都有其獨特的人文氣息和市井文化,等待著那些「懂他」的人去回望和珍藏。

03

夕陽西下,一抹陽光柔和地灑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裡。精緻的四合院,黝黑的大宅門,嬉鬧的孩童,由遠及近的吆喝聲……

北京有多少條胡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塞牛毛。」

當然,北京胡同的名稱和上海、天津那些什麼「弄」「裡」的雅致別稱可不太一樣,念起來「京味」十足,特別有生活氣息。

胡同之所以能成為老北京的特色,和其傳承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居住在胡同裡的百姓歷經朝代更迭,永遠不煩躁,不著急,什麼事都「耐」著,只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正所謂「窮忍者,富耐著,睡不著眯著。」可謂是北京人非常精粹的人生哲學了。

日月經天,布景換了一堂又一堂,而居住在這裡的百姓卻一代代將老北京的精神傳承了下去。

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幾千條,青磚灰瓦,玉階丹楹。他們是北京城的脈絡,承載著老百姓的記憶與情懷,也見證著北京的歷史與變遷。

相關焦點

  • 《胡同的故事》:說的是胡同,講的是情感,談的是文化
    為什麼作家喜歡寫北京的「胡同」,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胡同」。我們從「胡同」的起源說起。胡同,是北京特有的。為什麼叫作「胡同」?說法不一,多數研究者以為是蒙古話,意思是水井。一般情況下,一提起北京,人民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故宮等,但是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北京的形象脫不出老舍筆下的《茶館》、《駱駝祥子》和《龍鬚溝》等,這些名篇佳作都構築在北京的小胡同的基礎上,如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開篇講到車夫們清楚北京的「萬壽山、雍和宮和八大胡同」。北京的胡同多得像牛毛名兒又是花樣繁多。從雅到俗,從官到民,從大到小……應有盡有。
  • 京城美食探秘,胡同深處體驗老北京市井氣息—炙子烤肉
    他們的傷心,他們的快樂,都獻給了胡同裡的炙子烤肉。小酒吧是女孩兒的八卦基地,居酒屋滿足不了他們的放肆行徑,KTV的包間哪裡有這麼煙氣十足的氣氛,路邊髒串吃起來還不夠帶勁兒。炙子烤肉!也只有炙子烤肉的熾熱火爐,騰騰煙氣才能容納男人們的盛會,而烤肉店的老闆,便是這場酒肉盛會的見證者。
  • 《天道》扶貧的三種文化:市井文化、哲人文化、英雄文化
    小說中關於強勢文化、弱勢文化的討論,可謂是相當之精彩。那麼,扶貧扶的是什麼?扶貧的最高境界又是什麼?丁元英與韓楚風一起去五臺山找智玄大師討論得救之道、扶貧之道的時候,韓楚風說扶貧有三個境界:一、天上掉餡餅的神話,實惠、破格,是為市井文化。
  • 北京胡同:你知道胡同這個名稱來源於哪裡?
    據語言學家張清常先生說,"胡同"二字由蒙古語而來,根據語言考證,是蒙古語水井之意。鄉有鄉井,市有市井,除了河道、湖泊之外,井泉一般是居民生命之源,有井的地方才有居民。這才是胡同的本意。而四合院之間又用過道隔開,形成了橫平豎直、錯落有致的胡同,繼承了蒙古部落的軍事管理傳統。難怪作家汪曾祺在《胡同文化》裡說:"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了一個又一個方塊。
  • 胡同裡的過往,像極了童年的你我
    居住形式承載著人類文化,其它表現形式都附著於上,北京的城市布局中,那些大街是動脈血管,而眾多的,擁有不同名字的胡同,就像是毛細血管,經脈因為功能自然受到重視,可是細小的血管卻保持著充滿煙火氣的市井活力。
  • 胡同美食 北京奶油炸糕和天津耳朵眼炸糕 胡同演繹著不同的市井
    四川有一種美味來自路邊攤,重慶有一種美食來自蒼蠅館,北京有一種美食來自老北京胡同。老北京的胡同是一種神奇的存在,早晨媳婦拎著尿盆去公共廁所,回來的時候還不忘了淋上胡同口大街的油條、豆汁、炸糕。北京胡同美食的延長線 137.2公裡外天津耳朵眼炸糕距離北京137.2公裡的天津,胡同同樣是劃分城市的元素,不同的是北京的胡同是筆直的,而天津的胡同是沿著海河的走向,橫七斜八的存在。
  • 推薦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帶時光「故事」的胡同
    「胡同文化」這個詞兒,最早就源於汪曾祺給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序文。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的。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 宋代音樂的繁榮,宮廷樂、市井文化相互融合
    眾所周知,戰亂時代的珍藏古玩,高雅文化都不如一家人平平安安,吃飽穿暖重要,所以戰爭是文化發展的天敵,而一旦和平時代的來臨,也就必然帶來文化的大發展,而宋代市井音樂的發展正是源於此。而那些被裁剪的歌舞樂師失去謀生手段,就不得轉向民間演藝場所,這也就在客觀上推動了民間市井歌舞文化的發展,他們帶來的宮廷舞曲提高了民間市井音樂的水平與水準。以至於以市民階層為主體的市井音樂文化開始成為主流。
  • 《胡同的故事》:四十餘位作家齊下筆,不同視角下的北京胡同合集
    胡同,濫觴於元,經八百餘年傳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脈搏,是北京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亦是聯結這座五朝古都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胡同"一詞,來源於蒙語的「忽洞」,指的是兩邊高中間低的狹長地形。它是從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 王府井「和平菓局」重現老北京市井生活
    原標題:王府井「和平菓局」重現老北京市井生活   本報訊(記者 蒲長廷)大青磚窄胡同兒、蜂窩煤、二八自行車、小馬扎、綠皮火車、大戲院、照相館、上世紀的廣告畫……國慶長假以來,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王府井步行街的「和平菓局」內,體驗老北京城的市井生活。
  • 京華物語⑤|鉛筆畫下的老北京胡同,美翻了!
    編者按:老北京的特色建築,除了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皇家宮廷和苑囿,便是那些充滿市井煙火氣息的胡同和四合院。胡同,是老北京的印符,是北京文化的象徵。胡同,展示著光陰流逝所積澱的文化之美,美在平平和和的持家寄寓,美在唇齒與共的鄰裡親情,美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節律,美在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道德教化。元、明、清以來,作為祖祖輩輩繁衍生存的空間,胡同承載著一代代老北京人的悲歡離合。
  • 這幾條胡同最老北京!
    記憶情懷文化底蘊磚塔胡同磚塔胡同——「最古老的胡同」,位於西四牌樓附近,磚塔胡同這一名稱,來自於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磚古塔,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師這是北京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胡同之一,塔下還有家古香古色的正陽書局,不遠還有座著名的西什庫教堂,可以感受老北京建築群中的西方文化和獨特的建築風格。
  • 用一臺舊相機,90後小夥6年拍下北京950條胡同
    俗話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如今城市裡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盛滿兒時記憶的胡同卻越發讓人懷念。一位網名叫胡遊的「90後」小夥子,用了6年的時間,走遍了內城950條胡同,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胡同裡的滄桑和變化,展示在微博上,讓四九城的孩子們都想起了兒時長大的地方。
  • 北京二環內的胡同裡拆不出千萬富翁!只能拆碎老百姓的夢!
    這就意味著胡同裡的百姓當年同樣是在資源緊俏的情況下得到的房子,這種情況下,普通的百姓能得到什麼樣的房子呢?,但起碼生活沒有改變,這個房子世世代代都是自己的,不會出現70年的居住權,但他必須走,必須換一個陌生且遙遠的環境繼續和孩子擠在同一屋簷下,永別了這片土地,為什麼要做釘子戶?
  • 46位名家文人《胡同的故事》:胡同不會說話,卻是歷史的見證人
    卻不曾想,當老先生回憶起 60 多年前,初來北京考大學時,下榻在西單大木倉裡的小胡同的小公寓裡,與臭蟲搏鬥的夜晚,防不勝防下的只好忍受;以及時隔十多年後重回故都的那一次,住在翠花胡同,與南面的東廠胡同為鄰,自嘲每日「與鬼為鄰」,倒也過得安靜。
  • 盤點瀋陽中街的老胡同
    荊紹福「胡同」一詞,源於蒙古語,意為水井處。鄉有鄉井,市有市井,除河道、湖泊之外,井泉大抵是人類生命之源。有井水的地方才會有人群居住,進而逐漸形成大小各異的胡同。早先,老瀋陽的小胡同帶井字的即有:大井沿、小井沿、甜水井、闊井子、板井、雙井等。
  • 北京有哪些必逛的胡同,看看這篇就夠了
    其地理位置與鐘鼓樓、鼓樓東大街、南鑼鼓巷、什剎海、地安門外大街毗鄰,是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國家物質文化遺產。這裡環境優美、標準的老北京四合院,臨街有一些老字號,大部分名宅還是以居住為主。這裡聚集了老北京各種手藝人:北京剪紙、吹糖人、捏泥人,有各種北京特色小吃,還有各種售賣老北京特色的小店,古色古香,充滿了老北京古老而獨特的市井風情,韻味十足。交通:124路、5路、58路、地鐵8號線在鼓樓下車。
  • 那些藏在哈爾濱街頭巷尾的美好味道
    極致美味在於綠色食材與文化沉澱,百年哈爾濱這一路走來用綠色食材開闢出東北菜系的樸實與厚重。這裡有中國最好吃的大米、最好吃的鍋包肉、最好吃的馬迭爾冰棍、最好吃的燒烤,最好喝的啤酒、白酒。走在發現美食的這條路上,驚喜一直存在。
  • 文華胡同:「紅色胡同」一步一景
    青灰色的老北京民居,古銅色的花壇,朱紅的窗框,胡同西口牆上鑲嵌的「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對聯,讓看似尋常的胡同卻又處處透著與眾不同,這就是位於西城區金融街街道的文華胡同。三年多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讓這裡從一條被「重點投訴」的胡同變成了一步一景的「立體博物館」。
  • 成都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街頭巷尾難尋蹤影,曾人氣不輸川劇變臉
    導讀:去成都,我們會找一個老茶館,最好是可以一邊看川劇「變臉」,一邊喝著茶享受成都市井生活。川劇「變臉」,儼然已經成為成都文化的一個符號。不過它也曾面臨著失傳的境地,在多方的保護和傳承之下,川劇「變臉」得以繼續,現如今提到「變臉」,都知道是川劇中的招牌路數、看家絕技,所以在去成都旅行的時候也會在街頭巷尾尋找有川劇「變臉」的劇院或者茶館。其實在成都街頭巷尾曾經還有兩齣好戲,它們的人氣不輸川劇「變臉」,只是現在很難再尋到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