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1冷凍是什麼鬼?
「給你做個冷凍嘛!」,當你在皮膚科就診時如果醫生這樣對你說,那你一定會問:「啥子是冷凍?」
「冷凍」在皮膚科規範的名字叫做「液氮冷凍治療」。顧明思意就是使用液氮的「氮」來治療皮膚疾病。它的機理是利用製冷劑(-196℃)破壞皮膚的病變組織,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細胞內冰晶形成,細胞脫水、脂蛋白複合物變性及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等是冷凍的效應機制。它的適應症為皮膚良性增生性損害,如各種疣、光線性角化、脂溢性角化、血管角皮瘤、結節性痒疹、疥瘡結節、肥厚性扁平苔蘚、神經性皮炎、慢性溼疹等。
QUESTION 2 怎麼操作呢?
給我個冰箱,讓我鑽進去,再把門關上嗎?(還真有一位大爺說以為是用冰箱來冷凍的!)
真實情況是醬紫滴:冷凍的打開方式往往分為接觸法和噴霧法。
QUESTION 3 我是否需要冷凍?
在我們樂山地區經常有病人就診時說:「醫生啊,我身上長了個嘟嘟兒!」如果你的身上也長了不明不白的「嘟嘟兒」那麼你可以來醫院就診,問問醫生這些 「嘟嘟兒」是否需要冷凍。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冷凍適應症。
1.佔據 「嘟嘟兒」排行榜NO.1的是各種病毒疣(有一定傳染性):包括扁平疣,尋常疣,蹠疣,尖銳溼疣等。
2.脂溢性角化病(俗稱老年斑,常與年齡,日光照射,遺傳相關)
3.結節性痒疹,表現為全身散在的孤立的劇烈瘙癢的頑固性結節
4.疥瘡結節(俗稱幹瘡子),好發於男性陰囊部位
5.皮損肥厚的神經性皮炎、溼疹
6.雞眼
7.瘢痕
QUESTION 4 冷凍後皮膚組織會變成什麼樣呢?
冷凍後皮膚腫脹,疼痛,有時會出現水皰和血皰,術後1—2天達到高峰,局部組織壞死,變紫、變黑,出現結痂,同時其下方組織再生修復,最終結疤脫落,創面癒合,每次治療到癒合一般要經過15-20天不等。我們往往會囑咐患者,如果冷凍後第二天出現皮損周圍水腫,水皰,血皰,或者顏色變成紫紅,紫黑,就可以不用再來補凍了。如果顏色沒有任何變化,第二天再來免費補凍。如果血皰非常大了,脹痛明顯了,也要來我們科免費行皰液抽取術。
QUESTION 5 需要冷凍多少次?
治療的次數常常和皮損的厚度相關,很多表淺的皮膚病,如面部,軀幹,四肢經過一次治療即可祛除,但發生在皮膚厚的部位,如掌蹠,足跟的蹠疣,往往需要數次甚至十餘次的治療才能清除。
QUESTION 6 做完冷凍有哪些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呢?
問得太好了,小編每天嗶哩吧啦給病人反覆交代,就是因為任何一項看似簡單的醫療操作都存在著各種難以預計的不良反應,需謹記注意事項,避免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一、常見和不常見的不良反應
1.疼痛:治療肯定是會伴隨疼痛的,疼痛的程度因人而異,大部分人覺得可以忍受,1-2天可自行緩解,疼痛嚴重的可以口服止痛藥。如果治療後疼痛持續超過4-5天,創面紅腫、疼痛甚至流膿,則可能出現繼發感染,需要儘快到門診複診,抗感染治療。
2.水腫:治療後均有一定程度水腫,而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唇、舌、包皮和陰唇等可致嚴重水腫,水腫可以自然消退。
3.水皰與血皰(前面已經提到)
4.色素脫失:這一現象較易發生於皮膚較黑的患者,因為黑素細胞對低溫敏感。輕者在數月內可逐漸消退,而重者則為永久性脫失。
5.色素沉著:是炎症後色素沉著,較常發生,冷凍後避免日曬可使其發生減少或程度減輕,一般在數月內可逐漸消退。
6. 感覺障礙和麻痺:這是由於冷凍損傷了神經末梢所致,故在治療指側、耳後等部位時,應注意避免損傷神經。
7. 皮膚附屬器:由於冷凍易損害毛囊和汗腺,故常可致冷凍部位毛髮脫失和少汗。
8. 瘢痕形成:多為柔軟的萎縮性瘢痕,極少發生增殖性瘢痕。
1、如果是治療蹠疣的患者,最好自帶寬鬆舒適的拖鞋一雙,因為做完冷凍不方便走路,會痛。
2、治療後如果病灶還有殘留,需要及時複診,並進一步治療,尤其是病毒疣的患者,疣體不清除乾淨,皮損會再次復發。
3、需要複診的患者,請認真閱讀本文並關注「樂山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微信公眾號,裡面會動態發布與液氮相關消息,如有提示某月某日無液氮,請各位患者提前安排好複診時間,避免白跑一趟,詳情可微信留言或者撥打0833-2119427。
4、皮膚科門診時間為周一-周五8:30-16:30,周末8:30-12:00(只有半天哦!)皮損厚,面積大的患者請預留充裕的時間,因為治療時間可能會達到1—2小時,甚至半天,當然這不包含就診排隊時間。
5、綜上,請關注「樂山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提前在微信預約掛號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