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雲南的盤山道,那麼艱險,一百多年前是怎麼確定路線,怎麼修築的,為築路人的智慧與辛苦佩服;我看過薄薄的絲綢衣服,為上面栩栩如生的花紋而折服,織女們怎麼這麼巧奪天工!天啊!還有萬裡長城、河邊的縴夫、奔馳的高鐵……這時 我深刻地體會到,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20多年前任正非在不惑之年創立了華為,意為中華有為,當時的任正非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自己創業。但面對一個發展未知的華為,任正非不懂技術、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如果只有一個人單幹下去,或許將一事無成。所以任正非在創建華為說:「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
狂妄、不合時宜?
任正非創建了華為公司,在當時的中國也只是個弱小的個體戶,想組織起千軍萬馬,卻是也是有些狂妄、不合時宜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想吃天鵝肉的夢幻。但是到現在,任正非確實做到了。
任正非在創建公司時實行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分享團結起員工,創立之初任正非和學過經濟學的父親商量過這種做法,結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這才讓任正非有勇氣大膽地幹下去。
這種無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開放到如此鮮豔,成就華為的大事業。
我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後來任正非明白,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於是任正非在華為開始的前十年幾乎沒有開過集體辦公會議,都是各地飛,聽取他們的匯報,他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理解他們,支持他們。
任正非當時被稱作甩手掌柜,但他也很謙虛:「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管。我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2002年,任正非面對愛將李一男的「背叛」以及國際訴訟的打擊,差點崩潰了。
任正非後來回憶說,2001年至2002年,華為瀕臨崩潰,公司很多人效仿港灣,在風險資本的推動下,合謀偷盜公司的技術和商業秘密。他們運用華為的技術,模擬華為的運作,蠶食華為的市場。
2002年12月,通訊巨頭思科提出華為侵犯了其產品智慧財產權,要求華為賠償,並停止銷售相關產品。
華為的絕地反擊面對訴訟,華為很快組建了應訴團隊,趕赴美國。在長達數月的激烈交鋒,鬥智鬥法,雙方多次反覆舉證,得出結論是:華為的產品是「健康」的。
任正非感嘆道:真的,如果不是公司的骨幹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這段時間孫董事長團結員工,增強信心,功不可沒。
原本籍籍無名的華為,因為此次訴訟而聲名大振,其產品隨後贏得了眾多國際客戶的信賴。時至今日,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華為都堪稱走得最穩又最快的一個。
任正非一直相信希臘大力神的母親是大地,他只要一靠在大地上就力大無窮。我們的大地就是眾人和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會使他們團結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頂。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這位企業家的故事,可以看看這本《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就怕不敢出發,不敢堅持走下去。